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簡史超級大國夢與中國恩恩怨怨

今天我們來學習俄羅斯地緣,歷史和政治。文章很長,但是很給力,建議收藏或轉載、待有時間時看看。俄羅斯雖然經過的蘇聯的解體,但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國家,幾乎佔據了整個歐亞大陸的北段。北冰洋北部海岸線一半多是俄羅斯的海岸線。我們大家熟知的北冰洋是寒冷的,有厚厚的冰層。很多時候航行是需要破冰船開路。因為寒冷和有冰層覆蓋而且多霧,所以就限制了一些武器設備的發揮,例如,二戰的時候,美國就是經過北冰洋向蘇聯運送物資來避開德國潛艇和飛機的襲擊。而冷戰時期,厚厚的冰層又是美蘇潛艇非常好的隱蔽物。而現在全球變暖,北冰洋積雪和冰層越積越薄,其貿易線路價值越來越大。沿岸國家(例如美國,俄羅斯,挪威,加拿大等國就爭先在北冰洋劃分勢力範圍。)從中國角度,如果北冰洋貿易航線的常規化,則會大大節省中國對歐美國家出口的運輸成本和時間。而北冰洋沿岸各國嚴防中國的介入,一方面的軍事上,一方面是來勢洶洶的經濟上。俄國的擴張性(注意,用詞是俄國)俄國的擴張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看其從一個偏安一隅的莫斯科公國,發展成為橫跨歐亞的國土面積世界第一的國家。莫斯科建城是在1147年,也就是南宋紹興17年。(同年,天龍八部裡面的段譽出家當和尚。)我們一直認為和遊牧民族我們打的交道還比較長的。南宋的歷史大家都是知道的。而其實俄國何嘗不是和遊牧民族打交道?莫斯科公國週旋於各為可汗之間,刀口上討生活,吸取了遊牧民族的血性,也不停在在廝殺中得到了擴張,同樣也繼承了遊牧民族的擴張性。所以俄羅斯拍過一部《成吉思汗》的電影,也不奇怪。元朝存在了97年,而蒙古對俄統治長達240年,恐怕很多人不熟知這個淵源吧。也就是在建立元朝前,蒙古已經對俄開始統治,明推翻元,蒙古依然對俄統治。為什麼中俄在蒙古的統治下不能稱之為一國?因為蒙古子孫遍地開花,各人在一地建國,就如同不能講被蒙古鐵蹄踏遍的歐洲不能稱之為一國一樣的道理。一個家族分了家,各自燒火吃飯。雖然是同個血統,但卻是分家了,財政都是各自保管。國也是同樣道理。俄國的擴張性,走的是陸地路線,遊牧民族海洋本來就不行。俄國也繼承蒙古擴張性的同時,也繼承了他們的思路。俄是侵佔中國最多領土的國家,也算是有點宿命的(這個是本人的觀點)。俄國被蒙古統治了240年,算是繼承了蒙古的衣缽,清的祖先是女真。女真的建立的政權是金。當年金是在南宋和蒙古的夾擊下,被蒙古所滅。蒙古的養子和女真的兒子打,還是那個宿命。當然就算明與俄國來,可能也是這個樣子,明被倭寇折騰的夠嗆,對於已經享受西方資本主義萌芽,工業化萌芽的俄,具備遊牧民族的血液的俄來講,農耕的明還是軟了點。當然,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到,正式俄具備這個特點,所以俄在當時融不進歐洲社會特別是西歐社會。因為俄國是野蠻人,鄉巴佬的代名詞。為什麼稱俄為熊?就是野蠻,強壯的意思。俄國和美國一樣,都是三面環海的國家,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因為美國在北冰洋的海岸線要短的多,所以可能美國在北冰洋上要比俄羅斯不利點,但美國的盟國加拿大可以彌補美國這個缺陷。俄羅斯的海洋地緣是比較差的,(這點我在以前文章裏有講)他的海港到大洋去,是要經過很多國家門口,這個在平時沒什麼事情,但戰時確是致命的,易被封鎖,何況這些國家基本都是美國的盟國。當年俄國也是看到這個弊端的,所以想打通波斯進入印度洋,但沒有成功。俄國之所以能成為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其在擴張領土的同時,能夠保留住這些土地。俄國在東擴的同時其實也面臨西面土地被奪的威脅。但俄國的地理優勢在於面積大,且冬天特別寒冷。所以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強人,都從西面入侵俄國,卻輸的一塌糊塗。兩者的特點都是初期戰事異常順利,最後面對補給線過長和天氣的寒冷被拖死。俄國極大的縱深可以在俄國勢力不太強的時候,通過關門打狗的戰術來解決敵人。這點中國也具備這個條件,所以才有了「深挖洞,廣積糧」的説法。日本侵略中國,只能沿鐵路線南下。日本懼怕中共,是因為補給線太長,對遊擊戰術沒有有效的防治手段。我其實蠻討厭一般人,看了點台灣的史料然後講國軍如何如何。共軍如何如何。以為自己獲得了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因為這邊宣傳虛假等等。也許這邊在宣傳上是側重點在自己,但那邊何嘗不是?起碼這邊還肯定那邊在抗戰中的貢獻和作用。日軍不懼怕國軍,是因為同樣在正面戰場一刀一槍的幹,國軍不是他的對手。攻防戰是他所熟悉的戰爭模式。遊擊戰是日軍懊惱和不齒的是因為他找不到著力點看控制,但威脅是存在的。美軍在越南戰場上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同樣是懊惱的,所以會大規模的使用脫葉劑,來讓你越軍沒地方藏,讓我看的見你。