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持名念佛是最容易最快捷最穩當成就最高的法門--學佛網
凈空法師:持名念佛是最容易最快捷最穩當成就最高的法門
恭錄自《凈土大經解演義》(註:本文隨凈空老法師講經隨時更新)
去年清明,我們看到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所以我就很堅決把《華嚴經》暫停,講這部大經。為什麼?救難!這個大經至簡易、至直捷、至圓頓,信願持名決定能救自己,決定能救社會、救地球。估計這部經一千二百個小時可以圓滿,我們現在差不多到八百個小時。這部經講圓滿了,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我們就再講《華嚴》。再講《華嚴》,我就想不像從前那個講法,我們講精彩片段,《華嚴經》裡面最重要的經文提出來講。一般可以看得懂的就不要講,講精彩片段,這樣可以把時間縮短。 「又《圓中鈔》云:今經所示」,這個今經是《佛說阿彌陀經》,「初心凡夫,但是有口能稱」,你有口能念,這個稱就是把它念出來,「有心能念」,這是心裡有佛,口裡有名,有佛名,「皆可修之」。這是說容易。初發心的凡夫,像我們遇到的周廣大先生,那真叫初心凡夫,臨終前三天才聽到。也就是臨終前三天才接觸宗教,遇到了佛教,遇到我們凈宗,跟他講念佛,他就能接受,他就能相信,皆可修之。「故知此經所示,乃至簡至易」,最簡單、最容易的法門。又「若執持名號,不問閑忙,不拘動靜,行住坐卧,皆可修之」。這是講什麼?修行的方便,它太方便了。不管你日常工作是閑還是忙,不拘動靜,你坐著那兒念行,你走著念也行,你散步也行,一切時一切處,只要不用思,不是思考問題,你全可以念。除了睡眠、除了思考問題,佛號停下來,其它的統統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躺在床上念的時候不要出聲,心裡頭默念,一樣的。因為躺在床上出聲傷氣,對你的健康有妨礙,躺在床上可以默念就好,你看多方便。「故知此經所示」,《彌陀經》裡面給我們開示的,「乃至捷」,捷是快,沒有比這個法門成就更快的,「至徑」,徑是快捷方式,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你能很快就成就,「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最快捷、最快捷方式的方法、門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門路。 又「稱名之法」,這就是稱阿彌陀佛名號修行的這個方法,「不擇賢愚,不揀男女,若貧若富,若貴若賤,皆可修之」。它沒有選擇,它是平等法,你是聖賢,行,你是愚痴也行,男子也行,女人也行,貧窮也能修,富貴也能修。貴是有地位,賤是沒有地位,不論貧富貴賤統統可以修,這樣的法門到哪裡去找!八萬四千法門要用這些條件的話,許多法門都淘汰掉了,唯獨持名念佛統統具足。「故知此經所示」,這個此經講的就是《彌陀經》講的,小本,當然小本如是,大本不例外。大本、小本是一部經,一個說得簡單,一個說得詳細。對知識分子、對現代人是要講得詳細一點,不詳細他不了解,他不能接受。《彌陀經》可以接引善根福德因緣深厚的;善根福德差一點的,《無量壽經》好,他聽《無量壽經》他會相信。「乃攝機至廣之法門也」,攝受眾生,也就是說這個法門的當機者。符合這個法門的條件的人太多太多了,可以說是找不到一個人不適合修這個法門的人,找不到。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可以往生,人人都可以一生成佛,這還得了!不得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也是我們不能不認真學習的。八萬四千法門,其它的法門沒有把握成就,唯獨這個法門,真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我們要相信這句話,只要你不違背菩提心,你能隨順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決定成就了。在一切經裡頭,一切法門裡面,要說到攝機,真正做到至廣至大,只有這部經,除這部經之外,你就找不到第二部了。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頁,我們從第一行第二句看起。這一段講的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又若執持名號,不問閑忙,不拘動靜,行住坐卧,皆可修之。故知此經所示,乃至捷至徑之法門也。」這是說念佛法門。念佛法門的殊勝,在這部經這個批註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透徹,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個佛號要怎麼念才能夠如法,才能真正收到念佛的功效,這是我們念佛同修每個人都想知道的。念佛的功用是要把我們的真心念出來。真心是什麼?就是前面所講的菩提心,我們經題上所說的清凈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覺而不迷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能念到覺而不迷,這個功夫就是凈宗所講的理一心不亂,念到清凈平等是事一心不亂,那是決定得生,沒有達到這個功夫,至少我們也要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最低層的功夫,管用,也就是決定得生凈土。生凈土就親近阿彌陀佛,一生當中決定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一生肯定成佛,這是念佛目的之所在。 怎樣才能夠念到清凈心現前?一般人念佛確實很著急,因為念佛的時候雜念太多,功夫不得力,妄想太多,疑慮太多,與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說的念佛的標準有很大的差距。大勢至菩薩是念佛成佛的,他就是修念佛法門,也就是我們這個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功的,這八個字成就的。他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就是念佛最高的指導原則。都攝六根就是把妄念收回來,念佛的時候決定沒有妄念,六根真的收攝住了,凈念相繼,用清凈心念佛,一聲一聲不間斷,這叫真念佛。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不容易,於是大勢至菩薩現身說法,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了。誰呢?很多同學都知道,我們凈宗第十三祖靈岩山印光老法師,大勢至菩薩再來。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距離我們大概六、七十年,不算很遠,他老人家一生念佛。怎麼個念法?他念佛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方法很簡單,要有耐心、有恆心去念。所以這個地方講的,不問閑忙,不拘動靜,行住坐卧,皆可修之,什麼時候都能修。睡在床上、躺在床上念佛,行,都可以修,但是睡覺的時候不要出聲,出聲傷氣,對身體健康有妨礙。躺在床上念的時候,默念,不出聲音,但是這個方法一定要遵守,那就是佛號從心中生起來,心裡頭真有佛,有阿彌陀佛,從口裡念出來,念得清清楚楚。所以念佛不要快,慢慢的念,你才能得念佛三昧。念得太快,心浮氣躁,不容易得定,得定才能開智慧,心浮氣躁是不可以的。 印祖念佛一個字一個字的念,我們用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一個字念得清楚,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自己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聽得清楚,第三個記得清楚,不要用念珠,用念珠分心,用心記,就是記第一句到第十句,念到第十句再從第一句到第十句,第一句到第十句,不要二十、三十,不要那樣記法。印祖一生用這個方法,管用,你念佛的時候就不會有夾雜、不會有妄念,你愈念愈歡喜,功夫得力,愈念心愈清凈。大勢至菩薩現身來教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叫一向專念。最重要的是這個數字,曉得我這一聲佛號是第幾聲,就是十聲裡頭的第幾聲,不斷的這樣重複去念。不要二十、三十、四十,不需要。(只記十,用心記,不要有痕迹,從第一到第十,念到第十然後再從一念到十,我這一句佛號是這十聲佛號裡頭的第幾聲,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不可以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這就錯了,不可以這樣念法。連心裡記都不要,練習到連心裡也不要有這個痕迹,阿彌陀佛,好像心裡有個一、有個二,都不要,心裡頭都沒有,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四個字。這個記得清楚是叫你攝心,你的妄念生不起來。如果說是念得清楚,聽得清楚,不用去記,還會有妄念滲透進來,妄念夾雜進來。要用記得清楚,妄念就不會生起。開始比較難,念到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就習慣了。這個方法好!不但自己可以把煩惱念掉,雜念念掉,這是我們得生凈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第二個,能幫助台灣化解災難,一點都不假。這個地區念佛的人愈多,災難就愈少。大家都念佛,全台灣人都念佛,台灣就不會有災難。希望大家要相信這句話是真實不虛,不是假話。我們身心健康在念佛,居住地方消災免難也在念佛,除念佛找不到第二個好方法。)你愈念愈歡喜,愈念心愈清凈。真的可以養神,世間人講可以養生,健康長壽,把心裏面的煩惱、雜念全念掉了,與阿彌陀佛聲聲相應。古德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在這裡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聽到了,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根性利的,念個三、五天,就像《圓通章》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有人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有人在定中見到阿彌陀佛。這個見佛,佛給你一個鼓勵,給你一個信心。我們決定不求見佛,有心去求不好,有心去求魔得其便,魔會變成假佛來欺騙你,不求,老實念去,自自然然會見到,阿彌陀佛需要鼓勵你的時候,他就現相給你看。 早年東晉時代,慧遠大師,我們凈土宗第一代的祖師,在廬山,江西廬山,建立第一個凈宗道場,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現在叫東林寺,祖師最初建立是個念佛堂。同參道友一百二十三個人,報名參加,都發大誓願,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這些人統統往生了,無比殊勝,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作佛。遠公大師帶著他的同伴一百二十三個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無比殊勝莊嚴。遠公自己,他往生的時候告訴同學,過去在念佛堂曾經三次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他說今天佛又來了,這第四次了,我會跟著佛到極樂世界去,這真往生。同學們問他,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遠公那個時代凈宗的經典只有《無量壽經》翻成中文,翻成華文,《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我們相信已經傳到中國,但是還沒有翻成中文,中文流通的本子只有《無量壽經》一種。所以初祖建立凈宗道場所依的是一部經,就是《無量壽經》。這一個公案決定不是假的,慧遠大師(就是初祖)給我們做證明,念佛往生凈土是真的。 這個法門至捷,至是到極處,捷是快速,八萬四千法門,唯獨這個法門可以一生成就。至徑,這個徑就是抄近路,最直捷的法門、最快速的法門,前面我們讀到過,最穩當的法門、最容易的法門,而且是成就最高的法門,真難得!我們這一生遇到了,遇到要不能把它把握到,這一生空過就太可惜!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作佛是真的,只有作佛是最究竟、最圓滿的。世尊在此地為我們介紹,黃念老居士為我們做詳細的講解,難得!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才知道佛恩之大,才知道夏蓮老的會集、黃念祖的批註無比的殊勝可貴,我們才知恩報恩。不知道恩他不會報恩,知恩肯定報恩。我們今天知道了,怎麼報?依教奉行,決定往生凈土,這真報恩。 下面接著說,「又稱名之法」,就是念佛的方法,剛才我們講的印光大師這個方法,這方法好。「不擇賢愚,不揀男女」,貧富貴賤統統都可以修,人人都能成就,只要你肯修你就能成就,功勛不可思議。「故知此經所示,乃攝機至廣之法門也」。攝受眾生最廣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只要是遇到了,真干、真信、發願求生,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有沒有機會遇到?我相信肯定有。為什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替阿彌陀佛宣傳。你看這一次釋迦牟尼佛出世為我們講《阿彌陀經》、講《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佛經》,這三經專門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而且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多很多次,常常講,講其它的經一生只講一遍,沒講第二遍,唯獨講這個經是多次的宣講,唯恐末世眾生遇不到這個機緣,所以多次宣講。《彌陀經》上說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能信、能解、能聽得懂;福德是真干,真肯念佛,這個人有福了;緣是緣分,我們遇到了。得人身,第一個緣分,聞佛法,第二個緣分,佛法當中聞大乘,又聞到《阿彌陀經》,凈宗法門,這個緣分是圓滿的,只要能信、能願,你這一生就能成就。
...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應化在中國,日本人相信。我第一次訪問日本,那一年我記得我四十九歲,跟道安法師,道老組團,他要我跟他一起去訪問日本。好像二十多天,將近一個月,在日本幾乎從東京以南全部都玩了。我問日本這些法師們,他們對於善導非常崇拜,我們中國人疏忽了。善導大師的像,彩畫的、泥塑的、木雕的,幾乎到處都看得到,還有一個智者大師,天台宗的,這兩位祖師像在日本非常普遍。我問他們,我說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你們有沒有這個傳說?說有,他們相信,都出現在唐朝。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告訴我們的。他告訴我們什麼?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這個話是真話。又告訴我們一句話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善導講的。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只有一個意思,勸大家念佛求生凈土,其它法門是附帶說的,這個法門是主要的,一定要知道。你不相信這個法門,佛再教給你別的法門,別的法門是給你種善根,不一定這一生能成就,凈宗法門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所以這個法門稀有難逢。理太深了,念佛太容易了,就是行容易,知太難了,叫知難行易的法門。不知道沒有關係,你老實念,到極樂世界就知道了。條件決定是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雖然經教不懂,我真相信,我真願意往生。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臨命終時一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可見得信願重要,決定不能懷疑。
底下,「《凈影疏》曰:後生彌陀,終得涅盤」。「現世安樂,身後往生」,故云『獲其福德』。這個福德是究竟的福德,是圓滿的福德,不可思議。這個後就是身後,命終之後你往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你一定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所以念佛法門現世安樂,心安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這就自在。安樂與富貴不相干,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富而不樂、貴而不樂,做大官,甚至於做總統的,我見過很多,不快樂;擁有大財富的,百億、千億這種財富的不快樂,每天還是愁眉苦臉,日子過得很辛苦。所以我們在佛經典裡面看到,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認真學習,確實現世安樂,身後往生,福德無量無邊。
...
第二段,第二首偈是「贊佛號功德」,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實際上就是四個字「阿彌陀佛」。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是這個意思。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稱南無阿彌陀佛,意思是皈依阿彌陀佛、皈命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明朝末年蓮池大師,這是凈土宗第八代的祖師,有人問他老人家:你自己怎麼樣念佛?他告訴別人,「我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他說:你怎麼樣教別人?「我教別人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他說:「我這一生決定要生凈土,不再搞六道輪迴,所以經上講執持名號,我遵守經上所說的,名號就四個字,我就念阿彌陀佛。我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人未必真正有心發心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是真心想去,加個皈依阿彌陀佛好,就是要加個客氣話,禮敬阿彌陀佛。我真去,這客氣話就不要說了。」這在《竹窗隨筆》里,你們都可以看到。祖師這些話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真正相信,一點懷疑沒有,真正想去就不要客氣,念四個字比念六個字簡單。愈是大道就愈簡單,愈是成就高的也愈容易,絕對不會有麻煩的。所以真想去,四個字就可以,專念阿彌陀佛。 而印光大師教我們念的方法,三個清楚,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記得清清楚楚。這個記,有人問我,是不是一面念一面記?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是不是這樣記法?不是這樣的,阿彌陀佛里還夾雜著一、二、三、四,你把念佛功夫破壞了。心裡頭記,一點痕迹都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幾聲清清楚楚,這個樣子妄想雜念才進不來。為什麼?妄想雜念一進來,你馬上就忘掉,你就亂掉,亂掉了不算,重頭再來。印祖教我們記多少呢?只記一到十,十句之後又是一到十,就這樣記法。實際上並不教我們每天記著一定要念幾千聲、幾萬聲,不是的。你這一直念下去,不管念多少只記一到十,我這句佛號是十句佛號當中第幾句,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樣記法確確實實雜念進不去,這是攝心的方法。 念佛總的指導綱領,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說的八個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我們念佛,六根攝不住,就是妄想、妄念,沒有辦法,這是許多念佛人最痛苦的一樁事情。怎麼樣念才真正把這些妄念給念掉?都攝六根,這裡頭最高的一個原則,就是你徹底放下。眼根放下色塵,耳根放下聲塵,六根在六塵裡面統統放下了,不再攀緣,叫六根清凈。用這個清凈心去念佛,叫凈念相繼,不懷疑、不夾雜,就是清凈心。不懷疑,你對於凈宗要有相當深度的了解,你才不會懷疑它,這是經教幫助你。特別是《無量壽經》,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破迷開悟。可是怎麼樣攝心?那是功夫,真正放得下,攝心容易。我們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五欲六塵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怎麼可能沒有雜念?雜念是念佛嚴重的障礙,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法喜得不到;功夫得力的時候,歡喜心就起來了。有人用印光大師這個方法,這也叫十念法,這個十念是時間愈長愈好,得空就念。能夠每天有二、三個小時,那是最理想的,二、三個小時裡頭你沒有雜念,你得清凈心,這個功德跟參禪沒有兩樣,所以可以試試看。
...
