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疾病問答(疾病篇)_上海仁濟醫院李可為大夫個人網站

膽道疾病問答(疾病篇) 發表時間:2009-06-24發表者:李可為 (訪問人次:2124)

膽管囊性擴張、膽管囊腫有沒有區別?它是什麼病?

膽管囊腫又稱膽管囊性擴張,因其大部分發生在總膽管,故又稱總膽管囊腫,其發病與先天性發育異常有關,故又稱先天性膽管囊腫,是一種良性的膽管病變。病理上,它不是真正的囊腫,而是膽總管相當部分不同程度的囊性擴張,囊壁由纖維結締組織所構成。囊腫大小差異很大,小的容量僅30毫升,甚或更小,大的可容數百毫升以上。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反覆腹痛、阻塞性黃疸、右上腹觸及腫塊,年輕病人、特別是女性凡是具備上述三聯征者臨床診斷基本成立,宜進一步檢查肯定診斷。上海仁濟醫院普外科李可為

除膽總管囊腫外,有時囊腫生在肝內膽管,有時肝內外膽管都有囊腫,故懷疑為本病者都要作膽道系統的全面檢查。

據統計,膽管囊腫惡變率較高,可視作一種膽管癌的癌前期病變,所以診斷明確者要抓緊時機及時手術治療。

正常膽道是否是無菌的?

正常膽道內是有少量細菌的。但只要膽道無梗阻,細菌一般不會在膽汁中繁殖而造成感染,進入膽道的細菌可隨膽汁排入腸道。

何謂「夏枯氏」三聯征?何為「雷諾氏」五聯征?

膽管炎會引起「夏枯氏」三聯征,即腹痛、寒戰高熱和黃疸。因1877年Charcot首先提出而得名。多數病人腹痛是由於結石嵌頓於膽總管下端壺腹部,刺激oddi′s括約肌和膽管平滑肌致痙攣所致。寒戰高熱是由於膽道感染逆行擴散,致病菌和毒素逆流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癥狀。黃疸是由於結石嵌頓引起膽管梗阻所致。在上述三聯症的基礎上,再出現休克和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精神癥狀,1954年Reynolds等首先認為這是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病情嚴重,細菌和毒素大量進入循環系統所致,故稱為「雷諾氏五聯征」。出現這些癥狀反映病情危重需及時手術引流膽道。

什麼叫重症膽管炎?什麼叫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二者有沒有區別?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是在急性膽管炎的基礎上,由於梗阻未能解除,同時發生膽道化膿性感染,出現寒戰、右上腹疼痛、黃疸等一系列癥狀。在此前提下,出現感染性休克(動脈收縮壓<70mmHg),或具有下述兩種以上癥狀者:1)精神異常;2)體溫>39℃或<36℃;3)心率>120次/分;4)血白細胞計數>20,000/mm3;5)膽汁呈膿性伴膽管內壓顯著增高;6)血培養陽性,稱為急性重症膽管炎。

常聽說急性闌尾炎可發展成壞疽,穿孔,急性膽囊炎會不會這樣?

急性膽囊炎的病理過程如同急性闌尾炎一樣。由於結石嵌頓於膽囊頸部或膽囊管,膽汁排出受阻。高濃度的膽鹽等一些化學物質刺激膽囊粘膜,加上繼發細菌感染,使膽囊充血、水腫,囊壁增厚,炎性細胞浸潤,此時為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如果梗阻不能解除,炎症進一步發展,膽囊積液積膿,膽囊壁廣泛中性白細胞浸潤,形成化膿性膽囊炎。如果炎症再進一步發展,由於膽囊局部張力越來越高,膽囊壁缺血,出現局部或廣泛出血壞死,形成壞疽性膽囊炎。在此基礎上膽囊穿孔,膽汁溢入腹腔形成瀰漫性腹膜炎。

慢性膽囊炎是不是都有膽囊結石?

大多數病人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但也有部分病人不伴膽囊結石,主要臨床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如腹脹、不適等。腹痛不太明顯,抗酸利膽及抗炎治療,對癥狀改善可有一定的幫助。臨床上具有上述消化道癥狀的疾病較多,B超檢查膽囊壁較毛糙的診斷概念尚不十分確切。因此,在診斷非結石性慢性膽囊炎要非常慎重。否則膽囊切除後仍可能有消化道癥狀存在,治療效果欠佳。

哪些人群易患膽囊膽固醇結石?

