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文化三文(刊於《旅行家》總175期)
歷史篇 猶太文明和中華文明,是矗立在世界歷史長河中的兩座偉大豐碑。猶太文明起源於西亞大陸,它直接或間接誕生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世界三大宗教,並源源不斷在其發展歷史中誕生了無數偉大的人物,這些猶太人在政治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華文明則毫無疑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更長時間主導了亞洲很多地區的人文發展。那麼,倘若我們將這兩種文明的發展進行一個有趣的對比,究竟會得到什麼想法呢?在本文的一開始,我給出了猶太文明和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個簡要年表。通過它,我們不僅直觀地了解到兩種文明發展的時空比較,更清楚地看到在歷史軸線上,它們有好幾次交融在了一起並深刻影響了這個世界。 儒家文化和拉比猶太教文化 從年表看來,在中國西漢之前,兩種文明的交集既無據可查又無理可循。然而,絲綢之路的開闢可能改變了這一局面,它使得中國人可以和遙遠的中、西亞各國進行貿易活動,雖然我們可以找到的證據很少,但有理由相信中國人當時已與猶太人有了稀疏的往來。通過絲綢之路,這種往來到了11世紀則直接醞釀了中國零散的小型猶太社團,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開封猶太人就源來於此。 不過,這並不是我一開始想要強調的主要觀念。在絲綢之路建立的貿易往來相對稀疏的時候,還有一類聯繫,使得中華文明和猶太文明有了一種直到現在都被我們津津樂道的主題。那種聯繫的起因來自於公元前551年,在同一時期,猶太人的第二聖殿時期剛剛開始不久,正是那一年,儒家創始人孔子在魯國誕生,這個出生的孩子將在未來和他的弟子在遙遠的東方創建儒家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到漢武帝時期被置於獨尊的地位且一直影響到中國辛亥革命前夕。而在中國古代學者研討儒家文化的時候,在西亞有很多猶太學者竟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他們和孔子學派一樣致力於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並且招募門徒向學生們以簡短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見解。不同與同時代的希臘文化,那些猶太聖人們的學說和孔子一樣都努力將自己的概念建立在社會現實之中,他們的很多論述在後世被整理成猶太教法典的一卷,名為《阿伯特》(字意理解為賢父,亦為賢哲)。 當然,拉比猶太教文化從自身形成的初始,就和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有了差異:在中國文化中,倫理和宗教似乎是完全分離的兩個領域,他們處理宗教,或者說處理人和神仙的關係,大都是局限在廟宇或祭壇上,這多半是一種儀式的表達;而在猶太文化里,這一點正好和中國人相反,猶太人的倫理是基於宗教的,而猶太人處理宗教,處理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及倫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事實上,兩者是渾然一體的;另外一方面,在儒家的傳統文化中,學者們始終在嘗試建立與統治者的思想聯繫,而在猶太傳統中,政府應該聽從由宗教傳統確定的倫理觀點以及傳統價值觀,如果政府是逾越的或者不道德的,那麼他將失去其統治權,而且人民有義務和責任去反抗它甚至是推翻它;最後,如果說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話,那就是猶太教傳統中的求異思維和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和諧的主旨有著巨大的差異,猶太人多主張創新并力求通過分歧和衝突的跳躍性去求得真理,而中國人則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主張和而不同,雖是存異卻更注重「和」的狀態。來到開封的那些猶太人 根據現在普遍公認的說法:在北宋時期,一些零散的猶太人跟隨西亞的一些商隊,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了河南開封(當時開封被稱為東京,可算是宋朝繁榮的國都)。