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視點】顧彬: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和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教授)

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一個德國漢學家的獨立思考與另類聲音

講述:顧彬整理:陳勁松

【內容提要】什麼是好的中文?北京詩人歐陽江河老問。到現在好像沒有學者找到了比較合適的回答。什麼是好的文學?歐洲作家老討論這類的問題。他們的回答不一定能停止「anythinggoes」這個後現代主義的口號。不過,是真的在文壇什麼都可以嗎?

一、四十年來,我把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了中國文學

在德國,我原本學的神學。年輕時一心鑽研傳統神學,心若旁騖。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我可能會去一所高中教授德語或者神學,但後來的生活並非如此。當我無意中讀到中國唐代詩人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樣的詩句時,詩中描述的情景讓我醍醐灌頂。幾乎是一念之間,我就「移情別戀」,開始鑽研起中國文學。然而我當時並不通中文,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只有愚公移山,從基礎的漢語學起。我最初接觸的是中國古典文學和哲學,孔子、老子、孟子以及《論語》、《道德經》、《詩經》等等。在那些聖人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老子。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學,我希望能親自前往中國進行研究。但開始並不順利,由於政治原因,我先是到了日本學習中文。幸運的是,我終於在1974年得以來到中國。我那時對中國文學完全沒有概念,連魯迅是誰都不知道。直到我在北京大學系統學習現代漢語後,才開始對中國文學有所了解。可以說,我是因為李白詩歌別樣的吸引力,才走上研究中國文學的道路,因此,我應該感謝李白,他決定了我現在的存在。那時有很多人質疑我為什麼學中文,他們想我將來一定找不到工作。現在看來,他們是錯的。

鑒於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批評,不少人認為我是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專家,這不全對,因為我的心還是在古代文學上,不是在現當代文學上。除了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我將更多精力放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上,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部《中國戲劇史》。我覺得我應該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因為在德國,現在研究古代文學的人越來越少,目前我可能是德國唯一一個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學者。我最喜歡的是唐朝的詩歌和宋朝的散文。宋朝的散文太好了,美得不得了,但我不喜歡宋詞。元曲雖不能說很喜歡,卻非常有意思。明清的小說也不錯,不過我覺得那個時候沒有什麼真正好的詩。

之所以會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持批評態度,是因為我讀了大部分的現當代作家作品,我從其中發現了很多問題。那究竟什麼是好的中文?北京詩人歐陽江河老問。到現在好像沒有學者找到了比較合適的回答。什麼是好的文學?歐洲作家老討論這類的問題。他們的回答不一定能停止「anythinggoes」這個後現代主義的口號。這的確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因為它不僅包括美學、道德的因素,還涉及民族的問題;不僅是中國文人和學者面臨的問題,也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我們的世界現在是一個專家的世界,但我們已不太思考什麼是文學,什麼是好的文學。美國一位學者說,「所有的人都是藝術家」,我認為這是在胡說八道。按照他的邏輯,所有的人都可以是小說家,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詩人。這顯然是有問題的。現在中國大量的網路寫手,一天就能寫六七千字甚至更多,但那些能夠稱為文學嗎?我表示懷疑。一般來說,真正的作家會寫得很慢,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也需要很長時間的打磨。

我只能這麼說,大家關注或者討論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批評,說明中國現當代文學確實存在問題。我完全可以去做我喜歡的其他事情,但我始終沒有放棄對於中國文學的研究,那是因為我熱愛中國,熱愛中國文學,四十年來,我把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了中國文學。

二、中國當代文學究竟是好得很還是糟得很?

我是一個保守的人。我的評價標準是歐洲1945年以前、中國1949年以前的標準。如果就中國來說的話,我的標準就是魯迅這一類的作家。他的語言能力非常高,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當代作家基本沒有什麼思想,他們的腦子是空的。

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可以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學相媲美,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沒問題。1949年到1979年,恐怕只能和東歐國家的文學相比較。1979年以後,中國的詩歌肯定沒有問題,80年代的中國詩人可以和世界上重要的詩人相比較。從戲劇來看,中國在80年代做過一些現代化的努力,但是成就沒法與同時代的世界戲劇相比,因為中國的戲劇基本都是模仿的作品。從小說來看,在80年代,中國還是出了一些好的作品,比如張潔的一些寫婦女問題的小說。她的思想和當時國際上的價值觀很接近,所以她的小說很容易被歐洲的讀者所接受,她當時在德國非常紅。王蒙的小說也具備了國際水平。但是80年代,中國文學的成就主要在詩歌,而不是小說。

現代文學中,張愛玲非常好,文筆好,語言好,但很麻煩的是,她的一部分作品是英文寫作,後來她自己翻譯成中文。她的譯本和原本味道都不一樣,區別很大。我覺得她的英文作品寫得比中文作品要好。她的《秧歌》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小說,但目前大陸看不到,有人說它是反共小說,我沒有看出什麼反共的內容。此外,我對沈從文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我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寫他的篇幅不少。還有梁實秋、林語堂,都是很好的作家。1949年以前的文學我基本上都承認,可以說是大文學,不管是魯迅,還是沈從文、老舍、蕭紅,丁玲。