中東這塊遊擊戰差點,但同樣給聯軍造成麻煩。中東一片沙漠,打遊擊戰就差多了。(扯遠了回題)説拿破崙和希特勒。俄國的寒冷,我記得我以前有本畫冊,裡面德軍穿著女人的貂皮大衣,樣子頗有點怪異,實質就是德國後勤滿足不了德軍在極寒地作戰的需求。德國虎式坦克,在啟動前,需要熱車,而且需要一段時間,就削弱了其發動閃電戰和奇襲的突然性。美國為什麼能在冷戰贏得蘇聯?因為美國沒有入侵蘇聯。而是對蘇聯進行了圍堵,限制其擴張。這點也是美國對中國現在在做的事情。(以後再説)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阿富汗上對蘇聯放血。蘇聯入侵阿富汗,起因是因為蘇聯不滿實任阿富汗總統的阿明。有必要簡單了解一下阿富汗戰爭的起源。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建立,第一任領導人是塔拉基。塔拉基在執政期間,國內矛盾錯綜複雜,政府重組不斷。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為政府總理,但他不受蘇聯所歡迎。阿明不滿蘇聯聯合塔拉基搞他,他搞掉塔拉基自然不尿蘇聯這壺。阿明不許蘇聯操縱阿富汗的情報機關和秘密警察,不讓蘇聯控制其軍隊。蘇聯押寶塔拉基是不太看好阿明的能力水準和認為阿明不好管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既然鬧僵,就只好手氣刀落除掉阿明。1979年12月27日,蘇聯派遣8萬多人的現代化軍隊,大舉侵入阿富汗,佔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他大城市,處死了阿明。之後,蘇聯扶植卡爾邁勒組成了親蘇政權,蘇聯入侵後,阿富汗人民奮起抵抗。十幾支穆斯林愛國武裝在喀布爾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國的山區要塞展開了抗蘇鬥爭。1981年,其中的幾個抵抗組織聯合成立了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並開始接受美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等國的軍事援助,在全國開展抵抗蘇軍入侵的鬥爭。(這個等國裏麵包含了中國)我個人認為阿富汗戰爭,其爆發不是偶然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有份遺囑,大意是無論誰是皇帝,都應該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在他看來,「不管誰在那裏統治,誰就將統治世界。」「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彼得為他的後代設想了俄國南下的3條路線:一條是從黑海經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地中海;第二條是從南高加索經伊朗到波斯灣;第三條是從中亞經阿富汗到阿拉伯海。我們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在這三條路線中,經阿富汗這條通道為最近。彼得大帝的後繼者們可以説是不負先皇使命,拚命向印度洋方向擴張。在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老沙皇們曾與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為爭奪阿富汗險些大戰一場。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著普什圖尼斯坦問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兩國戰火一觸即發。蘇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表示堅決支援阿富汗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趁機打擊親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就遺囑來看,俄國向土耳其方向擴張的可能性沒有了,因為一場克裏米亞戰爭,俄國大傷元氣,而正是克裏米亞戰爭,讓俄國吃癟後,他掉頭向東擴展一路兼併到了與中國西北接壤。再看俄羅斯和印度的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了。這個可不是僅僅是軍火貿易這麼簡單。而俄羅斯支援巴基斯坦進上合,動機性也可以一窺。當然了,因為現代俄羅斯和中國關係密切,很多方面中俄的利益是一致的。因為巴基斯坦是美國的盟國,俄羅斯相對通過印度來制約,但因為巴基斯坦近期的反美,所以俄羅斯還是要拉拉的。巴基斯坦下面就是阿拉伯海。有時候我會「嫉妒」印度東西方都吃的很開。