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我們的知青五十年

北大荒知青照片集錦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宣傳股

獻給我們的知青五十年作者:王青松 薛偉光

在歷史的長河中,十年僅是一瞬之間,如一朵浪花稍縱即逝,而對於我們知青人來說,十年的知青時光卻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最波折、最難忘的一段。

我們難以忘懷,在可愛祖國的東北邊陲,在小興安嶺腳下、黑水之濱,那個叫作紅色邊疆的神奇的地方。那裡山川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地界橫跨愛輝、孫吳兩縣,扼北黑公路要衝,是解放初期創立的最早的國營機械化農場之一。那裡是我們走出校門邁入社會的廣闊大課堂,那裡有我們的青春在流淌。

我們難以忘懷,五十年前的春天,紅色邊疆開始聚集了一群來自松花江邊哈爾濱市和黃埔江畔上海的熱血青年,第二年,又有更多的熱血青年從上海、從天津、從皇城根下的北京,從牡丹江,從祖國更多的地方來到這裡。在五十年前那個特殊的國內外形勢下,在那個平靜的邊陲小鎮,上演了一出長達十年的轟轟烈烈的屯墾戍邊青春歷史劇。

我們難以忘懷,那裝點著紅色邊疆的國防綠,那沸騰著邊陲小鎮的嘹亮歌聲。那年輕的朝氣蓬勃的隊伍,那就是千百萬知青集體出征大軍中的我們啊,小的十五六歲,大的二十一二歲,滿懷著報效祖國的激情,響應黨的號召,告別城市,告別親人,義無反顧地登上北上的列車,毅然來到祖國的邊疆,把人生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那片黑土地,獻給了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

波濤洶湧的黑龍江水沖積而成的河谷平原,連綿起伏的小興安嶺白樺密林,是我們成長的搖籃;遠古以來的滿族鄉民和農場的幹部職工、「663」轉業官兵和根據「618」批示調來的現役軍人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邊防形勢緊張時的戰備和軍事訓練是我們最初的學業;步兵操練、站崗放哨、半夜緊急集合、野外拉練是必不可少的科目;

後來長期艱苦的農業生產勞動:春耕、施肥、播種、夏鋤、麥收、秋收、冬儲、挖溝修渠、刨糞積肥,是最主要的課程;

因土地不堪重負而開闢新點時,住刨凍土修成的地窨子,喝溝塘里化開的雪水,打出深山裡的第一口井,踏著泥濘播下收穫的希望——克服接踵而來的各種困難,則是我們最好的答卷。

數不勝數的曲折與光明、歡笑與淚水,讓我們用犧牲和奉獻,譜寫了當年的理想之歌和奮鬥篇章。

我們難以忘懷,在戰天鬥地的艱苦環境中,我們這些處於16歲到20歲青春發育階段的城裡的文弱書生和豆蒄少女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夏日的驕陽晒黑了皮膚,冬天的疾風吹紅的臉龐,鋤杠和鐮刀柄把手掌磨出了一層老繭,我們長高了,長壯了,變得更結實了。成長的道路上,有進步、收穫、勝利和光榮,也有錯誤、挫折、失敗和恥辱;有喜悅快樂,也有痛苦悲傷,這些都使我們思想更成熟、精神更升華、意志更堅強。成長像飽滿的種子嵌入生命的土地,在時間風雨的滋養下,造就出我們這一代人堅強的性格、不屈的毅力和無限的精神活力,造就了忠誠祖國忠誠黨、熱愛事業、奉獻社會、報效父母、關愛家庭、奮鬥不止、自強不息的共和國同代人。

我們難以忘懷,在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戰鬥生活中,我們還學習掌握了經營管理、農業生產、畜牧林漁、營房基建、財會、醫療、宣傳教育、新聞報道、音樂、舞蹈、繪畫等各種業務技能。黑土地就是一座綜合性的實踐性的大學校,來自各地的「學子」們在這所大學裡經受了全方位的教育,為我們以後更漫長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許多人因而成為祖國各時期的社會中堅、各行各業的骨幹和有用的人才,以至許多人在回想紅色邊疆這一段生活時,都感慨地說;「我是在北大荒畢業的。」

我們難以忘懷,許多戰友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了白山黑水之間,永遠長眠在黑土地的懷抱里,他們的人生,永遠定格在最燦爛的青春瞬間。每當想起他們,我們就不由地潸然淚下,每當想起他們,我們就更加感嘆青春的奉獻。遠去了時光,遠去了昨日的故事,但是,我們的心中,將永遠會把他們的名字珍藏。

