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欣賞書法嗎?請熟讀本文,避免胡亂點評鬧笑話

2014-02-09 書法思考

一個行外人看到一幅書法,也許會說「這個字好看、好漂亮」「好潦草,但是蠻好看」「這個字怪怪的」,稍微懂點書法的會說:「大小協調有致」「章法不錯」「有韻味」等,不同的欣賞水平可能帶來迥異甚至完全相反的評價。這樣的差異,並不直接決定於其書法功底,更關鍵在於其書法鑒賞能力,不懂書法卻喜好評價的人不少,這樣的「笑」果,大家應該見識過。

那麼,欣賞書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養呢?今天我們就來站在書法鑒賞的角度,全面而系統地講講書法作品的鑒賞。

書法藝術審美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審美者只有在具備一定審美素質和審美能力後才能獨立進行審美活動。所以具備一定的審美素質和書法審美素養,是書法審美活動的基礎。

一、應具備書法藝術的基礎知識:用筆法、構字法、章法、用墨法

書法創作是有「法」的。這個「法」不能理解為「法則」,而應該理解為「方法」,即古代的「道」。我國在漢以前稱「書道」,大約在隋唐前就開始改稱「書法」了。在日本,現在的稱呼仍為「書道」。此四法是書法學習和鑒賞的「基本功」,書法鑒賞也應該在了解和熟識這些基本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書法修養。下面站在書法鑒賞的角度上,簡單闡述下這些「基本功」。

1,運筆筆法。常見的用筆法有中鋒、側鋒、偏鋒、藏鋒、露鋒、築鋒、縮鋒、搶鋒、衄鋒、挫鋒、裹鋒、趯鋒、簇鋒、絞鋒、蹲鋒、逆鋒、順鋒、還有提按、轉折、輕重、徐急、駐筆、連帶、曲直、方圓、擒縱等等,都是運筆的方法,統稱筆法,這些筆法對於書法筆勢、意境和結構都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筆法是學習書法的基礎,也是必經之路,對於書法鑒賞而言,需要理解筆跡構成的筆法原由,和由此筆法產生的風格。

2,書法的章法。又稱布局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係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稱「大章法」。習慣上又稱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和一字與數字之間布置的關係為「小章法」。明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主』」。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云:「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可見,章書在一件書法作品中顯得十分重要,書寫時必須處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使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隨勢而安,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如是自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體有三:一是縱有行橫有列,二是:縱有行橫無列(或橫有行縱無列),三是縱無行,橫無列,它們或有「鏤金錯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3,書法的構字法。也叫結字法,在書法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書法藝術的形成,也演變成了兩種結構形式:一是字體的基本結構,即實用性結構;二是由基本結構演變形成的變通結構,即書家表現書法藝術性及個人風格的書體結構,也就是「結字因時相傳」的新巧藝術結構。因而,繼承發展書法事業,學研結字方法,就必須把結字演變的情況認真弄清楚,切實掌握表現書法藝術形質美的變通結構的形式和方法。變通結構不僅因時代的變更,字體的更新而遞變,並且也因人而異,甚至一個書家的結字,也常有先後所書的不同。所以構字法,對於僅站立在書法鑒賞角度而言,是相對較難領悟的,需要具有較豐富的讀貼經驗者,方可參悟。

4,墨法。作為書法技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濃、淡、潤等不同變化,表現出十分豐富的藝術效果。墨色的變化不僅影響到作品章法——整體布白的藝術效果,而且對作者貫注於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及意境的表現均影響重大,明代書家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故爾歷代書家都非常注重用墨這一書法技法的運用與研究,「濃墨宰相」劉墉與「淡墨探花」王文治即是指清代以用墨之法引人注目的兩位書法家。那麼,根據墨的用水量和書寫速度的差異,墨法主要分為:濃墨法、淡墨法、枯墨法、潤墨法,各種墨法產生了不同的墨跡效果,當然成就了風采多姿的書法風貌。

二、應了解各書法字體的基本特徵

書法藝術是以漢字為載體的,主要書體有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廣義上是指秦代小篆產生以前的除隸書外的所有文字,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其它的玉石刻文字;小篆是指秦代李斯等人在秦國文字荃礎上整理、規範出來的、國家法令公布的法定通用文字。小篆是相對規範化的文字,從書法的角度而言在書寫上也有自己的特點:第一,筆畫都是平直和宛曲的單線,也是有一定長度的豎線和橫線;筆畫中鋒行筆,藏頭護尾,線條勁健渾圓,其粗細基本一致。這種幾何化.構成了小篆書寫與大篆書寫最大的不同。第二,小篆在結體上字形狹長,上緊下松,下部比較舒展,使字形具有一種動感。字型在一個篇幅內的大小相對勻稱.單個字也比石鼓文更注重筆畫之間的空間布白,有一種嚴謹的藝術美。