特別是當年印度不但是蘇聯和美國拉攏的對象,而且是第三世界的老大。所以印度這麼記恨中國,正是中國通過1962年戰爭,一下把印度打會原形。而印度則坐擁東西方爭寵的便利,吃紅利。其中的例子就是拌完蘇係飛機的玉米,又拾美係飛機的棒子。回到冷戰美國對付蘇聯這裡,我們都知道阿富汗戰爭蘇聯失利,退出阿富汗,蘇聯的擴張性受到限制,這個後果是,蘇聯不能維護內部凝聚力,這個內部包括蘇聯本身也包括華約。就歷史進程來看,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就是就武力拚湊的大帝國,遇到強勁對手的挑戰就會崩潰和解體。舉幾個例子,例如蒙古,例如東晉對先秦,又例如哥特對羅馬。勝利者都是有效利用來分化到達自己的目的。這種情況下,好的政治制度,成了勝負關鍵,好的政治制度才能增加凝聚力,才可以一致對外。現在這個規律其實還是在外延,已經不局限於武力拚湊的大帝國。我們來看中東的顏色革命。具有代表性的,無論是埃及的穆沙拉伕還是利比亞的老卡,或者敘利亞的巴沙爾,甚至是之前伊拉克的薩達姆,都是在所在國統治比較長的時間,而這個就是歐洲和美國可以利用的。而伊朗恰恰不是,伊朗是總統是選出來的,到內賈德這會已經是第6個了。雖然伊朗有精神領袖,但當家人還是由現代政治制度下産生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對於伊朗就不是以所謂專制的顏色革命對付了,而是以伊朗核問題作為突破口。這個就是西方的老套路,我點點明,省的有些人神智不拎清。俄羅斯為什麼要死保敘利亞?我要講的是,敘利亞誰當家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親俄。敘利亞是俄羅斯盟國不假,更關鍵的是這個關係到俄羅斯的地緣政治。中國為什麼在敘利亞態度鮮明,一方面是中國不希望看到外來勢力干涉政權常態化,這個和我們對外方針不付,已經有了利比亞的事情了,不希望這種極其擾亂國際關係的方式成為多米勒骨牌效應。同時拿下敘利亞後,對西方來武力干涉伊朗創造極有利的便利,而無論伊朗是否可以抗住西方的攻勢,對中國的利益損害是極大的。別的東西,忍忍甚至讓讓退退也算了,但這個關係到一個國家發展的命脈。中俄的利益是一致的,具備了中俄一起攜手抗擊西方的條件。再看北韓,北韓雖然三代世襲,但也是家天下,就有矛盾可以讓美國利用。所以我們才要鼓勵北韓改革開放,增加實力,讓他們的老百姓吃的飽飯,過上好日子。要投資,我們給,要技術要經驗我們都可以給。基本一個中國具備的物質基礎都可以滿足北韓發展的需要。一個富裕成熟的北韓是符合中國利益的。這樣才可以打消人家冠冕堂皇的人權藉口。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遇到政治改革,可能也會改變世襲傳內的政治格局,也就打消人家冠冕堂皇專制的藉口。最重要的是,民眾有發展才可以抵禦思變的想法,才會打消所謂的顏色革命。穩定的半島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同時這點很重要,一個實力與南韓相當的北韓同樣對中國很重要。從地緣來看,南韓能達到的經濟水準,北韓不但可以達到,而且甚至超越,因為北韓坐擁地理上的便利。(南韓三面是海,一面是38線,某種意義上講是「島國」,北韓和中國相連只隔一江,直接可通歐亞)再回到俄羅斯討論,17-19世紀,俄國是什麼成分?是農奴制。早期的畫報有些插圖我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就是他們的農民也就是農奴,以鋤頭為支點,彎腰,然後地主坐其背把人當椅子。這個就是典型的奴隸特徵。王世仁這麼壓榨楊白勞,可曾聽聞他把楊白勞當椅子坐?這個就是農民和農奴的區別。同期西方已經是工業化革命之高潮了。所以俄國的封建化應該時間相對比較短或壓根就沒有純粹的封建制度,更多的是半奴隸半封建的狀態,這個估計也是蒙古統治留下來的殘孽吧。所以後來有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元朝那會也把人分個三六九等,頗有印度種姓制度之風。像我這樣的南方漢人,照當時的劃分法,是最劣等的。從俄國擴張歷史來看,俄國向東擴比向南擴相對收斂的多,因為南部多小國,擴張難度要低的多。同時俄國擴張又發生在同一政治制度下的,軍事佔領是不穩定和不長久的,(蒙古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經濟文化融合才是立國之本。而中國在這方面要好的多,雖然歷史上起碼兩次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但其經濟文化融進了華夏圈。日本有些人包括網上有些小年輕講,你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怎麼能算你一個朝代,是你被侵佔。其實講這樣話的人,只看錶像而不看被同化的客觀事實。我舉個例子,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個北宋,同時也知道同時期與北宋並力的是北方大遼。