「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如彼香樹改伊蘭林」。這個比喻非常之好,比喻什麼?念佛能消一切罪業,無量劫以來的罪業,只要你真正會念佛,就能消掉。而用印光大師這個方法是消得最快、最有效果,你自己能感受到。為什麼?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了,這就是消業障。念佛的時候還有雜念起來,這是業障沒消除,讓你警覺到你有業障,所以念得要凈念相繼。凈念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沒有妄念夾雜在其中。所以他這三個清楚非常重要,我們的佛號念得清楚,念慢一點,不要念快,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我每一句佛號是十聲裡頭的第幾聲,不要念二十、三十,不要,就是十聲,十聲裡頭這是第幾聲,十聲念完了又第一聲念起,第一到第十,第一到第十,你就這個念法。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要念到一個妄念沒有,心地很清凈,這就念佛真有功夫,這個就是消罪業的相。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提得起,你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生歡喜心了,生貪戀心了,那也是煩惱,馬上念佛把它伏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生怨恨、生悶氣的時候,你也就把念佛功夫提起來,氣就消掉,怨恨就化解。這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不怕,覺,佛號提起來就是覺,佛號忘掉你就迷了,迷了你就隨順煩惱,那你就很苦。覺了不隨順煩惱,煩惱馬上就降伏住,就伏住了,這叫功夫,這叫會念,這叫真念佛。 所以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印祖這個伏煩惱的方法非常有效果,這他提倡的。你看黃念祖老居士用的方法跟印祖不一樣,黃念祖的方法是追頂念佛,快,速度非常快,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追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讓煩惱滲透不進來,他用這個方法。你看他在往生之前的半年,他寫信告訴我,他每天念佛十四萬聲,他計數。他計數,追頂,那也是辦法。兩種不妨試驗試驗看,看哪一個合適。但是印光法師那個容易得定,很平和,慢慢的念,不慌不忙。黃念祖那個好像打仗,衝鋒,那要拚命,一句追一句。所以方法很多,攝心是第一,這最重要,如何能夠都攝六根。念老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在密宗他是金剛上師的身分,往生的時候他用追頂念佛的方法念了半年。印祖這個方法非常平和、平穩,他老人家一輩子用這個方法。
...
真的斷惡修善就從心垢上下手,要把貪瞋痴慢疑斷掉。用什麼方法斷?凈宗有最妙的方法,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就把它斷掉了。不起念則已,起念這個念就是阿彌陀佛,無論是善念是惡念,統統歸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善念起來了,要替眾生做好事,要修養道德,南無阿彌陀佛,歸到阿彌陀佛。起一個惡念,去追求名聞利養,回歸到南無阿彌陀佛。不能把念止住,念要是止住,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凡夫是決定沒有辦法把念頭止住。只有換得快,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念頭,不准它相續。只有阿彌陀佛相續,其它念一起來馬上就斷掉。這是什麼?這叫會念佛,這叫真念佛。佛號念念相續,其它的雜念只許那個念頭冒出來一下它就沒有了,決定不准它相續。這個方法用久了,功夫就得力。
開頭,凡事都是開頭難,開頭為什麼難?妄想、雜念這個習氣無始劫來養成的,它起來佛號忘掉了。不是不想換,忘掉了,就讓這個妄念起來,它就起作用,就造罪業了。到造罪業,忽然想到佛號,不算遲,什麼時候想到都好,慢慢訓練,愈快想到愈好。最好是能第一個念,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開頭,佛教導我們求根本智,求根本智就是修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那個慧是根本智。那個慧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起作用就知道了。起作用是什麼?根本沒有通過思考,別人提個問題你隨口就解答了,智慧的解答。那是什麼?根本智起作用,起作用你就知道了,不起作用是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起作用無所不知。沒人提問題不知道,一提問題馬上就出來了,這不是知識,這是真智能。
...
一切都放下,念佛往生凈土是非常非常容易,對他來講,這個事情太簡單了。他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你叫他一心嚮往凈土,他就真的一心想著、一心念著,這個人必定往生。凈土這個法門,你不遇到,那就沒話說,遇到真肯干,時間再短都成功。問題是真懺悔、真回頭,假的就不行了。你真心跟阿彌陀佛,立刻就感應道交,確確實實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點都不錯。這個例子很多很多,《凈土聖賢錄》裡頭,《往生傳》裡面,乃至我們現前同修當中,你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那個不是假的。《彌陀經》上告訴我們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不要很長的時間。真正真心懺悔,一天、二天的時間夠了,就能把你無量劫的罪業統統懺除。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決心?有沒有這種勇猛、這個勇氣改過自新?過去的惡真的放下,從現在起起心動念純善純凈。純善純凈就是一句彌陀,心裡除彌陀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有感應。阿彌陀佛,還有一個雜念在裡頭,就把你感應破壞掉了。四十八願里講得很清楚,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就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現在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放不下?答案就是你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是什麼?事實真相是假的,你不知道,你以為它是真的,你上當了。以為是真的,你想控制它,你想支配它,你想佔有它,你就在造業。這個業造得很冤枉,為什麼?自他都不可得,你不就冤枉嗎?真正知道自他都不可得,你的妄念全放下了,不造業了,念念與自性相應,念念與實相相應。這是什麼人?佛菩薩的境界,你現前就契入了。
...
經題明白的告訴我們往生凈土的條件,大家都知道「心凈則佛土凈」。不是你理解多少,你一天念多少聲佛號,與這個不相干。一天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行,只要心清凈,心凈則佛土凈。我們的心有沒有清凈?清凈心生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真正覺悟了,這個覺是大覺,大徹大悟生實報莊嚴土,都在經題上。我們的心不清凈,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名聞利養,還有貪瞋痴慢,這不能往生,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沒用處,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心不清凈。心要怎樣才能清凈?放下!這麼多年來我常勸大家,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們只要有一分清凈心,就能夠生同居土下下品,不錯了!蕅益大師當年在世,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說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意?他告訴人:只要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同樣的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等同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告訴你,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究竟一乘,事上確實有三輩九品,實際上,理上它是究竟一乘,無比殊勝莊嚴,我們千萬不能疏忽。真想去,這個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決定得生。在這個世間還要去爭,還想去佔有,還想要控制,那極樂世界你就沒有分,不能不多想想。
...
「又《文殊般若經》云:眾生愚鈍,觀不能解。但令念聲相續,自得往生。」這些話是文殊菩薩說的,在《華嚴經》他代表智慧。眾生確實愚,確實鈍,鈍是遲鈍,愚痴遲鈍。觀不能解,解是理解,大小乘法裡頭講到修行,都用「止觀」兩個字做代表。止是停止,就是放下;觀是照見,是明了,也就是章嘉大師所講的看破。看破是觀,放下是止。我跟出家人接觸那是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在這個之前跟出家人沒見過面。頭一天跟出家人見面,我問他修學的方法?他沒有給我講止觀,要講止觀會把我講胡塗了,可能我下一次不會再見他。為什麼?聽不懂,這叫談玄說妙,聽不懂。他有智慧,善巧方便,他跟我講看破放下。這個我聽到,好像是懂了,其實沒懂,自以為懂了,看破、放下。看破是觀,放下是止,止是定,觀是慧。 觀不能解,為什麼?愚痴,遲鈍。那就得用念佛的方法,教他念聲相續,他只要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好,大勢至菩薩教人「凈念相繼」。什麼叫凈?不懷疑,不夾雜,這叫凈。相繼就是一句接著一句,一直念下去。每天如果你有工作,你照樣做你的工作,工作做完就念佛,佛號就提起來,這叫相繼。或者不是用思考的這種工作,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要用思考的話,那就把念佛停下來,專心去工作,工作做完了,佛號再提起來,這是真念佛人。印光老法師傳給我們的方法,是針對我們現代人,他出現在現代,教給我們這個方法,非常有效。這個方法能幫助我們把妄念念掉,這是念佛第一個目標。為什麼要念佛?把妄念念掉。因為你不念佛,你就打妄想,胡思亂想,用這一句佛號,把所有的妄念取而代之,念佛的道理在此地,這第一個道理。我們說念佛跟阿彌陀佛相應,可以往生,那遠之遠矣!你念佛裡頭有夾雜就不能往生,把你念佛的功夫全都破壞了。念佛往生必須是凈念相繼,我們現在凈沒有,念有,不凈,心不清凈,這怎麼能往生? 印光法師教我們,三個清清楚楚就能把妄念念掉,就是你念得清清楚楚,口念得清清楚楚,不能念快,慢慢的念,不要用念珠,用心去計數,計數只記一到十,知道我這一句佛號,是這十句里的第幾聲,清楚。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聽自己念的聲音聽得清楚,記得清楚。念到十,然後又從一到十,永遠從一到十,不要念十一、十二,二十、三十,不要這樣念法,就是從一到十。心裡計數,清清楚楚。這方法好!胡小林念了四個月來告訴我,非常得受用。過去念佛,心不清凈,這四個月下來,清凈心現前了。所以他在此地做了四個小時的報告,他念佛的心得跟大家來分享,提供大家做參考。這個樣子慢慢的念,你心就清凈了,清凈心一段時期就得定,這個定叫念佛三昧,你就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繼續不斷的下去,一直念下去,我相信二、三年你就開悟了。縱然不能大徹大悟,大悟是肯定有的,不能徹悟,大悟是肯定有的。只要你堅持,繼續努力,絕不懈怠,決定不換題目,有個十年、二十年,大徹大悟就有可能。大徹大悟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如果你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大悟一般應該是生方便有餘土,不在同居土。這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爭取得到的,就是往生提升自己的品位。
...
「又《無量壽經起信論》云:須知持名一法」,持是保持,不能夠間斷,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方法「最為簡要」,簡單、重要,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可靠,而且成就又最高,這個不可思議。成就最高,因為它跟一心相應,這是自分,他力的時候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就無比的殊勝。「行者(念佛人)初發心時,貴有定課」。因為一般六道眾生,說實在話,根性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最重要是老實,老實就定課,每天定一千聲,或者一萬聲,或者十萬聲。最好是「從少至多,由散入定」,這教你方法。開始不要定太多,每天早課念一部《彌陀經》,《彌陀經》短,好念,幾分鐘就念完了,念一千聲佛號。晚課也是這麼做法,早晚一樣,簡單,容易做,貴在堅持不斷,天天不能斷。念個二、三年,功夫得力了再增加,一天念二千或者三千,慢慢往上加,這就對了,絕不好高騖遠。除了定課之外,這就有散課,散課就是想起來就念,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只要不擾亂別人。人多的地方,自己靜下來默念,心裏面念佛不要出聲,就不干擾別人。
攝心很難,攝心是真正的功夫。印光大師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用意很深,這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他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現代人可行的方法,他出生在這個時代。用他那樣的十念法,念得清楚,念四個字也行、六個字也行。四個字,「阿、彌、陀、佛」,要這樣念。印光大師念佛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念,念得清楚,字字清楚,聽得清楚。還要什麼?記得清楚,不要用念珠,老法師告訴我們,用念珠分心、分神,心力很難集中。完全用心記,只記十個數,從第一句到第十句,知道這一句是十句裡頭的第幾句,很清楚;十句念完了,再從一到十、一到十,就這樣念下去。容易攝心,也就是雜念不會起來。因為一起雜念,你就記不清楚了,這個十句就記不清楚了,記不清楚不算,重來。這個方法好,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才算數。初學,十句真難,不容易,念到六、七句就亂了。老法師告訴我們,你可以分為兩段,第一句到第五句。有人問我,我念到第五句了,我再從第一句到第五句行不行?不行。從第一句到第五句,第二個五句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要這樣記法。乃至於用三三四都可以,第一句、第二句、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你要這樣記法才行,才能攝心。你要是我三句,一二三,再過再記一二三,這個不行,這個不能攝心。胡小林用這個方法,用了四個月他來告訴我,很有受用。以前念佛就是雜念太多,這四個月訓練之後雜念就少了,沒有了,歡喜無量。念幾個小時不知道疲倦,也沒有感覺到好像好長的時間,念三、四個小時就像幾分鐘一樣,就這種感覺。祖師傳下來這個方法,大家不妨試驗試驗看。後面說,「從少至多,由散入定」,慢慢確確實實你就自然成就念佛三昧。「隨其念力,俱可往生」,念佛的目的只有一個,求生凈土,親近彌陀,這個願望一定可以達到。
...
「《四十二章經》曰: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與此同旨」。跟這個意思完全一樣,能不能相信我所想的、我所見的?不可以。為什麼?大乘教裡面佛說得很清楚,有念就是妄念。正念無念,連無念也沒有,有無二邊都沒有,這才叫正念。苦樂二邊都沒有才叫極樂,為什麼?那是性德現前,沒有樂在意識裡頭。只要有細微的執著,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還有細微的分別,就不是菩薩,這個道理總要曉得。回到我們現前的這個位置,我們怎麼修?給你說真話,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把我忘掉,不要想到我,就是阿彌陀佛,念久了,我執自然沒有,這個好!我執要是念掉,你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生同居土,那生方便有餘土,品位大幅度的提升。什麼時候念佛念到我沒有了,我空、人空,念到這個境界,這是方便有餘土,得事一心不亂。凡聖同居土裡面,得一心不亂那是功夫成片,這個很容易得到,人人都可以得到。得到功夫成片,往生自在了,往生有把握,想什麼時候走,真去得了,念頭一動,阿彌陀佛真來接你。因為什麼?你沒有雜念,你起心動念跟六道三善道、三惡道都不相應,你的念頭全是阿彌陀佛。這比什麼都要緊,而且我們都能做到的。做不到的不談,我們一定要能做到的,這才行。
末後這一句,『在人後也』,「落後於他人」,他人是什麼?念佛往生的人,包括那些生到邊地的人,我們都不如他。生到邊地,說老實話,也就生到極樂世界,不過是去的時候要耽誤一段時間,不能見佛、不能聞法,這個後面會詳細說明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我們能把這些毛病改掉,真正一心念佛,不懷疑,就不會有這個現象。要相信佛有圓滿的智慧,相信自己決定得生,你就不會生邊地。我們能把這部經參透,上輩往生有可能,不是沒有可能。善導大師的話說得不錯,「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的緣非常殊勝,這種殊勝的緣分,我們要感恩夏老跟黃念老,這個緣是他們給我們的,他們一生的心血就在這個本子裡頭,以這個本子給我們做增上緣。說恭敬一點,以這個本子加持我們,我們要感恩,認真學習。 ...