1949年以後,中國作家們就開始出賣自己,有些人說是政治原因,我不想老說是政治原因,這樣的說法太簡單,或者只是一個借口。1949年到1979年,至少有兩部我非常重視的作品,一部是王蒙寫的《組織部來的年輕人》,還有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是老舍的《茶館》,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話劇之一。現在我想不出來第三個作品來,能夠說明1949年以後1979年以前還會有什麼非常好的中國文學,也可能還有其他的,我現在想不出來。如果把這一段時間沒有好作品歸結於政治原因,我覺得太簡單。作家自己也有責任。作家認為我們的語言太精英了,我們應該用老百姓的語言,不應該用我們的語言,所以他們故意埋葬他們現代性的自我。何其芳和臧克家是非常好的例子,他們原來寫這麼好的詩歌,然後他們公開說,我們應該把現代性的自我埋葬,然後他們參加革命,不再寫好詩。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文學現在到了這樣一個地步。

如果我們從蘇聯、東德、原來的東歐來看這個問題,我發現在1989年前後,這些國家都有偉大的作家和偉大的作品。為什麼呢?因為那裡的作家都覺得:「我們對文學有責任」。但中國作家在1949年以後,他們覺得對國家有責任,所以無論有什麼錯的政治,他們都跟著走,他們不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他們不覺得文學是他們惟一的、最重要的對象。對某些作家來說,文學只是政治的工具,政治活動才是重要的。一個作家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觀點,也可以關注社會,但不能離政治太近,因為他們是文學家,應該為文學負責任,而不是為政治負責任。

從1992年以後看,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一樣,也漸漸邁上了走向市場的路子。德國讀者大部分不看德國文學。在德國出版的文學作品,70%都不是德國文學。德國讀者喜歡看美國小說和中國小說。為什麼呢?因為1945年以後,歐洲的小說家不再寫什麼真正的故事,對小說而言,不再是講故事的時代。唯一還寫故事的作家是美國人和中國人。這也是美國和中國小說受德國讀者歡迎的原因。但這些讀者不包括知識分子,也不包括漢學家。這些讀者的文學素養和文化水平都是比較低的。中國當代小說,在德國根本不屬於嚴肅文學。很多1980年代非常紅的作家,現在他們的名字、作品從來沒有聽說,但是在德國還有很多人記住他們。莫言、虹影、棉棉、衛慧、余華,他們的作品在德國賣得特別好,但是他們的讀者都不是學者、文學家,而是一般的讀者,重要的報紙都不會評論。如果評論的話,會諷刺他們的作品。

1980年代好多作品也許過時了,但還可以談一談,而1990年代之後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問題,很多作家不是在創作,是在玩文學,我不反對有人為了娛樂或者玩而寫作,但我不想看。衛慧根本不知道怎麼寫小說;莫言的長篇小說問題太多了,看不下去;余華的也是。中國當代小說家寫不出一個城市的味道來。王安憶寫上海,但寫不出上海的感覺和味道,她寫的是一個非常抽象的上海。我認為中國作家中,只有老舍能夠寫好城市,他寫北京,寫出了北京的味道。「80後」的文學作品是為年輕人寫的,語言很簡單。這批作家中,韓寒的觀點很有意思,他是一個大膽的人,不怕得罪人,我看不看他的作品對他來說無所謂。

中國當代詩人不一樣。現在在德國被承認的作品,都是詩人的作品。北島、多多、楊煉、歐陽江河、王家新,王小妮、翟永明,他們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詩人相比。無論是哪個城市,無論是哪個文化中心,如果請中國詩人來朗誦或者開座談會,至少會來40個人,有時候會多到100個人、200個人。我們肯定會出他們的詩集。中國作家在德國,用德文出的詩集多得要命。如果中國小說家來,最多來10個、20個讀者。

三、判斷文學作品好與壞的標準是什麼?

一個作家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和世界觀,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要有意識的去創造一種新的形式。文學不是業餘的,文學是工作,應該有責任感。作家應該覺得文學就是他的生活,生活和寫作是分不開的,是一回事兒。好的作家不能僅僅為了錢而寫作,應該看這個作家有沒有思想。現在的作家都是為了錢而寫作。他們寫作不會少寫一句話,而一定會多寫一句話。因為多寫一句話,他們可以多拿一點錢。