(蕭太后那個,或是天龍八部喬峰的母國)遼政權建立的民族是契丹。但我們在遼被金完顏阿骨打滅了後,很難在看到契丹這個民族。其實被金滅後,一小部分向西走被他族融合掉了,大部分是融入進華夏其他民族的血液中了。安逸倍增明智選,坐享其成翻一番民族矛盾在當時俄國是很常見的,車臣問題其實就是歷史遺留問題的爆發。在專制制度下,階級不平等和剝削被剝削的矛盾轉化成民族矛盾,俄國的擴張之路走到盡頭。而蘇聯推翻了俄國,客觀上也斷絕了俄國的擴張。蘇聯要砸爛沙皇的一切。也許在骨子深出存在擴張的原動力。也許蘇聯繼承了大國沙文。也許蘇聯也介入他國。但我們看歷史也會發現蘇聯時期土地的擴張要小的多。更多的是守土。如果我們要把蘇聯的介入看成是擴張的話,那美國也是擴張主義。蘇聯入東北三省打敗日本,獲得旅順這個非常好的不凍港,這是個非常好的擴張機會,中國的東北部是俄日一直爭奪的勢力範圍。但蘇聯沒有保持佔領,只是拆了當時工廠裏設備,保留了旅順軍港,但後來還是還給了新中國。珍寶島中蘇雙方為黑瞎子島打了一仗,但可以看出蘇聯還是比較克制的。中俄為了減少邊境衝突劃定疆域,將黑瞎子一劃兩半。而北方四島(也就是南千葉群島),俄羅斯一度想歸還二島來換日本的投資和邊境安寧。如果不是日本不識相,不顧戰後條約要拿全部,估計另兩島現在是日本的。我只看結果,所以現在有人談現代俄羅斯的土地的擴張性,不排除別有用心,或者講對自身的不自信。俄羅斯是一個易被圍堵的國家俄羅斯沒有優良不凍港,英美兩國在歷史上也圍堵過俄國。冷戰的圍堵雖然是基於意識形態。但還是害怕蘇聯的擴張性(倒不是土地的,而是共産主義。當然我們也講過解放全球。何況老大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西方有過短暫的蜜月,畢竟是相同的意識形態。但之後又開始了北約東擴,依然對俄羅斯圍堵。俄羅斯的憤慨在於,老子是社會主義國家,你圍堵我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老子現在姓資了,你還不放過我要斬盡殺絕。俄羅斯的大國情結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西方的附庸,當然成為中國的附庸更不可能。企業裏一個經理被削職被被以前的下屬管都受不了要跳巢,何況一個曾經的超級大國?當年清帝國,明明落後西方工業化國家,乾隆還執著於跪與不跪,老佛爺還出口閉口西方蠻夷。龐大的俄羅斯,無論姓資姓社對西方來講依然是一個威脅,要解決不被西方圍堵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衰弱,四分五裂。這點普金比梅得維傑夫看的準。同時,中國遇到的問題和俄羅斯是一樣的。也許在兩國友好氣氛下也許是掩蓋了一些小的矛盾,但在大的方向兩者是同病相憐。西方講中國是崛起的孤獨的超級大國,其實俄羅斯何嘗不是?中俄的矛盾,我綜合網上意見無非是兩點。一點是遠東地區,中國移民的增加。俄羅斯害怕遠東地區的中國化。畢竟遠東地區以前是中國的。而網上很多人要收回遠東則加深了俄羅斯這種印象。其實我可以講,這個就是西方非常可以用的一個點。我可以這麼講,遠東這麼大片土地,你要收回,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中俄大戰。一種是俄羅斯國力衰弱,國土四分五裂。這個所謂的國家過不下去了,志願要並。但是我們不能天真的這樣就可以了。執政精英有總統不當,會來當你的省長或是縣長?西方叫囂西藏獨立,我們不肯,憑什麼又一廂情願的要遠東?所以我要澆冷水。也不希望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話題。但我知道這個是不可能的,就算我們不談,西方的槍手還是要出這樣的帖子。我們有時會笑南韓對於所謂「渤海國」的事情,打出長白山是我們的這樣的橫幅多少怪異。其實連自己兄弟北韓都搞不定。實際上我們很多人何嘗也不是這樣?另一點是俄羅斯向越南出售武器,向印度出售武器。不是我幫俄羅斯説話,我們不妨用另個角度看問題。如果一定買武器裝備的話,買俄比買歐美的要好至少我們的角度看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們了解武器的特性。越南的蘇27,和蘇30.我們也有,作戰模式套路熟悉啊,藍軍可以用蘇27,蘇30來磨合紅軍的戰術。俄制武器在熱帶雨林多濕地區是很難維護的。而俄羅斯如果不賣,姿態做的好,看俄羅斯多講義氣錢也不賺。那就只能是歐美來填這個空白,總不是我們中國來填吧。不要以為俄羅斯不賣給他們武器就萬事大吉了。只要俄羅斯退出越南軍售市場,歐美必然會去填。就算這樣,俄羅斯在越南和印度的武器市場地位都保不住。歐美還要來撬。冷戰後,蘇聯解體俄羅斯基本被逐出中東,除了保留了敘利亞這個盟友。中東歐投入西方陣營也只剩白俄羅斯這個盟友。在歐洲方向俄羅斯是孤獨的。而作為俄羅斯精神寄託的上合(我們可以認為上合是根據上海宣言成立的,我們是老大,而俄羅斯亦可認為除了中國其他都是俄語國家,所以他是老大。誰是司機不重要,關鍵是要同去一地。),也有盤面不穩的威脅。例如烏茲別克不參加上合軍演,其實出點人沒什麼,關鍵這個是種態度。