後面說,「今勸後代學者,若欲會其二諦,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門。」這是祖師大德勸勉後代的學人,如果要想融會二諦,二諦是真俗、是空有,你要能夠融會,但知念念不可得,這是智慧門。念不念?念,念得很認真。雖然念,不著相,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分別、不執著,凈念相繼。這是什麼?這是第二重的功夫。第一重要念到凈念,印光法師的方法是幫助我們得凈念。凈念現前了,要不要記數?不要了,清凈心現前了。我們記數,目的是把雜念打掉,你要這十句記得不清楚,雜念來干擾你。所以,這個方法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咱們六根攝不住,用這個方法能夠都攝六根。六根真都能夠攝住了,眼把色放下,耳把聲放下,鼻把嗅放下,一切都得到平等,清凈心現前,就是經題上講的「清凈平等覺」現前,這不是凡夫,這是菩薩。菩薩向上一著,把煩惱、所知徹底放下,智慧開了。 「而能繫念相續不斷,即是功德門」,成就自己的功德,同時成就利他的功德。要知道,你在這兒念佛、在這兒用功,有形的眾生,人看到你,畜生看到你,受你的加持,他會有所感動。沒發心的人看到,發心了,已經發心的人看到,他向你學習,他真修。還有無形的眾生,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這裡頭有天神、有鬼神,他們的人數更多,多到你無法計算。這些人看到了,恭敬你、讚歎你、擁護你,向你學習。所以,功德成就是自他兩利。「是故經雲菩薩摩訶薩,恆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功德、智慧是不能分開的,功是功夫,這個德跟得失的得意思相同。也就是諺語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耕耘是功,你有功夫了,你就有一分收穫,也是古大德常講的「功不唐捐」的意思,它不會失掉的。成就自己,利益眾生,繫念相續不斷。
...
「夫聖凡智愚,九品萬類,各各皆得超絕去者,全賴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從果起修,一生成就,故皆得生無量清凈阿彌陀佛國」。這幾句話很重要,不論你是聖人、你是凡夫,無論你是有智慧、還是愚蠢,這把一切眾生全包括盡,九品萬類。這一切大眾他能得超絕去者,統統都依賴阿彌陀佛一乘願海,這一乘願海是什麼?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一切眾生成佛道,所以它是一乘。如果幫助眾生成菩薩,那是大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眾生成佛,這一乘。大願、大德,這個大德是大功德,大能,加持一切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微塵世界,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所以用海來比喻它,形容彌陀的大願。六字洪名是方法,方法簡單、明了、容易、快速、穩當,這個方法絕妙。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比得上這個方法,太簡單了,而且成就無比殊勝,因為你往生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此地告訴我們,他是從果起修,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從因起修,修因證果。阿彌陀佛是果,我們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果放在心上,不是因心,是果覺,這是跟八萬四千法門不相同的地方。一生成就,故皆得生,聖凡智愚九品萬類,統統得生無量清凈阿彌陀佛國,我們常講西方凈土,或者說彌陀凈土。
...
「如是念道之自然」,這個自然是念道。念道之自然是指什麼?就是指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念道之自然。這說得非常妙,說得好!「亦即念實相。如《彌陀要解》曰: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我把它一起念下去,「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這全都是念道之自然。這麼多的這些功德,一個方法完成,就是真心去念阿彌陀佛。這個佛號功德不得了,不可思議!諸佛菩薩所證無量無邊功德就在一句佛號之中,這一句佛號是大圓滿。 我們如果沒有涉獵這大乘經典《無量壽經》不知道,以為這句阿彌陀佛誰不會念?太容易了!實在說,真不容易,真會念的人不多,學在口皮上的人不少,口裡有阿彌陀佛,心裡沒有,意識裡頭沒有,行動裡頭沒有,這就叫不會念。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不會念的,他不知道這個佛號的功德,不認識佛號,也不認識極樂世界。所以雖念,念也好,不是不好,跟阿彌陀佛結了個緣,古德說,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下一個金剛種子,這一生得不到受用,總得來生後世遇到凈土的緣它就起作用,他就能夠再加深印象。什麼時候它真起作用?真的明白、搞清楚了,那就起作用。這一起作用就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圓成佛道,不要等第二生,一生當中決定成佛,證得究竟果位,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
下面他引三部經來做說明,「一、《觀經》云:韋提希與五百侍女」,侍女是宮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聽佛所說的,得佛的加持,前面說過,彼此二土導師的加持,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阿彌陀佛的加持,見到了,見到極樂世界的依報,廣長之相是依報。「得見佛身及二菩薩」,這是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正報,阿彌陀佛,二菩薩是觀音、勢至。「心生歡喜,嘆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見光、見佛、見極樂世界,開悟了,得無生忍,無生是什麼?一切法不生不滅,忍是肯定、承認,沒有懷疑,佛所說的完全同意,沒有意見,這叫無生忍。一切法真的不生不滅,極樂世界實報土的依正莊嚴,這個裡面住的人都已經達到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六祖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四句所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來就不動。所以心不動是真心,動了是妄心,這就是為什麼要修定,為什麼定那麼重要,因為定是你的本心,是你的真心。定住了,真心就現前!大乘教裡面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修定的方法,方法有八萬四千,定就是一個。所以佛在般若會上講,法門平等,無有差別,為什麼?統統是修定,心定下來了,這是一樣的,無論你用什麼方法都可以,什麼方法都能得定,方法、手段無量無邊,這叫無量法門,叫八萬四千法門。我們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用這個方法來修定。定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都是定。這有淺深次第不一樣,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最深的,那是自性本定。不執著是小定,不分別是大定,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那是明心見性,就知道修清凈心多麼重要。
我們今天方法妙,妙極了,就念阿彌陀佛。祖師大德教給我們,把我們的心換過來,我們現在的心是情執的心,把這個心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樣待人接物?清凈平等覺,這是佛心。清凈平等覺,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也叫做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是阿彌陀佛,現在為什麼把阿彌陀佛丟掉,去胡思亂想?跟阿彌陀佛距離是愈來愈遠。現在明白了、覺悟了,要把這樁事情拉近,也就是說,我們心裏面這個佛要念念相續,心裏面這些情執、這些妄念要愈來愈遠。你能做這種功夫,做上個一年、兩年,你會很歡喜,為什麼?有效果。心清凈了,妄念少,煩惱輕,智慧長了,你怎麼會不快樂!這個時候才真正體會到,古大德所說「世味哪有法味濃」!為什麼?嘗到法味了。我們今天學佛,法味沒嘗到,你所嘗到的還是煩惱、還是分別執著,沒嘗到。所以你不生歡喜心,那個信心、願心發不出來,就這個道理,這是沒真干。真干是換心,換心的真干就是念佛,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真換過來了。念佛念得好的,真是這樣子,愈念愈聰明,愈念愈快樂,愈念對這個世界的真相愈明白。念個三年五載,說實在話,過去、未來都知道,慢慢就通了。眼通了,是天眼;耳通了,是天耳;宿命通,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想起來,都記起來;他心通,別人心裏面想什麼,我都知道,雖知道並不干擾。我們現在知道事情多了會干擾,為什麼?你把它放在自己心裡,常常去想它,它就干擾你。通了之後,知道,不干擾,不去想它,所以它不會成為障礙。這才真正叫「心生歡喜,嘆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五百侍女」發菩提心,「願生彼國」,有願當然有信,真信發願。「世尊悉記,皆當往生」,釋迦牟尼佛給她做證明,妳們這五百人決定得生凈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三昧是清凈心,獲得像諸佛一樣的現前的三昧,不是過去,不是未來的,你立刻得受用。這受用是什麼?受用就是智慧,三昧是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三昧也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凈平等」,清凈平等是三昧,「覺」是作用,覺是智慧現前。《觀經》上說的。
...
「故知世尊勸諭,正是往生切要」,切要是最重要的開示。「段中人能自度,度自身也,承上文知苦厭離、洗除心垢、表裡相應等文而言,是自利行」,這些經文全是講的自利。用什麼方法把我們這個心垢洗刷乾淨?就用念佛,不用別的。宗門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今天說不怕念起,念是妄念,只怕覺遲,第二個念是念佛。第一個念是煩惱、是習氣、是妄念,第二個念是佛念,佛號要快,要立刻就能接上。這些都是屬於自利。「表裡相應」,這裡頭還有一層深的意思,我心裡是阿彌陀佛,外面,外面全是阿彌陀佛,我看到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看到一切事物統統是阿彌陀佛,你真成佛了。為什麼?境隨心轉,心是阿彌陀佛,外頭所有境界全是阿彌陀佛。
...
『意無懈時』,「懈」是懈怠。「懈怠之因,願不深故。」前面講過,信不堅固,遇緣則退,這是疑的關係,他沒有能夠斷疑,這個斷疑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現代的科學提倡懷疑,把信心幾乎完全給掃除掉,對於古人的東西不相信,對於別人研究的東西不相信,一定要通過自己去搞,這是不是好的教學理念?值得去思考。「懈怠之因,願不深故。願不深切,行持無力。故時勤時懈,常自放逸。」這是我們在現前所看到最普遍的現象,如果能把這個問題克服,中國古人說的一句話就兌現,叫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十年成就。儒家講七年小成,九年大成,那要信願堅固才能做得到。一門深入有七年的功夫,小有成就,這是謙虛的話,管用!九年大成。小成,在我們中國古代,君子;大成,賢人;賢人再往上提升就是聖人。聖人一般是後人尊稱的,當時在世沒有人自稱聖人,賢人或者賢君子。都是一門,一門能得定,定久了就開智慧。佛家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大成,確實十年到二、三十年,明心見性的人很多,《五燈會元》可以看到,《景德傳燈錄》裡面可以看到。
這個道理也就是世尊常說的「制心一處」,也有地方用「止心一處」,止是停止的止,跟制心一處是一個意思,把心放在一個地方。我們念佛人比其它法門更為殊勝,為什麼?我們把心放在一個地方,都放在阿彌陀佛。放在阿彌陀佛還沒有真正達到一處,往生的條件就具足,就能往生。達到一處呢?達到一處,成佛了。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功德不可思議,我相信你會把所有的念頭都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名號,就成功了。我們就知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要你深信這一句佛號,就這麼個道理。果然深信,他四十九年辛辛苦苦的目的達到了。深信之後,其餘都不要講了,都是廢話,為什麼?這一句佛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的全體,你完全抓到了。
...
世界這麼大,佛剎那麼多,我們就會選擇了,肯定選擇極樂世界、選擇阿彌陀佛。為什麼?我決定能成功,選別的法門要斷煩惱,而且修行的時間很長,很不容易成就。不是那種根性他沒有法子,即使是那種根性,依那個法門學,譬如學教的,學華嚴的、學天台的,華嚴、天台的祖師都到極樂世界去了。為什麼?他們真的學到明心見性。生哪裡?生華藏世界。可是到了華藏世界之後,他所親近的是文殊、普賢,文殊、普賢到最後帶著他們一起到極樂世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拐了個彎,很辛苦,拐了個彎最後還到極樂世界。那我們直接念佛,不拐彎,我們到極樂世界去見佛。可是這樁事情真正講透,真正講明白,在《無量壽經》眾多批註當中,只有這一本講得透徹、講得明白,這個難得!
...
底下這句話要記住,「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來不及了,什麼時候無常到來自己要有警覺,隨時都可以到來,這無常就是死了。今天人在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誰曉得什麼時候會碰到?我們常常看到鳥獸離開牠的窩,牠出去覓食去了,牠能不能夠安全回來?靠不住。很可能出去之後,被別的動物吃掉,被人誤殺,這就是無常到來,壽命終了。我們在這個世間,又何嘗不是?所以我們要想明天,要想明年,太長遠了,那叫打妄想。真正成功的人作佛作祖,他不想明天,他不想明年,也不想過去,他就抓住現在。什麼人能夠掌握到現前,這個人肯定成就。現前念念不舍彌陀,這個念念,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成佛。要多久的時間?《彌陀經》上講「若一日」。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一日可不可能?可能。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天二十四小時還得了嗎?不但他能往生,真正制心一處,他大成就,他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一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事實真相。念念提高警覺,也是此地說的,這是佛門裡的老話,「人命在呼吸間」,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里說的,故云『年壽旋盡』,呼吸一停止,這個人就宣布死亡了。「旋盡,謂轉瞬即盡」,它太快了。所以,『惑道者眾,悟道者少』,「道」是了生死出三界,迷惑的人太多,覺悟的人太少了。
...
這下面接著說,但從心地法門而論,這個是剛才我們念過,清凈處別進一解,指本凈妙心。用這種心,「倘能聞法信受」,用本凈妙心來聞法信受。「一念相應,直徹心源,朗然大覺,本然清凈,頓契法身,亦是得至清凈處。」這個高了,太高了。誰做得到?能做到,十方世界到極樂世界去參訪的這些正士、這些菩薩他們做得到,因為他們已經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再去見阿彌陀佛,聞法信受,這一念相應,他就證得究竟圓滿的妙覺果位。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菩薩要到極樂世界,這麼多的諸佛如來勸菩薩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到極樂世界去,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很快。如果不到極樂世界,不見阿彌陀佛,那麼法身菩薩破無明之後,斷無明的習氣需要三個阿僧祇劫,要這麼長,到極樂世界把這個時間大幅度的縮短,讓他提前成就了。諸佛如來恨不得一切眾生趕快成佛,趕快成佛唯一的途徑就是親近阿彌陀佛,你就知道親近阿彌陀佛是多麼重要。 這個法門真正是究竟圓滿至高無上的法門,沒有法子讚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找麻煩、障礙它的還大有人在。那是誰?也有一個領導的頭,魔王波旬他在領導,想盡方法在障礙。可是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就能突破他的障礙。魔王波旬來找過我,指責我,沒有得到他的同意,沒有找他商量,就侵入他的道場。我說沒有,我沒幹這個事情。怎麼沒有?我就想起來了,請他原諒,請他慈悲,我供他的牌位,我這裡有他的牌位,供他的牌位。哪裡是他的道場?衛星電視是他的道場,網路是他的道場,廣播是他的道場,報紙是他的道場,雜誌是他的道場,所有一切宣揚不善的,講殺盜淫妄的,統統是他的道場。我們今天也有衛星,也搞網路,這就侵犯他的道場,所以他來問罪。我就告訴他,你本來也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釋迦牟尼佛沒有說魔王波旬在外,他沒說這個話,沒說這個話那你也是佛,你本來也是佛,慈悲一點,眾生太可憐、太苦,你得讓一條生路給他走,你不能斬盡殺絕。喜歡作惡的人你接引他們,魔王接引到哪裡?都到三途去了。可還有一批好人,你總得讓他成佛,你別去刁難,別找麻煩,我給他商量,我說這是少數人,不是多數人。這是用本凈妙心,那不得了!聞法信受,一念相應,直徹心源,直徹心源就是明心見性,朗然大覺,本然清凈,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他就證得了。頓契法身,跟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都是同一個境界。這是至清凈處,得至清凈處,得至清凈處最深的意思。 「乃至以清凈心,向無量壽」。菩薩的清凈心是明心見性的真心,向無量壽。「一念凈信,一念凈心,是則於剎那之間得契於清凈處者也。」本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把無始無明這樁事情消除掉,沒有別的辦法,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阿彌陀佛說法能幫助法身菩薩,這四十一位法身菩薩,頓舍無明習氣,頓證妙覺果位。這是世尊在一切經里沒有講過的,只有在凈土透漏這些消息,我們學佛能不學這個法門嗎?法門雖然多,我們頂禮讚嘆。人家問我,你為什麼不學?我沒這個本事學。講真話,煩惱習氣斷不掉,這就是沒本事。這個法門可以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我們有把握。人一生很短,有把握的事情要干,沒把握的事情千萬別干,沒有時間了。選擇法門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人要有自知之明才會有前途,不知道自己的根性,高攀禪、教、密,浪費一生的時間,凈土下下品往生都沒分,依舊搞六道輪迴,錯了,這個事情不能幹。
...