許多人都知道肥胖的人及常吃高熱量高脂飲食的人易患膽囊膽固醇結石,主要是因為其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高。除此之外,女性病人遠遠多於男性,可能跟雌激素影響膽囊排空有關。其他的危險因素還有多生育,膽結石家族史,糖尿病、胃切除手術後、長期腸外營養、長期服用降脂藥物等。

不吃早餐為什麼容易患膽結石?

研究表明,空腹時膽汁的分泌量明顯減少,而且膽汁中膽酸鹽的分泌也顯著減少,而膽固醇的含量不變。加上空腹時間較長,膽囊處於靜止的狀態,導致膽汁的淤積、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飽和而析出成石。因此,沒有吃早餐習慣的或長期不能進食的病人容易患膽結石。

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膽囊結石中膽固醇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膽固醇,含量>60%。另外,還含有一定量的膽色素鈣,黑色與棕色膽色素結石都以膽紅素鈣為主要成分,前者大多為合成的高分子物質,它們都含一定量的糖蛋白。膽管內色素結石亦以膽紅素鈣為主要成分,也尚含有一些糖蛋白等其他物質。

同樣是膽結石,為什麼有些人生在膽囊內,有些人生在膽管內,更有些人生在肝內?

不同部位結石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膽囊內結石大多為膽固醇結石,主要與膽固醇濃度高,膽囊排空能力差及膽囊膽汁中有促進膽固醇晶體形成的成分等因素有關。而膽管內結石則多為膽色素結石,主要與梗阻 和感染有關。一般來說膽道梗阻及感染互為因果,不斷惡化,如梗阻部位在肝內膽管,則可形成肝內膽管結石。

為什麼說發生膽色素結石與人們的衛生習慣有關?

膽色素結石與細菌感染有關,而膽道蛔蟲是帶入大腸桿菌的主要原因,故人們衛生習慣差時,易得腸道蛔蟲病,蛔蟲進入膽道而導致膽汁感染後成分改變,造成膽色素結石形成。

聽醫生說膽囊炎膽結石與「4F」有關,那麼什麼叫「4F」?其關係如何?

膽囊結石與「4F」有關。「4F」主要是指高發因素,英文稱為「fat」、「female」、「forty」、「family」,譯成中文為肥胖、女性、超過四十歲及家族史,也就是指超過四十歲者、肥胖者、女性及家族內各代均有膽結石病人者易患膽結石,應提高警惕。

膽囊結石與膽囊癌是否有關?

臨床上觀察到大部分膽囊癌合併有膽囊結石。國外報道膽囊癌合併有結石者佔70-98%,國內為50-96%,兩者有密切的關係。膽囊結石癌變的主要機制是結石的機械性刺激可導致膽囊粘膜慢性損傷,其次,色素型結石可能含有較高濃度的致癌物質,長期刺激膽囊粘膜,會引起膽囊粘膜上皮細胞的突變,進而導致癌變。膽石中的梭狀芽胞桿菌可使膽酸轉化為去氧膽酸和石膽酸,後者有致癌作用。但是膽囊結石的長期慢性刺激,是否一定能誘發膽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證明,目前只能說明膽石可使膽囊癌的發病率升高。據流行病學統計顯示,膽囊結石患者的膽囊癌發生率為1~5%。

膽管結石會不會致癌?

膽管癌與結石的關係不如其同膽囊癌之密切。膽管癌合併膽管結石者,國內報道為16.9%,國外為20-57%。膽管長時間受到結石的刺激,膽管壁發生糜爛及潰瘍形成,繼而上皮再生,各種類型的上皮增生性改變和化生可能與膽管癌的發生有關,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膽管結石是膽管癌發生的直接原因。

何謂膽囊安靜結石?

膽囊「安靜結石」又稱「無癥狀結石」。是指在用B超或X線等檢查、或在非膽道疾病行腹部手術探查時,意外發現膽囊內存在結石而患者無明確的膽道疾病的癥狀和體征。但臨床醫生要肯定無癥狀結石有時還有些困難,因為在這些無膽道疼痛癥狀的結石攜帶者中,經詳細詢問病史,有些人還是有過某些癥狀的,例如上腹部不適、進食油膩後上腹部隱痛等,只是患者不認識是膽囊結石的癥狀,而誤以為是胃病而已。因此膽囊安靜結石究竟占膽囊結石患者的百分之幾,各家統計相差較大。無癥狀結石中10%-20%的病人在今後歲月中將發生膽道癥狀或併發症,所以如何對待無癥狀結石專家們尚有不同的觀點。

為什麼膽結石病人往往誤認為自己患了胃病?

