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興六十年41 總督降清
演講人:閻崇年
講師簡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滿學會,並主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國際滿學研討會。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餘篇。
內容簡介:松山大戰,明朝軍隊慘遭失敗,十幾萬精銳部隊幾乎損失殆盡,而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及手下眾多將領的被俘,更使得舉朝震驚,但最讓人感到震驚的是,深得崇禎皇帝信任的洪承疇投降清朝了。洪承疇為什麼會降清?全文:
松錦大戰的一個後果,是明朝總督洪承疇剃髮降清。
一、歷史笑柄
當明朝總督洪承疇,已經在清朝的都城盛京,跪拜於大清皇帝皇太極膝前剃髮降順時,明朝的崇禎皇帝,卻在北京為他舉行盛大的祭奠典禮,成為一個歷史的笑柄。
事情是這樣的:清軍於崇禎十五年即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佔領松山城後,三月初十日,佔領錦州城。四月初九日,又攻佔塔山城。最後,四月二十二日,再奪占杏山城。後將松山、塔山、杏山三城毀掉。至此,在兩個多月時間裡,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均被清軍佔領,明軍關寧錦防線北段崩潰。最後清軍俘獲明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丘民仰等人。五月初五日,明總督洪承疇等跪在大清門外,向清投降,剃髮稱臣。
但是,松山城陷的敗報傳到北京,卻說總督洪承疇、巡撫丘民仰殉難,舉朝震驚。崇禎帝驚悼不已,設壇賜祭:洪承疇十六壇,丘民仰六壇。按明朝的禮制,一品官賜祭九壇,十六壇為最高的榮典。對洪承疇的祭奠,一壇一壇地祭,當祭到第九壇的時候,傳來消息,說洪承疇降清了!這對於大明的皇帝、官員,簡直是一道晴天霹靂!本來崇禎帝已經下旨,為洪承疇等在北京城外建祠,祠建成後崇禎皇帝要親臨祭奠。洪承疇投降的消息傳來,建祠、祭奠的活動戛然而止。
有一件檔案叫《家主盡節松山奏本》,是洪承疇家人向朝廷的奏報。這份奏報這樣記述事情的經過:
八月,因輕戰撓潰,(安)臣家主坐困松城,內乏糧糗,外杳(yǎo)求援,殺戰馬以飼軍,馬盡而軍多餓斃。軍士畢感平日恩信,聯結忍飢苦守,以死為期,毫無叛志。乃逆將夏成德,見糧斷援絕,開門獻城。(安)臣家主被執,義不受辱,罵賊不屈。惟西向庭闕叩頭,口稱「天王聖明,臣力已竭,願為厲鬼殺賊」等語。奴恨數年戰守,經碎體而亡。從來死節之慘,就義之正,未有如(安)臣家主者也。(李光濤《洪承疇背明始末》)
當時洪承疇是否「殉節」,遼東「塘報」互異。《明清史料》中的《兵部行〈確察洪承疇等殉節塘報互異〉稿》,可為當時互異「塘報」的史證。但是巡撫丘民仰,城陷死難,「塘報」確實。崇禎帝命為丘民仰設壇、建祠。崇禎帝將要親祭洪承疇時,「聞承疇降,乃止」(《明史?丘民仰傳》)。
關於此事,還有以下記載:
庄烈帝(崇禎)初聞承疇死,予祭十六壇,建祠都城外,與丘民仰並列。庄烈帝將親臨奠,俄聞承疇降,乃止。(《清史稿?洪承疇傳》)
北京正陽門東月城有觀音大士廟。其觀音廟,崇禎中敕建。以祀經略洪承疇。後知洪生降,改祠大士焉。(劉獻廷《廣陽雜記》)
這座觀音大士廟,20世紀50年代還存在。
在長期圍困戰中,皇太極先後諭書薊遼總督洪承疇、錦州守將祖大壽,對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守城官兵進行多次勸降。後來洪承疇被擒降清,皇太極親自到洪館看望與勸說,對洪承疇剃髮降清起了重大作用。那麼,洪承疇最後是怎樣決定降清的呢?有的書上說是庄妃勸降的。
二、「庄妃勸降」
有一本叫《大清后妃》的書說:
大明經略洪承疇被俘獲後,以絕食誓言寧死不降之志。大玉兒(庄妃)夜入囚所勸降,洪承疇不予理會,仍昏昏欲睡。俄爾,忽見房內燈火輝煌,一陣香氣撲向鼻內,洪承疇定神一看,那美人正睡在他的被窩裡。大玉兒身許言勸,打出皇后底牌,終於降服了洪承疇。
這本書又說皇太極與庄妃共同勸降了洪承疇:
一日,快成「大明忠魂」的洪承疇,正在囚所內面壁守節,恍惚間聽見一聲門響,知又是勸降使者,於是合目假寐,不理不睬。隨著一聲輕柔的嘆息,一股異香飄入洪承疇日漸趨微的鼻息中。洪承疇心神一震,四肢酥軟,不禁側目張望,來人竟是一位身著漢族服飾的美麗少婦。洪承疇剛烈則剛烈矣,卻有好色之奇癖。此時,他目光痴痴地呆望著眼前這位攝人魂魄的北地胭脂,固守的防線頃刻鬆軟下來。那少婦並不勸降,只問大將軍家眷如何。一句話勾起了洪承疇思母念妻的兒女情腸,霎時淚如雨下,飲泣不止。少婦見狀,一掬同情之淚,露出暗中帶進的一小壺人蔘湯,將壺嘴緩緩遞入洪承疇嘴中。洪承疇恍惚間喝下一口,慢慢止住了飲泣。少婦見洪承疇並不推拒,又將參湯喂於洪承疇口中。
連日的勸慰,洪承疇雖嚴辭拒食,但對少婦進獻的參湯卻連飲不輟。皇太極見火候已到,不惜屈尊來到囚室。時正值天寒地凍,饒是洪承疇剛烈無比,但畢竟血肉之軀,難抵刺骨的風寒,皇太極將貂裘輕輕披在洪承疇身上,和顏悅色地問道:「先生,很冷吧?」洪承疇木然呆坐良久,終於發出一聲嘆息:「世主啊!」於是俯首歸順大清。
有的書說:「這位風華絕代、卓有才識的三十歲的庄妃,多方探明洪承疇的嗜好後,不惜裝扮成漢女模樣,對洪承疇婉言相勸,極盡溫柔動人之情,終於使皇太極死棋活走,為大清帝國入主中原神器、平定九州風雨立下不朽功勛,這位才貌超卓的庄妃,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孝庄。」又說:「皇太極這一成功的妙招大半應歸於誘勸洪承疇降清的美麗少婦——永福宮庄妃布木布泰。」
果真是庄妃誘降洪承疇的嗎?其實這種說法根本不可信,純屬編造。因為:
第一,沒有文獻記載。現在已經看到的漢文、滿文、朝鮮文的文獻、檔案,沒有一條材料記載明朝總督洪承疇被俘後,是被庄妃勸降的。儘管金梁《光宣小紀》說盛京大清門內有三官廟,離皇宮內院很近,相傳洪承疇曾被拘在這裡,妃侍或去探視,而有庄妃勸降一說,蓋不足信。可以說,這種說法沒有一條史料作依據。
第二,違反後宮制度。國有國法,宮有宮規。雖然皇太極時期宮廷制度不夠完善,但后妃是不可以隨意出入後宮的。有人說三官廟離後宮近,庄妃到這裡不算出宮。但據考證,當年三官廟不在這裡,是乾隆年間因建太廟才移建的,一個後宮的妃子,隻身到外面進行政治活動,還在囚室過夜,是不可想像的,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三,安全沒有保障。庄妃在崇德三年(1638年)生下皇九子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庄妃出入宮廷的安全需有保證。洪承疇已經被俘且據說是絕食要死之人,皇太極派他的愛妃獨身一人進入洪承疇的拘室,是要冒著多大的人身風險!
第四,「身許」更屬荒謬。皇太極為了招降一個漢官,可以封官爵、賞金銀,決不會、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愛妃以「身許」做代價,來換取洪承疇的投降,在清初有招降漢官為額駙者,如撫順降將李永芳。然而,「招駙馬則可,謂以妃蠱人則過矣」(孟森《洪承疇章奏文冊彙輯跋》)。所以,此為戲說,違背常理,毫無根據,不值一笑。
第五,雙方語言不通。庄妃是蒙古族人,蒙古語是她的母語;嫁給皇太極之後,又學會了滿語。當時皇太極與庄妃的語言交流,在宮裡應當是以滿語為主,兼說蒙古語;庄妃根本不說漢語。至於洪承疇,沒有材料說明他會滿洲語或蒙古語。說二人單獨幽會、私言密語、色情交易,他們語言不通,怎樣對話?所以說,清崇德帝皇太極派自己的愛妃,用「色相」、以「身許」去勸降洪承疇,雖然此說流傳很廣、也很久,但系子虛烏有,純屬戲說。
那麼,洪承疇到底是怎樣降清的呢?
三、承疇降清
明崇禎帝命洪承疇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調集八總兵、13萬步騎、4萬匹馬,並足支一年軍糧馬料於寧遠,以解祖大壽錦州之圍。明軍與清軍展開松錦會戰,皇太極帶病親臨前線指揮。結果,洪承疇兵敗被俘,皇太極獲得全勝。清軍俘獲明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丘民仰、東協總兵曹變蛟、遼東總兵王廷臣等。皇太極命殺丘民仰、曹變蛟、王廷臣,以警告祖大壽;而不殺洪承疇,是想招降祖大壽以及吳三桂等漢官。因而洪承疇被押送到盛京瀋陽。
洪承疇的結局,跟他的前任比較是怎樣的呢?