持名念佛的殊勝利益,「至於持念」,這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執持名號」。大乘教里叫我們什麼都放下,凈宗是大乘,只有這一門特別,一切放下了,把名號抓住,持名,持名更進一步專念。再進一步一向專念,《無量壽經》上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觀念法門》所說的,這就講到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根、有中根、有下根,這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大家所用功夫不一樣,所得到的功德不相同。但是「隨其根性」,不管你是上中下哪一種根性,佛都是教你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四個字、念六個字都好。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有同學向他老人家請教,知道老人是念佛,特別是晚年專修凈土,問他老人家怎麼個念法?他告訴人:「我念四個字,阿彌陀佛。」《彌陀經》上只說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別人問:那你教別人呢?他說:「我教別人念六個字,加南無,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問:為什麼你自己念四個字,教別人念六個字,這有什麼不同、不一樣?大師就說:我對於凈宗、對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深信不疑,發心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往生,所以我只念四個字。完全聽從經典的教誨,經典教我執持名號,名號就阿彌陀佛。為什麼教別人念六個字?別人未必真正想生極樂世界,想往生是嘴上說的,對這個世界放不下;換句話說,他未必能往生就勸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依阿彌陀佛,皈命阿彌陀佛,也有恭敬的意思,恭敬阿彌陀佛,客氣話。真往生那不要客氣,這些客氣話可以免去,一心專念。加南無都是夾雜,你看那個專,專到這樣的程度,一向專念。蓮池大師這個開示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學他老人家那樣一心專念,決定求生。
...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總之持名念佛,是諸佛本懷,究竟方便,徑中之徑。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不是真正深入經藏的人不容易相信,真正叫難信之法。諸佛的本懷是什麼?我們在前面念到的,一句話,「一切皆成佛」,這是諸佛的本懷,諸佛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巴不得大家立刻就成佛,這是諸佛本懷。阿彌陀佛真的做到了,用最容易、最簡單、最方便、最直捷、最穩當、最快速的,還成就最高的辦法,執持名號,這個辦法實在太巧妙,八萬四千門裡頭都沒有,你看這麼一個好方法,讓你一生圓滿成佛。我們現在用這個方法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不舍這個方法,還是這個方法成佛,為什麼?快!到極樂世界再去搞千經萬論,那不曉得拐多大的彎,走彎路了。千經萬論要不要學?不要學。為什麼?見性全會了。你們大家都看到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學過,千經萬論懂不懂?沒有一樣不懂,全通了。只要見性全通了,世出世間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你見了性,根源找到了,你就沒有一樣不知道。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惠能大師見性,他的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佛把這句話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本自具足,具足些什麼?《華嚴經》上講得清楚,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清楚多了,那就是本自具足的,具足的智慧,圓滿的智慧,究竟的德相,德是能力,德能,相是相好,我們世間人講的福報,相好是福報,萬德萬能,德就是能力,無所不能,智慧是無所不知,見性全得到了。這就是說沒有必要去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就成就了。講到最後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幾個人認識這個名號?幾個人明白這個名號?幾個人真念這個名號?太少了。哪個人真念,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一心真念,這個人成佛。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你得真干。你要了解這句名號不簡單,決定不能夠輕視它,你要尊重它、要重視它,決定不能離開它,離開它你肯定是搞六道、搞輪迴。搞輪迴,你肯定是墮地獄,不能不知道。所以它是究竟方便,方便當中的方便。徑中徑,徑是近路,成佛一條最近的路,徑路裡頭徑路,沒有比這個更直捷,更穩當,更快速的,找不到了。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這句話是真話。
...
修行裡面,第一就是念佛,第二是專心,這經上講的「一向專念」,著重那個「專」字,心無二用。世尊常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的心就放在阿彌陀佛上,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沒有雜念,什麼都放下了。明天日子怎麼過,不去理它,佛號念好就行了,明天還沒有到,想它幹什麼?明天有吃很好,沒有吃,往生。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活得自在、活得快樂,沒有妄想、沒有憂慮、沒有恐怖,無論什麼環境,法喜充滿。清清楚楚、明明了瞭,這是智慧現前,不生煩惱,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一心念佛是大孝、是真孝,這個功德迴向是最有力量的,迴向給父母,迴向給眾生,迴向求生凈土。迴向得有真東西,沒有真東西迴向是假的,我們積功累德、修善念佛,這都是真功夫,用這個去迴向。
...
『無極之勝道』。這一句經文,念老給我們批註,勝,無極之勝道,「勝」是殊勝的意思。「無極,《會疏》曰: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云無極。《魏譯》作無窮極。《凈影疏》曰:升道無極,彰其所得,得道深廣,故無窮極。」無極之勝道,殊勝。《會疏》里說,凡夫是沒有斷煩惱的,也就是說見思煩惱都沒斷,他憑藉自己善根福德因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立刻就成為阿惟越致菩薩,這是速升果地。阿惟越致是證得三種不退轉的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所謂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地位最低的是《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初住,別教則是初地。這是速升果地,稱它為無極。《魏譯》作無窮極,意思都是一樣的。「《凈影疏》曰:升道無極,彰其所得」,彰是顯明他往生到極樂世界所得到的果報,「得道深廣,故無窮極」。
我們看底下,「《會疏》以凡夫速登果位,究極方便,不可窮極,稱為無極」。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智慧、神通、道力都與法身菩薩相等,或者我們說相似。而且他能得其用,也就是他這個作用就是能與十方諸佛國土裡面有緣的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他像法身菩薩一樣,就能夠現身說法,幫助他們,成就他們,這真正是無極之勝道。「《凈影疏》則以果位之德深廣難思,故云無極。至於《嘉祥疏》則云:去者既多,故云無窮極。則以往生之人無量為無極。」這三個批註合起來看,「真顯無極」,「蓋往生之人,眾多無極;得果之速,方便無極;果地勝德」,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深廣無極」,這三種無極。「可見彌陀恩德,究竟無極」,這個來解釋無極之勝道,說得很圓滿,面面都顧到了。
往生的人多,因為阿彌陀佛他所感的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們在小本看到六方佛贊,在這個本子、在《觀經》都看到十方佛贊。諸佛是如何讚歎阿彌陀佛?我們能夠體會到,一定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此的讚歎。世尊當年在世,為一切有緣眾生講經說法,一般經只說一遍,沒有重複講第二遍。但是《無量壽經》有證據顯示世尊在世多次宣講,這就是非常特殊,這是對於彌陀如來無比殊勝的讚歎。讚歎的用意、目的何在?無非是希望一切眾生能夠聽到、能夠見到、能夠接觸到,都能發願求生凈土,速證菩提。這個願望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離苦得樂,早一天證得無上菩提。於是我們深深體會到,諸佛如來對眾生的恩德真正是究竟無極。
諸佛如來確實有方便法,這個方便法就是阿彌陀佛做出來的,建立極樂世界,接引法界有情眾生,我們或者說有緣眾生。這個緣非常簡單,只要你能信、你能解、你能行,他就來接引。而行太簡單了,就這一句佛號,執持名號。八萬四千法門都破執著,這個法門不破執著,只是把執著換成名號就成功。執著沒放下,不能出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也一樣,我們執著名號,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只有人天,同居土只有人天,沒有三惡道,沒有修羅、羅剎,沒有。彌陀用這個方法,才能把六道苦難眾生,業障極重的眾生,能讓他一生成就,這個不可思議!一般法門都必須要靠自力成就,這個法門靠他力,自己只是信願行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能夠理解,你真肯念佛,就成功了。
...
《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要做到不分別不執著,決定不能讓它生七情五欲,這是功夫。凈宗的學人用什麼方法?用「阿彌陀佛」。念頭才起,不管是喜、是怒、是哀、是樂,不管,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是全把它收到阿彌陀佛這裡,用一句阿彌陀佛代替你所有的念頭,這叫會念佛。這種念佛的話他會見性,這種念佛方法會降伏煩惱,會得定,會開悟。我們功夫淺的,力度不夠,雖然念佛還有妄想夾雜進來,這是正常現象,不是你一個人有,人人都有。古人也有,未來的人肯定還是有,諸佛菩薩在因地時候跟我們一樣,都有。不要怕,不要灰心,要勇猛精進,念頭才起,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句佛號就是覺,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覺了。念頭起是迷,一句阿彌陀佛就覺了,在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殊勝,無比的殊勝,簡單容易,人人都可以修。男女老少,聖賢可以修,愚痴人也可以修,造罪業的人也可以修,什麼都能修,你說這個法門多方便! 我們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會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契入境界時候,人家跟你說話,你回答都是阿彌陀佛。有沒有聽見?聽見不聽見不要緊,阿彌陀佛要緊,我回應你就是阿彌陀佛,妙不可言!契入到這個境界,算是你真正認識阿彌陀佛了,你跟阿彌陀佛搭上線了。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能不往生嗎?往生的時候,佛能不來接引你嗎?古大德說,功夫最重要的就是生處變熟,熟處變生,這就成就了。什麼熟處?我們今天煩惱習氣很熟,起心動念全是這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七情五欲,這太熟了,連作夢這個東西都起現行,太熟了。生處是什麼?佛法生,阿彌陀佛生,念念就忘掉,念念就不見了。如何把阿彌陀佛變成熟處,把我們煩惱習氣變成生疏,把它調換一下,生的變成熟的,熟的則變成生的,功夫就成就了。古大德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不難體會,問題要真干。當然,他要真了解,為什麼?真了解才會真干,幹得很歡喜,歡喜就現前。
...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凈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變最勝。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顯自性的妙用。經文上告訴我們,『自然保守,真真潔白』,自然保守是什麼意思?念老批註里告訴我們就是宗門,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面所謂「保任」。保是保守,任是什麼意思?「任者任運」,也就是自然的意思。下面舉個比喻,「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這自然的,你沒有去考慮它,想坐就坐,想行就行,這把自然保守的樣子給你說出來。這個保,「保者,念念不異也」,這個話很難,我們現在的麻煩就是念念不一樣,前念跟後念不相同,前念跟後念是一樣,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我們細心冷靜去觀察,觀察自己的念頭,想東想西、想前想後,雜念紛飛,從早到晚妄念紛飛,這個事情麻煩大了。這個現象就是六道輪迴的現象,輪迴的現象剎那之間變化無窮,一念善三善道,一念惡三惡道。如何能保住念念不異?用在念佛法門那最好,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我們要是能夠自然保守,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就是自然保守。這要功夫,這種功夫淺而言之,凈宗里叫它做功夫成片,念佛確確實實念到一片,就是自然保守。這裡頭講自然就是任運的意思,「故任運保守即是保任」,禪宗裡面講保任。
我們一心專念,一心就求生往生的事,除這個沒有第二個念頭。什麼念頭都放棄了,我們做的善、做的惡全不想它,別人做善做惡更不用放在心上,與我不相干,我從早到晚就一句佛號,抽一部分時間出來讀經、聽教。為什麼?它幫助我們覺悟。很容易覺悟,為什麼?你心是定的。一般人聽經學教為什麼不開悟?他心是亂的。如果心定在一處,大小乘經上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最可貴的就是把心定在一處,就是此地講的「自然保守,真真潔白」,這個是非常難得,這是真功夫!你要說這個功夫,我們要用多少時間來修成?這個沒有一定,如果你真干,真能放得下,一般講三年決定得到。得到這個功夫你就能往生,你有壽命可以不要,我現在走,阿彌陀佛真來接你。為什麼?功夫成片了。你要在這個世間再長住幾年不礙事,換句話說,你生死自在,想住可以住,想走可以走,你說你多自在。這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比這更高,這是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最低級的,從這個提升叫事一心不亂,再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宗門的明心見性同一個級別,同等級,事一心不亂跟阿羅漢同等級。所以事一心不亂往生生方便土,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肯定是中品以上,每一土都有三輩九品,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
...
念佛是用一念制念,我用這一句佛號把所有的妄念都取而代之,這個方法方便。禪需要很心細,心細的人、心靜的人,那個門容易入;粗心大意,那個門入不進去,妄念很多、妄想很多,這個人沒有法子修禪。所以佛有方便法門,凈土沒有問題。凈土也要懂得,用阿彌陀佛代替所有的妄念,其它都別想了。為什麼?想別的全是六道輪迴,如果想貪瞋痴慢疑,不但是輪迴,還是災難。總要記住,貪瞋痴慢疑跟地球應對的災難,貪心是水災,海水上升,現在這些暴雨都反常,海嘯,非常可怕。
...
《會疏》所說的,「佛悉斷盡」,諸佛如來他們斷盡了。依照天台大師講,六即佛裡頭,分證即佛就斷盡了,分證即佛在圓教是初住以上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華嚴經》稱之為法身大士。他們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生凈土就是生實報莊嚴土,他不叫帶業往生,他業障消乾淨了,你看斷盡「更無餘殘」,這個佛就是分證即佛。極樂世界的殊勝不在實報土,而是在下面兩土,下面兩土就是我們娑婆世界常講的十法界,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凡聖同居土是六凡法界。但是六凡在極樂世界只有二凡,它沒有三惡道,沒有阿修羅,顯示出這個世界純凈沒有惡,就單憑這一點值得我們真正嚮往。這個世界很複雜,活在這個世間很不容易應付,生活得很苦,知苦你才真正會嚮往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個人可靠,我們能信得過他。多劫之前他發的四十八願為誰發的?要直下承當為我發的,不是為別人,為什麼?別人未必相信,我相信,我相信就是為我發的。我一定要對得起阿彌陀佛,知恩報恩,怎麼對得起?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這才對得起阿彌陀佛。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講的,夏蓮居老居士是為我會集的,黃念祖老居士是為我批註的,直下承當。這些人於我們有大恩大德,我們確實要放下萬緣,信受奉行,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依教奉行,這個世間萬緣放下。對這個世間並不消極,為什麼?我們知道這個世間人苦,跟我一樣苦,我還覺悟了,還有沒有覺悟比我更苦,我要幫助他。
...