這些來到東方的猶太商人自主聚居起來,他們的後代於南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在土市子街東南(今開封市東司門十字街一帶)建立了一座規模可觀的猶太教堂,這一事件標誌著開封猶太社區的正式建立。 我們有必要從年表裡挖掘一些有趣的線索,因為無論如何我們都會產生一些合理的疑問:「為什麼這些猶太人會在宋代來到開封並形成相對穩定的聚居區?」固然,第二次聖殿被毀後,猶太人開始了大流散時期,但是那時猶太人生活和學習的中心仍然集中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譬如說,猶太教法典的素材創造和編撰工作就在以巴勒斯坦和巴比倫兩地進行,因此這也導致了《塔木德》一般分為兩個版本:耶路撒冷塔木德和巴比倫塔木德)。這種格局一直到公元700年後才宣告結束,此後,猶太教的學問中心從美索不達米亞及其周圍的領域(諸如巴比倫地區)擴散到四面八方(諸如亞洲和歐洲等各個區域)。正如年表中體現的那樣:8世紀前後,很多亞洲猶太人在向歐洲流散過程中,已逐漸形成歐化的趨向,他們從東方來到西方,由亞洲人變成歐洲人,而少數猶太人則往東部走,他們跟隨西亞或中亞的商隊來到了古代中國。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世紀前後正是中國的唐代時期,而絲綢之路在那個朝代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活躍得多,唐代的開放不僅多方位的,而且這種開放流動著的除了物質資料之外還有豐厚的文化資源。正是西漢建立的絲綢之路,通過唐代的鼎盛復興,使得那時同樣面臨流動的亞洲猶太人了解到東遷的可行價值,這些因素到了宋代便決定了開封猶太社區的興建。另外一個頗有意思的疑問是:「為什麼這些開封猶太社區的命運和其他國家不一樣,他們最後的結局無一例外歸於同化。」當然,西方政治運動或宗教運動產生的反猶主義固然沒有在古代中國有任何萌芽的態勢,但是,這種文化上的同化竟然如此強大以至於我們還要尋求其他的原因。在這裡,我們給出的解釋是中國文化本身的包容性以及中國古代傳統習俗對猶太族性延續帶來的必然侵蝕。從奧爾默特和上海世博以色列館設計師說起 就在好幾年以前,那時的奧爾默特還是以色列總理,他在某次接受採訪的時候對一位中國記者說:「我對中國的感情是根植於我心裡的,不光我祖父母,我父母也曾經居住在哈爾濱。我非常了解中國這個偉大國度的歷史,我家的根實際在中國。」話說到這裡,這個猶太人有點意味深長地說:「哈爾濱是我們家族歷史的中心和轉折點」。而就在最近,另一個猶太人、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設計師渡堂海對中國記者說了一番感情上不遜於奧爾默特的告白,他對別人說:「我是一個和上海有密切關係的猶太人,我的母親叫維多利亞.塞多夫,她在1919年出生在上海。母親離開上海時,帶走了很多上海的裝飾品,卻再也沒有機會回來看看。我想尋找當年的老房子,哪怕就看一眼媽媽的出生地,是我一輩子的願望。」說到這裡,就可以很自然引出哈爾濱、上海和猶太人的關係,而在年表中,我們能很清晰看到這兩個城市和猶太人的不解之緣。 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李鴻章與沙俄代表簽訂了《中俄密約》並決定合辦中東鐵路,這條從西伯利亞經由中國黑龍江省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鐵路,不僅聯結了當時的俄國和滿清,更將當時面臨沙皇迫害的猶太人緊緊地和哈爾濱這個中國北部城市連接在一起。到了1903年,在哈爾濱的俄籍猶太人已達500人之多,他們不僅建立了哈爾濱猶太人協會,建設了哈爾濱第一座猶太教堂,更無意中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個俄國猶太人為主體的猶太社團的雛形。這個猶太社團中,我們可以窺見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奧爾默特、亞伯拉罕.考夫曼等。而到了1910年以後,少數俄國以及波蘭猶太人更通過東北移居到天津、廣州等其他城市,在這些人里有我們熟知的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而對於現在的大都市上海來說,和猶太人的緣分至少有兩個階段:首先,鴉片戰爭啟動了第一個階段,就在戰爭爆發後不久,一個叫大衛.沙遜的塞法迪猶太人在上海設立了沙遜洋行上海分行,從而揭開了近代猶太人移居上海的序幕。此後,同樣又有一個叫哈同的塞法迪猶太人來到上海,進入老沙遜洋行任職,歷練幾年之後,他在上海也成為了著名的猶太「大班」,這些以塞法迪猶太人為主的猶太移民通過經商致富完成了上海猶太社區的第一次規模化的成型;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啟動了第二階段,當時,無數歐洲猶太難民往上海遷移以避戰火,這些猶太人居住在上海視那裡為自己的第二故鄉,直到新中國解放之後,那些難民才陸續移民到以色列和美國等國家。今天,很多上海猶太遺址和特色建築無不反映了那些風光一時的猶太人在當時的活動情況,繁華的上海南京路上那些靜靜矗立的西洋式建築正是見證那段歷史的最好遺迹。