二戰前蘇聯害怕東西兩線作戰,所以和德國簽完條約和日本又簽,結果兩邊還是打起來,蘇聯在東面諾門坎給了日本教訓後,打消了日本的念頭,進而南進,攻向國民黨和亞洲西方殖民地。現代的俄羅斯還是害怕被圍堵。西面是北約還在東擴,東面是日本南韓(美國盟友)和東南是中國,北面加拿大,南面還是美國(佔領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伊斯蘭國家。當然俄羅斯沒有被有效的圍堵,因為中國和伊朗,和俄羅斯還保持一定的軍事合作甚至是戰略夥伴的關係(和中國)。(我在想當年的伊朗巴拉維王朝,和準盟友的中國,靠!蘇聯夠緊張的喝一壺的)但同樣伊朗和中國還是對俄羅斯産生壓力的。主要是歷史上俄羅斯擴張太多,樹敵太多,他的邊境線太長,和鄰國在地緣政治上和地緣文化上又不同,所以衝突頗多。中俄邊境線全部簽訂,其實和中俄雙方都有這麼需求有關。這節不算短的邊境線簽掉,對俄對中來講就省去很多麻煩,邊境也清凈了,不需要陳兵百萬。某些地方不設防都可以。所以雙方大家妥協一下簽掉了。蘇聯解體,俄羅斯內部塌陷,固然害怕美國歐洲反撲。他有尋找盟友需求卻找不到盟友。加強的防範心。很多人看到這段可能會想,那中國呢?我打個比方,離過婚復婚是不是相對比較難?中蘇當年同志加兄弟過,後來鬧翻,現在再談結婚,恐怕雙方都比較謹慎。所以國內某些人提出中俄結盟,無論是俄官方還是中官方對這個話題觸碰都是小心翼翼。中國和越南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中越不會談同志加兄弟,恐怕以後也不會談。俄國人崇尚武力,軍事強國搞經濟相對弱勢的多。當然那現在因為國際油價溢價的問題,把這個矛盾淡化了許多。但如果資源賣光了呢?某種意義上講,蘇聯的解體,不是最後終止的問題。我們也看到俄羅斯相比蘇聯勢力範圍要縮了很多,影響力也消耗殆盡。G8雖然俄羅斯也進去了,但基本是G7+1這樣的格局。在俄羅斯的鄰國中,大部分國家都希望俄羅斯衰弱,因為這個過程有很多利益。但唯有伊朗和中國希望俄羅斯衰落慢一點,因為有俄羅斯的存在可以幫助抵擋美國的鋒芒。他們願意躲在俄羅斯的背後,這個是他們的利益所在。蘇聯雖然解體,但俄羅斯還頂著這塊招牌,有他存在,美國相對要收斂的多。為什麼普金再次當選我們會開心?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維繫兩國利益的一致性。俄羅斯如果按照梅德維傑夫的思路縮一邊看看?中國在中東可否擋的住來勢洶洶的美國和歐洲?還是個問號,因為中國沒有經營中東的歷史,也許伊朗可算的上是一個支點。但內賈德會完全聽你的嗎?中東問題俄羅斯需要中國的策應,因為俄羅斯感覺一個人抗有點吃力。中國在中東的興趣止於經濟方面也讓俄羅斯放心。當然中東現在也不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中國硬插,俄羅斯也不會反對,但問題是中國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實力。地緣上也太遠。美國圍堵以蘇聯為首的華約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這個龐大的集團,沒有有效的進入大洋的出海口。他任何一條航道都受制於其盟國。安逸倍增明智選,坐享其成翻一番所以俄羅斯有人才會認為,冷戰表像是意識形態的鬥爭,實質是海權和陸權的鬥爭。再來看目前的中國,以這條思維下去看美國現在所做的,我們就難理解其實質問題了。你就能理解中國的做法了。為什麼要突破第一島鏈?為什麼要加強與台灣的聯繫?台灣與我們是一個國家不假,但如果就算台灣不是我們的一部分依然我們要和他發展關係,因為台灣是突破第一島鏈的一個好的突破口。拿下台灣,我們就有了進入太平洋比較長的海岸線了。局限於給台灣貼點錢,就南台灣的香蕉不就海南的香蕉而耿耿於懷的人,格局太小了。這個不是生活的問題,這個是關係到生存的問題。同時南海方面中國慎戰,更深層次的就是不希望東盟給美國利用。美國勢力介入這些東南亞國家來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出海口的工具。所以南海如果要軍事摩擦和小規模衝突,中國首要功課就是要作足姿態,被逼無奈,這個需要後發制人來實現。顯然局勢在朝預想的發展。但還是有變數,所以要慎戰,這個和實力無關,和戰略有關,所以才有了美國最希望中國打起來的説法的起源。美國B1戰略轟炸機準備從阿富汗抽調至南海,其實也是作姿態,來遏制你航母成軍後對南海地緣的改變。而不是説針對你某個島或是航母的本身。B2或者是F22進入關島,其實也是基於你中國改變第一島鏈態勢的本身,做姿態之舉。當然也會對你構成威脅。美國在北韓和越南的戰爭都是失敗的,但從保守角度來看,遏制是成功的。將蘇聯留在了大陸。而這條線,在遏制完蘇聯後,對當今的中國和俄羅斯的遏制依然有效。我們可以把俄羅斯轟炸機繞日本環島看成是維護其南千葉群島,策應釣魚島的舉動,而更深的是俄羅斯策應中國突破第一島鏈的舉動。(突破第一島鏈,可不是穿過海峽這麼簡單,是要不被封鎖)蘇聯入侵阿富汗,我在上面已經説到是蘇聯要打破地緣封鎖,獲得不凍港,但沒有成功。而我個人的感覺是一般如果一個國家要打破地緣,引發戰爭的可能性蠻大的。因為你想突破,人家就想按住你。