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預告 | 「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國際研討會即將在哈佛舉行!

「The Artist』s Hand:

Technology in Practi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Ser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and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

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及藝術家工作坊

2016年美國哈佛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

/ 2017年中國美術學院

第一站: 2016年11月12日至11月14日

在美國波士頓地區舉行

主辦單位

哈佛大學藝術與建築史系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

羅德島設計學院

哈佛視覺中國

美國版畫學者聯盟

宗旨

藝術創造總是貫穿於傳統規範和新技術之間不懈交涉的過程,「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將探討藝術家的手如何使用現代技術和媒材去創造作品,他們的努力在藝術史分析中所能得到的地位與作用。當今數字化生產和再生產的時代,藝術家的手在藝術原創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藝術家將怎樣在傳統中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儘管藝術創作和藝術史分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但在實踐中,創作方式和學術解釋之間往往存在著差異,這就不斷需要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們對一些核心問題進行持續性的國際對話。

「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是一個為期三天的國際性會議,組委會邀請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學者和藝術家來參與學術研討會和工作坊。此次活動目的在於深入探索和切磋藝術史學家們在技術與實踐方面的研究體會,藝術家們在墨水、設計、版畫、紙張研製等表現手法和工藝流程等方面的實踐心得。美國哈佛大學藝術與建築史系、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羅德島設計學院三個機構緊密合作,為觀眾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參與藝術理論研討和觀賞技法演示的機會。來自世界著名藝術院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們將在繪畫方式、材料和技術問題上進行具有創造性的探索,廣泛討論傳統技法和當代科技之間的關係。「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是一次具有特殊國際意義的交流活動,藝術家工作坊使觀眾親身體驗東方藝術的多樣性技法,並體會在藝術實踐過程中,藝術家的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研討會旨在激勵學者和藝術家們積極思考如何在當代環境里運用傳統技能和新科技手段去塑造國際藝術話語。為此,哈佛藝術博物館將舉辦兩天的學術研討會、名師演示和公共藝術課程,讓哈佛學生、學者與國際專家現場互動交流。第三天的活動將在羅德島設計學院進行,內容是參觀藝術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和舉辦工作坊。藝術家們將在版畫、紙張製作等領域進行技法表演和學術交流。

本次哈佛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國際研討會和工作坊成功舉辦之後,在2017年春季,中國美術學院將主辦此活動的姊妹篇,參與本次活動的國際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們將再次相聚於中國杭州繼續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這個系列活動將進一步促進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之間的國際對話,向世界提供一個可持續性地理解和促進藝術實踐在非西方藝術領域發展的論壇,增強全球影響力。

「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是一個真正跨學科、國際化的藝術院校之間的交流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它帶給人們對新技術和傳統實踐交匯時所產生的新能量的關注,認識到它們在藝術解釋中的相互關聯以及在國際藝術發展中的重要性。這次活動聚集了許多年輕藝術家、藝術史學家和業內專家,我們希望它能夠為新一代學者和專業藝術家們創造一個長久的國際性對話和交流平台。

哈佛大學校園即景

美國地區研討會學術主持人、策劃人

及學術講演、藝術技法表演者名單

總學術主持人

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專席教授

汪悅進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

王贊教授

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教授

Henry Ferreira

策劃人

哈佛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候選人

Fletcher Coleman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國際部主任

喻干博士

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藝術家

Laura Post (MFA)

中國美術學院赴美代表團名單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王贊教授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創中心副主任

王霖副教授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國際部主任

喻干博士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博士研究生

楊懷武副教授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陳明坤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張書彬

學術講演、藝術表演

及技法工作坊參與名單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研究部主任、策劃人

Francesca Bewer

羅德島設計學院資深藝術評論家

Daniel Heyman

芝加哥大學博士候選人

Thomas Kelly

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教授,

哈佛拉德克利夫研究生院藝術部主任

Yukio Lippit

聖地亞哥大學畫廊版畫策展人

Erin Sullivan Maynes

布朗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

Jeffrey Moser

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教授

Andrew Raftery

迪金森學院藝術與藝術史系助理教授

Ren Wei

羅德島設計學院博物館

版畫、素描、攝影策劃研究員

Britany Salsbury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亞洲藝術部副策劃人

Rachel Saunders

美國社會研究理事會博士後研究員

Rachel Silberstein

中國書畫藝術家王滿晟

Wang Mansheng

科爾比學院藝術系教授

Ankeney Weitz

坦伯爾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史副教授

Ashley West

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Tobias Zürn

哈佛大學俯瞰圖

會議程序及活動安排

「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由世界著名藝術機構的教授和研究生共同參與,他們將在國際學術研討會及藝術家工作坊中針對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繪畫技法,藝術家在歷史和當代藝術實踐中怎樣運用新技術等議題進行廣泛的探討並作技法演示與交流。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第一天,2016年11月12日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9:30 – 10:00 AM

