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搏擊教學法(二)毛明春

前文簡略地論述過太極拳拳架的練習方法,今從傳統太極拳搏擊訓練的角度來進一步系統地探討太極拳的各項訓練。太極拳是中國哲學與文化在身體和技擊方面的具體體現,所以太極拳若應用於技擊則離不開中國傳統哲學的理念和思維,太極拳的一切戰略、戰術和技術方法首先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實踐,再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使傳統的理論和方法科學化。因此欲求太極拳技擊之高境界,須先求修養太極之思維,再鑄造太極之身軀,再深究太極之搏擊藝術。何謂太極之思維?太極之身軀,太極之搏擊藝術?下面分別論述。太極之思維太極思維源於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文明的源頭《易經》。《易經》是中國古代關於天、地、人有何相互關係?如何相互影響變化的哲學學說。其中富含了陰陽相感、交互變化的太極思想萌芽。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整體性的「太極思維」,「太極思維」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式的傳統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創造了偉大的中國古代文明,比如通過太極思維方式,中國人在兩千多年以前就發展了有機醫學,在中醫理論中講究陰陽,「氣」為陽,「血」為陰,陰陽和合就是太極,健康的身體氣血必須是平衡的、和諧的,否則就會生病。中國人運用太極思維還發現了經絡系統,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至今它仍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科學家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診病治病以及體育養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明清時期在傳統的太極思維作用下又產生了屬於內家拳的太極拳,這是一項集太極哲理、武術、氣功、養生為一體的運動。太極拳是一項保持陰陽平衡的運動,要求有進即有退,有左必有右,有上就有下,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太極拳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運動方法,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它已經成為一項流行於全世界的健身益智運動。太極思維的內容1、陰陽的對立制約太極思維認為,自然界的萬物大至宇宙,小至精微,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統一的關係。即:對立是統一的結果,對立是統一的前提,所以沒有對立也就沒有統一,沒有相反就沒有相成;其主要表現在於它們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在取得統一的矛盾運動中,進而達到動態平衡。如以一年為例,夏季為陽,熱盛,但到了夏至以後,陰氣逐漸產生,以制炎熱,使陽熱不致過盛。冬季是陰,寒盛,但冬至以後,陽氣逐漸恢復,以制嚴寒,不使寒冷過極。這樣相互制約,相互轉化,也就保持了四季寒暑的交替和相對平衡。又如,人體之所以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就是陰與陽相互制約,相互消長取得動態平衡的結果。如新陳代謝、能量代謝的過程就是如此。只有這樣,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如果這種相互制約、相互消長的動態環境遭到破壞,失去平衡,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又例如,事物間陰陽的相互對立和制約,保持相對的平衡狀態,事物就能獲得正常的發展和變化。如果矛盾雙方的某一方過盛,對另一方制約太過,就會使另一方不足,而不能制約對方,兩者失去對立,制約關係即出現「陰陽失調」,而必然影響事物的正常發展。在太極拳中陰陽的對立制約不僅是其指導理論,也是具體的訓練方法和搏擊方法。在自我的套路演練中首先確立自身中的陰陽系統,如下為陰,上為陽;前為陰,後為陽:內為陰,外為陽等等。在身體中確立了陰陽系統後就能有意識地訓練陰陽相合、陰陽互變、陰陽互借等等。由此可以訓練出太極拳的一種「陰陽開合」之勁,也稱為「矛盾勁」。推手訓練是太極拳搏擊W練的基礎,在推手中最能體現出陰陽的對立制約,推手主要是訓練人的敏感和勁法,獲得懂勁功夫。懂勁可以說就是要懂得彼進則我退,彼剛則我柔,彼虛則我實,總之是彼陽則我以陰應之,彼陰則我以陽對之。以陽制陰,以陰制陽,要在一意在先。2、陰陽的互根互用太極思維認為陰與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陰陽雙方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也就是沒有陰就沒有陽之可言,沒有陽也就無陰之可謂。如沒有上則無所謂下,沒有下也無所謂上,因此下乃對上而言,上乃對下之謂。