臨床上很多膽結石病人往往自己認為得了胃病,隨便吃些胃藥而不去就醫,結果不僅延誤了治療,而且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小病釀成大病。究其誤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胃和膽囊同屬消化器官,又同位於上腹部,都受內臟神經支配,所以這兩個臟器有病時,表現的癥狀常常極為相似。主要有噯氣、呃逆、飽脹不適、噁心嘔吐等上消化道癥狀,而且不易區分疼痛來源。其次膽囊結石也象胃病一樣是慢性疾病,癥狀時好時發,有時服藥後癥狀緩解,這種慢性病程極象胃病。第三發病誘因相似。膽結石和胃病的發病誘因常與飲食不當、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有關。第四很多情況下兩病可同時存在。很多胃病的病人開始的確是胃病,以後又生了膽結石,卻一直誤認為仍是胃病,未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也有很多膽結石的病人以後得了胃病。總之病人如果有上腹部隱痛不適等癥狀,應及早就診,不應麻痹大意,自作主張,以免延誤病情。即使是胃病,也要長期隨訪,因為有些胃病有癌變傾向。

膽囊炎膽石症的腹痛有什麼特點?

膽囊炎膽石症急性發作時出現上腹部突發性、陣發性絞痛,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同時伴有噁心、嘔吐、寒戰發熱。疼痛前往往有進食油膩食物的誘因,疼痛好發生於夜間,有「夜間痛醒」的特點。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疼痛往往是右季肋部的隱痛,同時伴有腹脹、噯氣等上消化道癥狀,有時很難與胃病區別。

膽囊炎膽石症為什麼會引起肩背部疼痛?

分布在膽囊和膽管的感覺神經纖維是從胸段脊髓第7-10節發出的交感神經所構成的腹腔神經叢,神經末梢以膽囊管和膽總管下端最密集。腹腔神經叢與右膈神經之間具有交通枝。膈神經來源於第4頸神經,第4頸神經同時組成頸神經叢,後者支配後背部。當結石嵌頓於膽囊頸、膽囊管或膽囊炎的刺激反射到腹腔神經叢、或炎症累及右膈下腹膜及右膈肌時,疼痛就會通過同節交感神經或脊髓神經傳到同一脊髓節段支配的右肩背部,病人即感覺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膽囊炎膽石症病人為什麼常在飽餐或進食油膩食物後發作?

正常人進食時,尤其是進食蛋黃、脂肪和奶油等高脂飲食後,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會刺激腸粘膜分泌膽囊收縮素,使膽囊收縮膽汁排入膽總管,同時膽總管出口部的Oddi擴約肌鬆弛,使膽汁進入十二指腸與食物一起攪拌混和,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當膽囊結石的病人進油膩食物後,膽囊收縮素大量分泌,膽囊收縮,在將膽汁排入膽總管的同時,也將結石推向膽囊頸部和膽囊管。由於膽囊頸和膽囊管是膽囊相對狹窄的部位,膽囊管內又有螺旋瓣,結石容易嵌頓於此,引起膽絞痛發作。

膽管結石的典型癥狀是哪些?

膽管結石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結石部位、有無梗阻和感染及其程度。小的膽管結石可以排入十二指腸而不產生任何癥狀。結石在膽管內未造成完全梗阻,病人也可以毫無癥狀,或只表現為消化功能紊亂、不規則低燒、輕微畏寒和上腹疼痛。當結石引起膽管慢性梗阻而沒有感染時,可表現為上腹部隱痛及波動性黃疸。當結石引起膽管急性梗阻時,可出現右上腹劇烈絞痛、患者轉輾不安不能平卧、寒戰、高熱、黃疸急劇加深。膽管結石引起梗阻後,膽汁引流不暢甚至完全不通,淤瀦的膽汁很易繼發感染,典型的膽管炎為寒戰熱、黃疸和腹痛,即所謂夏枯氏三聯征,嚴重時可出現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又稱重症膽管炎,可引起休克和精神癥狀。肝內膽管結石的表現與膽總管結石的表現基本相似,疼痛較膽總管結石輕,但寒戰、發熱非常明顯,局限於一側肝管的肝內膽管結石可無黃疸,但全身情況比較嚴重,容易形成重症膽管炎或膽源性肝膿腫

