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爸爸給女兒講唐詩:一篇文章全搞定!

三年級的女兒對詩詞感興趣,還學會了吟誦。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學習型爸爸,梳理了一下唐詩,一不小心就寫了8000多字,希望能從歷史的角度,對唐詩管中窺豹。

文 / 寸進社潘偉濤

女兒上小學三年級,背的詩多了,就開始對詩詞感興趣,還學會了吟誦,沒事就搖頭晃腦來一首。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學習型爸爸,總要輔導一下吧,就把唐詩了梳理一下,講給孩子聽。本來只是整理了思維導圖,後來去女兒班級講了一次,就有了這篇講義,現在整理一下,發出來和大家分享。

詩歌,一般認為起源於遠古時候的勞動號子。大家在一起勞動,通過喊號子來協同,譬如要搬一個很重的東西,幾個人一起抬,大家就通過「嘿喲、嘿喲」的這樣的號子來同時發力。這種有節奏的勞動號子,慢慢的就演變成了詩歌。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歌是《彈歌》,據猜測誕生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比《詩經》還要早。只有8個字,「斷竹,續竹,飛土,逐宍。」,最後一個字「宍」,就是「肉」字,古音 ru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做彈弓打獵的場景,「斷竹」,截斷竹子;「續竹」,綁上有彈性的藤條之類;「飛土」,把石子彈射出去;「逐宍」,打鳥或小動物。

先民們創作了很多詩歌,但大多都沒有流傳下來。到2500年前的時候,孔子整理出了《詩經》,收錄了300多首詩,所以《詩經》也稱為《詩三百》。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見面是要背詩的,尤其是外交場合,要通過吟誦《詩經》里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或願望。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當時你要不會《詩經》,就不配和別人說話。

之後的秦、漢、兩晉、南北朝等,都有很多優秀的詩歌流傳,但直到唐朝,詩歌才真正進入繁盛期。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唐詩流傳下來5萬多首,之後的宋朝有20多萬首,但宋詩20萬,從成就上講,遠比不上唐詩5萬,甚至比不上李白的900多首。

學習唐詩,首先要了解唐朝的歷史。唐朝從公元618年到907年,從現在往前算,也就是1400年前到1100年前,前後290年,分成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初唐100年,國家從戰亂到統一,雖然經歷了武則天廢唐立周,但國家整體上是在蓬勃發展。之後的盛唐有50年,唐玄宗和楊貴妃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顛峰。盛唐最後發生了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把國家搞得疲憊不堪。安史之亂之後就是中唐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0年間,各種變革,試圖恢復盛唐的繁榮。最後是晚唐,有80年,大唐已經走向尾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後來又有了黃巢起義,徹底不行了。

如果把唐朝的歷史,比喻成一個人的一生,初唐是年輕時期,茁壯成長,性格也在逐漸養成。盛唐就是他的青壯年時期,身強力壯,意氣風華。可惜後來生了一場大病,病好之後還得繼續吃藥調理,等身體漸有起色的時候呢,已經老了。風燭殘年之際,又生了一次病,這次就一病不起,死了。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把唐朝290年的歷史,想像成一個人,對於理解唐詩,是很有幫助的。初唐是唐詩的形成時期,詩人們給詩制定了規則,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了。大家看《詩經》,還有漢樂府,每首詩的字數都是不固定的。像《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非常的自由。

從初唐開始,詩人對詩的字數、韻腳、聲調、對仗等,有了嚴格的規定。他們把唐朝之前的詩稱為古詩,他們的詩稱為今體詩。我們現在如果把古詩理解為「古代的詩」,就是不對的,古詩指的是不按照今體詩的規則寫的詩,主要是唐代以前的詩,唐代和之後也有人寫古體詩,就是仿古了。同樣,我們說的古文,也是這樣的。

古詩根據每句的字數不同,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和雜言古詩。今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都是八句。還有五言長律,一般是12句,也有多的。絕句是四句的,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除了字數,今體詩在韻腳、聲調、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則,這些規則現代人很難搞明白,勉強寫出的「詩」,也只能稱為「打油詩」。當代的新詩,則完全不管這些規則,純用白話了。不過,今體詩的這些規則,看似不自由,熟練掌握後,創作出來的詩歌,不但不妨礙詩人們的表達,反而更有情趣。