越南入侵柬埔寨就是個明顯的例子。高加索地區産石油,算是俄羅斯的腹地(當然台灣是我們的睪丸)。是北約東擴的重要點。也是北約東擴的第一點。喬治亞這個史達林的出生地現在是美國的盟國。08年俄羅斯和喬治亞因為南奧塞梯幹了一仗。普金坐在鳥巢剛看了開幕式屁股沒有坐暖就急急回國處理這個事情。我們很多人説,看俄羅斯多硬,説幹就幹。實際沒有看到俄羅斯失去喬治亞這麼重要的位置。也就是也許美國在這個事情上沒有保護好喬治亞,很丟臉。但俄羅斯卻成功的將喬治亞深深推向美國的懷抱。俄羅斯打喬治亞的理由是「人權大於主權」和中俄一貫主張的「主權大於人權」的論調不符,看的有點讓人不適應。但恰恰説明,俄羅斯對喬治亞在北約東擴中倒戈深深的不安。藉口只是藉口,我們要看實質上的東西。我們去看俄高加索地區和阿富汗幾個關鍵詞的相似性:穆樹林,山地,遊擊戰,獨立反抗運動,以及美國。高加索地區的對俄破壞能力比阿富汗強,例如對俄的恐怖襲擊。在高加索地區,俄羅斯的麻煩不止於車臣,喬治亞在顏色革命後與俄關係惡化,雙方有過一戰,我們可以看到俄是勝利了,我們可以佩服於俄之果斷和強硬。但同時我們要看俄失去了什麼。這個失去對俄來講是有點致命的。強硬是一種姿態,戰爭是種手段,但俄沒有獲得他要得到的東西。外部勢力操縱的「民主」對一國之傷害,比西方宣稱的所謂的「極權」有過之而不及。執政精英來自海外(長期生活在海外),他的上臺,要負責的不是選民,而是扶持他的海外勢力。既然是代言人,自然要急於報答來顯示其的價值和忠心。本國選民對選舉的過程和結果是無法控制的。這種事情多發於小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顏色革命後上臺的都是親西方的人。實質就是打著民主的幌子,爭奪地緣政治。東歐的一系列所謂的「革命」之勝利,奠定了西方對這種方式的執著。而後便是在北非,乃至中東。我個人感覺北非和中東之「革命」與東歐又似乎不太一樣。北非與中東之「革命」似乎又有美國和歐洲爭奪地區影響力的影子。高加索地區,歷史上屬於奧斯曼帝國,與土耳其在文化,語言,種族上有很大的關聯,我們知道土耳其一直有一個大土耳其的思想在裡面,也領教過其威力。例如新疆,當然被中國反手一個巴掌打回去了。我們看土耳其前段時間在中東的表現,在敘利亞上的態度。其實中東的顏色革命使土耳其與西方的利益又一致化。但卻又低估了敘利亞崩潰後對整個中東的破壞力(當然也許土耳其可以承受敘利亞崩潰的負面影響)。西方可以利用土耳其來擠佔俄羅斯對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而喬治亞境內的潘基西基地又是車臣叛軍的基地。或許我們可以看到土耳其與西方的種種矛盾,土耳其也拒接美軍使用土耳其來打擊伊拉克,但戰後也多次進入伊拉克打擊庫爾德人。我們看到土耳其甚至邀請中國與其軍演,採購導彈讓中國導彈入圍。但我們不要忘記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倒不是講他一定要竊取中國武器和戰術機密,而是中國對其的作用顯然沒有北約對其作用大。中國在他看來,是其與西方博弈的籌碼。土耳其號稱是北約第二大軍事大國,第一是美國,但其武器裝備卻依賴進口。所以其第二大軍事大國,只是指其規模上而不是指能力。儘管土耳其國力相對弱,但不影響其主導突厥語世界的胃口。而所謂突厥語世界指的是從土耳其開始,到高加索,到中亞然後到新疆為止。我們再去看初建上合涵蓋的範圍,中俄,然後中亞幾國。就能看出其中的門道。在過去的百年間,亞洲特別是東亞崛起,讓俄羅斯面臨兩線作戰(備戰)的壓力。從這個角度講,一個特別強大的日本或是一個強大的中國對俄都是一種威脅。當然這種威脅不一定是軍事上的。俄曾經在遠東也是孤立的,如果在現在西面和西南面被北約擠壓的沒有空間,而在東面又被中國和日本排擠的話,俄西東兩面聯繫就會受影響。而俄在西和西南面被北約侵蝕頗多,人口基數下降,其也無太多精力東顧。當年的石油管道線路問題,中日之爭其實就是要引入中日互為競爭,這樣俄才能遊刃其中,防止中國在東北亞坐大。好消息是,中國現在和俄羅斯面臨相同的遭遇,擠在一塊相互取暖。中日因為釣魚島的死結暫時減緩了俄羅斯的憂慮。壞消息是,中國內部特別是網上有人還「叫囂」著要取回遠東的土地。幸好只是網上喊喊。但也要重視。俄在遠東對中國的提防,不完全是中國移民。更深的還是地緣憂慮。美國,歐洲和其鄰國都希望看到俄羅斯的衰弱,因為這個符合他們的利益,不希望放虎出籠。俄羅斯幾乎三面被圈(雖然其南面是中國,但我們只看到中國被圈,卻不看到如果中國被圈,其實也就是俄羅斯被圈,這點中俄利益又站在一起,前提是兩國是背靠背相互依存保護的。從這點來看,我們網上去談中俄之間的領土矛盾,不但是無腦也是自掘墳墓)。目前看北冰洋還沒有封鎖的威脅,但北冰洋本身季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封鎖,其夏季還有一半冰面。從這裡我們也看到,中國為什麼要積極開拓北冰洋航線,也是留後手(生存不易啊,要提前做好打算)。而俄羅斯也放開芥蒂讓中國去弄。中國開拓北冰洋航線肯定離不開俄,需要俄破冰船開闢航路。北約對俄圍堵是積極性防禦,可以預料,不會去入侵俄之領土,市場比土地重要的多。何況俄是有核國家且縱深這麼深。