為什麼膽管結石容易引起中毒、休克等嚴重癥狀

膽管結石容易引起梗阻,產生梗阻性黃疸,梗阻時膽汁內的含菌率明顯升高,膽道壓力增高,可使含有細菌的膽汁「返流」入肝靜脈乃至全身。在解剖上,肝外膽管和門靜脈、肝動脈、引流肝—膽的淋巴組織、肝神經叢等組織形成肝蒂。因此,肝外膽管內的毒素也易經其毗鄰的門靜脈、淋巴管進入血循環引起中毒、休克等嚴重癥狀。研究表明,梗阻性黃疸使病人的免疫功低下,使腸道細菌移位和產生內毒素血症,是因為梗阻性黃疸的情況下,膽汁酸鹽不能隨膽汁排入腸內,而膽鹽具有一定的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繁殖作用,在缺少膽鹽的情況下,腸道內細菌繁殖過盛,內毒素量便增多,也使腸內細菌穿過腸壁粘膜進入血流及鄰近的組織、臟器,激發一系列的炎症反應,產生中毒和休克等嚴重癥狀。

什麼叫Mirizzi綜合征?它的臨床表現如何?

Mirizzi綜合征又稱「肝管狹窄綜合症」,是指膽囊管或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壓迫膽囊壁與肝總管及膽總管,造成肝總管狹窄或者形成膽囊肝總管內瘺。其發病率占膽囊結石病人的0.7%-1.1%,在解剖上膽囊管與肝總管交匯異常者好發此病。當膽囊管與肝總管平行走行並在低位匯合時,膽囊管與肝總管緊靠在一起或中間僅隔少量結締組織, 在這種兩個相鄰管壁缺如或只間隔一層薄膜的情況下,結石一旦嵌頓在膽囊管內很容易壓迫肝總管而發生狹窄,壓迫時間過長,血供障礙,就形成內瘺。臨床表現主要有:⑴有多年膽囊結石病史;⑵反覆發作右上腹痛、高熱、黃疸等膽管炎表現;⑶發作時右上腹有壓痛,肌緊張,肝區叩擊痛,

有人說,膽囊結石病人膽囊切除後結石就要在膽管內複發,對不對?

膽囊內生的是膽固醇結石,膽管內生的是膽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與膽色素的病因是不同的。膽囊結石病人切除膽囊後,膽固醇結石已失去了生石的場所,一般不會複發了。膽管結石病人手術方法與膽囊結石不同,手術只能將膽管切開,把結石取出,而不能把膽管都切除的。由於產生結石的病因和場所都沒有去除,所以膽管結石較易複發。膽囊切除不增添膽色素(膽管)結石的成石因素,所以不會因此使結石在膽管內複發。

殘餘結石怎麼辦?

膽道殘餘結石,有一部分可以通過膽總管下端或膽腸吻合口排入腸道內,但更多情況下由於結石過大而嵌頓在膽管的某一成角或狹窄處,結石位於肝內膽管低位位置或有肝內膽管的狹窄而不能排出,這時需要藥物溶石、機械取石或手術治療。藥物溶石由於效果不佳且有一定併發症,目前已很少採用。機械取石主要適用於有膽道引流的病人,在病人手術後6-8周拔除膽道引流管,從竇道置入膽道鏡進行網藍取石,或經竇道進行介入放射取石。如沒有膽道引流管,則可行經內窺鏡Oddi括約肌切開,然後置入取石藍取石。如結石位於高位不能採用上述方法治療或治療失敗,則只能再次手術取石。

經T管瘺道取石有哪些方法?

目前,經T管瘺道取石的方法有取石鉗取石、取石網取石、氣囊導管取石以及纖維膽道鏡取石等。取石鉗能將鉗到的結石迅速取出,即使較大的結石也能將之夾碎取出。但是,取石鉗無法通過一些扭曲、過度成角或者過細的瘺道。這就要求手術醫生在術中放置T管時,盡量選擇稍粗的T管(20F以上),並且爭取做到最短的距離垂直體表引出體外。取石網能通過比較彎曲、且稍細的瘺道,但是結石體積過大或者結石嵌頓時常常導致失敗。應用氣囊導管的方法是將導管經瘺道進入膽管並通過結石到其近端(肝管結石)或遠端(膽管遠端結石),然後充氣使導管頭端的氣囊充分張開,然後向瘺道方向將結石拖出。這種方法在拖出已經夾碎的結石方面有一定作用,對於較大的結石,常常需要取石鉗或取石網的配合。纖維膽道鏡是當前用得最多的一種直視下的取石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結石不易遺漏等優點,而且對膽道系統有診斷的作用。

經T管瘺道取石有痛苦嗎?要不要全身麻醉?