接下來,我們就以唐代的各個時期為脈絡,把主要的詩人和詩說一下。

初唐

初唐的詩人中,有四位被稱為初唐四傑,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被排在初唐四傑之首,他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王勃非常有才華,可惜活到27歲就死了。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基本上是每個小朋友都會背的前三首詩之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非常有才華,文章寫得很好,當時武則天當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很多人反對他,有個叫徐敬業的將軍起兵造反,找駱賓王寫了一篇檄文。武則天看到這篇檄文之後,非常生氣,因為這文章是全是罵她的,罵的非常難聽,但又罵得非常對,讓她沒法反駁。武則天就罵她的宰相:「駱賓王這麼有才華,你怎麼沒讓他當大官呢?」徐敬業後來造反失敗,駱賓王也不知所蹤了。

初唐還有一位重要的詩人,陳子昂,陳子昂有個故事,他剛到京城長安時,沒人知道他的才華。有一天,有人在街上賣琴,賣的很貴,是把好琴。陳子昂就買了下來,給大家說,我彈琴特別好,明天大家來聽我彈琴吧。第二天,來了很多人,陳子昂沒有彈琴,反而當眾把琴摔碎了。他說,我不彈琴,我是想讓大家看看我的詩文。他把自己的詩文發給大家,大家一看,發現他真的很有才華,陳子昂頓時聲名大振。陳子昂的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時,都能感覺到那種穿越千年的悲憤。

盛唐

我們說的盛唐時,會說「盛唐氣象」,就像一個人的青壯年,給人的感覺是豪情萬丈,沒什麼消極的東西。盛唐最有代表性的詩人就是李白,李白的詩以浪漫、誇張著稱。他在《秋浦歌》中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就是三萬尺,就是一萬米,十公里,相當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加北園一大圈,誰的頭髮能有這麼長?這是李白誇張的形容自己的愁緒。李白形容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哪裡會有一公里高的瀑布?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桃花潭可真夠深的,扔個石子估計得半天才到沉到底。「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就是北京這裡,誰見過席子那麼大的雪花?李白不但能把小的往大里說,還能把大的往小里說,他形容黃河為「黃河如絲天際來」,奔騰萬里的黃河,在李白眼裡,遠遠看去,看一根絲線一樣,從天上垂下來。

李白這種誇張,我們讀起來不但不覺得是在吹牛,反而覺得他的描述特別形象。有些人,吹牛吹得自然,就成了牛人,就像李白,哈哈,這是玩笑。李白是個非常豪放的人,當皇帝徵召他進京當官,他在離開家鄉時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從來沒把自己看成凡人,可惜一生都不得意。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李白愛喝酒,但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真的喜歡。他在《將進酒》中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說這酒杯不能空著,喝完這一杯,馬上就得再倒上。「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連一輩子要喝多少杯酒都算出來了。大家都知道的小故事,汪倫為了讓李白去他的家鄉,給李白寫信說他們那裡有萬家酒店,李白一聽就興沖沖的跑去了,卻發現只是一家小酒店,店主人姓萬。姓萬的開的酒店,那當然是萬家酒店了,要是我開的,那得叫潘家酒店。

除了酒,李白還非常喜歡月亮,寫了很多關於月亮的詩。著名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能列入每個中國小朋友會背的前三首詩。還有《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想想這得多孤單啊,「對影成三人」,月亮、自己、自己的影子,加在一起,算是三個人。把一個人寫成了三個人,反而顯得更加孤單。唐詩經常有這種意境,以多寫少,以動寫靜,像王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李白經常對月獨酌,據說李白死的時候,就是在小船上夜飲,站在船頭「舉杯邀明月」,往前跨了一步,掉水裡淹死了。以前曾經看過濮存昕演的話劇《李白》,非常的精彩,以後如果有機會再演的話,建議大家去看一看。話劇的最後,李白手捻鬍鬚,定格在「舉頭望明月」這個動作上,引人無限遐想。

唐詩中寫月亮的詩很多,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千古佳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往今來,月亮都是一樣的,但唐代的月亮,因為唐詩,而顯得更加明亮,更加令人嚮往。所有描寫月亮的詩中,以李白的《靜夜思》為最佳,簡單,易懂,意深,味長,再一起讀一遍:

《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盛唐的豪邁,還體現在邊塞詩上。邊塞詩是唐詩中非常重要的一類,其中最著名的是王昌齡,他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管任何時候讀起來,都是豪情萬丈的。還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種視死如歸、至死方休的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

邊塞詩在盛唐是豪邁的,到了中唐,風格就變了,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已經不是豪邁了,而是幽怨,不是視死如歸,而是思鄉心切了。到了晚唐,邊塞詩又變成「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從幽怨,變成了悲情。