代表簽到

地點: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前院

出席會議全體代表簽到,領取會議材料。

10:00 – 10: 30 AM

開幕式

地點: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Deknatel 廳

主持人及嘉賓簡短髮言,順序為: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領導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教授

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汪悅進教授

10:30 – 11:50 AM

第一組研討會:

「藝術家的手」——

探索藝術家的手工技能在藝術實踐中的作用

會議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教授

發言者:

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專席教授汪悅進

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教授Andrew Raftery

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教授Henry Ferreira

11:50 – 1:00 PM

午餐

1:00 – 2:00 PM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實踐專場

藝術家演示:「現代水墨」

地點: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演示者:著名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王贊教授

王贊教授用大潑墨的表現手法,以書入畫去創造韻律和視覺美感。他以簡單的水、墨和宣紙去藝術性地再現自然與心象的奇觀,畫面中的虛實、對比、節奏等墨色的變化魅力和滂沱氣勢通過中國畫中的點、線、面和中國文字的書寫形式傳遞出來。這種形式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中書畫同源的藝術境界,也開拓了傳統水墨畫的表現方式,塑造了新穎獨特的時空境界和東方水墨語境。

2:00 – 2:15 PM

中場休息

2:15 – 3:45 PM

藝術名家實踐公眾課及師生互動,技法與材料實驗這個活動由中國美術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及其它院校的藝術家們共同主持,內容包括中國書法、水墨畫,版畫,剪紙及中國字畫托裱介紹等。哈佛大學的學生及研討會觀眾將有機會與老師們共同練習和交流。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中國美術學院參與者是:

喻干 (Yu Gan)、楊懷武 (Yang Huaiwu)、陳明坤 (Chen Mingkun)

(毎人15分鐘,向觀眾示範不同的水墨畫技法)

博士研究生陳明坤

技法演示主題:「以技入道」

陳明坤是當代中國青年藝術家,他的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都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就讀,這使他打下了堅實的傳統藝術功底,他目前也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師。陳明坤將根據中國地域、流派的不同,對傳統山水畫的技法進行分析,並演示作畫程序。觀眾能夠從他的示範中了解宋以來傳統山水畫程式和技法的變化,了解傳統技法所追求的核心價值:「道」的視覺表象。

博士研究生楊懷武

技法演示主題:「記憶風景」

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語言,其圖像的呈現承載了藝術的流變、藝術家的精神指向、情感的記憶與再現等諸多功能,中國傳統繪畫之筆墨信息傳承了中國繪畫的東方精神;「記憶風景」作品是對自然的觀察以及對生命的體驗內化後所生成的直觀意象,通過對傳統繪畫的抽離與生髮來演示筆墨精神的呈現,運用毛筆自我心性的書寫與控制,強調筆墨精神的當下意義,以表達作者對自然的關照和人生的體驗。

喻干博士

技法演示主題:「以中入西」

從百前的新文化運動,甚至更早的「海上畫派」開始到現在,中國畫就與西方繪畫發生了多種層面的交流和融合。這種東西互動的現象在西方藝術中也發生了百餘年。但是,在表現技法與審美立意方面,東西方藝術家的出發點和切入點是不同的。具有中國和美國雙重學術背景的藝術家喻幹將從東方傳統出發,使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材料和工具來演示作品的創作過程。在技法層面,喻幹將以東方水墨主觀意象的形式,結合西方繪畫的色彩和表現手段進行探索,來展現一種中西審美與技法相交融後而產生的藝術形態。

3:45 – 4:00 PM

中場休息

4:00 – 5:00 PM

參觀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觀賞與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與研討主題相關的藏品

6:00 – 8:00 PM

在劍橋共進晚餐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第二天,2016年11月13日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地點: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Deknatel廳

9:30 – 11:30 PM

第二組研討會:「水墨探索」

會議主席:

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專席教授汪悅進

發言者:

科爾比學院藝術系教授 Ankeney Weitz

中國書畫藝術家王滿晟 (Wang Mansheng)

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王霖

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書彬

王霖發言:傳統風格和「與古為新」

——論以繼承和改良為目標的風格觀念在中國繪畫史中的價值

以風格史為主軸的中國繪畫史,實際上並不只是一部巨匠大師的作品史,許多長期被籠罩於大師風格之下的重要畫家才是支撐繪畫史的核心力量。在一些習慣用歷史朝代和地域空間這樣粗放的系統來分割歷史的畫家或學者看來,藝術的創造性似乎總是而且僅僅和那些傑出的大師相關,他們無疑忽略了傳統風格之所以能夠沉澱並影響深遠,既是開宗立派的大師的貢獻,更有賴於這些風格的繼承、改良者集體的工作,以至於有時候正是後者的不斷完善與推進,才使這些風格通過足夠數量的作品去經受歷史的殘酷洗刷而有倖存續下來,讓後人一窺風神。本次發言意在討論對傳統風格的重新理解以及「與古為新」觀念的意義和邊界。

張書彬發言:

媒介、技術與信仰——中國早期佛教藝術中的實驗性偏向

本發言試圖通過長時段、大畫面地觀察中國早期佛教藝術中「經」與「像」在幾種不同媒介(石、泥、紙等)間的視覺呈現方式,藉助傳播學家哈羅德·伊尼斯(Harold A. Innis,1894—1952)「傳播的偏向」理論,探討佛教傳播如何作用於製作者的實踐活動、媒介間的轉化如何為佛教傳播帶來新的可能性,以期呈現「像教」這一視覺命題的深刻內涵。另外,也試圖探究不同藝術形式的轉變取捨如何與信仰/文化的轉換相互引發,其互動過程也見證了早期佛教信仰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1:30 – 12:30 PM

午餐

12:30 – 2:30 PM

第三組研討會:「實踐中的設計」

會議主席:布朗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Jeffrey Moser

發言者:

聖地亞哥大學畫廊版畫策展人Erin Sullivan Maynes

迪金森學院藝術與藝術史系助理教授 Ren Wei

美國社會研究理事會博士後研究員Rachel Silberstein

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Tobias Zürn

2:30 – 2:50 PM

中場休息

2:50 – 5:00 PM

第四組研討會:「印與紙的技術——模型和複製」

會議主席:哈佛大學藝術史系Yukio Lippit教授

發言者:

坦伯爾大學藝術史副教授 Ashley West

布朗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 Jeffrey Moser

芝加哥大學博士候選人Thomas Kelly

獨立藝術家Laura Post (MFA)

6:00 – 8:00 PM

在劍橋共進晚餐

羅德島設計學院

第三天,2016年11月14日 羅德島設計學院(工作坊,博物館)

8:30 – 10:00 AM

從波士頓酒店坐旅行大巴士去羅德島設計學院

10:00 – 12:30 PM

雕版工作坊/ DWRI 凸版工作坊

版畫工作坊

雕版工作坊及DWRI凸版工作坊活動將在上午和下午分兩組輪換進行。雕版工作坊:由版畫名家,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教授 Andrew Raftery主持實踐公眾課。DWRI凸版工作坊:由著名版畫藝術家Dan Wood主持DWRI的主機印製收藏介紹。

12:30 – 1:30 PM

午餐

1:30 – 4:00 PM

雕版工作坊/ DWRI 凸版工作坊

雕版工作坊及DWRI凸版工作坊活動將在上午和下午分兩組輪換進行。雕版工作坊:由版畫名家,羅德島設計學院版畫系教授 Andrew Raftery主持實踐公眾課。DWRI凸版工作坊:由著名版畫藝術家Dan Wood主持DWRI的主機印製收藏介紹。

4:00 PM– 5:00 PM

羅德島設計學院藝術博物館版畫研習室專題

5:00– 5:30 PM

會議閉幕式

5:30 PM

返回哈佛大學

羅德島設計學院夜景


推薦閱讀:

領導藝術:忘記責備 你會嗎?
陳新長:書法藝術的抽象美
做到這幾點,用電腦畫畫從來不是難事
貳叄事 | 72歲農民考上中國美院,白天種地晚上畫畫
畫家劉文京——引領藝術屆時尚潮流

TAG:藝術 | 技術 | 藝術家 | 國際 | 實踐 | 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