如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一般不會有什麼痛苦。部分病人因迷走反射可引起噁心、嘔吐等,也有部分病人不能耐受取石鉗經過瘺道口時引起的局部疼痛,所以取石前不可進食,並給予對症藥物,可以用些局部的麻醉藥物以減輕疼痛。

一般來說,取石不必用全身或半身麻醉,常用組織穿透性較好的局部麻醉藥如利多卡因,經T管瘺道注射入膽道,使其浸潤膽道粘膜,以減少操作帶來的不適感。對於神經比較緊張、內臟神經反應比較敏感的病例,術前可以用一些鎮靜藥物:如常用的安定、魯米納等。

經T管瘺道取石前後有什麼特殊處理?

取石前,要做好病人的解釋工作,充分讓病人了解取石的目的和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便於和醫生很好地配合。部分病人取石時可有迷走反射,故取石前應禁食6小時。取石前一天開始口服抗菌藥物。

取石後,由瘺道重新放置T管,並妥善固定防止滑脫,並開放引流24~48小時,使膽汁和造影劑得到充分引流。因為,在讀片後有時會發現還有殘餘結石需要再次取石,所以拔管前一定要明確已經沒有膽道殘石。部分病人取石時可能出現反射性低血壓、瘺道破裂、膽管穿孔、膽瘺、膽汁性腹膜炎、胰腺炎、腸瘺以及敗血症等,因此術後要嚴密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和局部的腹部體征,及時發現、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膽囊息肉是怎麼回事?

膽囊息肉是指向膽囊腔內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樣隆起病變,分腺瘤樣息肉、炎性息肉、膽固醇性息肉及腺肌瘤四種類型,這四型在B超和 X線造影上的表現,幾乎極難鑒別。故B超發現的膽囊息肉實質上不一定是真正的息肉,學術上應稱為「息肉樣病變」,日本學者稱之「隆起性病變」。其中只有腺瘤樣息肉,屬於腫瘤性質的「息肉」,一般為單發,生長迅速。所以對B超報告膽囊壁上發現單只或多隻固定不變的增強光點,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的膽囊息肉並不一定是真正的腫瘤性息肉,實際上很多是膽囊壁上膽固醇的局部沉著。值得提示的是早期膽囊癌在B超上的表現也是膽囊壁向腔內突出的局限性隆起;據近年報道,膽囊腺肌瘤(膽囊壁腺體增生後形成)亦有惡變可能。所以發現膽囊息肉樣病變後,需密切隨訪,定期B超檢查,加以鑒別診斷,必要時手術。

膽囊息肉要不要手術?

膽囊息肉一般屬於良性,目前大多數行家認為:1.單發性息肉屬腫瘤性質者較多,多發性息肉屬膽固醇沉著或炎性息肉較多,前者有癌變可能偏向手術治療,後者不會癌變,偏向於非手術。2.息肉大小與其屬性有關,息肉直徑小於0.5厘米則一般觀察隨訪,息肉達0.5-1厘米大小則應密切觀察,定期隨訪,如有明顯癥狀也可靠慮手術切除膽囊。如息肉大於1厘米,則以手術切除膽囊為佳,以免息肉癌變。3.良性息肉此生長變化緩慢,若為惡性則生長較快,故膽囊息肉一時難於區別者要定期隨訪,若隨訪期間生長迅速者宜手術治療。4.息肉位於膽囊頸管處者可阻礙膽汁流通,引起右上肢不適或疼痛。若發生這些癥狀可考慮膽囊切除術

什麼葯可以治療膽囊息肉?

真正膽囊息肉應是粘膜增生形成息肉,服任何藥物都無法消失,而臨床上B超診斷的息肉很多是膽固醇性息肉,它的形成往往是膽固醇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儘管有些藥物如熊去氧膽酸等可有效改變膽固醇代謝,但對已形成的膽固醇性息肉起溶解作用者未見有報道。至於其他息肉更沒有藥物能控制,所以沒有癥狀的膽囊息肉,如無惡變傾向可密切觀察,定期(3~6個月)做B超複查,不必服甚麼要。至於有惡變傾向和有癥狀的膽囊息肉主要依靠外科手術。

什麼是膽囊肌腺病?

