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讀完《非暴力溝通》,學習更簡單溫和的溝通方式
【精讀君曰】
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
看了《非暴力溝通》,我才知道,原來溝通這麼簡單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微信公眾號定格這一刻(ID:greenlife-style)
溝通,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困擾著很多人的問題。
自己或別人的語言,常常會給別人或自己造成痛苦,尤其是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不想動不動就拌嘴爭吵。曾經我也稍微關注了這些方面,比如說,指出別人缺點之前,先誇別人一下,再用鼓勵的方式指出。
例如:你這次的衣服洗的很乾凈,真棒,再把地面收拾乾淨就更好了。但是很多時候還有其他的問題,這些方式貌似排不上用場。以至於很平常的一次交流都有可能導致一場比較嚴重的爭吵。
看了這本書,我才發現,解決任何事情,只要有愛,就可以解決。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即是提醒我們藉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或不做思考的反應,而是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為何難以體會心中的愛我覺得,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呢?甚至有時還會互相傷害。
書中說到是道德評判讓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所謂「道德評判」,就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或不正確的。
比如,如果女友想多一些體貼,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體貼,那她「冷漠得像個木頭」。如果同事更關心細節,他就是「有強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細節,他就是「粗心大意」。
不難看出,這類的評論暗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和需要。而且我們用這樣的方式說出時,很可能招來敵意,使我們的願望更難得到滿足。即使他們接受批評,作出讓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如果對方只是出於恐懼或內疚來迎合我們,遲早我們將會發現對方不再那麼友好。這就是為什麼不少情侶平時的爭吵忍讓,不知不覺在哪一天就分手了。
還比如,在婆媳關係上,若是婆婆知道兒媳婦睡懶覺,心裡就會不舒服,就會跟別人念叨她懶;若是聽說女兒睡懶覺,就會說一定是上班或帶孩子太累,要多休息,身體第一。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在別人做兒媳婦的女兒。若是我們去掉自己的道德評判,相互多理解對方的需要,婆媳關係也沒有那麼複雜了。
暴力溝通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忽視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學會觀察那如何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觀察,也就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
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結果,要把觀察和評論區分開來。比如,「米奇花錢大手大腳」,這樣的評論缺乏依據,而如果說「米奇上周買書花了一千元」,更符合觀察的事實。
還比如,我們的表達言過其實,用「經常」「總是」「從來」這樣的詞語時,別人就可能有逆反心理,而不願作出友善的回應。
這樣的例子更多,像老婆一般都會對很少做家務活的老公說:你從來都不洗碗,就知道吃完了像皇上一樣坐在那,老娘我上完班又做飯,累的半死。老公聽到這句話時,大多數都不會有什麼友善的回應。不如說:今天我有點累了,老公你去洗洗碗吧。
表達感受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
用例子來說明,會容易理解。如:「我覺得你不愛我」,「你不愛我」並不是感受,而是對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斷。但你做了這件事「我很傷心」或「我十分痛苦」就是感受了。
如:「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會覺得你不在乎我」,「你不在乎我」是對他人態度的判斷,但「我進來的時候,你沒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單」就表達了自己孤單的感受。
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內心的需要
感受根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
非暴力溝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於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是指責對方,那他們就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例如:「朋友叫我外號讓我很難過」這是他的感受,他的需要是「朋友叫我外號,我會感到難過。因為我想得到欣賞。」
表達請求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
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後,我們請求他人的幫助。那以什麼樣的方式提出請求更容易得到積極的回應呢?
這裡的請求,一是越具體越好,如:你幫我買一支筆;具體點:明天你有空時幫我買一支考試用的2B鉛筆。二是希望別人做什麼,而不是不做什麼。因為不做什麼的對立面很廣,對方容易產生困惑。
如:一位太太對她丈夫說:「我希望你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後來,她丈夫花了很多時間在打羽毛球上。事實是她希望她丈夫可以早點下班多陪陪她和孩子,至少每周一個晚上也好。
由於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樣,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
另外,在我們提出請求,對方無法滿足我們的願望時,如果我們提出批評、指責、威脅,或利用對方的內疚而達到目的,那就是命令。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你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事實上孩子不聽話好動,也許就是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陪她玩耍。
雖然有時候類似這樣命令的方式也奏效,但它會讓人與人之間心裡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不是尊重每個人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與自己溝通
前面說的到都是與外界溝通,其實非暴力溝通很重要的一個應用,就是與自己溝通,了解自己的需求,愛護自己。
當我們做了自己認為不好的事時,就會自責或痛苦。經常聽到的話有:「我怎麼這麼笨」「我怎麼總是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糕」。
即使有時我們通過的嚴厲的自責「得到了教訓」,但我們希望我們的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而不是出於羞愧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
人為什麼會自責呢?
這樣理解更容易。比如,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的需要。如果我指責的這個人是我們自己,那也就是我的行為不符合我的需要。
例如,這次考試期末沒考好,不敢回家跟爸媽說,感覺對不起辛苦掙錢供我們讀書的爸媽,感覺也被其他同學笑話,很內疚很羞愧。於是下一學期就帶著內疚的心理好好學習。
或許我們的成績提升了,但我們的改變並不是出自於對學習的熱愛,讓自己博覽群書,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隱隱約約有一種痛苦的感受在其中,這會讓我們潛意識裡有一些討厭學習。
事實上,當我們明白,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個豐富自我的過程;多讀書,可以認識更多更廣闊的世界,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我們就會享受學習這件事,同樣,成績必然也會提高很多。
與自己進行非暴力溝通,了解自己的需求,真正地愛護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逼自己,或讓自己愧疚。
而且我覺得家長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好好讀書,用一種愧疚感去讓孩子改變,他的內心不會真正地快樂。家長應該做的是,用自己對生活的行動和熱情,去帶動和感染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知識的美好等等。
重獲生活的熱情
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也可以重獲生活的熱情。
比如當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然而,我們以苛刻的態度會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麼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或他人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願望,並採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表達感激
最後,我想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感激。我們表達感激,只是為了慶祝他人的行為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報。
我每周寫的一篇原創文章,雖然記錄的都是自己個人的生活、旅行、讀書感悟,但每一篇都有很多小夥伴瀏覽、點贊、留言、轉發,讓我覺得自己寫的文章還算有共鳴,也讓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跟我一樣簡簡單單、熱愛生活的人。
你們的關注讓我每一次的記錄更開心,也讓我覺得我很幸運。感謝你們。
看完《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的收穫特別大,因為我發現自己以前的溝通比較表面化。
而它讓我清晰地,並從本質上知道,愛是解決一切事情的根源。非暴力溝通,就是讓愛融入生活,從心開始,讓溝通變得簡單。
↓點擊直達200人共學的成長日課
推薦閱讀:
※《非暴力溝通》學習筆記
※有效溝通系列01:一個有趣的問題 | 職得看PPT
※夫妻之間應學習「非暴力溝通」 給婚姻保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