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臨死留下1句話,百官知曉其中意思,卻都不告訴崇禎帝
崇禎皇帝朱由檢,上位後勵精圖治,剷除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而後選拔任用人才,一度使明朝呈現出中興繁榮的趨勢。那麼為何崇禎皇帝都如此勤儉執政,最後明朝還是在他手中顛覆了呢?這個問題,崇禎皇帝也是到死才想明白的。
當時滿朝的東林士官大多富得流油,要說明朝誰最窮,那非得是崇禎皇帝本人了。一件龍袍破了補補了破,就這樣反反覆復穿了很久,還美其名曰勤儉執政。之後他想要在朝堂之上掀起反貪污活動,滿朝文武但笑不語,下一刻就瞬間變身超級影帝,裝起了清廉愛民的好官形象。其實私底下仍舊搜刮民脂民膏,大辦酒宴,生活極度奢侈淫逸。不過或許他們偽裝太過成功,這崇禎帝還真被蒙在谷中。
而魏忠賢一派的閹黨,會是制衡東林黨人的利器,只不過他們卻一直被崇禎皇帝視為眼中釘。後來崇禎借著文官勢力,隱忍待發,終於逮著機會,成功將魏忠賢一派連根拔起。在魏忠賢要被處死之時,他說了一句話:「東林黨人志大才疏,用他們治國必出亂子。」。這句話可以說是一個忠告,周邊文武百官全都知曉其中含義,只有崇禎帝還傻傻分不清。
魏忠賢在朝也沒有什麼好名聲,但他看人辨事卻是很準的。在之後的幾年裡,國內李自成張獻忠起義不斷,崇禎原本設想與清軍議和,聯合他們一同平復內亂。但每次議和事件一提出,引起了言官與大臣的激烈討論,皆是些空乏無趣的大道理,卻沒有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就這樣,明朝徹底走上了滅亡的不歸路。
闖王李自成一路長驅直入,軍隊包圍北京城,這崇禎皇帝才想起魏忠賢說的那句話,只不過為時已晚。有人評論說崇禎是歷史上除去雍正最勤奮的帝王,但欠缺一點識人能力與辨大局的長遠目光。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推薦閱讀:
※崇禎帝說「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指的是誰?
※明朝的滅亡是壽終正寢,跟崇禎帝並無關係
※崇禎帝比他的前任勤政多了,為何卻亡了國?原因只有三個字
※崇禎帝自殺前,為何想起被他逼死的太監魏忠賢?
※明朝的龍脈在哪裡?崇禎帝和李闖王的風水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