生活篇 對多數中國人來說,一提起猶太人,他們想到最多的就是猶太人很聰明也善於經商致富。你瞧,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大銀行家羅斯柴爾德也是猶太人;當然,還有很多人會想起戰火不斷的巴以衝突,對很多老百姓來說,以色列似乎就是意味著戰火紛擾和恐怖襲擊;如果你是一個基督徒,那麼你可能也知道猶太人貢獻了舊約,並且,基督耶穌和聖徒保羅也是猶太人。但是,猶太人不僅僅只是向我們貢獻了這些而已,談到猶太文化、猶太教以及猶太人是如何影響這個世界的,不如讓我為你請出一個虛擬的「導演」小卡,讓我們跟隨他一天的普通生活,瞧瞧這一天中還能有哪些事情可以和猶太人聯繫起來。 新的一天開始了,小卡睜開眼睛,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穿上衣服和褲子。顯然,小卡是一個很時尚的年輕人,他喜歡輕鬆時尚的穿著,牛仔褲一向都是他的最愛,小卡拿起褲子穿上,發現上面標著「Levi"s」的標誌,顯然,這只是一個國際著名品牌的名稱,但是Levi難道不是一個很明顯的猶太名字嗎?莫非我們日常經常穿的牛仔服裝和猶太人有莫大的關係?沒錯。這個利維(Levi)全名利維.斯特勞斯,就是這樣一個1819年出生在德國布藤海姆的猶太人,在他18歲的時候和全家移民到了美國,並在他31歲的時候無意中給這個世界創造了風靡全球的牛仔褲。利維.斯特勞斯在美國一開始做過很多行當,直到後來成了一個生意慘淡的布商,一次他跟朋友去舊金山兜售製作帳幕用的帆布,結果聽朋友說舊金山的很多礦工因為自己的褲子容易在勞作中磨破而異常煩惱,他便想到一個主意,將自己帶來的帆布製成耐磨的褲子賣給礦工,結果大受歡迎。此後這股熱潮從礦工一直傳到美國的牛仔並由牛仔傳到社會上,利維.斯特勞斯看準時機把先前簡陋的褲料為靛藍斜紋粗布,生意居然越做越大,並最後建立了利維.斯特勞斯公司。現在小卡穿的牛仔褲說到底,正是源自那位德國猶太移民在舊金山的一個點子。 穿好衣褲後,小卡看了看日曆,發現今天是星期天。「哦,原來是禮拜天!」於是,小卡很自然的希望今天可以約一些朋友出來逛街。不過讓我們稍微打斷小卡的美麗計劃,因為就在剛才,日曆上的信息無意中也透著一股很濃的猶太味,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們現代人總是習慣以七天為一個周期,六天工作日然後禮拜天休息(當然現在還有雙休制),為什麼要以七天作為一個周期呢?現在我們有好多種不同的解釋,例如是古巴比倫人創造了星期這樣一個時間單位,然後由猶太人傳到古埃及和古羅馬最後傳遍世界各地;而從宗教的意義講,《聖經》中認為,上帝用六天時間創造了萬物,然後第七天便休息,在猶太傳統里,這個第七天不是星期天而是星期六,而這個休息日在猶太傳統里被稱為「安息日」,猶太人定義一天的方式並不是從早上開始而是從日落開始,因此,對猶太教而言,神聖的安息日從星期五傍晚開始到星期六傍晚結束。對基督教來說,這個休息日則是星期天。無論是哪一種解釋,猶太人都在裡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猶太人很好的將這種以七天為一個周期的理念傳播到世界各地。在猶太傳統里,過安息日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傳統,這不僅僅是因為上帝花六天時間創造世界而在第七天休息的理念,更源於猶太人需要這樣一個節日讓家庭成員聚在一起彼此聖化自己的生活,在那一天,宗教也許是形式與禮儀上的重要主題,但更多的主題是家庭成員間親情的交流、智性的交流,以及工作之後可以抽出時間安靜思考和反省的習慣。 小卡打電話給大學時的同學小偉,小偉告訴他,自己正在家裡寫入黨申請書,小卡這才知道,原來小偉是一個很求上進的朋友。在我們這個國度,入黨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毫無疑問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而我們在入黨前也都會讀一讀《共產黨宣言》,還有的人會去找來很多馬列主義的讀物去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共產主義深刻影響了近代中國的革新和發展,更直接促成了新中國的建立和崛起,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說共產黨員是馬克思的信徒。