自己真有功夫,那就不必說了,像諦閑老和尚那個鍋漏匠他不需要,他就有真功夫。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這個不需要。他還邀了幾個人幫他助念,那是什麼?那是示現,做樣子給大家看。真瀟洒!原因經論上講得非常清楚,平常要放下,不放下不行,功夫就在放下。一般人放不下,原因都是對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搞清楚,事實真相清楚明了了那叫看破,看破就是真相搞清楚了,知道,這《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要記住,常常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起作用。我們眼見色、耳聞聲,起心動念了,這句話能夠及時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真能放下;如果提不起來,你一定是隨業流轉。隨業流轉是什麼?引起你的煩惱。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煩惱是什麼?引發你的七情五欲、貪瞋痴慢,把這個東西勾引出來,這就不好了。這個東西勾引出來,這叫造輪迴業,你在搞六道輪迴。如果時時刻刻提得起,你對於所有的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概不理會,不受它的干擾,你心裏面提起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一心不亂。平常有這個功夫,往生的時候有把握。把握從哪裡來的?把握是你不受這個世間的誘惑,曉得這個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你永遠保持了清凈心、平等心,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你保持著覺正凈,你保持經題上講的「清凈平等覺」,這是保證自己決定得生凈土,臨終不需要助念,你會走得很自在、很瀟洒。 「因佛力加被,行人心始不亂,於是十念相續,便得往生。故稱凈土為果教。」跟其它宗派不一樣,其它宗派是修因證果,凈宗直捷叫你得果報,真的是得不思議的果報,這理上講得太清楚了。你看看,前面我們所讀下來的,五逆十惡、造作極重罪業的人,臨終地獄相現前,他害怕了。遇到有個善友提醒他趕緊念佛,求生凈土,他一聽到之後,馬上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下去,這個時候他的心是真心,一點妄心都沒有。真心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雖然是一念十念往生,品位高。高在哪裡?他用真心。我們天天念佛,一天念幾萬聲,我們是妄心,念佛裡頭夾雜著妄念,還比不上他,往生品位他高過我們。這有道理,人家用真心,我們夾雜著妄念的心,比不上人家,他那個一念,我們十萬念抵不過人家一念。用心不一樣,果報不相同。 但是這個不容易,一生造作惡業的人,臨終地獄相現前,他能轉得過來嗎?有,是有這種人,太少了。那一轉過來可不得了,他就大幅度上升了,比一個平常念佛求生的人果位要高。因此,我們不能輕視造作罪業的人,說不定他往生的時候地位超過我,這是真的。我們也能夠聯想到,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發生?肯定是過去生中曾經修過凈土,生生世世他這個凈宗底蘊很厚,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全遇到惡緣,學壞了;臨終這個時候有人一提醒他,阿賴耶識宿世的善根引發起來了,他才能做得到,沒有宿世深厚的善根不可能。所以不是每一個作惡的人臨終都能回頭,那麼短的時間,這一剎那時間,真回頭了。我們中國古人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這是個作惡的人,一回頭是大好人,好人當中的好人,一般的好人都比不上他。這就是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可能的,不是比喻話。凈土確實是果教,「是他力法門」,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是易行道」,這個易行道是跟八萬四千法門來比較,凈宗是易行。「是普被萬類之慈航,均在是也」,這個均在是一句就是臨終舍報的時候,得彌陀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就指的是這一句。那我們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強烈的意願求生凈土,而對這個世間要冷淡,對世緣要非常冷淡,臨終才沒有障礙;對於世緣放不下,那是非常大的干擾力量。世緣是搞輪迴的,強烈的往生的慾望那是生凈土的,是能不能往生決定的因素,要真信、要弘願、要大願求生。
...
真念佛人一定要記住,我每天心裡是佛號多還是雜念多?如果我的妄想雜念超過佛號,你就得拉警報,這不是好信息;我今天這一天我心裡佛號多、妄念少,好信息。你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靠人助念,我往生的時候清清楚楚,不害病,站著走,坐著走,什麼功夫?說穿了,就是我這句話,你這一天當中是佛號多、是妄念多?佛號勝過妄念你就做到了。不難做!我們這一生當中看到好多個,那都是好例子、好榜樣,你親自看到,你能不相信嗎?諦閑老和尚鍋漏匠那個徒弟,你看看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死了站三天!香港同修大家都知道,這是以前諦閑老和尚的學生倓虛常常講的,暢懷法師是倓虛的學生。 我早年,四十多年前,在佛光山教書,佛光山有個工人告訴我,他們的鄉下,將軍鄉,距離佛光山不遠,將軍鄉有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沒有生病,預知時至。我在美國舊金山,甘老太太告訴我,她有個朋友,也是個老太太,兒子、媳婦都在美國,兒子在美國念書,以後在那邊結婚,生了小孩,把老母親找去帶小孩,夫妻兩個工作。那個環境清凈,一天到晚沒事情做,念佛,念了幾年,走的時候坐著走的,沒告訴家人,家人也不知道。只是每天早晨老太太起來燒早飯,這一天起來老太太沒燒早飯,沒起來。美國老人的房間門是不鎖的,怕有事情,所以打開房間一看,看老太太盤腿坐在床上,穿著海青,整整齊齊,進去一看走了,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老太太很厲害,寫了遺囑擺在面前,早就寫好了,沒告訴任何人,而且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都擺在床邊上。他們那些老朋友看到佩服,真功夫!不要人助念。什麼本事?就是我剛才講的,她每天佛號勝過雜念。 我們要想將來走的時候,走得這麼自在、這麼瀟洒,你就要記住,妄念放下,那是障礙,那是垃圾,要把它清除掉,正念提起。正念就是一句佛號,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別中斷,你就會有這麼殊勝。你走的時候,什麼時候想走,阿彌陀佛就來接你。我們這看到這麼多的樣子,你還能不相信嗎?這麼多樣子在你面前顯示這是大慈大悲,做出來給你看,講給你聽你不相信,做出來給你看。前些年深圳的黃忠昌,多好的榜樣!他聽我講經,聽說《往生傳》裡面所講的,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試試看。他三十幾歲,三十剛出頭,年輕人,向小莉給他護關,照顧他。在關房裡面每天念一部《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還不到三年,差兩個月,兩年十個月,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證明了《凈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記載那個不是假的。 三年往生不是你壽命到了,你壽命不要了,我功夫成就了,我要求阿彌陀佛,我現在就去,你來接引我,壽命不要了,可以,佛會答應你的。佛很慈悲,真條件具足的時候,想什麼時候去,他就來,我們這一動念頭他就知道,這為什麼不幹?如果將來我們往生了,有好多人助念,一會來探探這裡、探探那裡,這是下下策,我們不希望有這種事情發生,那我們比鍋漏匠、比將軍鄉老太太可就差遠了。所以真正有志氣,不能落在這些人後頭,這些人都沒有念過書,都不認識字,人家憑藉的就是老實、聽話、真干,就這麼六個字,他就成功了。我們自以為聰明,學得這個、學得那些,到臨終的時候手忙腳亂,錯了。所以要干真的,不能幹假的。這個方法真的,最極圓頓之法,我們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錯過。
...
「如來從體起用,悲智並運。」我們今天供佛,當中供一尊佛像,兩邊是兩位菩薩,代表什麼?從體起用。佛是體,佛代表常寂光,佛代表自性,自性什麼都沒有,起作用就有了。作用再多,把它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智慧,一類是福德,福慧雙修,佛稱二足尊。兩個菩薩,一個菩薩代表智慧,一個菩薩代表福德,智慧是解,福德是行,解行相應。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代表行,代表福,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代表解。你看看,觀音菩薩排列在阿彌陀佛的左手旁邊,大勢至在右手這邊。我們中國人左邊為大,左邊是客位,右邊是主位,主人在下面,客人在上面,貴賓。這是什麼?凈宗法門把行擺在第一,解擺在第二,重視念佛,這一句名號就, 不得了。你看華嚴三聖,華嚴的擺法跟凈土就不一樣,文殊菩薩在這邊,代表智慧,普賢菩薩在這邊,代表行門,華嚴是智慧在先,行門在後。這就是你一看佛菩薩的表法就曉得,這個法門它重智還是重行;當然行解都要重視,裡頭有輕重差別。凈宗特別著重行門,行門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凈宗不解沒有關係,只要你真信、真干,完全不知道無所謂,到極樂世界就知道了。它跟其它宗不一樣,其它宗不解行就難,一定是依照清涼大師所講的四個順序,信解行證。這是普通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樣,信解行證。凈宗法門不是的,它把行擺在第一,你進門就叫你念阿彌陀佛,一心稱念,能解更好。什麼人需要解?對凈宗有懷疑的需要解,因為解幫助你斷疑生信,它用意在此地。真信了,解不解沒有關係。我真信,真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念佛肯定阿彌陀佛來接我往生,這就行了,他就決定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自然就開悟。所以,凈宗的解行是放在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凈宗什麼人需要解?弘法的需要解。你因為弘法,有很多人懷疑,你不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他不相信。所以這個解不是自己的問題,幫助別人,這個道理要懂。可是,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堅定,你的願心愈懇切,它肯定幫助你在極樂世界提升品位,這是肯定的。如果真正把阿賴耶那一分搞清楚、搞明白,你對這個世間用心不一樣。為什麼?全放下了,你的心行跟自性全相應了。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不是方便土、不是同居土,那是得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同一個境界。所以有緣分,解還是應該學習的,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
...
現在我們生在現前這個動亂的社會、災變的地球上,應該是念念都希求往生凈土,愈早愈好。早一天往生,早一天得樂,早一天離苦;遲一天往生,就在娑婆世界多受一天罪,事實不就是這樣的嗎?兩個世界相比,天壤之別。我們在這個世間希望所得到的,在極樂世界應有盡有,一樣都不缺,質量比我們這裡好得太多了;我們居住的房宅,在此地不過是鋼筋水泥、磚頭瓦塊建築的,極樂世界是七寶建的;我們這個世間,大地是泥沙,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琉璃。琉璃就是現在人所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從地面可以看到地心,透明的。無論是在物質生活,或者在精神生活,沒法子相比,為什麼不去!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極樂世界那些大眾也歡迎我們去。 我們學習大乘這麼多年,心裡有數,很清楚,極樂世界是我們自性變現的,與我們的關係多密切,真正是自己的老家,不是去不了。十方剎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容易去的,幾乎沒什麼條件,只要相信,只要想去,念一聲阿彌陀佛、十聲阿彌陀佛都可以,關鍵是你願不願。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這能不能往生;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淺深,那是到極樂世界的品位,能不能到極樂世界講信願。這個講得太好了!所以你只要有信、有願,一念都能往生。這一樁事情後面還有詳細的開示,黃念老的開示,講得真好。這一念有講究,能把一念講清楚的人不多。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品位,那要問你用什麼心念這聲佛號。我一心稱念,一心有理一心、有事一心,理一心念這一聲佛號,果報是上輩,這個三輩(上中下三輩)是上輩往生,事一心是中輩往生;如果我們的煩惱習氣一品都沒斷,只是一時能把這個煩惱習氣伏住,這是下輩往生。這三種心也是一念之間發出來,這就在緣分。 緣有順境、有逆境,不管是順境、是逆境,只要這個緣促成你,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不知不覺的跟理一心相應,生到極樂世界是生在實報莊嚴土。經上講,乃至於五逆十惡的人,在臨終遇到緣逼迫他,只有阿彌陀佛,一切放下了,你看五逆十惡一念往生,生實報莊嚴土,真不可思議!但是這個緣不是人人都能遇得到的。祖師大德說,這樣的緣是有,不能否定,但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不是都能遇到的。真正是理一心,一剎那中真心現前,真心就是理一心,那真是萬萬人當中才會有一個。我們想想,這個功夫可不可以練?能,能練。怎麼個練法?一定要讀誦大乘,常常聽大乘的教誨,漸漸培養我們的知見。凡夫知見、輪迴知見把它拋棄、把它放下,接受佛知佛見,把佛知佛見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見。佛知道什麼?佛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佛知道自性裡面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
...
前面我們讀過,從法身,法身是真身,變現出無量的應身,從應身,每個應身又變現成無量的化身。應身、化身跟真身是一個身,應化身跟真身無二無別。你臨終時可不要去問,佛你是化身還是應身?你就去不了,佛就不見了。我們什麼心態?完全看作真身,不要有任何疑惑,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如果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那你的往生殊勝,為什麼?生實報土,你就變成上輩往生。如果你心裡想的,這是化佛,化佛跟真佛無二,你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想到這是應身,應身是真身,你生方便有餘土。你只一動念,你就降級了,最好是起心動念都沒有,為什麼?純真感應,不起心、不動念是我們的真心,真心所感的是真佛,這法身佛。我們動個念頭應身,動個念頭化身,馬上就變了,不一樣了,你往生的品位就不相同了。 所以,品位是誰決定的?自己決定的,而且是自己一念當中決定的。這個道理非常非常難得,佛、菩薩、祖師大德跟我們講得這樣清楚、這樣明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訓練。練什麼?對所有一切境界我都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更不會分別執著。那將來往生肯定的,說不定真的一往生就上上品往生,上上品沒有構到,還有上中品,不會到中輩、下輩。這是告訴你,你要真干,告訴你,你要是錯用了心,那個麻煩就大了,那怪你自己,不能怪佛。為什麼?到臨命終時佛現前了,你會想起這是法身佛、應身佛還是化身佛?麻煩大了,你一下就下降,降到哪裡去?降到凡聖同居土。還是往生,總算是不錯,可是品位落下來了,品位高下就在那一念之間。真信切願,歡喜無量,一個雜念沒有,上上品往生。 所以,我曾經提醒過同學們,我們對於任何一個修凈土的同修不可以輕視,再愚的人,甚至於造五逆十惡的人,都不敢輕視。為什麼?說不定他往生那一剎那他沒有起心動念,他上輩往生,品位比我們高。真的,造作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時什麼現前?地獄相現前,他要墮地獄,他嚇呆了。這個時候要遇到有緣的人,高聲喊他一聲,趕快念佛,他聽了立刻就轉到佛號上,他沒有起心動念,他往生是什麼品位?上輩往生。他那個什麼分別執著是被嚇掉了,沒有了,一嚇的時候嚇跑了。理上講得通,事上是很少有,理上絕對講得通。也就是五逆十惡臨命終時可以上品上生,這法門不得了,這法門真不可思議。因為上上品往生的時候,那時候是真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就是生實報莊嚴土。 佛給我們說得這麼清楚,祖師大德給我們講得這麼明白,目的、用意在哪裡?要我們自己知道,希望爭取最後一念是真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在實報土,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太殊勝了!你到極樂世界成佛非常快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飲食起居都不要用妄心,都不要起心動念,都不要分別執著,隨緣,什麼都好,樣樣都歡喜。這是什麼?這叫功夫,功夫在生活當中去鍛煉,在工作里鍛煉,無論幹什麼活都不要分別執著,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練習,怨親平等。練的標準就是經題,清凈、平等、覺,一切時一切處,不要讓外境干擾我的清凈心、干擾平等心,不要被境界迷惑。清凈平等覺常常現前,這個人決定是上輩往生,你說這多重要,這個東西不能不學。
...