曾經的這些,彷彿就在昨天,懷念的思緒,始終在詮釋著那不平常的歲月。如今的我們,悠悠歲月已經染白了頭髮,春風秋月已經帶走了靚麗的容顏,我們老了,但是,正如有戰友形容:「黑土地是一首真情不變的歌,我們就是裡面的一個音符,不管到了哪裡,都一直跳在它的五線譜上。」青春的旋律,依然是我們這些老知青心中最亮麗的風景,青春的火把,依然在我們的心中燃燒;高高的白樺林里,依然有我們的青春在流淌,黑土地上,依然深埋著青春的種子;如今的記憶里,依然活躍著青春歲月的故事,血管中,依然流淌著充滿青春活力的熱血。

花甲之年,當我們重溫美好的青春,內心充滿著涅槃般的聖潔,「青春萬歲」,是我們三團知青人由衷的吶喊。海以其博大,納百川而長期浩瀚,山以其厚重,歷滄桑而為之雄渾。知青的青春奉獻在我們心中,正如大海高山一樣浩瀚雄渾!它裝點了白山黑水、北國之春,它在天地之間化作碩果累累,化作鮮紅蔥蘢,化作歷史的見證,化作一代知青人生命中的永恆。

也正是由於青春的奉獻,在艱苦的歲月中,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讓知青戰友們有了一段不解之緣,收穫了深厚的戰友情。

這友情是想家時的一句安慰;這友情是迷茫時的一次交心。這友情是飢餓是戰友遞過來的一塊饅頭;這友情是寒冷時戰友多披一件衣服的叮嚀。這友情是深夜迷路時戰友的呼喊尋找,這友情是千里迢迢探家路上的結伴同行。這友情是開荒種地時那相互的鼓勵,這友情是值班站崗時那神聖的目光。這友情是新建點閃爍燈火下的促膝談心;這友情是大磚窯突擊隊旗幟下的鏗鏘誓言。這友情是二道河子修水庫時的患難之交,這友情是大河口修水利時那難忘的身影——這友情溫暖過多少孤獨的心靈!這友情滋潤過多少渴望的目光!

這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戰友深情,就這樣產生在那艱苦的歲月,產生於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它是我們度過蹉跎歲月的力量,是我們深深的心靈情結,它是我們人生的驕傲,是我們青春的風采。它如刀刻石鑿般鍥刻在我們的心上,我們怎能夠不珍惜!我們又怎能夠忘懷!提起這友情,我們的眼中常含著淚水;提起這友情,我們的心中充滿著感動。

回城以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我們,不屈不撓地從頭再來,打拚於職場,操勞於家庭,贍養老人,教育子女。經歷過春的花季、夏的艷陽,走入淡定秋天的我們,洞察世事,心明眼亮,我們期盼著自身、家人、親人的安康,我們更珍惜來之不易的愛情、親情和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戰友情。在世態炎涼麵前,我們越發感到:人生道路上有過不少友情,而在黑土地青春年代結下的友情則是無可替代的,它幼稚而生澀,但卻樸實而真誠;它笨拙而木訥,但卻深沉而持久。它滋養著青春的種子,延續著青春的故事,它不會隨著青春的逝去而消失,反而如陳年的老酒,在歲月的印記下,愈加濃郁醇香,又宛若清晨里掛著露珠的花瓣,在我們的心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喚起我們年輕時的純真的記憶,給我們這些知青們以安慰、溫暖、鞭策和鼓勵。

友情的真正意義更產生於成年之後,在獲得意義之後便抵達最佳狀態。在人情冷漠、越來越物質化、利益化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戰友之情猶如海潮一樣凈化著我們的心靈。

四十八連戰友陳秀雲家中有難,戰友們紛紛解囊相助。為了感謝大家,2016年四十八連戰友回訪農場時,並不寬裕 的陳秀蘭捐款兩萬元錢,雖然這錢戰友們沒有收,但陳秀蘭那番真情已深深地感動了大家。

二營副教導員管士閣去北京看病,戰友們凌晨三點去為他掛專家號,為他倒出自己的房子安心養病,還紛紛捐錢。手術那天,等候在門外的九連戰友按照管士閣住院十五天計算,安排了護理人員表。手術之後,輪流給管士閣一天三頓的送飯。

三十連哈市戰友去上海住在戰友家,上海戰友像過年似的換上新床單、新被罩。有個上海戰友在哈爾濱轉車,她患有肝病,不想給戰友添麻煩,想住旅店。哈爾濱戰友們說:「那哪行!正因為有病才得住在家裡啊,好照顧你,我們是戰友,是親人啊!」