但是卡爾.馬克思,這個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奉為先師的共產主義思想創立者,就是一個德國猶太人。值得注意的是,卡爾.馬克思本人在猶太問題中很典型地體現了一種現象,也就是猶太人只有在脫離猶太教並融入多元社會後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儘管馬克思的祖父拉賓.馬克.列維是一個正統猶太教徒,此外他還是當地一個很有名望的塔木德學者,但是到了卡爾的父親這一輩,家庭成員就慢慢遠離了猶太傳統。到了卡爾.馬克思生活的時代,他本人就走得更遠,甚至引起很多歷史學家和猶太學者的爭議,因為在卡爾.馬克思的很多著作里都無不體現出對猶太教的消極理解。卡爾.馬克思代表了近現代很多類似的猶太圈現象:遠離狹隘猶太教義的猶太人似乎更能創造偉大的思想成果。譬如,17世紀的猶太哲學家斯賓諾莎開了偉大的先河,這個背教的猶太人一輩子以磨玻璃鏡片為生,同時竟創造了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此後,更多猶太人在離開隔都後都接受了啟蒙和同化,他們紛紛在19世紀的歐洲大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小卡於是放棄了找朋友出去遊玩的計劃,便決定自己去街上一個人散步。結果,街頭上時興的「八分鐘約會」讓他興趣盎然,因為小卡至今還是單身貴族。想起最近社會上紅火的交友節目,小卡心裡一陣騷動,很想嘗試這樣一種新奇的交友方式。不過,像「相約星期六」、「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這些快速交友形式竟也是猶太人的創造。「八分鐘約會」源於部分改良派猶太人的創造性理念,傳統的猶太價值觀認為男女交友是神聖且不能有不道德的行為發生,更有很多猶太社區仍像中世紀猶太人一樣採取族內通婚,因此,早前很多猶太單身男女都必須定期在長輩的陪同下約會,這種傳統到了後來被人不斷修改符合時代發展的形式,直到十幾年以前形成一些快速交友的模式。在那些場合中,多對男女以八分鐘為時限,彼此交換談伴以便在短時間內了解對方的相關信息。這類模式後來在歐美流行開來,並於其後在港台地區的媒體節目有所體現,緊跟著,大陸也在近幾年通過良性的策劃使快速交友和電視傳播結合起來,並取得巨大的社會效應。 小卡很快參加完「八分鐘約會」並和剛認識的一個女孩小美約好,晚上一起去看電影。小卡一時很猶豫,因為現在很多院線電影都在放映好萊塢的大片,對小卡來說,他一直希望以實際行動去支持國產電影,可是新認識的小美卻明確說,她要看美國大片,這讓小卡很無奈不過也只好作罷。看來,好萊塢電影實在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力,它甚至以某種隱性的方式改變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而現在則是和大家談一談好萊塢和猶太人之間關係的時候了,目前我們在電影院看美國大片,電影播放之前都會首先跳出各大電影製作公司的圖標,像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就以一座聚光燈四射的大樓和FOX字標為自己的標識,而哥倫比亞影業則以一個舉著燈炬的女神為標識,派拉蒙影業則是雪山和環繞的五星,米高梅影業則是一隻吼叫的雄獅頭,至於華納兄弟影業,則是一個很鮮明的WB標識,既直觀又具體。我剛才列舉的幾個大公司,小卡可都耳濡目染,畢竟他一向是一個電影發燒友。不過我要在這裡強調的是,這些電影公司都毫無例外由猶太移民創建而成,讓我來列舉一下吧:20世紀福克斯公司由匈牙利猶太人威廉.福克斯創建,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由德國猶太人哈里.科恩創建,派拉蒙影業則由匈牙利猶太人阿道夫.祖科創建,華納兄弟影業由白俄羅斯猶太人華納四兄弟創建,米高梅影業由白俄羅斯猶太人路易斯.邁耶創建。你瞧,是不是很驚人:那麼多幾乎囊括目前我們所知的幾大好萊塢支柱娛樂產業,居然一開始都是由一些移民到美國的歐洲猶太人創立!僅僅是這樣嗎,哦不!除了那些電影巨頭之外,現在活躍在好萊塢電影圈裡的還有那麼多我們熟悉的猶太人: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科恩兄弟、導演伍迪.艾倫、歌星芭芭拉.斯翠珊、影星達斯汀.霍夫曼、演員本.斯蒂勒、演員亞當.桑德勒......這個名單可以一直羅列下去。 小卡和小美在電影院看的是一部美國的核戰片,「又是核戰、白宮、商人和律師!」小美嘀咕著,似乎一些美國大片里總是不缺少那些元素。讓我們從電影院走回前面的話題吧!