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船盾牌—談現代艦船抗擊反艦導彈 轉自舒展的軍事客棧
現代各國海軍無不重視發展對敵水面艦艇進行摧毀的能力,摧毀敵方水面艦艇摧毀作戰的方式,也由以前的艦炮、魚雷攻擊為主發展為使用反艦導彈攻擊為主,由視距內攻擊發展為超視距攻擊,反艦導彈的技術不斷進步,並且發射平台多樣化,對應的反艦導彈也分為空射型、艦射型、岸射型和潛射型等。
世界上各海軍強國都積極研製出自己的反艦導彈武器,如美國的AGM-84「魚叉」反艦導彈、俄羅斯的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和SS-N-22「日炙」反艦導彈、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等。中國海軍也一直進行反艦導彈的研究,較早期的有「上游」「海鷹」系列反艦導彈,後來發展了「鷹擊」系列反艦導彈,裝備較多的有鷹擊-83和鷹擊62反艦導彈,近年來更是發展出鷹擊-18反艦導彈。
如果說反艦導彈是一個刺破敵人的利矛,那麼抗擊反艦導彈就是一個防護自己的盾牌。在重視發展反艦導彈的同時,各國也從未停止對「盾牌」的研究。抗擊反艦導彈的手段主要有增強自身抗擊毀能力、對反艦導彈進行擊毀和誘騙反艦導彈致使其無法命中目標等。
現代軍用艦船都有安全性要求、損管要求和隱蔽性要求,可在承受反艦導彈擊中後或其他外力毀損情況下,數艙進水能保持不沉;盡量減少自身的雷達波反射、電磁輻射、紅外輻射等等。
減少雷達波反射主要採用隱身設計如盡量避免相鄰的外表面呈直角、艦船水線以上盡量內傾或外傾,使平面法線方向偏離威脅方向;採用雷達透波材料或在外表面塗覆吸波塗料;一般來說,雷達波反射的威脅頻段在2~18GHz、敵方搜索則應重點針對2~12GHz、敵方跟蹤及末制導則應重點針對8~18GHz;電磁輻射的控制主要採用對電子設備進行屏蔽、脫離的方法和進行管制的措施,控制艦船自身對外界的輻射,降低被敵方截獲的電磁輻射量;紅外輻射的抑制主要是對一些高溫排放口如煙囪排煙管等部位進行控制,如安裝紅外抑制器等手段,本艦的紅外輻射強度應低於本艦配置的紅外誘餌彈的輻射強度;此外,在一些關鍵艙室進行一些特殊的防護,如艙壁敷設凱夫拉防護層等手段。
抗擊反艦導彈的手段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是指將來襲的反艦導彈,在命中本艦之前直接將其摧毀的方式;被動式是指採用雷達干擾、無源箔條幹擾、煙幕干擾和紅外干擾等手段,使反艦導彈失去目標而失效,無法命中艦船。
主動式抗擊反艦導彈的手段主要包含有近程反導武器、艦載對空導彈、艦炮武器等。近程反導武器較為典型的有美國的MK15「火神」密集陣系統、荷蘭的守門員系統、瑞士的海上衛士系統、俄羅斯的卡什坦彈炮結合武器系統。
MK15「火神」密集陣系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1980年首裝於美國號航空母艦,該武器系統除裝備了美國海軍艦艇以外,還裝備了其它數十個國家。隨著反導技術的發展,密集陣先後發展了Block0型(基本型)、Block1A、Block1B等型號。Block0型只能攔截亞聲速非掠海飛行且沒有機動能力的反艦導彈,Block1A型比Block0型具有更強大的搜索和跟蹤能力,能攔截現役的各種高亞聲速掠海飛行和有機動能力的反艦導彈,是目前世界上裝艦數量最多的近防系統。
荷蘭守門員系統是1983年由荷蘭信號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共同研製,是繼密集陣系統之後又一種廣為裝備的艦載近程防禦系統。守門員系統由搜索雷達、跟蹤雷達、火控計算機和GAU-8/A型7管30mm火炮等組成,可自動進行威脅排序、目標指示和觀測跟蹤,其雷達在跟蹤目標的同時能夠自動檢測出彈丸的脫靶量,進行大閉環校射。
瑞士厄利空康特拉夫斯公司1977年開始研製海上衛士系統,1985年對速度為0.7馬赫的目標成功地進行了實彈射擊。海上衛士系統為非穿透甲板式安裝,其配有獨特的35°傾斜炮座,高低射界達到了-10°~127°,大射界和高旋轉速度確保了有效防禦「過天頂」攻擊的反艦導彈。