前面我講過,明亡清興60年間,在遼東先後發生四場大戰。大戰是什麼意思?我說明清雙方兵力在20萬人以上的爭戰,可以稱之為「大戰」。那麼,有哪四場大戰呢?
一是薩爾滸大戰。明萬曆四十七年即後金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明軍統帥為遼東經略楊鎬,後金軍統帥為天命汗努爾哈赤。楊鎬的兵略是:兵分四路,分進合擊,結果是,路也分了,兵也進了,軍也擊了,就是沒合,因而大敗,後來楊鎬被殺。
二是沈遼大戰。明天啟元年即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在瀋陽與遼陽之間進行。明軍統帥為遼東經略袁應泰,後金軍統帥為天命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的兵略是:誘敵出城,外攻內應。袁應泰的兵略是:出城拼殺,城上堅守。結果明軍大敗,袁應泰自殺。
三是廣寧大戰。明天啟二年即後金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在廣寧地區進行。明軍統帥是遼東經略熊廷弼,後金軍統帥為天命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的兵略是:圍城打援,招降內應。熊廷弼的兵略是:三方布置,分兵阻擊。結果明軍又大敗,熊廷弼被「傳首九邊」。
四是松錦大戰。後金軍統帥崇德帝皇太極的兵略是:圍城打援,斷糧阻截,明軍主帥洪承疇的兵略是:合兵前權,頓軍緩援。結果,洪承疇大敗被俘。
洪承疇被押到瀋陽後,皇太極要收降洪承疇,以為己用。清國史館《貳臣傳》和《清史稿·洪承疇傳》對勸降經過都有記載。後者曰:
上欲收承疇為用,命(范)文程諭降。承疇方科跣謾罵,文程徐與語,泛及今古事,梁間塵偶落,著承疇衣,承疇拂去之。文程遽歸,告上曰:「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
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上大悅,即日賞賚無算,置酒陳百戲。
諸將或不悅,曰:「上何待承疇之重也!」上進諸將曰:「吾曹櫛風沐雨數十年,將欲何為?」諸將曰:「欲得中原耳!」上笑曰:「譬諸行道,吾等皆瞽。今獲一導者,吾安得不樂!」
洪承疇投降清朝原因很複雜。他對明朝內部的腐敗很了解;在同農民軍作戰中,對農民軍也比較了解;他又同清軍作戰,對清朝又有新的認識,比較這三方,洪承疇看出,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是大清。這是他投降清朝的根本原因,皇太極親自勸降,更增加了他對清朝的信心。《清史稿?洪承疇傳》的上述記載,主要是歌頌皇太極的;但也說明皇太極招降納叛、廣羅人才,這是清興的一個重要原因。
洪承疇是自從有遼事22年以來,明朝第一位兵部尚書兼總督薊遼軍務的大官降清。洪承疇降清,對以後的局勢影響很大。
第一,招降漢官。洪承疇在明朝文武官員中已稱老輩,清朝用他樹立風聲,召降大量官員。祖大壽的三個弟弟都在洪承疇軍中,後來他們勸降祖大壽,祖大壽投降。吳三桂曾是洪承疇的部下,後來吳三桂降清也受了洪承疇的影響。
第二,用兵江南。清軍入關後,洪承疇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經略大學士等。兵發江南,攻城陷地,剿殺南明眾將,戮滅朱明後裔。清用洪承疇為督撫、為經略,定江南、湖廣、雲貴。他效命疆埸20餘年,至死方休。
第三,定鼎北京。清軍入關後,定鼎北京,在制度、規章、法制等方面需要有高層人物來指點,其中洪承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洪承疇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統兵南征北戰,屢戰屢勝,在文武兩個方面積累了很多知識和經驗。《清史稿?洪承疇傳》論道:「國初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謂承疇實成之!」這種評價,顯然誇大,但有一定道理。
洪承疇的歷史地位與歷史評價,學術界始終存在爭論。至今,尚未得到一致的結論。這留待學者們去討論吧!
話說回來,皇太極時期向明朝用兵,主要有八次:其中關外三次,寧錦之戰敗於袁崇煥、大凌河之戰和松錦之戰逼降祖大壽和洪承疇(前面已經講過);另外還有關內五次,進行擄掠。就是說皇太極的軍隊,攻破長城,五入中原。這對於皇太極來說,是擴大政治影響,取得軍事勝利,擄掠中原財富;對崇禎帝、對中原百姓來說,則是一場可悲的災難。
推薦閱讀:
※劉國梁新計劃曝光!派奧運冠軍親自出馬,粉碎日本二十年奪金夢
※近十年最常見的100個別字
※非常感人的一封【父親給女兒的遺書 & 十年後女兒的回信】
※將有「二十年好運」的生肖人
※十年前的網路對聯竟然是長這個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