難道那些早期貧窮落魄的猶太移民或者他們的後代創造的並非只有娛樂產業,我們進入核子時代也是多虧了幾個猶太人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德國猶太人愛因斯坦的作用自然不必說,而下面幾個人你也不能忘卻:是德系猶太人奧本哈默組織並管理了曼哈頓工程,是匈牙利猶太人利奧.西拉德和尤金.維格納直接推動了原子彈時代的提早到來,是匈牙利猶太人愛德華.特勒發明了氫彈,而另一個偉大的匈牙利猶太人約翰.馮.諾依曼則創造了量子時代的數學基礎,馮.諾依曼所做的還不僅如此,他還是計算機的奠基者,更是現代博弈經濟學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且慢,除了一堆科學武器,還有什麼是那些猶太移民奉獻給我們的呢?是他們將自己奉獻給美國的政界、金融界和律師界,並對這個世界產生巨大而又現實的影響:本傑明.格雷厄姆是祖籍波蘭的猶太人,他的投資技巧至今影響著一大批證券業的巨頭,而沃倫.巴菲特是他最傑出的學生;艾倫.格林斯潘是居住在紐約的猶太人,猶太人亨利.基辛格從德國老家移民到美國後也住在紐約,此公還間接推動和見證了中美兩國的建交,並此後一直是中國人民最好的國際友人。 小卡和小美如約看完了電影,那時已是晚上七點多,小卡和小美作別後就徑自回家了。小卡路過街頭的一家鋼琴店,發現裡面傳來一陣美妙的舒曼創作的《夢幻曲》,「啊!聽到這麼美妙餓鋼琴曲子,今夜真是浪漫極了!」小卡嘴裡這麼嘟噥說。小卡好奇地走進去,向老闆問道:「你現在放的碟是誰演奏的?難道是朗朗?」老闆驚訝地說:「不會吧,小同志,這可是鋼琴大師霍洛維茲的演奏,這都聽不出來?」小卡有點抱怨老闆的說法,畢竟自己沒有學過鋼琴嘛!但是,霍洛維茲這個大名他還是知道的!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這個20世紀初出生於俄國基輔的猶太人也是一個後來移民美國的大人物,他和波蘭猶太人阿圖爾.魯賓斯坦並稱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幾乎無人可以超越。猶太人在音樂領域的創造力是驚人的,就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出了霍洛維茲、魯賓斯坦、馬勒、梅紐因、艾薩克.斯特恩......讀者,如果你願意搜羅一下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十大鋼琴家、十大指揮家,你會發現這個名單里的猶太人比例是驚人的。 回到家後,小卡洗了個澡,吃了一些點心,睡覺前便打了個電話小美,問她可回到自己的家,小美在那頭笑了一笑,她說自己剛到家,因為在回家的途中去了書店看了會書,小卡問她有買什麼書沒有。小美說她買了大衛.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和《卡夫卡小說集》,另外還在音像櫃檯買了一張鮑勃.迪倫的唱片。小美解釋說:因為前不久新聞里說大衛.塞林格剛剛逝世,所以想買他的這本名著紀念一下;而卡夫卡本來就是她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至於鮑勃.迪倫,小美笑著說:「最近這個傳奇人物不是要到處開音樂會嗎?」小卡一邊聽著小美的說話,一邊呢喃著:「恩,大衛.塞林格、弗郎茲.卡夫卡、鮑勃.迪倫,他們都是猶太人,都是猶太人......」打完電話,小卡拿起自己的戴爾筆記本上了會互聯網,他去谷歌地圖查了一下自己今天和小美的行游路線,此時,猶太人創造的文明仍未遠離他,因為戴爾的創始人邁克.戴爾是猶太人,而筆記本電腦里的英特爾晶元還要感謝英特爾實際奠基人安迪.格羅夫,而格羅夫早年只是一個被納粹趕得四處奔波的匈牙利猶太難民,而在那群匈牙利難民中,製造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也在其列。此外,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也都是猶太人,他們的創造力改變了我們對待信息搜索的方式並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天快要結束,小卡關了電腦,很快開始了自己甜蜜的夢鄉。在夢裡,有一個猶太人也在等待著他,那就是創作了巨著《夢的解析》的奧地利猶太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小卡火了,「為什麼老是猶太人呢?大不了我在夢裡做一個機器人,那樣免得弗洛伊德分析我的夢境。」結果,小卡夢見自己走進了一個巨大的科幻世界,那裡無數個機器人在等待著他,而制訂「機器人三定律」的科幻大師、同為猶太人的艾薩克.阿西莫夫則站在旁邊微笑地看著小卡......