盛唐時的王維,也寫過邊塞詩,在他的眼中,邊塞的景象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讀到這兩句時,多數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副畫面,大漠、孤煙、黃河、落日。蘇軾曾經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是個大大的才子,不僅寫一手好詩,還有一手好畫,一手好書法,一手好篆刻,一手好琴。他的很多詩,都很有畫面感,像「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中國古代的詩和畫一直關係密切,很多畫作的創意都來自於詩,而很多畫作上也會題詩。西洋畫就不同,很多創意來自於希臘神話或聖經故事。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王維還有一首送別詩很有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前兩句寫景很清新,後兩句寫送別有點悲涼,很好的朋友要遠行,前途未卜,相見無期,才會有這樣的感慨。與此相比,高適的《別董大》就是另一番景象:「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兩句寫景很悲涼,但後面的語氣很豪放。告訴朋友,別擔心,大膽地往前走吧,到哪都會有熟人,天下哪會有人不認識你的。

我們再說說詩聖杜甫,杜甫號稱詩聖,李白號稱詩仙,二人並稱「李杜」。不僅在唐代,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李杜都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兩座高山。什麼樣的人能被稱為聖人?不止是有成就,更要有完美的人格,杜甫就是這樣的人。杜甫晚年非常凄苦,在《登岳陽樓》詩中,杜甫說自己「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何等凄涼!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風吹沒了,但他想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而他自己,「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就是杜甫,當國家危難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聽說官軍打了勝仗,「漫卷詩書喜欲狂」;看到統治階級不顧人民死活,感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當天降雨露,他替農民歡喜,吟誦「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和李白是好友,但他生不逢時,趕上了安史之亂。這是他的不幸,也是我們的大幸,他的大部分好詩都是晚年寫就的。

中唐

到了中唐,盛唐景象已成過去,詩人們開始關心現實。杜甫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都是描寫亂世之中的民間疾苦。《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 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這篇曾在中學課本中學過,每次讀到「獨與老翁別」時,都是一陣的惆悵。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還有白居易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把一個底層民眾的窮困潦倒描寫得淋漓盡致。已經這麼凄慘了,還被「黃衣使者白衫兒」欺壓,強行奪走了他的一車炭。

白居易是中唐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四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基本上人人能背。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當權者,對方看到他的名貼時,說:「這名字起的,白居易,京城米價很貴的,居住起來沒那麼容易!」等看完白居易的這首詩後,馬上改了口:「這麼有才華,別說住京城,全國各地,居住在哪裡都很容易!」

白居易最著名的詩是《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不過我最喜歡的是《琵琶行》,經常會不由自主的背上一段:「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把無法描述的音樂描述得繪聲繪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把大弦比喻成急雨,小弦比喻成私語,大弦小弦一起彈,就像大珠小珠掉到了玉盤裡。用大家都熟悉的東西來描述聲音,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真的聽到了一般。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是千古絕唱,「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去年暑假帶女兒去西安玩,女兒不會寫詩也會偷,照著《憶江南》編了一首《西安好》,「西安好,燒餅涼皮豆腐腦。早上豆漿蘸油條,晚上騎車城牆繞。能不憶西安?」。雖然第二句字數都不對,但還通順有趣,押上了韻,也算打油詩了。

中唐的韓愈、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唐代僅有的兩位。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古文的八大家。前面說過,古文的「古」,也和古詩的「古」一樣,並非現在我們說的古代,而是唐代時的古代,準確的說,主要是西漢東漢。柳宗元的《江雪》,我很喜歡,經常會在下雪的時候想起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韓愈描寫早春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是經典到讓我總是想不起這首詩的後兩句。每年冬去春來之際,都會有意識的去體會一下「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景象。

孟效的《遊子吟》,也是不得不說的一首詩。有一次,我女兒上學出門前,她媽媽發現她衣服上有線頭,拿剪刀給她剪掉,女兒隨口吟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時把她媽媽感動得,都要哭出來了。這首詩,把媽媽對孩子的愛,孩子對媽媽的愛,都描寫的淋漓盡致。

中唐還有一位賈島,稱不上多麼好吧,但留下了很多故事,尤其是「推敲」的典故。賈島在寫「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在「僧敲月下門」和「僧推月下門」之間拿不定主意,邊走邊想,入了神,不小心衝撞了韓愈的轎子。韓愈知道情況後,就告訴他用「敲」好,一是顯得禮貌,不唐突,二是靜中帶動,更顯得靜。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賈島這類詩人叫苦吟詩人,他們為了一個字,能費半天勁。盧延讓在《苦吟》中說:「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估計他們這夥人,都沒有鬍子的,有也被拈斷完了。賈島自己也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唉,我也是醉了!三年寫兩句詩,這稿費夠養家的嗎?還「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不能因為你寫得苦就要「賞」你,你的作品要有價值才行。就像公眾號文章一樣,讀者要有收穫才會打賞,你不能說別人不打賞你以後就不寫了。