隸書是一種起源於戰國、普及於秦代、成熟於漢代的文字。它在用筆上以「波」筆的「一波三折」為典型特徵;字形上也一反過去狹長為主的形態,以扁平顯現穩健感;結構上顯得左緊右松。從整體上看,人為美化的痕迹較濃。

草書起於漢代,先有章草,東漢演化出今草,到唐代演化出狂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漢興,有草書」,但長期無實證。行世的西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所書章一草《急就章》,也只是傳說。依據傳世的作品,我們可以概括章草的一些基本特徵:章草是字字分離的,沒有兩個字或多個字連筆書寫的現象;章草受隸書影響,字形以扁平為主,大小比較均勻;尚有一些隸書的筆法,如「波」畫,但也已更顯圓暢,近於後來楷書的「捺」;最主要的是出現了「連筆」寫法和真正意義上的「點」,並注重筆畫之間的呼應和氣勢上的貫通,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個性強烈顯現提供了條件。「捺」書在東漢時期發展為「今一草」。它在筆法上,更多地注重線條的動感和質感,注重線條的圓潤和「血脈流暢」;在點畫上.更講求圓轉流便,波畫逐漸消失,甚至作為上下兩字連綿的連接所在;「神」和「氣」的概念進一步受到重視。

王獻之的今草繼張芝更講求字的氣勢,也有更多的「詞連」,人稱「一筆書」;唐代的張旭、懷素等人將今草發展成為狂草。狂草是今草的一種,也稱大草。它用筆提按頓挫明顯,線條飽滿結實、迴繞連綿,字形簡約飛舞,基本上脫離文字的實用功能而長於抒情性和整體的觀賞性。

行書是介於草書、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不像楷書那樣端正,也沒有草書那樣飛舞。它比較靈活,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行書字體大致草創於東漢。晉代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說「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於劉德升」,所以傳統上認為先有楷書後有行書;行書是楷書的一種輔助書體,是楷書的快寫體。事實上,行書和楷書都產生於東漢末期,它們都是在手寫隸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不存在誰先誰後的「父子關係」。東晉時期行書成熟,稱為「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序》就產生於這一時期。

楷書即「真書」。古時又叫做「楷隸」或「今隸」。它給人以法度齊備、方圓得體、端莊成熟的美感,是我國長期以來的法定通用文字。我們現在常見的宋體黑體等美術字,就是楷書的美化寫法。它起源於漢代,成熟於東晉,普及於唐代,成為以後各朝各代的法定使用文字。歷史上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四大名家,他們的作品代表著中國楷書藝術的最高成就。

三、應了解書法史及名家和各自風格

書法鑒賞是對書法作品的藝術性的理解並得到愉悅快感的過程。要理解和認同,鑒賞者本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如必要的歷史知識和對美的感受能力),以此去認識作品、理解作品。當然,在某些特定場合可以通過別人講解而獲得審美享受。

1,要具備歷史知識。任何一個時代產生的書法家,都受時代審美觀和個體在社會環境中成長熏陶的影響。這就是作品時代性形成的原因。這些原因包括物質的和社會的。物質的如書寫材料(如紙張與墨)、書寫工具(不同的筆)留下的信息。社會的如各種字體產生的年代、各種書風產生和流行的過程、各個地域因素在書法領域中的體現等。

2,要了解書法家信息。書法家的創作處於一個時間的流程中,書法家也成長於一個時間流程中。不同的書法家有不同的創作藝術風格,同一個書法家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也有所差異。如了解王羲之創作《蘭亭序稿》和顏真卿創作《祭侄文稿》的歷史背景,對理解和欣賞這兩幅作品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在一定層次上了解書法家的相關信息有利於我們對書法家作品的識讀與理解。

所以,只有具備了以上三項書法鑒賞的基本素養,才能算邁入書法鑒賞的門檻,可以略表己見。當然了,真正走入書法國度的殿堂,無論是創作還是鑒賞,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切勿僅憑一己之見和喜好,無根無據、胡亂點評,以致貽笑大方。

推薦閱讀:

【先秦書法】(甲骨文)《商 祭祀狩獵塗朱牛骨》
張懷鵬書法作品選
文俊、字俊!
當代100多位書法名家作品
書法和現代舞蹈是同一件事

TAG:笑話 | 書法 | 點評 | 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