「塔木德」篇
近年來,勵志成功類書籍一定擺滿了中國書店的很多扎眼的櫃檯。數落一下,大概涉及猶太文化的書籍並不在少數,其中尤以標以「塔木德」字樣的為最多。很多明眼的讀者把這樣的書歸成「偽書」,什麼叫「偽書」呢?它並不一定認定書里的內容都是胡編亂造,「偽」字在這裡經常意味著讀者無法從這類書中接觸真正的猶太文化。質疑者可能問:「誰又能說清猶太文化是什麼呢?」也許問題是合理的,但是我們應該儘力將獨立思考的工作交由讀者去完成,一旦我們在很多讀物里塞滿引人產生歧義和誤解的信息,那麼我們實際上扭曲了真正的價值觀。那麼,《塔木德》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我們真的能從中獲得經商智慧或者人生哲理嗎? 《塔木德》是猶太人生活中除《希伯來聖經》以外最重要的典籍,它在多數時候也被人叫做猶太教法典。法典,顧名思義就是說的法律的彙編和解釋。因此通俗地說,《塔木德》是一套有關猶太教律法以及對律法不斷進行評註的叢書。當然,猶太教法典遠不只一本書,因為在作者的書房裡,一套現代在紐約布魯克林出版發行的索滕斯坦因版的猶太教法典(The Schottenstein Edition Talmud Bavli)就佔據了一整個中等大小的書櫃。如果你隨便抽出一本《塔木德》,映入眼帘的就是「回」型或「L」型的「天書」(很多不懂希伯來文和阿拉姆文的多數會這麼認為),在索滕斯坦因版里,對開的版面一面是「天書」,而另一面則是逐句翻譯的英語譯文,其下還有一些簡要的注釋。四百多年前,當一個叫丹尼爾.邦伯格的猶太人在威尼斯首次發行《巴比侖塔木德》時,當時的書可不像索滕斯坦因版那樣易於英文讀者閱讀;但是,「回」型或「L」型的「天書」卻至少從當時一直流傳到現在,世世代代的虔誠猶太人通過沉浸其中獲得了巨大的樂趣。在這套書里,他們不僅獲得了一個虔誠學習並遵守律法的庫歇猶太人(庫歇本為猶太潔凈食物的象徵,但在很多社區,這個詞經常指好猶太人或遵守律法的猶太人)的尊嚴,更可以暫時逃避周遭給予他們的每個時代都不可逃避的歧視和迫害。 在絕大多數《塔木德》「回」型或「L」型的「天書」經文里,一般都以一段短小的「密西拿」開始(意為重述或口頭教誨),而後面跟上篇幅不一但卻經常很冗長的「革馬拉」(意為學習或釋成傳統之意),版面的周圍為偉大的猶太釋經家拉希和他的後代的評註。當然,一張完全的塔木德版面還充滿其他評註和律法編整,但是在這裡我們並不談及。需要強調的是,猶太教法典的探討律法的種類基本可分為六大類別,它們分別是種子、節期、婦女、民事、聖職、潔凈。對於多數中國讀者來說,這些體裁都應是陌生而且充滿宗教意味的;表面上看,《塔木德》不是一本討論人生哲理或商業行為的書籍,但我們深入探究這本書的內容,卻可能有另外的見解。 在《塔木德》篇幅巨大的律法探討背後,不僅包括了歷史、民間故事,醫學、生物學、傳記、倫理教義、天文學、科學、邏輯學,以及過去那些偉大的猶太聖人的回憶錄,還忠實記錄了古代猶太人在學堂里進行討論的實錄,這些實錄通過一代又一代人以口頭的形式不斷地重複著,並且值得我們強調的是,這些討論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猶太人的思維方式。在《塔木德》中,每個尋求各類問題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某種哲學層面或予人啟迪的答案,商業智慧和人生哲理自然也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包含在內。然而,一旦我們仔細考慮一下商業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定義,就會理解它們往往並不能和其他內容獨立開來。《塔木德》里沒有一個字提到了互聯網時代下的經濟問題,但是它卻涉及了開放社會下的一些根本的商業準則和道德準則;同樣,《塔木德》不曾直接教導任何人如何進行商業談判,但是在一些篇幅里提及的雄辯術卻有助於人們提高自己的談判智慧。 在《塔木德》里,追求金錢的合理慾望一直是被尊重和提倡的。