卡什坦系統是將火炮、導彈和雷達-光電火控系統集成的防空系統,該系統裝備於俄羅斯海軍20世紀90年代服役艦艇,如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勇敢Ⅱ級導彈驅逐艦等。卡什坦系統炮塔上安裝有兩門AO-18K型6管30mm火炮,兩門火炮的上方各裝一個四聯裝SA-N-11型防空導彈發射筒。導彈隨火炮一起旋迴和俯仰,接收同一火控系統的控制信息,統一分配目標。SA-N-11型防空導彈的有效攔截區段為1.5~8千米,毀傷概率0.8~0.9;雙聯裝6管30毫米炮的發射率可達10000發/分鐘,對馬赫數為2的導彈攔截區段為0.5~1.8千米,毀傷概率為0.5。彈炮一體化的設計能充分發揮防空導彈和速射艦炮在不同距離上攔截來襲導彈的優勢,使毀傷概率可達0.95。
中國海軍近防武器系統的研製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主要發展了PJ13型近程防禦艦炮武器系統和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武器系統,在730艦炮武器系統的基礎上又發展出超高射速的1130艦炮武器系統,並已安裝於「遼寧」號航空母艦上。
PJ12型武器系統於1985年7月立項,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近程防禦武器,現主要列裝於我國海軍驅逐艦和護衛艦上,並有小部分出口國外。PJ12型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由364搜索雷達、349跟蹤雷達、光電跟蹤儀、7管30艦炮及火控系統組成。主要用於攔截反艦導彈和對艦攻擊的飛機、直升機,也可對海面目標實施射擊,該武器能有效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
730艦炮為非穿透甲板式安裝,採用外能源驅動轉管、高壓氣源驅動供彈或停止供彈、電擊發方式工作。氣源進行航行固定器的解航和鎖航;隨動系統完成艦炮的高低、方位的隨動控制;射擊控制系統採用數字化控制方案,完成危界檢測、射擊電路啟閉、射速控制等射擊控制功能。供彈方式為無彈鏈式彈鼓供彈,射速分為高、中、低三檔可控,具有多目標跟蹤、解算能力,可同時打擊並跟蹤多目標。
PJ13型武器系統研仿於俄羅斯AK630系統,主要有347B跟蹤雷達、1B光電跟蹤儀、捷聯式垂直基準、6管30艦炮和火控設備組成。安裝於022型導彈快艇、054型護衛艦和071綜合登陸艦等艦船上,用於反導防空及對海攻擊。其對導彈目標的有效攻擊距離為1.5千米,可攻擊RCS為0.1平方米的掠海導彈。
對反艦導彈被動式防禦的手段主要有雷達干擾、無源箔條幹擾、煙幕干擾和紅外干擾等。用於干擾反艦導彈的毫米波、厘米波制導雷達,對紅外、紅外成像、激光、電視制導的反艦導彈進行干擾,對反艦導彈發射平台的控制雷達進行干擾。
雷達干擾具有雷達偵查、威脅告警和干擾功能。雷達偵查的頻率範圍一般在0.5~4GHz,保證截獲概率接近100%。雷達干擾針對反艦導彈的末制導雷達和機載、艦載雷達進行有源干擾,雷達干擾一般與無源干擾結合進行複合干擾。雷達干擾的方式主要有:欺騙干擾,就是根據雷達偵查到的反艦導彈的末制導雷達的參數,對反艦導彈的末制導雷達進行欺騙干擾、雜訊干擾、多目標干擾、組合干擾和複合干擾等。
無源箔條幹擾的方式主要有質心干擾、沖淡干擾和轉移干擾,用於干擾毫米波、厘米波和紅外,所對應的箔條幹擾誘餌彈有毫米波干擾彈、厘米波干擾彈和紅外干擾彈。質心干擾誘餌的RCS應不低於本艦RCS的1.5倍;沖淡干擾誘餌和轉移干擾誘餌的RCS應滿足反艦導彈的末制導接收門限值要求,常規上不小於300平方米;沖淡誘餌在使用上一般是嚮導彈來襲方向及反方向的左右兩側同時各發射一枚誘餌彈,誘餌彈的發射距離在本艦1000米左右;紅外誘餌的紅外輻射強度應大於本艦紅外輻射功率的1.5倍。
煙幕干擾是一種遮蔽干擾,對可見光的消光率大於90%,所形成的煙幕牆用於遮擋全艦,其對於所干擾的頻段的光波有很大的衰減,煙幕牆的消散時間不低於40秒,用於干擾激光、電視和紅外成像制導的反艦導彈。
推薦閱讀:
※警棍盾牌術十二式
※陽宅風水中的盾牌,可以擋萬煞
※挨揍的藝術:世界盾牌演化史
※丁子警棍盾牌術
※雙手各持一盾,盾邊緣開側鋒,是否有實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