時代在「拋棄」魯迅?
時代在「拋棄」魯迅?
很多人都是背著魯迅的文章長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葯》、《阿Q正傳》、《紀念劉和珍君》、《祝福》……這些恐怕每個人多少都會記得一些。不管是被迫還是喜歡,魯迅已經成為了國人心中的一個符號,根深蒂固,無法撼動,對我們的影響亦並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而近日裡,「語文教材大換血,魯迅文章被刪」被炒得沸沸揚揚。刻意炒作也好,真心討論也罷。可見,時值今時今日,魯迅的影響力仍然不可小窺。早在07年就有魯迅文章被「踢」出課本的爭議出現。幾年過去了,爭執依然不斷。到底是我們不需要魯迅了還是魯迅不需要我們了?是我們在數典忘祖還是時代需要與時俱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成為了眾人心目中魯迅的一個形象,作為一句格言伴隨於人們心中。而如今,要把其推倒了、不要了。是重塑一個新的還是徹底棄之,有沒有調查過民眾的意見呢? 眾說紛紜 只為經典 針對此次語文教材的變動,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附和者有之,憤慨者有之,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而七成多的網友表示反對,同意刪除的只佔不到三成。 很多網友認為此舉實在是刪除經典,魯迅先生的批判精神永遠值得後輩學習。還有人認為去掉一些政治性的文章,取代一些人文氣質的文章也是不錯的。更有少部分人表示不關心刪不刪除,更關心取而代之的是什麼作品,如果是更好的作品就無所謂,如果不是,那很可惜。 聲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反對者認為魯迅的文章很經典,對學生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會了學生怎麼看待人生怎麼看待社會,應該樹立一種怎樣的世界觀。學生從教材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支持者則認為教材也應該與時俱進,教材內容改動很正常,且從學生角度出發,為教材增加有趣新鮮的血液,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改更尊重教學和學生需要,更注重時代元素,更關注人文精神,更強調教材編選內容的豐富性,這實際是對現行語文教材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討論過程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經典二字。那麼,在語文教材的選擇上,哪些是經典的文章,哪些是孩子們需要學的文章。恐怕每個人對此的界定都很模糊。 所謂經典就是經得起歷史的大浪淘沙,經得起一代又一代人們的挑剔眼光,經得起反覆咀嚼、逐字逐句去敲打去品味。經典是具有代表性的不朽之作,她能給人們以警醒、啟示或者帶給人心靈震撼的作品。 魯迅的文章是可以被冠以經典二字的。他的作品在當時的年代給予人們以希望、警鐘、鞭笞著人們的靈魂。毛澤東說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葉聖陶則評價: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 「魯迅精神」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當然,魯迅也是人,有著人的缺點,但無可否認的是魯迅確確實實用手中的筆給國人以心靈上的觸動,他的很多作品,尤其是雜文,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鬥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對於學習那個時代都有著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首學禮 次見聞 三字經有云: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又說首孝悌,次見聞。人從小就應該不斷學習,這樣長大了才能有所作為。但同時還強調孝悌的重要性,其實延伸開來就是做人的重要性,做人永遠排在做學問的前面。 古人觀念如此,現代人也應如此。 道德禮儀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一個人立於世間不敗的砝碼。那麼,現在說回來。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教材的目的又是什麼。這裡不得不說,現在很多的教學已經偏離了教育本身,學生教師一味關注成績卻忽略了人文素養。應試教育體制下滋生的畸形成長是很多學生家長老師無奈和無法改變的現狀。 那麼,哪些課文可以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引導他們朝一種更健康更向上的道路上前行呢。答案當然絕不是魯迅作品一種。但如果要課改,誠如前文所提,人們是否應該想一下,刪掉魯迅的文章,用哪些文章代替呢,而這些文章是否在其思想上影響上教育上文學地位上超過之前魯迅的文章,哪怕是達到相同的作用;是否對於學生們了解那個時代,了解那個時代的精神起到一個推動的效果;是否在精神上學習到以前所沒有接觸到的領域?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很多人會心服口服,而如果是達不到甚至是謬以千里,恐怕就很難繼續下去了。 魯迅的文章不是不能刪,關鍵是刪的對不對,值不值。 魯迅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里程碑,他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挑戰,喚醒數以萬計的國人,起來同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為了使民族之崛起,中華之富強。 學習魯迅,不僅學他的文章,學的更是他的那種傲氣,那種不屈,那種硬骨頭,那種戰鬥到最後一息還堅持的身姿。 同樣,教材不是不能改,但不能改掉民族精神的骨骼和血液,不能改掉國家的根基和筋脈。 怕的是劍走偏鋒 葉聖陶先生在他和夏丏尊先生合編的《國文百八課》的序言里說:一個青年將來必將和各種各樣的文字接觸,如果只顧到目前情形的適合,對於他們的將來也許是不利的。預先把甜、酸、苦、辣都叫他們嘗嘗,也是合乎教育的事。 語文教材的改革也是如此。不怕「換血」,關鍵是看你換怎樣的血,是血漿還是新鮮的血液,是慎而又慎之後相匹配的還是隨手而拿無所謂的。 是的,替換後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但究竟能否達到之前之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沒有檢驗之前是無法去定性的。但我們得承認,任何一屆課改的學生負面效果往往高於正面效果。因為是第一個,因為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因為不知道中間會出怎樣的差錯。課改失敗了可以重來,但這屆學生是不可以回過頭重來一遍的。 所以,任何時候,對教育事業,每個人都應負起高度的責任感,都應把負面效應降低到最低。而不是為了課改而課改,為了「與時俱進」而課改。 而現在大規模的刪除魯迅作品,會不會「偷雞不成蝕把米」?會不會「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會不會「書到用時方恨錯」? 一定要考慮清楚。 教材要改革,但謹防劍走偏鋒。 大浪淘沙煉金子 網友姬學濤說「大師之所為大師者,在於能夠給讀者以精神上的鼓勵,能夠正確地引導讀者的思想世界,能夠在為人處事思考問題等各方面正確地指導讀者,使獨立思考的精神得以傳承,使懷疑一切的態度得以繼續,使實事求是的思想能夠引導後世。獨立思考,此為魯迅;懷疑一切,此為魯迅;實事求是,此亦為魯迅。投槍依舊精準,匕首依然鋒利,但想不到魯迅大作竟然要下課了,難道時代不需要魯迅了?」 在此引用是為了提醒人們是時候該思考一下了。 歷盡千帆過後而依然微笑的是慧者,大浪淘沙盡處而依舊發光的是金子。魯迅、魯迅的作品今天依舊影響著大眾,依然被大眾所熟知就不得不承認他的影響力。 但願以後,時代還需要魯迅,需要魯迅精神。 作者:茳蘺
推薦閱讀:
※第二章 傳譯 第一節 幼稚時代
※特朗普獲《時代》年度人物:美利堅分裂國總統(圖) 2016年12月07日 21:02 來源:環球網 2687人參與 527評論 原標題:特朗普獲《時代周刊》2016年度人物:「美利堅分裂國
※人物 | 龍頭之死:一位西西里黑幫首領的大時代
※《鄉約》:天價真人秀時代,為什麼要看在鎮廣場相親?
※娘炮盛行的時代,硬漢要如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