膽囊肌腺病是一種以肌層和腺體增生為主的膽囊良性疾病,病變可局限在膽囊底部或膽囊遠側半段,也可侵犯整個膽囊,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正常膽囊粘膜上的羅—阿氏竇,在膽囊肌腺瘤病時,由於上皮增生使羅—阿氏竇的數目增多分支廣泛,並深入肌層,有的呈微囊狀擴大,囊內易淤膽和繼發感染,可由此產生微囊內結石即壁內結石。該病臨床上分三種類型,第一種囊底型或局限型,多見於膽囊底部,有囊腔形成,其近端常有狹窄環。第二種,節段型,膽囊有1-2處狹窄環其壁增厚達0.2-0.3厘米。第三種瀰漫型,病變累及整個膽囊,肌層廣泛增生、囊壁增厚。

膽囊肌腺瘤要不要手術?

以往認為只有當肌腺瘤病具有癥狀或伴結石時才考慮手術,但近年來認為該病可以惡變,病變在原病理基礎上,還容易向縱深浸潤,發展越快愈後越差,所以對於此病不能等閑視之,診斷明確者應密切隨訪必要時手術切除膽囊為佳。

膽囊癌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膽囊癌並無持異性癥狀,一般僅有上腹部疼痛,晚期可出現黃疸及消瘦或腹部觸及腫塊

膽管阻塞導致的黃疸病人為什麼會出現食慾減退?

膽管是消化道的組成部分,膽管病變時必將出現消化道癥狀,這是疾病臨床表現的一般規律。其次,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膽汁的乳化作用,在膽道梗阻時,只有少量膽汁進入腸道甚至完全不進入腸道,造成脂肪的吸收障礙。臨床上,病人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次數增多、脂肪瀉等,導致食慾減退。

阻黃病人為什麼會出現皮膚搔癢?

這是由於膽管阻塞以後,正常由膽道排泄的膽汁酸不能進入腸道而返流入血,然後在皮膚下沉積並刺激末梢神經,導致皮膚的搔癢,給病人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

黃疸病人怎樣鑒別肝炎引起還是膽道疾病引起的?

鑒別黃疸是由肝炎還是由膽道疾病引起的,首先從病史上鑒別,前者一般有肝炎接觸史,發病時主要以乏力納差伴黃疸,一般無寒戰和腹痛;後者則有反覆發作史,癥狀主要以腹痛、寒戰、高熱伴黃疸。實驗室檢查,血清膽紅素升高,前者直接膽紅素一般不超過50%,後者一般超過50%;前者血清GPT水平顯著升高,後者則無或僅輕度升高;前者血清肝炎指標呈陽性,後者一般為陰性。輔助檢查(如B超,ERCP,MRCP)時前者膽道一般不擴張,後者肝內外膽管擴張。一般來說,鑒別內外科黃疸最簡單的方法是B超,內科疾病引起的黃疸一般沒有膽道擴張,而外科疾病引起的黃疸一般都有膽道擴張。

膽結石引起的黃疸與膽道腫瘤引起的黃疸有什麼不同?

膽結石和膽道腫瘤都會造成膽道梗阻,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檢查,可以發現兩者有多方面的不同:

(1) 性別和年齡:一般女性易生膽結石,男性生肝癌、胰腺癌略多些,從年齡上講,老年人生癌症的可能性較大。

(2) 起病:膽結石引起的黃疸起病很急,大多在劇烈的腹痛後突然出現黃疸,有時還會伴有寒症發熱;腫瘤引起的黃疸則起病較慢且隱匿,常不伴隨腹痛等其他不適。

(3) 病史:膽結石引起的黃疸一般病史較長,有反覆發作史,一旦結石鬆動,梗阻解除,黃疸會很快消退,呈波動性;腫瘤則是慢慢生長逐漸壓迫或堵塞膽管,其引起的黃疸出現緩慢,呈進行性加重,不會波動,病人膚色由淺黃至深黃,大便隨梗阻程度越來越淡,直至灰白色。

(4) 其他:腫瘤病人逐漸會出現上腹部不適、食慾減退、消瘦、乏力等癥狀,這些多是結石病人所沒有的。

以上只是初步的分析,進一步可以利用專門的方法和設備來檢查,如CA19-9、CA125等惡性腫瘤標誌物的檢驗、B超、MRCP等影像學檢查。

什麼叫經皮肝穿剌膽道引流,其優缺點是什麼?