安逸倍增明智選,坐享其成翻一番柏林墻倒塌,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冷戰結束。葉利欽也許會歡呼意識形態終結,俄終於可以被西方接受。而西方則清醒的多,意識形態衝突結束,但地緣競爭開始。西方一直在地緣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先棋一手。對俄如此,對中又不是如此?當年也許中國窮的叮噹,但一紙舊金山條約給中國埋下了很多的樁子。如釣魚島,如南海。麥克馬洪又何嘗不是一個樁子?蒙古現在的狀態和態度又何嘗不是對中俄埋樁子?當然了,這些厚重的樁子相比下,網上那種挑撥文又算什麼東西?小兒科了。所以蘇聯雖然解體,但北約東擴不停止。導彈防禦只是一個幌子而已,隱含著更大的戰略意義。一座有形柏林墻雖然倒了,但一座無形的柏林墻卻樹了起來。因為這道無形的柏林墻樹起來,可以預見,俄羅斯在西方是難有所突破的。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帝國的繼承者,是不可能偏安一角的。在被眾多充滿戒意和敵意國家環圍中,其如果不保持強硬,其就面臨再分裂。而俄羅斯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所以他需要表現強硬的一面。我們可以看到07年,俄戰略轟炸機恢復了戰備值班。08年,與喬治亞打了一仗。甚至他的「熊」式轟炸機多次環日本一週。俄以挑戰西方來確立起自己的特性和地位,看似主動,其實是被動。西方不為所動。戰備轟炸機出動,樹立一種姿態,卻不能改變地緣。與喬治亞一仗,卻改變不了其腹地被北約插進一腳。我們羨慕俄之強硬,卻看不到其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強硬只是姿態而已。再去***,也許應該理解中國的苦衷和思路的不同。當然效果亦不同。我們在看中東,敘利亞問題,俄表現之強硬,讓西方惱怒?為何?這個才是實質性的東西,才是真正挑戰西方的真正實在的東西。但這個需要建立在中俄聯手這個基礎上,俄一國是獨木難支的。西方在俄西和西南建立幕墻後,俄目光只能轉向南和東。但我們要看到南面是破碎地帶(我以前解釋過破碎的概念)。也是美冷戰遏制蘇聯的傳統防線,也許俄有餘力來突破南的遏制,但其目光必然會轉東,因為東面其效率更高。但東面的難點在於離莫斯科太遙遠。其遠東發展計劃成本和難道都比較大,不太容易立竿見影。尤其是其拋開東亞各國單幹的時候。而東亞,特別是中國在遠東的影響力,正是莫斯科要避免的。這就産生了矛盾,不拉中國來開發遠東,俄遠東計劃很難成功,拉中國進來,其影響力有進一步擴大。如果拉日本,就算不考慮日本是美國的盟友,必然會引起中國的猜忌和反彈。甚至會産出摩擦。而這個正是西方樂見的,所以無論中還是俄,都要力爭避免。「禍水東引」,二戰前就已經發生過。所以以中和俄的智慧以及目前面臨的局勢,不會傻到大打「七傷拳」來消耗掉自己。前胸打後背,自找死。我們哀嘆中國是孤獨的大國,俄羅斯何況不是?普金第一次上來,曾向歐洲示好,想加入歐盟。實任德國總理一句話頂回去,他講「一隻熊跳進澡缸,大家都洗不成」。普金吃癟,那好,我們加入北約吧,北約説好好,然後沒有下文。北約以遏制蘇聯為己任而成立,豈能容下你蘇聯兒子俄羅斯?08年俄羅斯與喬治亞打了一仗,算是俄與西方戀愛關係的終結。在***,一個強大的軍事實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近代史其實是被西方列強蹂躪史。所以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大國是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援的。但只是靠強大的軍隊支援是不夠的。我前面也説道,靠軍事力量來框住的大國,是很容易被壓縮後分崩離析的。內部矛盾也非常被外部勢力利用。就此***走的路子,我們應該感到欣慰。不要去詆毀毛也不要去過多怪「貓論」。在前行的路上,必然有所為有所不為,甚至犧牲。我們現在能坐在電腦旁邊,大言不慚的指點江山和罵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是建立在幾代人的犧牲的基礎上的。俄羅斯軟實力蘇聯時期,蘇聯組建了華約對抗北約。這面旗是「共産主義」,使之有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走在一起,具備了抗衡美國和北約的可能。但解散後就無法找到一個旗子來凝聚。俄羅斯失去了蘇聯那種號召力。俄羅斯文化有其燦爛史,但同樣缺乏凝聚力,東歐國家認為他們的文化高於俄羅斯文化,對之並不仰慕。而西方骨子裏更視俄為野蠻象徵。俄羅斯和日本同樣的困境在於文化歸屬。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橫跨歐亞,其實土耳其也有類似的問題。東方看來,俄是西方國家,宗教方面,飲食文化上,乃至其工業化上。西方看卻是,俄繼承蒙古文化(俄被蒙古統治240年,很多烙印是去不掉的)。信仰基督教異端東正教。(當年連基督教裏的新教都是異端,何況東正教)。