在絕大多數猶太拉比的遠見中,一個貧困的社區是不會有能力去把時間放在更深遠的思考的,同時,一個每月不得不為生活奔波的人是不會去思考哲學問題的,而缺乏思考則是猶太教所鄙夷的,因此,猶太教所鼓勵的思考獨立就只能被自主的經濟能力所支持,因為一個經濟相對富裕的地區才有可能營造獨立思考的環境,而更多富裕的家庭才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國外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金錢雖然被鼓勵,但是猶太教卻極力反對物質的享樂,人們應努力追求精神的娛樂,而不是將金錢去作為欺壓其他階層的資本,或者把金錢用於不必要的物質享樂。擁有一千萬,對一個虔誠的猶太人而言更多意味著去投資或者去用于思考其他的思辨性活動,而不是去買一輛卡迪拉克或者去泡幾個情人。如果歸納起來,猶太教法典倡導的商業倫理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1,《塔木德》的商業倫理倡導在利己主義基礎上的對別人的尊重,這意味著:對別人的尊重必須建立在自己的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上。偉大的拉比希勒的原則和孔子多麼的相似:「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這句話有兩個含義:(1)如果你不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別這樣對待別人;(2)如果我想對別人做某個事情,看看你自己是不是也需要。希勒的觀點和托拉的金律「愛你的鄰里如愛你自己」如出一轍,但又進行了必要的修正。 2,《塔木德》從不把貧窮看成是美德,儘管在經文里,你經常可以聽到人們高度評價一個在窮苦中的學習的聖人,例如,《塔木德.節期-齋戒書》里有這樣一個典故:艾帕哈拉比和約哈南拉比在一起學習托拉,他們窮的叮噹響,甚至吃不飽飯了。於是,他們都說:「我們把對托拉的學習先放一放,把注意力轉移到那些可以獲得報酬的事情上吧!」。此時,他們正巧在一個危牆下讀書,而這個時候,突然出現兩個天使,約哈南拉比聽到其中一個天使說:「讓我們把這個牆壁推倒吧,因為他們正打算拋棄永恆的追求而去追逐世間的生計。」而另外一個天使說:「讓我們等等吧,說不定他們中有一個學者會拯救自己,從而很快變得偉大!」約哈南拉比聽到這個,於是就改變了主意繼續學習,而艾帕哈拉比則沒有。後來艾帕哈拉比去經商了,而當他回來後發現約哈南拉比已經成為學院的首領。這個故事很容易使人產生誤解,認為那些拉比可能過於清高了,而這並不暗示著塔木德時期的學者希望一個學習的人應該保持貧窮,事實上,財富的掙取被拉比積極地鼓勵。讀者有必要了解其中的矛盾是如何被協調的:拉比不喜歡一個學者去把太多時間放在俗務而忽略對律法的學習,但是拉比更不喜歡貧困。這就意味著猶太教的商業倫理倡導非體力的致富,通過積極的思考而不是通過體力勞動去換取財富。投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因為學者們可以在研究猶太律法的業餘時,花一些時間計算期貨,而不至於要遠行,這避免了對律法學習的懈怠。 3,《塔木德》強調生意過程中參與者的信譽和品格,而商業技巧和能力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即使誠實的結局可能和利益發生巨大的衝突,猶太教仍然要求你保持誠實。在猶太教的商業倫理里,一個商人不應該和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合作,即使有利可圖。 4,《塔木德》倡導的道德體系與其他體系的差異在於:《塔木德》里的道德體系建立在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里,例如,讀者在《希伯來聖經》中讀到的「你不能偷竊」在塔木德里,被拉比們充分的細化和爭論,其結果可能是如同有的拉比認為的:「如果你喝醉了錯手拿了別人的東西,那也許並不算偷竊」,這樣的塔木德式的思考導致道德系統的精確化和非直覺化。 5,對財富的貪慾從來不被鼓勵,猶太教尊重現實的諺語「拿著比不拿要好」,同時,拉比們鼓勵人們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僅僅被慾望控制。 同時,《塔木德》里零散的各種諺語或拉比言論,也在教化著猶太人並塑造了他們的行為特點。