經皮肝穿剌膽道引流是在經皮肝穿剌膽道造影基礎上置管將膽汁引流到體外或腸道的一種方法,它可降低梗阻以上膽管內壓力,降低血清膽紅素,引流感染膽汁,改善肝功能為手術作準備,也可為不能切除的膽道惡性腫瘤作姑息性治療,有時置管後經竇道擴張還可進行膽道結石的治療。其缺點和經皮肝穿剌膽道造影一樣有一定的併發症,如出血、膽漏和感染等。另外經皮肝穿剌膽道引流由於導管較細,容易因膽泥,血凝塊造成堵塞;如導管插入不夠深,呼吸運動使肝上下移動時可使導管脫出可造成引流失敗、甚至膽漏膽汁性腹膜炎。

什麼叫鼻膽管引流,其優缺點是什麼?

鼻膽管引流是在診斷性逆行胰膽管造影后,將一根導絲插入膽總管,然後將一根在頂端與側壁有孔的引流管通過導絲置入膽道系統,引流管進入預定位置後,將內窺鏡退出,最後拔出導絲。自鼻腔插入鼻胃管進入咽部後自口腔引出,將引流管插入鼻胃管後從鼻腔引出,拔除鼻胃管這樣鼻膽管引流就放置成功。鼻膽管引流方法簡單,引流膽汁可以維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使膽道急性感染得以控制,阻塞性黃疸逐漸消退。經鼻膽管還可以進行膽道造影、膽汁取樣、培養以及膽道沖洗。但鼻膽管引流不能根治疾病。

膽石症與大腸癌究竟有沒有關係?

根據近20年的流行病學及實驗研究認為,膽囊結石患者的大腸癌發病率比較高,原因可能是膽囊結石與大腸癌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既是大腸癌的成因之一,也是膽囊結石的成因之一。

低纖維素飲食可延長腸內容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增加細菌降解一級膽汁酸為二級膽汁酸,後者既是一種致石性膽汁酸,又對大腸粘膜有致癌作用。另外,遊離脂肪酸對大腸上皮有損傷作用,而高膽固醇在細菌作用下生成的類固醇也是腫瘤促進因子。

也有學者認為膽囊切除後,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增高,而且發生部位以右半結腸為多,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這可能是由於膽囊切除後膽鹽池中次級膽汁酸的含量或比例升高,而次級膽汁酸具有致癌或協同致癌作用,由於近端結腸中次級膽汁酸的含量或比例升高,且右半結腸對次級膽汁酸的吸收大於左半結腸,故膽囊切除術後結腸癌好發部位在右半結腸。但也有學者對膽囊切除後易發生結腸癌持相反意見,因此膽囊切除與大腸癌的關係還需作進一步研究。

什麼叫膽石性腸梗阻?

膽石性腸梗阻多為較大膽結石通過前面所述的膽腸內瘺,直接排入腸道後,造成腸道梗阻,結石引起的腸梗阻處結石巨大造成的機械因素外,結石刺激腸壁引起腸痙攣往往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膽石直徑小於2厘米多可經腸道排出,如果結石過大,不能將肛門排出,就引起機械性腸梗阻。本病多見於老年人,梗阻部位以十二指腸與迴腸末端多見。膽石性腸梗阻占腸梗阻總數的1-3%。

1. 膽囊結石是否都要開刀?

膽囊結石以臨床癥狀分類,可以分為癥狀性膽囊結石和無癥狀性膽囊結石。後者的概念指病人從未發生過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而僅僅是在體檢是偶然經B超發現的結石病人;反之,則為癥狀性膽囊結石。對於後者,目前基本提倡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療效較差,結石複發率高,而且保留病變的膽囊經反覆炎症後還有癌變的可能。對於無癥狀的膽囊結石,除定期B超複查外,一般認為暫時無需特殊處理,一旦出現癥狀再行手術也來得及。這樣,一部分終身無癥狀的病人可以避免手術之苦。