其實無論是蒙古還是俄羅斯,都有燦爛的歷史。但因為當年的擴張性,變成了一種骨子裏的厭惡和恐懼。那俄羅斯會不會亞洲化?我看未必。就東方來看,俄羅斯是典型的歐洲文化。俄羅斯的硬實力蘇聯給世人至少是中國人的印像是軍事強國,重工業強國。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重工業發展是建立在限制輕工業發展的基礎上的。而俄羅斯,恰恰繼承了蘇聯的衣缽。我們可以看到,當年蘇聯解體,出現過牟其中(也算是一個大佬,但其明明是商人,卻把自己定位成政治家,違背了「在商言商」的原則,其結局也頗為淒涼)用罐頭換蘇聯飛機的壯舉就是發生在當時。而我們看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我們發現其有優秀的思路,良好的氣動佈局,看了內部設備卻慘不忍睹。老式密密麻麻的儀錶,裝個老式顯現儀算是有現代化飛機的特徵了。(至少在八九十年代是這樣的)。這個就是其重工業和輕工業的矛盾。而我們鮮見俄羅斯推出成型的現代無人機。其實俄無人機起步和中國是同步的。(一蘇聯無人靶機不成熟的樣品,中國獲得,然後根據這個東西中蘇分別各自起步研製無人機。)無人機這塊不但涉及航太機電工業基礎,而且還涉及輕工數位業的基礎。而無人機又特別強調機載設備的機種。我在舉個例子,蘇33和殲15算是同門師兄。我以前看到網上有人罵我們搞殲15是照葫蘆畫瓢。弄完殲15要在機頭罩裡面放鉛塊增加配重。(殲15涉密不能放開談,其實我也不知詳情)但如他所講,加鉛塊增加配重,其實我們應該高興,因為這個説明我們雷達火控設備做的比俄要好,更輕型和小型化。早期電腦要好幾個房間,現在一體機就薄薄一面,功能效果也比幾個房間的電腦要強不少。這個就是進步。俄羅斯現代化工業改革努力是緩慢和不立即見效的。其蘇聯時期工業以重工,軍事為主,輕工和民用工業畸形。維繫經濟增長靠的是賣資源。我們看到俄軍事裝備出口競爭力下降,其實有因果聯繫的。我們看到過去幾年俄地位實力在回升。但要看到這個是建立在能源礦産資源價格上漲的基礎上的。甚至可以講和中國不無關係。但是不能否則俄羅斯是一個新的經濟體,儘管這種模式是比較脆弱的。俄外交與中俄關係我們看美國在利比亞後説的新的戰略思路,其實發現這個不是什麼新的思路,而是沿用冷戰的套路。祖宗可能是俄國。俄國喜歡一種戰爭模式,就是代理人戰爭。其為後備力量。北韓戰爭就是一個例子。當年非洲幾場仗也是同樣的例子。當然美國學乖了也是蘇聯一招一式的玩起了代理人戰爭。所以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和歐洲為什麼這麼忌憚?弄的過了完全就有可能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有內戰的危險,這個只是序曲。光腳的會怕他們穿鞋的?中東心臟亂了,到底是俄羅斯怕還是歐洲怕?冷戰後中俄關係不錯。冷戰中就算中俄關係不好,但在很多外部外交上很多時候也是一致的。當然中俄關係不錯和美國有關,美國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兩國背靠背將矛頭對外。但有時候回頭看看,難免有點冒冷汗。這個有點類似當年玩紅警或是帝國的感覺。「兩國」結盟抗敵,打完之後盟軍一解除「盟約」老子就完完。所有才有了網上討論的俄羅斯是朋友還是敵人的話題。其實俄羅斯更甚,他承受的壓力比中國還要大。所以怎麼辦?只能講互信了。彼此放下戒備。先把邊境線給簽了掃除障礙。國際局勢對中國來講是有利的,因為有俄羅斯的存在,可以幫中國分擔掉很多來自美國的壓力。其實我們應該感覺的美國所謂重返亞太,我們就有點吃緊。當然美國何嘗不是有點吃緊?美國彈指一揮間的時代已經過去。他要收緊,骨頭也摒的格格響。中俄合作是以能源和軍備為基礎的。蘇聯解體後,失去了共産主義光環,就失去了「道德」號召力。中俄走在一起,一方面是美國威脅,另一方面也許是對蘇聯這個老大哥的懷念,雖然彼此之間有過恩怨。我們去想中越,其實我認為可能越南方也有類似的情結在裡面。我相信如果中國被美國擒住,喊打喊殺的越南高層同樣會老淚同彈。這是一種孤獨感,和無力感。因為中越是同個意識形態的國家。因為我們知道了中俄在一起的基礎,所以如果有天兩者彼此分開也不會奇怪,因為中俄不是熱戀中的情侶,而是離過婚的夫妻。現在同居也沒有辦證。彼此需要慰藉和溫暖走在一起。也許會走下去到老,也許會一場架吵下來,摔掉鍋盆就是分道揚鑣。就我個人來講,希望他們能走下去,所以也就不喜歡看到有人來挑撥。因為無愛而分手,也許是種解脫。但因為挑撥,則有點卑鄙了。讀中國歷史, 自古以來中國很少侵略性, 即使有,不多, 多數防守.守邊疆通常是防北方的匈奴, 蒙古, 西域 等. 很少防南方. 原因是糧食問題, 北方天寒冷北方的人靠狩獵, 人有攻擊性才可謀生.
推薦閱讀:

《世界知識》雜誌 ▎非敵非友:俄羅斯與沙特的「非常夥伴」關係——吳大輝?阿扎馬特[吉爾吉斯斯坦]
俄羅斯啤酒|老雪花算什麼,吹完一瓶波羅的海9號才是真漢子
俄羅斯的伊斯蘭
當今世界的地獄,十個有八個是美國創造的
如何評價沙特宣布女性能開卡車騎機車?

TAG:中國 | 俄羅斯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