下面說,「晝夜相續,明勇猛精進,無有間斷」。經文裡面『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決定不能夠失掉,一天都不能失掉。每天讀誦,時時刻刻在生活當中,在待人接物之處,把它做出來,這叫持。佛門裡面,持就是習的意思,儒家講「學而時習之」,受是學,持是習,學以致用,我把它用上了。『讀誦』,念念不忘。『書寫』,書寫是利益眾生。因為在從前沒有印刷術,經本要抄寫,你能夠多抄一部經流通在世間,功德都不可思議。現在印刷術發達,不必去書寫,我們讀誦就好。『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今天我們以法寶供養人,應該把法寶印成精品,印得最好。為什麼?讓別人拿到手上絕對不會丟掉,縱然他不看,他看到這麼好的裝潢,他會很尊重去收藏。收藏,好!留給將來有緣的人遇到,他就有成就。所以這個意思很好。『晝夜相續』,這是勇猛精進,無有間斷,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凈念相繼。讀這部經也是凈念相繼,念阿彌陀佛也是凈念相繼,想阿彌陀佛,憶佛念佛。怎麼個想法?想經裡面所講的義理,就是想阿彌陀佛。你看,想他的發願,想他五劫修行的功德,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想十方眾生遇到這個緣分,大家都認真在修行,求生凈剎。這個念頭好,這是「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
「又《大悲經》曰: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盤界,不可窮盡。」這就說到念佛人,凈土宗的善根是什麼?就是念佛。古大德有個比喻,念佛功夫要念到什麼程度?比喻當中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你就成就了。我們現在一般人,熟是什麼?雜念,不知不覺一天到晚會雜念起來,熟了;佛號,佛號生疏,老是忘掉,提不起來。佛號生,妄念熟,現在把它調轉一下,怎樣把佛念搞熟,把自己習氣搞生疏,這樣一調轉功夫就成就。這個說法說得很好,熟處轉成生處,生處轉成熟處,給它來個改變。這改變首先慾望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慾望,你才能轉得過來;如果對這個世間有慾望,對慾望有貪戀,那就太難太難了。怨恨還要報復,記仇在心,這個很難轉;這個世間恩恩怨怨要一筆勾消,統統放下。對於這些親怨用一個心,感恩的心,清凈平等感恩的心來對待。在娑婆世界,我們糾纏了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現在我覺悟,不幹了,感謝大家,我走了。要有這種態度,要有這種心情,真放下了,這樣的心情你去念佛,佛就能轉生為熟。 所以總得多想想辦法。經教聽,好,為什麼?幫助我們覺悟,聽經就是修行,聽經也就是念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是因,必定見佛是果。憶佛,讀經是憶佛,我們常常想到極樂世界的莊嚴,常常想到阿彌陀佛的恩德,這是憶佛。念佛就是稱這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不要間斷。為什麼?間斷,雜念就進來。用這個方法把雜念放下,因為雜念太熟,不念佛它就起來,所以用念佛這個方法把雜念念掉。不念它又來了,那就總得要念,念熟了,什麼叫熟?沒有雜念叫熟了,沒有雜念只有佛念。這就像《大悲經》里所說的,「一稱佛名」,這個一稱就是一向專念,「以是善根入涅盤界」,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入涅盤界,生到極樂世界的殊勝說不盡!到那個地方,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在西方極樂世界生活待遇,我們講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生活待遇跟法身菩薩平等,比欲界的六層天超過了,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不能比,與四禪天也不能比。這些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享受,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
「二、為助念佛之正業,而說諸行之助業。」助是協助你、幫助你,念佛是正業,正助雙修,要以念佛為正修。助修呢?助修,像蓮池、蕅益他們一生教化別人也是應機施教,有時候加上一些助行,有時候沒有必要。念佛是正行,助行還是念佛,正助都是念佛,這看什麼樣的根性。正助全是念佛,特別容易成就,對哪一種人?煩惱習氣比較重,比較愚鈍這種人,他學教不容易理解,不如一心念佛好。甚至於持戒對他來講都有困難,不必持戒,念佛,持戒就包括在念佛裡頭,這佛念好了,你的心裡全是佛號,怎麼會犯戒!這叫道共戒,念佛裡面戒定慧三學具足,不必再去搞那些。往往這些人看到是下根人、愚痴人,到臨命終時他的成就,聰明人比不上他,通宗通教的人比不上他。這個事情我們看到了,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誰瞧得起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經聽不懂,也不會念,老和尚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教他一向專念,念了三年,你看他走得多自在,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到城市裡面去看看他的親戚朋友,那是什麼?辭行,他不說,就是來看看大家,真的是來辭行,第二天走了,這麼瀟洒!通宗通教的跟他不能比。前面我們提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沒出家之前泥水匠,也是不認識字,你看預知時至,沒生病,走得那麼瀟洒、那麼自在,說走就走。最後留了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深反省,「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最後留這句話。這兩個都算是出家人。
... 在家居士也了不起,我在初出家的時候,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在佛光山教了十個月,碰上一樁事情。台南一個小鎮,裡面有個老太太,念佛人,念了三年,時間不長。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不懂佛法,什麼神都拜就是了,什麼廟她都去燒香。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兒子娶個兒媳婦,這個兒媳婦懂得佛教,勸婆婆不要到處亂拜,家裡面設個佛堂,就在家裡專念阿彌陀佛。老太太真有善根,聽媳婦的話,真的不再去拜了,就在家裡面,家裡面供西方三聖,就在家裡拜佛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老太太很聰明,怕說要往生,家裡人會吵吵鬧鬧的,會障礙她,不說,沒給家裡人說。她走的時候是晚上走的,吃晚飯的時候,她叫家人:你們先吃,我去洗個澡。實際上她辦她往生的事情,真的洗澡了,洗得乾乾淨淨,換了新的衣服。家裡一個小佛堂,就在小佛堂面前,面對著佛像,站著走的。兒子媳婦等她吃飯,等了好久沒出來,怎麼回事?去找她,房間里沒有人,看她真的洗過澡了,再去找,看她在佛堂站著,穿得整整齊齊,手上拿著念珠,喊她不答應,走到面前仔細一看,她往生,已經走了,一點干擾都沒有。四十多年前發生的,四十年前發生的這麼樁事情,這個小鎮的人對這樁事情記憶猶新,我提到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告訴我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這就是一向專念的成績表現。
...
真正想入門、想契入佛的境界,這是一個關口,關鍵的所在不能不知道,就是舍離妄想執著。經文說了前、說了後,當中省略掉,一定包含在其中,如果具體而言,那就是舍離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給我們說這三樁事情,統統都舍離掉了,「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全都證得了,這句話是大圓滿,全都給我們說出來了。妄想是無始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就是煩惱之多,分別給你帶來煩惱之多,就像塵沙一樣,數不盡的;再底下一個,就是見思煩惱,《華嚴經》稱為執著。所以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妄想就是無始無明煩惱。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這三樣東西不放下就不能證得。要想證得那你就一定得放下,只要一放下,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什麼?成佛了,究竟圓滿的佛果。「故經續雲」,這經上接著說「成就無量功德」,只有如來果地才是真正成就無量功德。 從這個意思我們就能體會到,念佛重要,重要在哪裡?這一句佛號,原來就是諸佛如來無量劫中成就的無量功德,以此功德加持給我們。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加持一次,念兩句就加持兩次,諸位細心去思惟觀察,是不是這個樣子?如果是的,如果是真的,我們再也不懷疑。這是真實的,不但是真實,真實當中的真實,決定不是虛妄。讓我們聯想到,這部經、這部批註跟佛號的意義、功德是相等的,世尊為我們介紹,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的功德成就。我們將這個經念一遍,就得到彌陀如來無量劫的功德成就加持;我們起個念頭,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所以佛在這經上常常說,「功德不可思議」,決定不是假的。
...
我們看底下一段,「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這是念佛人真信、發願求生凈土,他在臨終,阿彌陀佛一定現身,佛來接引他。佛為什麼來接引他?這是佛的本願,他所發的四十八願裡頭有這一願,十方世界有真信發願求生凈土的人,臨終時佛一定來接引他。我們知道,凈宗法門太廣大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宣揚這個法門,都勸大家念佛往生。那我們想想,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人有多少?不可稱量!每一分鐘去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無量無數、無邊無盡,阿彌陀佛去接引來得及嗎?我們一定會問這個問題,這麼多人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個一個去接引他,來得及嗎?會不會把他漏掉了?給諸位說,一個都不會漏掉,真的統統去了。有多少人往生,佛就化多少身,應化身。到了極樂世界,不但佛有這個本事化身,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我們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本事我們馬上就有了,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我們也想像阿彌陀佛一樣去度眾生。真的,十方世界無量劫來,跟我們有緣的人不曉得有多少,他們要遇到這個法門,念佛求生凈土,他的信息我們會收到,我們會接到。去不去迎接他?肯定去,跟他有緣!怎麼去法?跟著阿彌陀佛一起去。 所以阿彌陀佛來迎接不是一個人,前面我們看到,有很多菩薩,有很多聲聞,這些菩薩、聲聞大眾跟這個往生的人統統有緣,沒有緣的不會跟他去,全是有緣的。所以生到極樂世界一點都不陌生,生生世世親朋好友一見面都認識了,好熱鬧,到那裡親朋好友聚會。那些人早往生了,個個都已經修成了。你才知道極樂世界是無比的殊勝,你到那個地方去,確確實實能夠會見無量劫來的親朋好友。冤家對頭也有,這冤家對頭他以後改邪歸正,他也念佛他往生了。這個時候冤家對頭也做了菩薩,也是聲聞、緣覺了,全都是你的好朋友。到極樂世界,這些人都是你的伴侶,都是你的助緣,他們幫助你,幫助你提升。所以化佛的相好跟真佛沒有兩樣。
...
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小冊子,講得非常詳細。特別是我們現在學的這兩章,二十四、二十五,「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章專門講怎麼個去法,跟我們講方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九品統統都有這一條,這一條重要。什麼叫菩提心,前面講得很詳細,但是蕅益大師講得最好,我們最好懂。蕅益大師講什麼是菩提心?真正相信、真正想去,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印光大師看到蕅益大師《要解》上這兩句話,讚歎到五體投地,講得太好了!他講的容易懂,沒有人會把它誤解。你說過去祖師大德講菩提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講了很多,沒聽懂,《起信論》裡面跟我們講直心、深心、大悲心也是不好懂;蕅益大師講的好懂,真相信、真想去,這就是菩提心。能不能往生,就決定在這個真信切願。蕅益大師講的,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他把它這樣分開了。我們完全明白了,只要有信有願就肯定往生,臨終念一聲佛號也往生。為什麼?他有深信切願。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念佛功夫淺的品位低。 有人問蕅益大師,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樣品位你就滿意了?蕅益大師回答的是,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我們想想祖師這個話的味道,真可以說滿意了,為什麼?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薩。四十八願裡頭沒有說下下品例外,沒說這個話,沒說這個話當然包含下下品。所以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享受到四十八願圓滿的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沒有兩樣。阿惟越致是什麼人?大乘教常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華嚴經》上,圓教初住到等覺都叫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四十一個階級。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智者大師肯定的。智者大師跟我們講六即佛,就是說佛有六種佛。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六即佛裡頭是哪一種?第一種是理即佛,從你本性上來說你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你怎麼不是佛?問題是我們的佛性現在迷了,沒有覺悟,覺悟就成佛了。現在在理上講、從性上講我們是佛,一點都沒錯;從事相上講我們是凡夫,是六道凡夫。從我們的本性說,我們本性是佛,中國古大德講本性本善,佛說本性是佛;換句話說,本善就是佛,佛就是本善,不就這個意思!
...
這兩句話來形容名號功德,說得非常好,「永離諸惡苦」,諸惡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統統苦。「終得究竟樂」,最後你一定得到,究竟樂是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得忍」,都是因為聞名。「十方眾生聞名,悉皆安穩,得種種真實之利。是雲安隱得大利」。名號的功德在前面講了很多,在四十八願裡面講過,也講得很詳細。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以為還有法門比念佛更好,所以還想這個、想那個,錯了。念佛法門的殊勝,確確實實只有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說不究竟,何況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所以在《華嚴經》裡面,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給我們透露什麼信息?登地菩薩他們求無上菩提統統用念佛法門,這是我們能夠利益的。為什麼?初地以上你給他講念佛法門,他懂,他不懷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華嚴會上,文殊、普賢率領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是看到這個經文,對念佛法門才有信心。以前我對這個法門沒信心,以為這個法門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對知識分子的,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大概不是,佛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大概不是的。看到《華嚴經》上這麼一種景觀,才完全覺悟、了解。 八萬四千法門,只能幫助你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報土,不簡單,要想到那個境界,都得要明心見性。也就是說,《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你才能證得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往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可是絕大多數都是到華藏世界,到華藏之後,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兩位菩薩,我們後面這個像就是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佛,你看一邊是文殊、一邊是普賢,這邊是普賢菩薩,這邊是文殊菩薩,文殊、普賢帶領大眾統統到極樂世界去。諸位想想看,這是毘盧遮那佛的道場,這麼多菩薩往生那裡去,是毘盧遮那的學生!現在毘盧遮那佛這兩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學生帶走,到極樂世界去了,毘盧遮那佛生不生氣?怎麼把我人全帶跑?不但不生氣,還鼓掌、還歡喜,太好了,你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太好了。為什麼?你能見阿彌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時間就大幅度的縮短。你在華藏世界修行證果要三個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去,大概幾天就成就,他那裡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親近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你:你真有智慧、真聰明,你選對了。你不到極樂世界去,跟別的諸佛如來修行,那佛都搖頭:好吧,慢慢來!你想快速成就的話,就到極樂世界。 所以諸佛如來沒有門戶之見,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世間麻煩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諸佛如來同行不相忌,他們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薩來往生,每尊佛、每個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緣的都來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給他介紹極樂世界。也就是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介紹極樂世界。聽到歡喜的人個個都想去,佛鼓勵他們去,絕對沒有門戶之見。因為一切諸佛如來只有一個目標,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眾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間,世間人沒有這個目標,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願意看到名利落在別人家裡,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諸佛如來這種現象決定沒有。佛佛道同,為什麼極樂世界獨勝?這個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過,是彌陀如來在因地里發願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後,別的佛來跟進行不行?沒有這個必要,統統都到你那裡學就好了,我這就省事了。這是諸佛如來的心量,也做給我們看,沒有門戶之見,大公無私,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有無量的福慧。
...
「是即經中破邪執之義」,只要有執著就叫邪執。但是在凈土裡面佛教給我們執持名號,只有這個執著不是邪執,你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德號,你看它的意思,完全翻成中文你就容易懂。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完全翻作中文意思,無量覺,覺悟,或者翻作無量智,佛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智慧是體,覺悟是用,無量智慧,無量覺悟。這是什麼?這是自性。一切菩薩煩惱斷盡了,前面說過,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成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我們一般講證得究竟的佛果,那是不是無量智、無量覺?是。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可以說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名,總名稱,那你就曉得這個名號的功德多大,不可思議!念這一句佛號,把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全都念到了。為什麼?都是無量覺。如果加上他的名字,法藏阿彌陀佛,那就是指一個人,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修成的阿彌陀佛,要不然阿彌陀佛太多了,全是阿彌陀佛。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心是什麼?真心,我的自性、我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真心自性無量智、無量覺,沒說錯。一切眾生的真心、一切眾生的自性不都是叫阿彌陀佛嗎?我們應不應該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們今天心裡沒有阿彌陀佛,心裡拉拉雜雜的東西,拉拉雜雜的那都是妄念,那都是煩惱,那都是業障,把我們自性的阿彌陀障礙住,讓自性阿彌陀不能現前,現前的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是這些東西,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念阿彌陀佛是對的,沒錯,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這真的,你才能成阿彌陀佛。你不把阿彌陀佛放心上,你怎麼能成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人人都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這個意思不能不知道。所以是經中破邪執的意思。
...