像這樣知青友情的故事,在我們三團各個連隊,舉不勝舉,說不勝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一件比一件感人,件件讓我們熱淚盈眶。知青們的感悟,正如網上一篇詩作《兵團戰友情》中所說的那樣:「人的一生,誰沒有幾個朋友,但最鐵的朋友,還是兵團戰友。」

年老了,尤其是活過六十,什麼都活明白了,人生什麼都可以放下,唯有這個「情」字揮之不去。想念戰友,渴望相聚,南來北往的知青聚會以其濃厚的感情色彩成為城市裡一道動人的風景。

無論你回到故里,還是遠在他鄉;無論你事業輝煌,還是病退下崗,在知青的眼裡,你始終是在兵團時睡一鋪炕、吃一鍋飯的哥們、荒友。一聲呼喚,就如一道軍令,彙集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戰友。鄉音未改添風霜,紅顏漸退鶴髮染,走在對面不相識,回眛定睛仍少年。奔過來一把摟住相擁落淚,你打一拳頭我還一手,在哪兒能感受到這麼親的肢體語言?就在我們的戰友聚會時;在哪兒能看到這麼真實的情感流露,就在我們的戰友聚會時啊!

每當聚在一起,就想起了播撒的同一行綠;每當聚在一起,就想起了抵禦過的同一場春寒;每當聚在一起,就彷彿回到了黑土地的懷抱;每當聚在一起,我們就忘記了人情冷暖,找回了當年純真的自己。

這深厚的友情,沒有一點雜念,如「一片冰心在玉壺」般純潔;沒有一毫勢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般明凈;沒有一絲虛偽,如「執手相看淚眼」般難捨難分。這深厚的友情凝聚著戰友們的心,使大大小小的聚會成為我們的靈魂之需、生命之需,成為我們心靈上的一塊凈土、夕陽紅的加油站、人生快樂的源泉。

兩千多年前,一位哲人立於江邊,面對奔流不息的河水,發出了千古流傳的感嘆:逝者如斯夫。是的,回顧我們的青春、讚美我們的友情,我們的心裡也澎湃著這樣的感慨:時光如流水,知青歲月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知青的精神將會永放光芒,黑土地孕育的青春的種子已經長成參天的大樹,知青的友情會伴隨著對美好青春的回顧而越發深厚。雖然知青老了,雖然知青已成絕版,但是,冠以真誠、友愛、付出、奉獻等美好讚譽的知青友情會永遠長青,像高山流水之千古絕唱,會像桃園結義之情深義重,會像曲水流觴之蘭亭集會,而成為傳世的美談。

這是我們三團知青人的心聲,這是我們心裡最想要說的話。

在海南保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十三連戰友用他們那面「瓊崖支隊」的鮮艷旗幟展示著這一情感!

在紅色邊疆農場三營小河西,四十五連知青們在第二故鄉矗立的知青紀念碑凝聚著這一情感!

在素有「城市公園」的威海,抱團養老、定居在那裡的水利連戰友用她們幸福的微笑詮釋著這一情感!

在上海金山養老院,渴望相伴的團部戰友們相約在那裡買房租房證明著這一情感!

而一撥又一撥千里迢迢回訪農場的三團各連知青們也正在以他們對青春的懷念表達著這一情感!

他們在紅色邊疆,在我們的心裡,在所有到達的地方,傳遞著一個共同的心聲:珍惜知青友情吧,它是當年風和雨、悲與壯、淚與血、思與情的結晶,它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在真誠擁抱中,在開懷大笑中,在舉杯暢飲中,在知己交談中,得到滿足,得到無悔無怨。讓我們相聚在一起,享受緣分帶給我們的快樂。讓我們這些老知青們在五十年的華表上依然挺直腰板,手挽手,肩並肩,齊站立,向前看,從容地發出我們今天的誓言:向七十歲進軍!不,向八十、九十歲——進軍!在人生的又一次遠航中,讓我們來一場競賽吧!我們多想再活五十年,再活五十年!

那段歲月越走越遠,但當年的故事卻永遠講不完;那段歲月無論多遠,青春和友情永遠是我們之間不老的話題。五十年大聚會,即是對青春歲月的紀念,更是對青春友誼的讚頌,感謝緣分讓我們在年少時得以相識,感謝友情讓我們在黑土地得以相知,感謝歲月讓我們在諸多遺忘中彼此牽掛,感謝今天的大聚會,讓我們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彼此祝福,共築夢想。讓我們再一次祝願:三團知青友誼地久天長!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團戰友聚會回訪照片集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團戰友歡聚一堂照片集

本文由「老知青家園」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

什麼是知青?先說好了,不許哭
知青下鄉,兩邊都別鬼扯了
吃蛇的知青
知青文學
小芳們的命運是怎樣的?

TAG:十年 | 知青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