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對了 孩子才優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轉載一)

前言:智慧家長六步走(1)

前言:智慧家長六步走(2)

什麼是好孩子?

  【一個孩子如果有正確的幸福觀,對內有責任心,能夠修鍊自己的德行,對外有愛心,能夠展露自己的才華,想不傑出都難。】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本書的題目叫《父母?對了,孩子才優秀》,書名的「優秀」就是這裡說的「好孩子」。那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我問過大量的家長這一問題,答案基本是:「聽話和學習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每當聽到這樣的答案時,我就特別不能理解,難道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嗎?學習好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學習不好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嗎?   什麼是聽話?一般意義的理解就是順從,家長、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讓怎麼干就怎麼干,不讓乾的事情堅決不幹。這種方式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缺少創造力,或許將來連自己謀生的能力都沒有,至少自己謀生的能力不強。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只要把學習搞好,將來能考上名牌大學就算大功告成。家長這樣片面的想法使孩子受到了片面的教育,導致孩子在社會上難以立足。所以說,聽話、學習好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如果家長在不知道「什麼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裡的標準去教育孩子,造成的結果是教育出的孩子甚至不如沒有接受這種教育的孩子。  家長有必要了解好孩子的科學標準,按照這個標準來科學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由於家長的疏忽導致了孩子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得不到幸福,這將成為終生的遺憾。

好孩子的內標準

<<上一頁  返回目錄頁  下一頁>>好孩子的外標準

第一章 凹凸原則:操作的原則(1)

第一章 凹凸原則:操作的原則(4)

  在家長課堂上,我常常做一個調查,看看到底多少家長打孩子,讓我吃驚的是,80%~90%的家長都曾經多次打過孩子。那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首先,中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家長不允許打孩子。因此,打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往大里說可是「違法行為」,嚴重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但中國的法律很多時候無法執行,比如打了孩子,警察要真把父母關起來,誰來管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長被警察帶走,孩子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不過家長要明白,法律規定不能打孩子。  其次,中國家長打孩子,往往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控制自己,情緒激動不能自持。家長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打孩子就是對孩子的虐待。  第三,家長為什麼敢打孩子?是因為家長知道打孩子沒有後果,因為孩子不能反抗,家長打孩子其實就是標準的「恃強凌弱」。你在街頭看到很多人有不良的行為和習慣,你會上去打他們嗎?也許不是你不想,是潛意識裡不敢,因為你可能打不過人家!  第四,中國的家長打孩子,有可能是「實在拿孩子沒辦法」,只有動手了。因此大量家長打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  第五,中國家長打了孩子以後,往往會後悔。看著被打的孩子淚眼婆娑、傷痕纍纍,哪個做爸爸媽媽的不心疼?!打完後悔,轉眼又忘,下一次又是如此,何苦呢?  綜上所述,孩子不應該打。關鍵是要明白,有教子智慧的家長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樣優秀;沒有教子智慧的家長打了孩子,孩子還是照舊。

第一章 凹凸原則:操作的原則(5)

  【有教子智慧的家長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樣優秀;  沒有教子智慧的家長打了孩子,孩子還是照舊。】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母就是把我打好的」,「孩子不打不行」……家長們需要仔細思考,其實兩種「打」有本質區別。 我們小時候是有很多父母打孩子,而且把孩子「打優秀」了,但現在有很多父母打孩子,卻把孩子打成了問題孩子。  20世紀80年代以前,家長很少因為「才華」打孩子,大部分都是因為「德行」打孩子。「出去欺負小朋友了」、「故意砸人玻璃了」、「扎老師的自行車輪胎了」、「和父母頂嘴了」……這些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招來家長的「打」,孩子很少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出錯」、「分數考得不好」、「字寫得不認真」等原因被?。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家長基本上都是因為德行不好、做人不好打孩子的!  看看現在,很少有家長因為孩子們自私自利、頂撞家長、吃飯沒有規矩、不負責任等德行問題打孩子,而學習不認真、成績退步、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沒有好好完成作業、不按時彈鋼琴等才華和學習問題,成為孩子挨打的主要原因!  德行不嚴,做人「凸」出來,孩子可能成為「缺德」的孩子;學習努力,但做事「凹」下去,孩子可能成為無用的孩子。德行不打不「凹」,學習越打越「凸」;做事「打」了反而不會做事,做人不「打」不會做人。  很多無知的家長?連最基本的?理都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呢?當你掄胳膊扯袖子準備打孩子的時候,應該先想想:「我是個合格的家長嗎?」其實打孩子,何時打,怎麼打,打在哪,是有整套學問的。沒有掌握的家長,千萬不要打孩子,否則一次小小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孩子終身的問題。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1)