好的文學標準就是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挑戰,如果文學作品太簡單的話,我不一定會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首先表現在語言上。每一個作家都要創造屬於自己的語言,恰當的字和詞,會讓讀者吃一驚,不過這很難找到。我只能提到一些我自己覺得20世紀中國文學存在的語言問題。比方說,如果我們要分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後的中國作家的話,我們會發現,1949年以前的那些作家,他們的外語都不錯。張愛玲、林語堂、胡適,他們都能夠用外語寫作。有些作家兩種外語都沒問題,比方說魯迅。1949年以後基本上找不到一個會說外語的中國作家。所以他不能夠從另外一個語言系統看自己的作品。另外他根本沒辦法看外文版的作品。他只能看翻譯成中文以後的外國作品。所以中國作家對外國文學的理解和了解是非常差的,差得很。1949年以前不少作家認為,我們學外語會豐富我們自己的寫作。但是,你問一個中國當代作家為什麼不學外語,他會說,外語只能夠破壞我的母語。他們甚至會反問我:李白懂德文嗎?不懂。但這不影響他「斗酒詩百篇」,擔風袖月做詩仙。杜甫懂英文嗎?不懂。但這不妨礙他「下筆如有神」,濺淚驚心做詩聖。曹雪芹一句外語也不會講,但這影響他的寫作了嗎?沒有。《紅樓夢》跟任何一部世界名著作比,都毫不遜色。這個我承認,但他們都屬於古典文學,我現在談論的是現代文學,現代文學有它自己的特點。我常說,中國當代作家的問題在於他們很少有人會外語。中國不少當代作家不能用外語跟他們的同行很好地交流,不能從外語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母語有什麼特點,不能夠從外語來考慮翻譯家在翻譯他們的作品時會碰到什麼困難和問題,不能夠查驗一下他的作品翻譯水平的高低。如果一個作家不掌握語言的話,他根本不是一個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國作家是業餘的,而不是專家。如果一個中國學者沒有學過好多好多外語的話,他根本不能了解1949年以前的文學。比方說戴望舒,他深受外國詩人的影響;胡適,好多作品是英文寫的;錢鍾書也是;等等。但是中國的當代學者,因為外語很差,根本不看中國作家過去用外文寫的作品。從德國文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最晚從歌德時代,所有重要的德國作家都掌握很多外語。我在寫詩的時候不太喜歡用德國的語法來決定我該怎麼寫,我會用唐詩的語法破壞德語語法的規定,這使我的詩得到解放。如果我沒學過漢語,我不會這麼寫。現在德國好的作家,都是原來民主德國的,因為他們的德語水平是了不起的,我們則差得很。

不重視語言而重視內容是中國當代文學和外國當代文學的通病。這種病態在中國當代文學中顯得更厲害。所以如果一個人敢於寫出別人沒寫過的東西,他會引起讀者的興趣。但是我個人認為,真正的文學不是完全由內容來決定的,而是由語言來決定的,因為語言包括內容,而內容不包括語言。到目前為止,多數中國當代作家像不少德國當代作家一樣,不知道語言是什麼,連自己的母語都不能掌握。一個作家應該掌握語言,就像一個足球運動員應該掌握足球一樣。如果足球運動員不能掌握足球,他真的能算好的足球運動員嗎?

文學不是技術,而是藝術。同時,文學是刻苦的工作,好的文學作品需要長時間才能寫出來。我覺得中國作家寫得太快了,語言是作家唯一的情人,用什麼詞、字都要反覆斟酌,甚至是鬥爭。對一個作家來說,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寫作,而是修改。德國的托馬斯·曼,一天甚至一個星期才能完成一頁小說。可中國作家沒這個耐心,他們一個星期可以寫一百頁,一個月到三個月之內,可以寫完一部小說。德國作家一年最多寫一百頁,說明他一天只能寫一頁中的一部分,當然在德國也有寫得快的,但他們是通俗作家,不是嚴肅文學的作家。閑來無事的人往往買一本他們的作品在旅途上翻翻。詩人是另外一回事,中國一些詩人也許會一個星期寫一首詩,但中國的散文、小說作家不會這樣做,他們盲目自信。

另外,我覺得一個作家不應該過於考慮獲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題,諾貝爾文學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寫作,一個人認真寫好自己的作品就可以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標準,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文學水平。

對於好的文學作品來說,語言、形式和思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只能說,好的文學作品,無論什麼時候寫的,都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顧彬簡介】

顧彬(1945—),原名WolfgangKubin,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教授、翻譯家、作家,著名漢學家。主編介紹亞洲文化的雜誌《東方》及介紹中國人文科學的雜誌《袖珍漢學》。2002年開始主編十卷本的《中國文學史》,並撰寫其中的《中國詩歌史》、《中國散文史》、《中國古典戲曲史》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近年來出版的主要著作:《關於「異」的研究》、《基督教、儒教與現代中國革命精神》(與劉小楓等人合作)、《影子的聲音—翻譯的藝術與技巧》、《紅樓夢研究》等;譯著:北島《太陽城札記》、楊煉《面具和鱷魚》、《大海停止之處》、《魯迅選集》六卷本、張棗《春秋來信》、梁秉均《政治的蔬菜》、北島《戰後》、翟永明《咖啡館之歌》。出版詩集《新離騷》、《愚人塔》和《影舞者》、《世界的眼淚》以及小說集《黑色的故事》。

曾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和「首屆中坤國際詩歌翻譯獎」。

Enya。)
推薦閱讀:

宋詩研究綜述——中國文學網
《中國文學之最》【十二作品】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推介人
哪些網文最好看?福布斯?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給你答案
中國文學史常識大全:柔弱勝剛強——老子等篇

TAG:中國 | 文學 | 中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