又如,剛與柔,柔謂陰,剛謂陽。如果沒有剛就無所謂柔,沒有柔也無所謂剛。所以相互對立的雙方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要以對方為存在的前提和條件,這種依存與不可分割的關係稱為「互根互用」。又例如,組成人體的物質中的氣和血,血屬陰,氣屬陽。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互根互用。它們之間互為依賴才能「生存」,即所謂「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是也。在太極拳練習中陰陽的互根互用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如每一舉動皆要支撐八面,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後,有外即有內……每一對都互為其根,互借互用。在搏擊時我採取進攻還是退防,剛還是柔,虛還是實,要依據對方的情況而定,這叫「捨己從人」,就是互根的意識。3,陰陽的消長平衡陰陽是運動著的,即寓於取得平衡的變化之中。因此不是靜止的、絕對的平衡,而是在一定的限度、一定的時間內,即在特定的條件下,處於「陰消陽長」(此消彼長)或「陽消陰長」(彼消此長)的運動變化中,維持著相對的平衡,這就叫陰陽的消長平衡。然而陰陽的消長平衡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消長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如,就人體機能活動與營養物質的消長而言,體內物質不斷被消耗,又不斷得到補充;能量不斷地消耗,又不斷地產生,人體就健康無病;如果陰陽消長不能保持相對平衡,出現陰或陽的一方偏衰、偏盛並超越一定的限度,人體就會出現問題。在太極拳運動中,刻刻都在進行著陰陽的消長平衡,如身體重心在兩腿之間不斷地移動變化,重心所在之腿為陰,另一腿則為陽,意注之手為陰,另一手則為陽,虛處為陽,實處為陰等等。在推手訓練中彼進我退,彼攻我化,隨即我進彼退,我攻彼化,此即為陰陽的消長。要保持平衡則還需做到,「不頂不丟,無過不及」,如果一方出現「項」或「丟」的情況,平衡就遭到破壞,順背即判。4、陰陽的相互轉化事物和現象的陰陽屬性,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量變發展到質變。人們常說「物極必反」也是這個意思。我們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那麼陰陽轉化便是在量變的基礎上的質變。它們之所以能轉化,根本原因在於它們是對立的雙方具有相互依存的前提。太極拳充分了解並利用了陰陽的相互轉化關係,因而可以化被動為主動,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以弱勝強,在推手搏擊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感到即將得手時,卻突然感到落空跌出,這就是陰陽的相互轉化。進攻將要得手時為陽,突然被跌出轉為陰,『』福兮禍之所倚」,在進攻別人時,也正是自己的破綻攀露之時。所以太極拳提倡的是「不犯人」,保持中正、平衡和圓滿,盡量不露出破綻,時刻處干「示之以弱」的狀態,因為過強就會轉向真弱。在受到攻擊時利用懂勁功夫於瞬間抓住對方的破綻,「四兩撥千斤,,借力使力,以制伏對方。太極思維的特點1,整體性太極思維具有整體性,這是中國人的特長和特點。整體思維來源於《易經》,《易經》指出「一陰一陽謂之道」,道當然是最大的整體,一陰一陽有機地合在一起,並且運轉變動不息即是太極。後來中國人發明了一個有名的太極圖來說明太極陰陽之理,使人一目了然。太極思維的整體性在太極拳中比比皆是,如「勁由腳而腰,通干背,形干手,完整一氣」,「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等等。太極拳認為只有將意、氣、力練成一個完整協同的整體,才能「行勢如流雲,意起如颶風,氣雅如淑女,出手如猛虎」。2、中和性太極思維具有中和性,「貴和尚中」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處理矛盾的一種思想方法。這裡的「和」有調和、和諧、和平等含義,「中」主要指對待矛盾應該捨棄兩端而取中,即「中庸」。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和同之辯」。「辯」的結果表現為重和去同的價值取向,所謂「禮之用,和為貴」,就是重和去同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樣性的統一,主張以廣闊的胸襟,海納百川的氣概吸收新思想。張載在(正蒙·太和》中說:「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沉、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氮氮相盪勝負屈伸之始。」「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想追求,是整體和諧狀態。這種和諧不排除矛盾,而是蘊涵著浮沉、升降、動靜等,對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消長、轉化過程的和諧是整體的、動態的和諧。