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葯≠抗生素≠消炎藥!不知道這些,今後可能無藥可救!
「黑診所」讓人恨得牙痒痒,感冒時你吃的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你真的清楚嗎?吃錯了可就麻煩大啦!
抗生素≠抗菌葯≠消炎藥!
我國是抗菌藥物的生產和使用大國,近年來,由於抗菌藥物濫用,細菌耐葯問題在我國日益突出。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
細菌耐藥性的發展速度驚人,可能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但是要恢復它對藥物的敏感性,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隨著耐葯菌的日漸增多,就會出現臨床治療困難、死亡率高的細菌,甚至還會出現無葯可治的多重耐葯菌,也就是超級細菌。
今年6月,福建福清的一名男孩吃了很多抗生素治療感冒,但病情一直不好,到醫院檢查,卻發現了超級細菌。它能在人身上造成膿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這種細菌具有廣譜耐藥性,頭孢、阿莫西林等常見抗生素都對付不了它。然而它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抗菌藥物的抵抗能力,對這樣的病菌,人們幾乎無葯可用。
細菌耐葯問題導致人類在未來無葯可醫,這並非危言聳聽,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5月,美國賓夕法尼亞一名女性的檢測中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對所有抗生素耐葯,連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黏菌素對它也失去了效力。
小心,抗生素濫用的四大重災區!
1感冒
感冒也稱為上呼吸道感染,許多人把抗生素當作萬能的「消炎藥」,一有感冒、咳嗽就服用抗菌葯,是抗生素濫用最為常見的情況。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呼吸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諸多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鼻腔、咽、喉、鼻竇、會厭和中耳等部位)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不適。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包括許多不斷變異的病毒株,如H1N1、H5N1等)引起的、經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急起畏寒、發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和乾咳,傳染性強,其全身癥狀較普通感冒嚴重,並可能發生肺部和肺外併發症,威脅生命。
由此可見,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道理非常簡單,抗生素僅對細菌有抑制或殺傷作用,而無抗病毒活性,對病毒引起的疾病沒有任何作用。
2腹瀉
許多腹瀉特別是兒童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許多人往往一遇到腹瀉就使用抗生素,這也是濫用抗生素的一個常見情況。
通常,感染性腹瀉分為兩大類:
非炎症性腹瀉主要癥狀為稀便或者水瀉,可有輕度腹痛,通常不伴有發熱、里急後重等癥狀,這類腹瀉佔了門急診感染性腹瀉的大部分,尤其是兒童,排除霍亂後,病原菌多見病毒和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等,在治療時以對症處理為主,通常病程比較短,可以自愈,無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表現為黏液膿血便,同時可伴有較為明顯的腹痛、里急後重,甚至高熱、脫水等癥狀,這類腹瀉多數為侵襲性的細菌感染,菌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類疾病,這類感染通常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此外,有時抗生素不僅不能「治病」,而且可能「致病」,抗生素不能治療病毒性腹瀉,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腹瀉。因為每個人的腸道中均存在許多細菌,有些細菌對人是有益的,如果使用抗生素就會殺滅敏感的細菌,導致耐葯細菌或真菌過度生長,而出現腹瀉,稱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3不明原因發熱
許多人認為只要是發熱肯定有感染,就用上了抗生素。其實發熱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性、腫瘤性及結締組織病等,感染性病原中又包含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蟲,只有細菌性感染者才需要用抗生素。
在不明原因發熱中由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者佔30%~50%不等,而不少發熱患者往往有一種習慣性思維,發熱了就想到要「消炎」。其實,諸如頭孢菌素、青黴素等藥物並非消炎藥,而是抗生素,也並非萬能,且都有自己的適用對象(敏感菌群)。長期使用多種抗生素導致藥物熱、二重感染等情況並不鮮見,干擾了對原發病的正確診斷和處理。
4預防用藥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住院的手術患者,並非所有的手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但在我國手術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很高。
生活中有時皮膚的一點小損傷,只要局部清創,不要接觸水,並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但很多人不放心,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如果患者體內無細菌感染,而用了抗生素,那麼不僅起不到作用,而且藥物的不良反應還可能給人帶來不利影響。
所以,街坊們,生病了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或門診進行專業診斷,不要亂用藥耽誤了病情。
看見來歷不明的「黑診所」和無證行醫的場所,記得要舉報呀!舉報電話:81812345!
關於食葯安全你有什麼話想說,歡迎在留言區勾搭小編哦
出品│珠江時報《夢之聲》欄目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