譬如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類似下面的諺語:「寄人籬下的人其世界是黑暗的,其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身之不存,頭將附焉?」、「寧為獅尾,不做狐頭」、「在社會裡,要麼和他人結成夥伴,要麼孤單的死去」,至於聖人言論就更多了,譬如猶太聖哲希勒就說:「我不為我,誰人為我?我只為己,我算什麼?」拉比本.祚瑪說過:「誰是智者?向所有人學習的人。誰是強者?能自制的人。誰是富足者?樂其本份的人。誰是尊者?尊重他人的人。」這些智慧很難不被人理解成某種商業智慧和人生智慧,而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豐富的素材也充實了猶太人的心靈,使他們得以不斷追求一種更加完滿的生活。 當然,僅僅這些還遠遠不能說盡《塔木德》帶給猶太人的助益,儘管律法學習的目的一開始就是使猶太人在宗教上成為虔誠的信徒,但是它卻間接地讓猶太人更加富於智性的思考。在《塔木德》的無數辯論中,其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邏輯方式和思維體系,都自成一派且訓練了猶太人的大腦。這一狀態造成的結果是,學習《塔木德》的猶太人無法把宗教和生活分開,也無法在宗教之外的領域擺脫那種處處吹毛求疵并力求精讀萬物的塔木德式思維。事實上,一個系統進入猶太經學院學習的猶太學生是不會覺得自己在涉足某個和世俗無關的領域的。因為任何一個正統猶太人都已把猶太法典的思考融合進自己生活的每一處,換個說法,每個塔木德式猶太人都有能力把任何一個世俗的生活細節,演變成神聖的秩序,這個秩序直接歸上帝負責。 在古希臘時代,雄辯術就被認為是訓練頭腦的最好方式之一。在《塔木德》的世界裡,雄辯技巧以及如何靈活地處理多元分歧正是最常見的內容。讓我們看看《塔木德》主體《革馬拉》里的格局吧,在裡面,不同時代的聖人集中在一起進行辯論,好幾個時代的拉比在就同一個問題進行超時空的探討,根據其中某個人的說法就是:「正如在上帝的眼裡,時間毫無意義,而我們的學習中,時間也不是線性的。」在任何一頁塔木德中,我們都看到這個方式的完美展現:拉比們的爭論被模糊的時間性混雜起來,譬如學者拉瓦和阿巴葉參與了幾百年前的希勒和沙邁的某次爭論,而其他猶太祖先則又參與了進來,似乎他們圍坐在一起,從沒有誰在誰之前出生或死亡,人們的思維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一切都為了永恆的律法。這種辯論性的超時空文本的另一特性是強大的理性式的質疑,這種質疑甚至是猶太厚顏無恥式(Chutzpah)的,同時,塔木德式猶太人對這種質疑的尊重體現在其特有的「平行邏輯」之上;在拉比猶太教思維里,「平行邏輯」最簡單的說法就是A和-A同時可以成立,即使兩個人說的觀點分歧到從表面上看根本不能同時成立,但是,他們兩個人的話仍然同時為「真」。這種「真」不是希臘式或數學意義上的真,而是拉比精神中對待律法討論意義上的「真」,這種「真」具體體現在對分歧的尊重,也就是說,人們並不打算把分歧消滅或和諧掉,而是尊重這種分歧,保留多元觀念中的分歧性。在作者看來,這一對事不對人且追求創造性想法的態度值得無數中國人學習。 說到這裡,一開始我們論及的問題就顯得不再那麼重要。《塔木德》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我們真的能從中獲得經商智慧或者人生哲理嗎?在我看來,我們不如問一問自己:我們究竟希望以什麼心態去閱讀一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猶太典籍?對於採納了正確態度並且忠實於真相的人來說,他們善於獨立思考的能力永遠可以幫助自己獲得真正的智慧,而對於那些心浮氣躁的讀者來說,他們獲得的永遠只是他們想看到而並非《塔木德》真正給予他們的內容。
推薦閱讀:
※喜悅VS盛世,誰才是真正的郵輪英式下午茶大師 | 就知道吃吃吃
※除了馬爾地夫外,還有沒比較類似的休閑海島?可以比較悠閑、自如地度假。
※當銀行不再執著於賺利差,而是拓寬思路賣積分,這會是個好生意
※旅行社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