  平等與尊重原則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個原則。良好融洽的親子關係建立在家長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平等對待的基礎上,如果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意擺布孩子,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平等與尊重原則:孩子因你而來,不是為你而來,他是屬於全社會的!】平等與尊重原則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個原則,如果家長能真正掌握這個原則的話,我相信家庭中親子關係一定是融洽的,溝通一定是暢通的,孩子也一定是自信和陽光的。然而這個原則卻是中國家長最難做到、違背次數最多的一個原則,也是孩子出問題甚至成為問題孩子的根本原因之一。  儘管大部分家長嘴上都會說「我和孩子很平等啊」,「我真的很尊重孩子啊」,也有很多家長形式上非常「尊重孩子」,「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很多中國家長根本就沒有尊重過孩子,沒有真正和孩子平等相處過。更為讓人想不明白的是,不少家長把坐下來喋喋不休地和孩子講道理當成對孩子的平等與尊重。   口頭上的尊重不是尊重,形式上的平等不是平等,講道理更不是尊重和平等,真正的尊重和平等是要「用心」的,是別人能感受到的。下面這幾句話請家長多讀幾遍,仔細想想其內涵,如果家長能真正理解,不是嘴上說說的話,那一定能成為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的好家長。然而,很多人想不明白,因為觀念很難?變。創造一個孩子很容易,塑造一個孩子不容易,孩子因我而來,不是為我而來,他不是我的私有財產,他有自己的社會使命,他是屬於全社會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但這僅僅是血緣關係而已。孩子不是為父母而來,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社會使命,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掌握更多的技能,走上社會以後能肩負起自己的使命。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你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裡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沒得著優+,彷彿是候選總統落選一樣的失意。他想讓你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孩子的感情是絕對不可以輕視的,傷害到孩子的結果只會使自己的勞動成果付諸東流。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要傾聽,而不是苛責與批評。這也是我做得很欠缺的。 ——陶行知先生

<<上一頁  返回目錄頁  下一頁>>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2)

  平等和尊重的前提是「相信」與「信任」  平等和尊重的前提是「相信」和「信任」。家長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解決孩子出?的問題」,家長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論出現任何問題,我的孩子一定都能完美解決」。  從事家庭教育工作以來,我每天接待大量認為孩子有問題的家長,其中女性居多。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嚴父慈母」模式不知從何時起已經轉變成「嚴母慈父」模式,我發現眾多的家長尤其是母親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有兩個讓人不安的現象:  其一,家長很焦慮,對自己根本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總是焦灼地說「我可怎麼辦?」,「老師,你幫幫我吧」,「我實在沒辦法了」……  其二,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逐步好起來,在孩子?問題的第一時間不是想怎麼辦,而是不斷給孩子貼標籤,「我的孩子很笨」,「我的孩子很不聽話」,「我的孩子怎麼說都不會有用的」,不時和孩子抱怨「我容易嗎?」,「你就不能長進一點啊!」,「我怎麼就生了你這樣的東西」……  我想在此忠告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相信自己行,相信孩子一定行!否則的話,問題非但解決不了,反而可能越來越嚴重。  中國有句老話「想什麼有什麼,怕什麼來什麼」,很多人說這是「唯心」的,是「忽悠」人的,其實不見得,我認為這句話用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適合?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來越有自信;問題孩子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沒信心,使得孩子越來越有問題。很多孩子出問題或問題升級的原因來源於家長的不自信和不信任,「皮格馬利翁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證明了以上論點。【優秀孩子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來越有自信;  問題孩子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沒信心,使得孩子越來越有問題。】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3)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4)

  積極心態的人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斷告誡自己「一定行」。這種積極的心態指引著人們不斷地找原因、想辦法,不斷向問題成功解決?進,人們就更加有信心,心態和行為相互積極影響,最終獲得成功。  消極心態的人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斷告訴自己「不可能」。這種消極的心態指引著人們不斷地找借口、找理由,向放棄方向退守,不去考慮問題如何解決,最終消極心態的人焦慮不安、負向情緒增多、更加不自信,使得問題非但沒有處理反而越積越多,從而走向失敗。  還有一種人是騎牆心態,每天徘徊在「有可能,試一試」和「不可能,算了吧」這兩種心態中,他們努力幾天,放棄幾天,再努力幾天,再放棄幾天,然後得出結論「我們有這個能力,就這樣吧」,最終可能就放棄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家長也存在這三種心態,只有積極心態的家長才能不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更優秀。因此,家長的積極心態是幫助孩子的前提,沒有這樣的心態,就不要每天光嘴上說著「要幫助孩子」!  如果你是具有騎牆心態和消極心態的家長,我建議你大聲讀出下面的話:「你都沒有自信解決孩子問題,誰能幫助你解決孩子問題!」  「你沒自信解決孩子問題,你就不要去解決孩子問題!」  「你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會相信自己嗎?」  「家長不相信孩子,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你都不相信孩子,誰會相信你的孩子!」  「消極心態讓家長走向失敗,焦慮不安讓家長遠離智慧、徘徊不前!」不信任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不信任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平等,因為信任是平等與尊重的前提。 【不信任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不信任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平等,】  