我們少用分別執著,我們的老化就緩慢,就這個道理,人就不容易老化。我們同一個年齡,為什麼好像顯得我比他年輕?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多,我比他少,就這個道理,一點都不稀奇。我每天想的是什麼?每天想的是看的經,天天讀經,天天跟大家分享,這個多自在,這就是老化大幅度的減慢、減緩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自己可以控制。這個經,依這個法門,這個佛號念到熟透的時候,什麼時候往生自己知道。跟阿彌陀佛約定了,我想走他就來了,我不想走他就不來,想走他就來了,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他就來了,你說你有多自在。到極樂世界你才曉得,極樂世界是什麼?極樂世界是自己的家!唯心所現,叫「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這兩句話說得妙極了,說明我們跟極樂世界的關係是一體,沒有自他。自他二分是錯誤的,這個近代科學家很難得提出這個觀念。這是到那邊你就登四土,四土是圓滿的。「極圓極頓」,圓是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頓是頓超、快速。修哪個法門都要很長的時間,為什麼?去斷煩惱。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最高的方法就是把那個心換成阿彌陀佛。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常常提醒我們換心,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東西。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產生什麼個現象?你見任何人是阿彌陀佛,你見所有的動物,蚊蟲螞蟻都是阿彌陀佛,你見樹木花草也是阿彌陀佛,你見山河大地也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你的心裡頭真的是阿彌陀佛。如果我心裡頭有,外頭都不是,你心裡是假的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就活在阿彌陀佛的世界,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哪有災難!災難現前是什麼?你們看錯了。這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我還遇到這個災難,你的心沒有換過來,換過來之後決定看不到災難。我們的緣在這裡盡了,災難現前的時候你看到什麼?看到是阿彌陀佛,他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你看到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了。別人看到災難,你沒有看到,你說這個法門多妙,多殊勝!叫「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個幾句話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大德共同肯定的讚歎,我們常常看到祖師大德說不可思議法門。
...
「如《彌陀要解》云: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這蕅益大師說的,這兩句話,印光法師讚歎到極處,為什麼?古來祖師大德從來沒這個說法。所以很多很多人對於一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感到無法解釋,為什麼?一定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些阿公阿婆只有一向專念,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出來,深信發願求生就是無上菩提心。你要問這些阿公阿婆,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什麼叫直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他也不懂,他都不懂。你問他這個法門相不相信?真信。想不想去?真想去,這就是發心。真信、真想去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第一個說出來,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解決了。所以印光大師稱《要解》,是《彌陀經》的批註第一,這排名第一,很多重要的意思古人都沒有說,蕅益大師說出。譬如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念佛成佛的,這古人沒說過,也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過的。他確實指出來,真的有經文,我們一般人讀經都疏忽了,沒有注意到,他給我們點出,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 「是以念佛之人,必宜早生信願,是即發菩提心也」。深信切願不能遲,遲了將來就產生障礙,就有麻煩;趕快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決定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完全隨緣,住一天很好,住一年也好,無所謂,時時刻刻準備往生,這一點很重要。不要「我要等哪一天,等什麼時候」,不可以,有這個念頭就是煩惱習氣夾雜,將來會障礙你往生。念念想去,這個心殊勝,天天想去。我在講席當中也勸勉過同修,每天晚上你都要睡覺,我躺在床上一躺下去,我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天天求他,沒有一晚不求他,哪一天真來了,我求到了,佛就帶我走了。這就說明,對這個世間樣樣放得下,沒有一絲毫干擾,不受任何影響,就這麼一個念頭,念念求生凈土就這個念頭。
...
「三、勝流真如」,什麼意思?「謂此真如所流教法,於余教法極為勝故。」這一解釋,明白了,從真如所流的教法是什麼?大乘。給諸位說,佛法裡面有實、有權,佛依二諦說法,依真諦就是實,依俗諦就是權。《法華經》上告訴我們,說到究竟,如來出世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一乘法就是真如勝流,從真如所流的一乘法,二乘、三乘是佛的方便說,就是余教。我們今天所學這個法,是不是真如所流?是的。為什麼?這個法教我們一生成佛之法;叫你一生成佛之法,就是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大乘自性里流出來的法多少?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勝流。佛為什麼流出這麼多法門?眾生根性不一樣,我們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眾生總是喜歡挑選合自己意思的來學習,不合自己意思就不想學,所以佛流出無量的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無量全是勝流,為什麼?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是一法。而在這一切法裡頭,最方便的、最快速的、最有效果的無過於凈土,就是沒有能夠超過凈土的,凈土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而且成就最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其它的同樣也是真如流露出來的不能比!這個道理要懂。
...
『自然無為』,「不因造作,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此真無為;若因造作,則是有為。」什麼是造作?起心動念是造作,分別是造作,執著是造作,用我們頭腦去思考,應該怎麼做怎麼做,造作,那叫有為法。所有一切是因為我們自己思想、設計、發明、創造,去施工,全是有為法,不是自然的。自然才叫做無為法。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無為法。他晚上住什麼地方?大樹底下,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到外面去托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人家給什麼吃什麼。他過的是無為法的生活,他把無為法在生活上表現給我們。每天教學,無為法,釋迦牟尼佛沒有寫過講稿,沒有寫過什麼大綱,沒有先想想給你說什麼,沒有。你提出問題,也沒有想想我該怎麼回答你,沒有,都沒有,全是自然的,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這叫真無為法。行嗎?你肯干你就行,你不干你就不行。為什麼?在中國,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在中國做的。他不認識字,他一生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安住無為,也就是安住清凈平等覺。
惠能大師一生,教化眾生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沒有講稿,也沒有寫大綱。無論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眾多的人,他一升座,隨口就說出來。把它記錄下來,是一篇絕妙的文章,你讓他寫他寫不出來,他不認識字。世尊所有一切經典他也沒有去讀過,別人拿著經典向他請教,「你念給我聽」,念完之後他給你講解,無為!這是什麼?這是智慧。智慧從哪來的?適得其中,智能就開了。稍稍有一點偏邪,智慧就沒有了。中的意思,不偏不邪,絲毫偏邪都沒有,這個心在正中。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心,真心就是中,就是此地中的意思,也就是清凈平等覺。為什麼你真心現不出來?你有妄念,你有念頭。前念滅,後念又生了,這是妄心,全是妄的,你真心從來沒有露出一次。學佛的人、念佛的人、參禪的人、持咒的人、誦經的人有經驗,可能有一剎那的真心,但第二念真心就沒有了,他保不住,他要能保住他功夫就成就,他保不住。有沒有?有,真正用功的時候有。
有這種現象,這現象是好現象,自己要能夠慢慢把它保持,就是時間給它延長。先是一剎,一閃就過去,希望能把它保持幾秒鐘,保持到十幾秒鐘,保持到一、二分鐘,那就叫什麼?那就叫定。這個定在佛經的名詞叫未到定,要到家的時候,他就長時間保持了。你這個還不到家,只能保持很短的時間就沒有了。但是,它對你信心有很大的幫助,你有這個經驗,你就相信真有真心,真有這回事情。先是定,定就是制心一處。念佛,我就把心定在佛號上,就會產生這個現象。久久真的定住了,定住之後守住,不要把它失掉,就會豁然大悟,他就開悟了。悟也不要歡喜,保持你平常心。為什麼?本來就是悟,過去迷是自己錯了,自己本有的東西找回來,有什麼值得可喜的,用平常心保持。為什麼?它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你不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要經過很多次的大悟,才能到徹悟。可是有這種境界,雖然不是徹悟,往生凈土是決定有把握。甚至於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一點都不妨礙。這個在佛法講了生死、出三界,生死了了。
你要問,我們學習要多長的時間才能夠做得到?這個問題別問任何人,任何人給你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問誰?問自己,自己什麼時候放下,放下多少,你就問這個,你就明白了。如果像惠能大師那樣一下就放下,他放得真乾淨。在五祖老和尚一句話之下,他就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同時放下,他成佛了。這種人不多,這在佛法裡面講上上根人。上根人做不到,上上根人。六祖惠能一生,經過他的調教,大徹大悟,達到他相同的程度,有四十三個人,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不是像他那樣一次就放下的,就是上上根人沒有。他所教的學生,有幾個月開悟的,有幾年開悟的,有十幾年開悟的,有二十幾年開悟的。但是開悟之後,境界都完全相同;這就是放的多少不一樣,到最後真的統統放下,境界就平等了。所以,四十三個同學裡根性不相同,但是都是利根,不是利根,一生達不到這個境界。一生達不到這個境界,可就麻煩大了。為什麼?你出不了輪迴,還是在六道。來生,當然他不會失人身,來生接著修。但是來生修,至少要耽誤十幾年,他要投胎,再慢慢長來。來生能不能遇到好老師?這是他的福分,有可能,但是不一定。遇到好老師,第二生可能會成就,也可能遇到不好的老師,幾個輪迴一轉,功夫就退了。這個東西麻煩,進進退退,多少劫都不能成就。
所以這就是遠遠不如凈土,凈土法門好,只要稍稍有一點點小功夫就能往生,往生之後決定不退轉。在極樂世界,可以說保證你一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到極樂世界是保證班。每個人在極樂世界學習,成佛早晚不同。有人到那裡去,很快他就成就,有人在那裡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根性不相同。實在講,還就是習氣肯不肯放下,問題關鍵就在此地,徹底放下馬上就成就。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就像惠能大師一樣徹底放下,成佛了。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徹底放下,成就了,衣缽就傳給他了。所以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有為跟無為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搞明白。
...
什麼樣的心最善?阿彌陀佛的心最善。阿彌陀佛心裏面所包含的是四十八願,是五劫修行。所以我們真心誠心誠意念這一句佛號,念一聲佛號,這一聲佛號裡頭就具足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應付大劫難,什麼方法?這個方法妙絕了,無與倫比。問題是你真的相信,真的懺悔,真的改過,這一句佛號念得就有效果。如果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懺悔,還自以為是,這個佛號你念再多,都不相應,那就是古人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制心一念,無量功德,關鍵在制心。你能不能把那個妄心制伏住?心裡妄想很多,把妄想統統制伏住,就是降伏住,《金剛經》上「降伏其心」。章嘉大師教我們放下這個妄念的心,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叫制心一念。我們這個經本子上講「一向專念」,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雜念全沒有了。這樣念佛,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效果不可思議。而且彌陀跟十方一切如來慈悲到極處,真正想回頭,加持的力量立刻就到,效果非常顯著。
...
「經中決證極果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這是生到極樂世界,已經生的,「若當生」,當生是還沒有去的,他會去,「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悉住於正定之聚,這句話重要,心定了。定在哪裡?定在凈土,定在阿彌陀佛,要定在這句佛號上,你決定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然證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菩提,成佛了,究竟成佛,《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是表現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人,將來當生西方,且於當前已住正定之聚」。這是什麼?對經教明白了,不懷疑了,心定了,再不會動搖。在大乘法裡頭,無論遇到什麼法門,你都不會動搖,叫正定之聚,不會一會想學這個,一會想學那個。如果你還想學很多東西,你不是正定之聚。真不難!我們看到劉素雲居士,十年成就了。她的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她是真成就,為什麼?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這問題解決了,隨時可以走。阿彌陀佛不來接她,讓她多住幾年,她也不礙事,她沒有變心,她沒有別的想法,一生一部經、一句名號。契入境界之後,這部經只念經文,不必念批註,每天把經念一遍。念一遍是什麼意思?觀察西方極樂世界,增長你的信心,增長你的願心,永遠不退轉,是這個意思。當然首先是要搞清楚、搞明白,心還不堅定的一定要聽,要聽經、要讀經。信心堅定,決心下去了,再不動搖,就專念阿彌陀佛,真的是一向專念。
...
袁了凡先生,你想他是什麼人?肯定是老實、好學、真干,他肯定是這個人。他能跟雲谷禪師在禪堂坐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他憑什麼?雲谷禪師問他,他憑的是命被孔先生算定了,想也是妄想,也沒有用處。他這點信心,他就能夠把妄想止住,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老實人;不老實的人不行,不老實的人胡思亂想,老實人什麼都不想。佛弟子呢?的確什麼都不想了,他就想阿彌陀佛。凈宗妙就妙在此地,真的叫你把萬緣放下,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自行化他。你就這個樣子你就能教化很多人,不必講經說法,你就能影響很多眾生,能夠讓很多眾生回頭覺悟。你在臨終時候表演一套,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不生病,哪個不相信?所以這是佛心,佛佛都是同心、都是同德,一樣的心、一樣的德,就是願一切眾生早一天回頭,早一天成佛,不要再搞這些虛妄了。
...
這樣的至心,用這種心去念佛,真心念不是假心念,這個心裡頭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凈念,沒有一個妄念夾雜在裡頭。令聲不絕,一句一句接著念,念的什麼?具足十念,這舉個例子,只有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以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每一念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裡八十億再乘十,八百億!八百億劫生死重罪,這十念。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光明像太陽一樣。住其人前,在這個人面前他看到了,金蓮花。如一念頃,這個一念頃講時間之快,這個一念我們現在懂得,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裡頭的一念,你說多快。我們現在用秒做單位,是一秒鐘的幾分之幾?一秒鐘可以彈指五次,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這叫一念頃。你看多快,他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了,坐著金蓮花走了,品位絕對不低。你要想到五逆十惡,不是干好事,幹壞事的,五逆十惡,地獄相現前被苦所逼迫,讓他沒有妄念,你看至心一念十念,坐著金蓮花走了,品位是下輩往生嗎?不可能!他的品位很可能在上輩往生,直捷生實報莊嚴土,太厲害、太不可思議了,顯示念佛法門的殊特,念佛法門真不可思議,這是什麼?他遇緣不同。證明善導大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不要看到他是善人、是惡人,最後一招總在遇緣不同,這個惡人他的緣太殊勝了,讓他在臨命終時一剎那之間,他沒辦法想惡的,惡念生不起來了,善友一教,他就是這句佛號,這一句佛號送他到極樂世界,可能送他上品上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 這至心一念往生,我們相信他決定不是同居土,金蓮花是非常可能的實報土,實報土四十一個階級,就是最初的這個階級,圓教初住,也是我們大乘裡面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這個境界,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證無生法忍。可不可能?在理上講,確實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古大德所說的,上上品是四地以上,上中品的是初地到三地,初二三,逐漸的往下降,有這個說法。善導大師引經據典,批駁他們,肯定了緣分不一樣,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遇緣是臨命終時那一剎那,那個緣決定你往生的品位。
...