但是,在部分無癥狀膽囊結石的病人還是應當考慮手術治療:1)膽囊結石直徑大於2.5cm;充填型結石;病史大於10年;2)合併膽囊息肉樣病變不能排除癌變者;3)膽囊萎縮、鈣化,或X線檢查顯示瓷樣膽囊者;4)糖尿病病人(因為一旦出現急性膽道感染則很難控制,急診手術的術後併發症發生率較高);5)工作環境處於無充分醫療條件的,如飛行員、海員、野外工作者等;6)在施行其他上腹部手術時。

膽腸內引流術後對病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膽腸內引流手術以後,解決了膽汁的出路問題,膽汁可以通過寬大的膽腸吻合口進入腸道,因此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很大影響。但是,部分病人可能出現消化道內容物返流入膽道,可引起膽管炎,病人主訴多為右上腹的疼痛不適等,少數會出現高熱。另外,膽管空腸吻合術後,由於膽汁不再進入十二指腸,沒有了膽汁中和胃酸的作用,可使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升高。

Oddi括約肌切開的優缺點是什麼?

Oddi括約肌切開術可以是經腹經十二指腸Oddi括約肌切開或纖維十二指腸鏡 Oddi括約肌切開,目前後者在臨床上應用更加普遍。其優點是①膽汁引流符合生理;②對病人的創傷小,更適用於手術耐受性差的、年老的、合併心、肺、腎、腦等疾病的壺腹部嵌頓性結石或Oddi括約肌狹窄的病人;③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行鼻膽管引流時加作Oddi括約肌切開,可改善膽汁引流,增加排石機會,能較快地緩解病情;④Oddi括約肌切開後小結石能自行排出,排石率可達85-95%。其缺點是有一定的併發症,如切開處出血、急性胰腺炎、膽管炎、膽管穿孔等,發生率約7-8%。如切開不夠完全,則遠期容易再狹窄,如切開過長則容易造成十二指腸瘺。另外,切開後十二指腸內容物容易返流入膽管,引起返流性膽管炎。急症行Oddi括約肌切開發生敗血症的機會增多。

膽道手術後早期活動好還是多卧床休養為好?

膽道手術後早期活動為好,膽道術後早期肢體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肢體血栓形成,另外早期活動有利於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形成

膽囊結石手術後要不要長期服藥預防複發?

膽囊結石手術方式是切除病變的膽囊。因為膽囊已切除所以不會複發膽囊結石,不必長期服藥預防複發。

膽囊切除術後的飲食應注意些什麼?

膽囊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貯存、濃縮和排泄由肝臟生成的膽汁,並且具有調節膽道壓力的功能。膽囊切除後,膽汁源源不斷地進入腸道,於是就造成非進食時段膽汁流入腸道卻並未發揮其消化作用,而進食過程中又發生膽汁不夠的情況。因而理論上可能造成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礙、脂肪性腹瀉和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等癥狀。但到目前為止,並未見明顯的統計學報道。這主要是因為手術切除的本身就是一個病理狀態下的膽囊,在長期的自然病程中,膽囊一部分或完全地喪失了其功能,病人在手術前可能已一部分地或完全的得到了機體的代償,因而術後並無顯著的臨床表現。但是,病人在手術以後,早期還是以低脂飲食為好,以後在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膽囊切除後能不能吃雞蛋?

雞蛋及葷油等高脂飲食的消化吸收需要膽汁幫助,膽囊結石病人吃油膩食物後會刺激膽囊收縮,在排出膽汁時如結石嵌於膽囊頸部則引起膽絞痛。所以膽結石病人常常自己忌油膩食物防止膽絞痛發作。膽囊切除後,高脂飲食不會再有刺激膽囊收縮引起膽絞痛。然而雞蛋、油膩食物也不宜過多攝取,過多、過量攝取可引起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況且膽囊切除術後膽道系統已失去了濃縮和儲藏膽汁的場所,膽汁的排泄不可能再與進油脂類食物配合得象以前那樣默契,因此膽囊切除後可以吃雞蛋及其它油脂食物,但不要一餐吃得太多,宜「滴水長流」逐漸增加,讓機體慢慢適應。


推薦閱讀:

個人可以做哪些網站?需要準備哪些資料?
個人網站不備案可以嗎?
男人心靈手巧起來,還真沒女人什麼事了| 3個創意大神的個人站
個人站長十年回顧:雖敗猶榮!
關於域名註冊您不得不了解的5個事項

TAG:醫院 | 上海 | 網站 | 疾病 | 個人網站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