<<上一頁  返回目錄頁  下一頁>>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5)

<<上一頁  返回目錄頁  下一頁>>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6)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7)

  家長應該把自己當做老司機,把孩子當做新司機,生活才是汽車。老司機和新司機都是人,這樣才是平等的關係,老司機只不過暫時?新司機具備更多的開車經驗、能力和技巧而已,家長只不過比孩子具備更多的生活經驗而已。  新司機在老司機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步掌握駕車的技術和能力,家長的任務就是不斷讓孩子掌握駕駛生活這輛汽車的技能。新司機總有一天會獨立駕車出行,不斷積累駕駛經驗,最終成為老司機;孩子總有一天會走出家門獨立生活,最終成為老司機,平穩高效地駕駛生活這輛汽車。【家長是老司機,孩子是新司機,生活才是汽車。】很多家長都有去駕駛學校學習的經歷:在學車的過程中,始終是新司機駕駛著汽車,老司機在旁邊指導,老司機並不會包辦代,因為新司機自己駕駛才能學到技術、積累經驗。老司機唯一能控制的是腳下同樣有一個「剎車」,除非在可能「撞人」或「翻車」的情況下,老司機一般不會去「踩」。  家長們,把孩子當新司機看吧,放開手,讓孩子獨立承擔責任,只有孩子自己的體驗才能積累生活經驗,只有孩子自己來決定行駛路線和目的地才會努力前行。路走錯了,繞回來,這是小挫折的教育,車壞了,我們換一輛,這是大挫折教育,只有體驗失敗才會成功,如果新司機總是看著老司機駕車,那他永遠是新司機,如果新司機在老司機指導下自己不斷試練,積累經驗,最終很可能比老?機還要棒。  真正的親子關係是「老司機」幫助「新司機」掌握生活技能的過程,只有這樣才是平等和尊重。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汽車」 開!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8)

  你尊重你的孩子嗎?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會缺乏自尊、不自信、沒有上進心……家長,你尊重你的孩子嗎?中國絕大部分家長都不太尊重孩子,具體表現如下:1.包辦孩子的一切,剝奪孩子的責任心,還有偷聽電話、偷看日記、不給自由等;  2.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3.只看缺點、不看優點,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不行」;  4.不斷對孩子訴苦,「我這麼累都是為了你!」,「爸爸媽媽容易嗎,為你犧牲太多了」,「如果不是你我早就事業有成了」;  5.不斷地挖苦諷刺孩子,「你怎麼這麼笨?」,「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你傻了,怎麼不說話了」;  6.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遷怒於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  7.當著同學、老師、朋友的面說孩子的缺點,揭孩子的短,讓孩子當眾出醜;  8.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告訴孩子怎麼辦,而是不斷「要求」孩子改錯,用虛假表揚「忽悠」孩子改錯,以嚴厲批評「恐嚇」孩子改錯,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引導」孩子改錯;  9.不教孩子「怎麼做」,卻每天要求孩子「認真做」;  10.不給孩子定規則,卻隨時隨地批評孩子。以上10條,中國大部分家長運用得相當純熟,而且有不斷總結經驗、「日臻完美」的發展趨。如果你常常使用其中5條的話,請你自省:你總是在虐待孩子。對孩子的不尊重會摧毀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覺得卑微;會摧毀孩子的自信,讓孩子遇事退縮;會摧毀孩子的上進心,讓孩子裹足不前。如果你熟練掌握8條以上的話,你的孩子可能會自暴自棄,失去生活的信心!  本書的核心是教育孩子的正確原則,所有原則的基礎都是平等和尊重原則,都在告訴家長怎麼對孩子平等和尊重。在此,我以「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為例,詳細闡述一下不尊重孩子的惡果,請家長用心體會:  你有沒有拿你的孩子和比他優秀的孩子比過呢?我相信,你用這樣的方法主觀願望是通過比較激勵孩子,讓他向其他更優秀的孩子學習,發奮努力,更加進步。想法是好的,但結?呢?你發現這樣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使孩子積極進取嗎?沒有!相反客觀上讓孩子感到痛苦、自卑、委屈、窩火,從心底里厭惡、憎恨家長!最終摧毀了孩子的自信,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破罐子破摔。「拿孩子和其他優秀的孩子比較」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   媽媽們,我們換位思考,假如你的丈夫拿你和其他女人比較:「你看看人家×××的妻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麼會穿衣打扮,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麼賢惠,你就不能向她學習學習嗎?」聽到這樣的話,你會向人家學習,努力去做一個更好的妻子嗎?我相信不會的,相反,妻子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以下反應:「有本事你找她去啊!」「你看她好就和她過去吧!」性子烈的女士可能暴跳如雷:「老娘就這樣!愛過不過!」   爸爸們,我們換位思考,假如你的妻子拿你和其他男人比較:「你看看人家×××的丈夫,掙錢那麼多,買那麼大的房子,人家現在都是處長了,看看你,這麼沒出息,你就不能向人家學習學習?」聽到這樣的話,你會向人家學習,努力為你的家庭多賺錢嗎?我相信不會的,相反,丈夫會從心底里厭煩妻子,後悔娶一個「這麼不理解自己,這麼沒有素質」的媳婦!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9)