晚唐

經過安史之亂的大病,又經過中唐的各種吃藥,終於到了晚唐。晚唐的李商隱在《登樂游原》中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正是晚唐的真實寫照。同樣是描寫傍晚,中唐的劉禹錫看到的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還有些積極進取的意思。可見,唐朝到了這個時期,已經垂垂老矣,時日不多了,到最後來一個黃巢起義,基本就玩完了。

李商隱寫了20多首《無題》詩,都比較晦澀難懂,一直有爭議,有人說是寫愛情的,有人說是寫他自己的。詩人連名字都沒有起,就是不想告訴你們寫的什麼,隨你們猜去吧。李商隱最著名的《無題》詩是這首:「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前些年曾經被數首歌曲改編,被當成愛情歌曲傳唱了。

晚唐的杜牧,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杜牧和李商隱一起被稱為「小李杜」,也是個大才子,文韜武略,曾經給《孫子兵法》寫過注,很有成就,研究《孫子兵法》的人,都一定會讀的。杜牧的詩很清新,風流才子的那種感覺,「十年一覺揚州夢」,「二十四橋明月夜」,時隔千里,彷彿還在訴說揚州的繁華。

杜牧的《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經常在春雨霏霏時,我會想起這首詩。還有《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也是千萬傳唱,有人自作聰明,減字改為「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意境徹底沒了。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重點說一下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就取名於此詩。最後一句「霜葉紅於二月花」,經常被引用描寫秋天,就不說了。說說第二句的「生」字,「白雲生處」,為什麼不是「白雲升處」,或者「白雲深處」。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用的就是「深」。想一想「生」字,比「升」字更多了幾分生機,不是原來就有,只是往上升,而是原來沒有,剛剛生出來,生出來再往上升。

同樣的妙處,還有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的也是「生」,不是「升」。跟這個「白雲生處有人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在最後

上學時背了很多詩,但都是零散著背的,沒有和歷史背景結合起來。換個角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唐詩,就會有不同的收穫。了解了唐代各個時期的詩風,再看到一首唐詩,即使不知道作者,不知道作者是什麼時期的人,基本也能猜出是哪個時代的。

其實還可以有別的梳理方式,譬如地點。李白去過廬山,寫過《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後來的白居易也去過啊,他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個大林寺,就在廬山。宋代的蘇東坡,也去過,留下了《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廬山有三大名寺,東林寺,西林寺,大林寺。白居易去過大林寺,有沒有去過西林寺呢?蘇軾去過西林寺,有沒有去過大林寺呢?他去大林寺的時候,看到大林寺的桃花了嗎?白居易寫過《宿東林寺》,李白寫過《別東林寺僧》,說明他們都去過東林寺。這些詩人們雖然生活在不同時代,但他們到過同一個地方,他們會不會踩過同一個腳印呢?同樣是描寫廬山,李白和蘇軾有什麼不同呢?這些問題想一想,還是蠻有意思的。

除了地點,還可以按詩人之間的關係進行梳理。譬如李白和孟浩然是好友,王維和孟浩然是好友,李白和王維同齡,但卻不認識。杜甫比李白小10歲,也是好朋友,特別崇拜李白。杜甫是李賀父親的遠房表兄,年齡相差也很大。李賀與韓愈又有交集,韓愈和柳宗元同屬唐宋八大家,但在政治上卻是政敵。如果把詩人之間的關係列出來,也是蠻有意思的一件事,對於唐詩也會有新的理解。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詩,會有不同的體會,所謂融匯貫通,也是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之後,才能夠做到的。因為女兒喜歡背詩,喜歡唐詩,就花時間查閱了各種資料,系統地梳理了一下。唐詩5萬多首,博大精深,給孩子講講還可以,實在不敢拿出來,只能說:獻醜了。以後有時間的話,斗膽再把宋詞梳理一下。

本文為寸進社原創文章,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有深度思考、獨立思考精神的小夥伴,搜索微信公眾號 寸進社 關注我們,日有寸進,得寸進尺,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推薦閱讀:

關於 VR 產品的前世今生,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每次犯錯,都是一份禮物」 - Snapchat首席運營官Emily White講解7個職場犯錯的正確解決方式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有了這一篇文章,你還在擔心不會泡茶嗎?
一篇文章了解汽車懸架:懸架的作用?獨立懸架非獨立懸架的優缺點...

TAG:學習 | 女兒 | 文章 | 唐詩 | 一篇文章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