臨終最後這一念,往生的人斷氣最後這一念是最重要的。這一念如果把佛忘記掉,這一生就空過了,又去搞輪迴去了。能不能往生,決定在最後一念。所以第十八願裡面說,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關鍵時刻。這個時刻也是最痛苦的時刻,神識離開身體。離開身體,這個痛苦到什麼樣的程度?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譬如生龜脫殼。活活的烏龜,把牠的殼扒下來,讓我們想像那種痛苦,神識離開身體就像那樣的。所以這是最苦的一刻。通常在這樣痛苦之下,什麼方法都用不上,為什麼?人到太痛苦了,甚至於平常所修的方法在這個時候都忘掉了,提不起來了,而這又是個關鍵的時候。他在這個時候能遇到善知識,善知識能夠勸他念佛,這一句話提醒,念佛容易,還能念佛名號,這一句名號就能幫助他往生。像前面講的,「如是至心,令聲不絕」,這個時候的心,除了這句佛號之外他什麼念頭都沒有,真正是清凈心、平等心。所以這一念往生到極樂世界。 品位高下全看緣分,緣分如果殊勝,非常可能到上輩往生。這就是善導大師跟我們說的,「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這個話是真話。念佛名號往生凈土,是顯持名之法,實為至易也,這個是容易到極處了,臨命終時容易念。什麼方法到這個時候提不起來,念佛行,這句名號可以能提得起來。因得往生,是為至穩也,最穩當的方法就是念佛。於念念中,每一念消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消業障真快。但是你要記住,這後面還有講到,一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是用什麼心去念?至誠心。所以古大德說這個心是什麼?這個心是理一心不亂,真誠到極處,這個心是佛心,事一心都做不到,這是理一心。是事一心,是理一心,是功夫成片,都在這個時候遇緣不同。他有這樣殊勝的成就,所以至頓,頓到極處了。頓是頓超,沒有次第,從博地凡夫就提升到地上菩薩,這叫至頓。五逆十惡,這是決定墮地獄的,而且是無間地獄,這極重之罪。臨終十念即得往生,叫帶業凡夫,帶極重罪業的凡夫,你看頓齊補處,他往生極樂世界跟補處菩薩平等,這是至圓,圓滿到極處。這幾句經文把持名念佛的功德說盡了,有這麼多的好處,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的,真正是圓頓到了極處。 「持名妙法既至簡易穩妥,又復最極圓頓,是故十方如來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凈土宗這個修行方法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又最極圓頓,圓是圓滿,頓是頓超,這個超一直超到等覺菩薩,所以十方如來沒有一個不讚歎的。前面我們讀過,釋迦牟尼佛代表諸佛,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諸佛讚歎。千經萬論共指,這個指就是指歸,無量無邊的法門,到最後統統歸凈土,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華嚴》到末後,可以說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最後的成就都是往生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報土。到了華藏世界,隨著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導歸極樂,到極樂世界去,向阿彌陀佛學習。這就是為什麼十方如來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很明顯的例子擺在眼前。末後這一句,念老勸導我們大家,「世之行人」,這個世間修行人,實實在在應該「速發大心」,趕快發心。發什麼樣的心?發真信心,對於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再也不懷疑了,真信,真正發願求生凈土,親近阿彌陀佛。你發這個心,然後「一向專念」,就用持名的方法,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底下這段說,「本經」,就是《無量壽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就是修行的宗旨。這部經修行用什麼方法?就是用一向專念,用這個方法。「因上二者,不可分割」,前面所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者不能分割,它是一體的。為什麼?「發菩提心」是信、是願,真信切願,「一向專念」是行。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三個字。蕅益大師注《彌陀經要解》,《要解》裡面就是以這三個字為核心。你看他的三分,序分他分的三段,信願行,正宗分也是信願行,後面流通分還是用信願行。蕅益大師《要解》講得好,印光大師對他的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替《阿彌陀經》作個批註,也不能超過其上。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如此讚歎,蕅益大師是什麼人?雖然沒有說出來,我們心裡有數,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肯定是觀世音菩薩。佛菩薩慈悲,知道末法眾生業障太重,墮落不能說十之八九,幾乎全部都是墮落,真正能夠念佛往生的人非常稀少,所以世間才有這麼多的災難。念佛往生的人要是多,這個世間不可能有災難。為什麼?前面講過,念佛的人是世間最有智慧的人、最有福報的人,中國古諺語有所謂「福人居福地」,有智慧、有福報的人住在這個地方,怎麼會遭難?
這個時代,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長在這個時代,對這個時代前因後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球這個社會普遍的把倫理、道德、因果疏忽了,一昧的崇尚科學。科學不能說它不好,但是科學不是萬能,科學也有弊病,科學也留下很嚴重的後遺症,這個事情很多學習科學的人也知道。中國不是沒有科學,《易經》就是科學。幾千年前,中國有過科學的萌芽,但是古人不願意向這個方向發展,把它消滅了。什麼原因,我們現在知道了,那就是,科學如果沒有倫理、道德、因果做基礎,它的害多過於利。如果有很好的倫理、道德、因果做基礎的話,科學對人類的利就多,害就少,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細心觀察,咱們中國古人有智慧、有使命感、有慈悲心,不忍心讓科技帶來災難來消滅人類,所以不向這個方法發展。三個條件,信願行,這是凈宗修學的叫三資糧。資糧是比喻,我們一個人出門旅行,必須要攜帶的,要帶一點錢,這是資,還得帶一點糧食。現在不需要帶糧食,為什麼?旅遊的事業發展可以說相當圓滿,出門吃、住、行都沒有問題,只要帶錢就夠了。在古時候不行,古時候甚至於你多少天找不到一個旅館,要向人家借宿,吃飯自己帶乾糧,旅途確實很辛苦。佛經是古時候傳到中國,很多的例子都是過去生活習慣。所以,譯經的大德、注經的大德都用當時生活這些條件,信願行稱之為三資糧,缺一不可。 「《彌陀要解》雲,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這句話說得好,印光大師特別讚歎。為什麼?《無量壽經》講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怎麼個發法?這個問題重要,自古至今多少人在討論這個問題,說法很多。諸多的說法,以蕅益大師所說的簡單、扼要、詳明。對於凈宗你真信,還深信,又能發願求生,發願就是求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就是親近阿彌陀佛,發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合此信願,即為凈土指南」,這是什麼?方向、目標非常正確。「由此執持名號,乃為正行」。你向著這個方向,向著這個目標,再一向專念,執持名號就是一向專念,這正行,條件具足了。下面是念老的批註,意思是說,「無上菩提心,乃修凈土者之指南針,航海者,賴指南針以定方向」。大海四面都是水,水連天,天連水,船在大海,你向哪個方向去航行能達到你的目的地,要靠指南針,沒有指南針你不能辨別方向。現在飛機在天空飛行,沒有指南針也不能辨別方向,我們用這個比喻。 「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極樂彼岸者,則賴菩提心以為導引」。菩提心就好像指南針一樣,我們現在要出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輪迴。這是一定要認識清楚的,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我這一生真的想離開。為什麼?沒有這個認知,你對這個世間放不下,雖然想到極樂世界,去不了,必須把這個世間放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前就放下,不要等我臨命終時再放下,來不及了。現前怎麼個放下法?就像我們旅行一樣,我們在旅途,住宿的地方是旅館,你把這個地方當作旅館來看待,就放下了。我離開,明天上路,這個地方一樣都帶不走,這旅館的。天天作如是觀,念念作如是觀,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沒有牽掛、沒有顧慮,你走得自在、走得輕鬆。這種修學的方法非常重要,自己有一定的方向。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我們的方向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目標就是阿彌陀佛,一心想親近阿彌陀佛,想見阿彌陀佛。 「直登極樂彼岸者,則賴菩提心以為導引,故知發菩提心者,修凈業者,必不可少也」。菩提心就是真信切願,不能少。「又由此菩提心,而持名號,乃為正行」,沒有菩提心持名號,不能往生。你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有分別執著,還沒有徹底放下,名號念得再多、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這下面說得好,「是謂,苟無菩提心,雖持名號,亦非正行也」,這不是真正修凈土。「如《彌陀要解》雲,若無信願」,他對於凈土往生見佛他不相信,他有懷疑。我們知道,這種情形的人不在少數,什麼原因?可以說都是有意無意受了科學教育的影響。科學頭一個條件就是拿證據來,我相信你,證據拿不出來我就不相信。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把證據拿來,阿彌陀佛在哪裡?我們拿不出證據。而科學是最重視懷疑,懷疑才能發現真理。聖教決定不能有疑,有疑你就得不到絲毫利益。 今天佛法的衰,科學興旺,佛法衰了,這肯定的道理。為什麼?大家對它懷疑,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也幫不上忙,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只有少數人,這少數人善根、福德、因緣,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能接受。善根是能信、能解,這是善根。真正肯念佛,發願求生凈土,這個人有福,世出世間福報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地位高不是福,擁有財富也不是福,前面說過了。縱然請你去做摩醯首羅天王,三界之內地位最高,沒有比他更高的,統領娑婆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說他沒福?死了還是要搞六道輪迴,這就沒福。念佛的人為什麼說有福?死了之後生到極樂世界,不再搞六道輪迴了,這真正有福,真有智慧。對於這個法門不懷疑是智慧,真肯干是真福報,天上人間福報那算什麼福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蕅益大師在這裡說得好,要是沒有信、沒有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這是比喻,「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不能往生。沒有信、沒有願,佛念得再多都沒用,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反之」,反過來,「雖發菩提心,但無求生凈土之願行,另修他門,則非凈土之機,亦不得往生」。這都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這一類的眾生。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雖然是發了,對於佛法能信、能解,但是對於求生凈土沒有這個願望,這一類修行人多!我在年輕,最初接觸到佛法,大概總有十年,真信了,真發菩提心了,很用心的學習大乘經教,就是對凈土沒有意思。最初是排斥凈土,以後懺雲法師、李老師教我去讀《印光法師文鈔》,李老師送了一部《文鈔》給我看。我讀了《文鈔》之後,對凈土不排斥了,我也很歡喜,我也很讚歎,但是不願意求生凈土。老師的善巧方便,我們現在感恩,但是那個時候不聽話,認為凈土太容易了,這大概是釋迦牟尼佛度老太婆的方法,不是對知識分子。一直到我自己講《華嚴經》,應該講了十年,我第一次講《華嚴經》好像講了十七年,講了一半,《四十華嚴》講一半,《八十》也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成就的?我起了這麼一個疑問,還沒有講到。我把《華嚴經》後面一直翻下去,翻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賢發願求生凈土。我看到這段經文寒毛直豎,非常驚訝。再仔細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講過一半,這次第二次細看的時候看出來了,善財童子修凈土。老師文殊師利菩薩發願求生凈土,善財是文殊師利菩薩得意門生,入室弟子,他能跟老師學不同的法門嗎?大概不可能,一看果然沒錯。 文殊菩薩叫他出去參學,那是什麼?他已經得根本智了。一般的說法,他已經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證得圓教初住果位。在文殊菩薩會上他畢業了,文殊菩薩叫他去參學,介紹他一位善知識,讓他去參訪。吉祥雲比丘,這是個出家人,吉祥雲比丘是初住菩薩,初住能見到初住。吉祥雲比丘專修念佛法門,他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所以也叫佛立三昧。他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修苦行,沒有很好的體力決定做不到。九十天是一期,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他修的是凈土,他是一向專念,我們這才知道了。第一個善知識,中國人講的先入為主,印度也是這個風俗,先入為主。再看到最後,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換句話說,善財童子學的法門,徹始徹終就是念阿彌陀佛,我們才恍然大悟。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那是什麼?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廣學多聞,任何一個法門他都去看看,他都去學學,但是不修。看看什麼?我知道,我了解,我不修這個法門。所以每一參訪後面有感恩、有禮謝,禮辭就是禮拜、感恩,感謝他,辭是不學,不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我知道了。那是求後得智,無所不知。無所不知,要學它幹什麼?學它為了度眾生,眾生根性不齊,不是用一個方法能普度的,你要接引一切不同的根性,你就要懂得一切不同的法門,是這個意思。那什麼?為他而學的,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就是一向專念。所以五十三參是一向專念,徹始徹終他就是求生凈土,就是想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 我這個時候就念頭完全轉過來了,對凈土真的認識了、明白了,這才專修。專修,那個時候《華嚴經》講一半,我後頭不想講了,我專講《無量壽經》。因為梅光羲老居士在《無量壽經》前面有很長一段序文,這個序文我念了好幾遍,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告訴我們凈宗跟《華嚴》的關係。古大德說的,《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華嚴》,經文分量廣略不同,內容完全沒有兩樣。既然《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是一樣的,我講《無量壽經》就可以了,不再講《華嚴》。所以《華嚴經》就中止了,講了一半就不講了。《無量壽經》一遍一遍的講,講了十遍。
...
覺悟是一切法門共同的科目,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不一樣,原理原則完全相同。真正不一樣地方,那就是極樂世界,它是個特別法門,它能夠讓你帶業往生。但是帶業往生,經上說得很好,帶舊業不帶新業,什麼叫舊業?昨天造的業都算是舊業。今天造的業不能帶去,昨天可以帶去,今天不能帶去,這就不得了。所以念佛往生人就多了,他懂得這個道理,我今天聽到這個經,真聽懂、真聽明白了,我就放下,再不造惡業了。造什麼業?善業也不造,專念阿彌陀佛,像阿難在此地一樣,一心專念,一念相應一念佛。為什麼還沒走?你沒走是阿彌陀佛不讓你走。為什麼不讓你走?還有任務給你,也就是說,你還有一些有緣眾生因你而得度,你要幫助他;你得度的緣成熟,得度的眾生統統都得度了,你就走了。種善根的不算,真正有緣的,他遇到你,他真信、真願,一切放下了,真往生。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給諸位說,沒有第二個原因。因此為人演說就非常重要,受持讀誦是表演給別人看的,為人演說是要真正乾的,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同生極樂國。
...
「又《鼓音王經》云: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這都是證明。四眾?出家男眾女眾,在家男眾女眾,這叫四眾。四眾念佛弟子,下面這句話重要,能正受持,著重在正。正是什麼?正是正心正念,能夠接受經典的教誨,執持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得見到佛,這是決定往生。真正往生的瑞相是這樣的。「又《華嚴經》云:如來有十種佛事。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是均為本經之良證」。給我們證明念佛人往生,阿彌陀佛決定來迎接,不可能說佛不來迎接的。這個我們信得過,一點懷疑都沒有,我們的念才叫正念。正念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念佛人臨命終時,佛沒有來迎,決定不能走。家親眷屬來誘惑你,那是冤親債主,還有,如果是魔王外道,他會變現佛菩薩形相來接引你,他不是阿彌陀佛。臨終的時候見到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真有。是不是他來接引?決定不是。你平時不念他,他怎麼會來?見到的佛不是阿彌陀佛,就知道是假的,魔來接引你,這個一定要認識。還有臨終助念的人要幫助他,他要看到,我看到釋迦牟尼佛來了,立刻要知道決定不能跟他去,要提醒他,一定要跟阿彌陀佛去,這個話最重要了。如果不提醒他,他就跟他去了,那就上大當。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造塔時在塔的四面都寫上「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功德無量
※凈空法師:【感應】著相就變成魔境,不放在心上就是佛境
※凈空法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隨變,不變不隨緣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六五一卷——第一六六0卷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59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