中國傳統文化「貴和」思想往往與「尚中』聯繫在一起,「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發焉,萬物育焉!』。「和』是理想,「中」是途徑,要達到「和」的理想境界,必須保持「中」道。做事不走極端,著力維護整體利益,保持和諧。太極拳將追求「中和」為最高境界,在行拳時「一縷中氣隨勢揚」,「以浩然之氣行之,無往不宜」。而在推手搏擊時更有』守中」、「空中」、」用中」之法,以我之陽與彼之陰和,以我之陰與彼之陽和,和者合於「中」道,合於自然之道,由此而自在無礙,得行雲流水之勢,不和則違於自然之道,必處於背勢。3、形象性太極思維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中國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人情」,以豐富的形象思維和類比的方法將天、地、人萬物萬象進行了分類,以極其簡約合理的陰陽八卦方法,畫出了表達宇宙、社會、人生演化的八卦太極圖,在太極圖中一陰一陽代表了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的雙方,而在太極圖中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又預示著矛盾向相反方向轉化的內在動因,《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太極圖形象地說明了宇宙變化的根本規律。太極拳直接應用太極圖來說明其運動原理,周敦頤在太極圖中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而四時行焉。五行—陰陽也。陰陽—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王宗岳《太極拳論)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陳鑫說:「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又說:「太極兩儀,夭地陰陽,闔辟動靜,惟柔與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可見在太極拳運動時思維之中經常要存想著太極圖,以合於道。在太極拳的實踐中將形象思維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致:如在站樁時運用「海上明月,神清體空。松靜致虛,天機自生」的形象思維;推手時的「隨波微盪,無意無形。水中生樹,根枝四撐。游魚戲水,百鳥吻身,常山蛇變,九曲滾動」的形象思維;在搏擊時有「丹田虎嘯,胸中龍吟,戈壁沙飛,華山谷空。」又有「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神如撲鼠貓,形如搏兔鶴;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看人如蓄草,打人如走路;定如水中石,柔如石邊水;練時如對虎,用時虎對人:不動如山嶽,突發如雷震」等等。4、悟性悟性——太極思維的認識活動方式之一,認為人與自然是相通的,人體的活動規律與自然的活動規律相一致,表現為對人體生命現象和自然現象的觀察、體驗和領悟。悟經歷兩個階段,一是體驗觀察思考階段;二是頓悟階段。這時,對事物的認識由現象上升到本質。一階段的是對事物的整體印象和體會,它既不像單一的感性活動那樣注重事物的局部現象與特徵,又不像單一的理性活動那樣具有嚴密的方法、步驟與方案,但它又同時兼備了感性與理性活動的一些特徵,體驗有感性的一面(對事物的體會和領悟)。它是感性與理性的合一,或者說這種認識活動方式下的感性與理性未發生分離。二階段的「頓梧」是體驗不斷加深、發展的必然結果,頓悟的產生既不靠單一的感性,也不靠單一的理性,這種認識活動方式既沒有瑣碎的實驗數據和指標,也沒有在此基礎上的分析、推理。領悟靠的是體驗,體驗是與對象靠近、融合時認識活動所處的一種狀態,它是與對象的溝通,當這種溝通加深到一定程度,認識活動便發生飛躍,體驗上升為頓悟,可見,頓悟也是感性與理性的合一。感性與理性合一水平的高低就是悟性水平的高低。太極拳離不開悟性,玩索太極圖可以悟太極拳之理,行太極拳勢可以悟宇宙之理,推手可以悟中正和諧之理,搏擊可以悟競爭制勝之理……。由於認識一旦達到頓悟,具有整體和快速的特點,所以太極拳在搏擊時無形無相,捨己從人,有感即應,體勢出於自然,發勁出於不覺……以上簡要地論述了傳統的太極思維的內容和特點,我想這是想學好練好太極拳應該了解的,更加應該注意的是我們不但要了解傳統的太極思維,還要注重學習現代的思維科學和技術。如現代系統思維,現代靈感思維,創造性思維,這些都可以豐富和提高傳統的太極思維。思想指導行動,有了正確的思維和思想再去實踐,就能事半功倍,不迷失方向,為太極拳的進步和提高打下理論和思想基礎。
推薦閱讀: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二十一)
「天才教學法」的原理與應用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十七)
【教學法】拜厄鋼琴基礎教程指導分析(上)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十)

TAG:太極拳 | 教學 | 太極 | 搏擊 | 教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