  家長們,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了,因為,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孩子往往會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如果真要比,請記?「學會三比」:自己跟自己比  今天跟昨天比  這次跟上次比不斷指出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這次跟上次比」的進步,哪怕是一丁點兒的進步,孩子就會積極向上,充滿自信。如果你堅持做,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會是一個「偉大」、「善解人意」、「懂得尊重」的好家長。孩子們的話:  小倩:我媽總是愛拿我和別人比,從來都不考慮我的感受。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上有個同學獲得了全國美術比賽一等獎,我媽媽知道以後和我說:「你不是也學畫畫嗎,你怎麼就得不了獎?」我當時心裡就想說:「你也在政府?門工作,你怎麼就沒能當上女市長呢?!好意思說我。」我真的很想說出口,但是沒有說出來,因為我不敢說。  小文:我媽媽幾乎每天都拿我和她同事的孩子比:「你怎麼又沒有自己收拾好書包,你看看我們辦公室劉阿姨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多勤快,哪像你,生活都不能自理。」說實話,如果媽媽和我好好說,我也想自己做,但只要我一聽到這樣的話,就不再想進步了,總在想:「誰讓你生我呢!」  小剛:我爸爸望子成龍心切,有事沒事總是說:「你看看×××,考上清華大學了,你要向他學習啊!」「你看看×××,每天多麼用功,?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你也應該和他一樣!相信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老爸每天這麼辛苦,不都是為你嗎?不就是希望你成為人中之龍嗎?別人每天都在努力學習,你看看你,有點時間就想打電腦!」其實我最想和我爸爸說的一句話就是:「爸爸,你別操心了,不要望子成龍了,因為你就沒有龍種!」很多孩子和我說:「鄭老師,你能不能讓我爸爸媽媽不要拿別人和我比呢?你告訴他們我也很努力,如果他們能每天看到我的努力、我的進步,不斷地鼓勵我,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

第二章 平等與尊重原則:根本的原則(10)

  如果您能記住  ——馬迪·金如果您能記住,您走一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趕上;   如果您能理解,我觀察世界的?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   如果您能在我樂意的時候讓我自己試試,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擋在後面;   如果您能滿懷愛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剝奪我自決的需要;   那麼我將長大,學習和改變。   如果您能記住,我需要時間獲得您已有的生活經驗;   如果您能理解,我只講述那些相對我的成熟程度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時讓我獨自邁出一步,而不是把我猛推出去或拉回來;   如果您能用您的希望感受我的生活,不破壞我對現實的感覺;   那麼我將長大,學習和改變。   如果您能記住,我像您一樣,失敗後再試需要勇氣;   如果您能理解,我必須自己弄清我是誰;   如果您能在我想要時讓我自己尋找自己的路,而不是為我選擇您認為我該走的路;   如果您能用您的愛感受我的人生,不剝奪我自由呼吸的空間;   那麼我將長大,學習和改變。


推薦閱讀:

二、《黃帝四經》二譚《十大經》
中國十大「最讓人涼爽」的避暑勝地
引用 十大元帥與夫人【組圖】
歐米茄超霸系列十大標誌性表款
滋陰的十大寶貝,值得收藏

TAG:教育 | 孩子 | 父母 | 優秀 | 轉載 | 原則 | 十大 | 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