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記者眼中的台灣(32) ——縱觀災後台灣媒體的報道

大陸記者眼中的台灣(32

——縱觀災後台灣媒體的報道

對台灣媒體的報道格外關注起來,緣於那天去採訪北京團失蹤領隊田園的母親和丈夫。

那天,得知大陸趕來的海旅會副秘書長李亞瑩、海旅會台北辦事處主任范貴山,還有廣東省旅遊協會的副會長周開生,將會同台灣台旅會一道,前往宜蘭的晶英酒店去看望已經到達台灣幾天,卻得不到女兒半絲音訊,已經哭得昏天黑地的田媽媽和田園抑鬱可憐的丈夫。

然而,等大家急匆匆趕到酒店,卻遇到兩個意外:

先是台旅會有關人員,要求大陸海旅會一行,先等在酒店大廳,因為事先約好時間的台旅會業務組組長陳美秀,不知何故還沒到。

於是,在場的包括新華社、中央台、央視、中新社、深圳商報等十幾家中外媒體,開始把鏡頭對準兩位海旅會的工作人員,提前進行先期採訪。

然而,該問的問題全問完了,幾十號人只得來回焦慮不安地在酒店大廳走動,等待。

總算,身著白外套的台旅會的陳美秀女士出現在大廳。

接下來沒料到的是,當大家正要上電梯時,又被酒店保安模樣的人給攔了下來,聲稱為了旅客安靜,會見家屬必須提前預約,堅決阻攔大家上去。

海旅會的范貴山有些急,一再聲明,已經事前與家屬打好招呼。

這時,台灣媒體憤怒的聲音響了起來:

「你們搞什麼搞?你們這是在破壞台灣人在大陸人心目中的形象。」

「已經有家屬覺得咱們台灣人接待得不好,你們還這樣。」

「去把你們公關經理找來!」

鬧哄哄的場面持續了近十多分鐘,酒店總算讓大家擠進了電梯。

說真的,我以前對台灣新聞同行的印象良莠參半。好的自沒得說,值得大陸同行學習;可有一些台灣媒體,令人不太敢苟同。嘻哈打鬧,八卦無比。為搶新聞,什麼話都敢說,不經核實的內容也敢報。

現在,這些正義、敢於執言的台灣媒體人,令我刮目、讚歎。

接下來的採訪,自然更多感受到台灣媒體人的敬業精神。

在蘇花公路(9號公路)的多處危險地段,都能看到台灣媒體人,奔跑著「搶新聞」的身影。

這些天,我天天瀏覽當地媒體的報道。電子的、報紙的,報道內容,五味俱全。

台灣《旺報》10月25日刊發台北市大學生古志誠的一篇文章《路都不安全,談什麼觀光》,文章說:

「詭譎的梅姬颱風夾帶著驚人的雨量,一場『百年水災』重創蘇花公路,陸客及東部民眾一夕驚魂,至今仍有一團大陸觀光客生死未卜;此刻推廣台灣觀光的做法,政府實有三思的必要……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花蓮、太魯閣的年觀光客人數暴增一倍,超過百萬人次以上。政府該省思的是,如何給東部民眾和觀光客『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遠道而來的陸客團有的客死異鄉,有的歷劫歸來……兩岸開放,大家爭相賺陸客的錢。政府可曾想過,把客人請來了,卻讓他們涉險、冒險,將生命攤在山河暴怒與扭動之中,不必被追究責任嗎?路都不安全,還要大談什麼觀光政策。」

據了解,每天在台灣島上,大約有3萬人的大陸遊客。台灣也因大陸遊客的到來,旅遊收入成倍增長。

今天(27日)台灣《聯合報》報道說——《蘇花景點停格 半天沒一個遊客》。文章說:

「羅東夜市只有雨聲沒人聲,瑞穗溫泉只早蒸氣沒人氣,飯店關門打蚊子,『災情看到會背了』」。

由於道路垮塌,台灣東部的旅遊損失,據說已經達到50%。

10月26日台灣《聯合報》刊登的《科技很發達 蘇花管理卻落後》的文章說:

「……從電視上看到那創傷,讓我這幾十年來都走這條路的老花蓮人感到不勝唏噓。對這些遊客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傷……天災就不能避免這災難嗎?以交通專業來看,公路管理的疏失顯然也應該擔其責任,多一分防範就可以減少一分災害……而事實上,這條路始終都有落石或滑坡,平常地震頻繁、颱風雨季更不用講它的脆弱,公路主管單位不知道嗎?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為何沒有即時監控獲救系統呢?……這樣的天候也應有人工巡勘員呀!該禁行的路段就可遙控紅綠燈來指示車輛前進與否呀。可惜,最簡單的老方法,我們公路主管單位都不知該做要做的事。這幾年幾次的交通災害都沒有讓官員長進,如果還一直這樣,我看大家只能自求多福了。」

該報另一篇《後山路難行如何安居》的文章也指出:

「蘇花公路……大都依賴這條主要交通命脈!然而地質破碎、土質性的邊坡,遇雨侵蝕後,土石崩塌亂飛,人民的性命財產飽受威脅,這叫黎民如何安居樂業哪!」

10月26日台灣另一家時報也刊登文章說,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宣布:

「經過這次災變,加上蘇花公路尚未搶通,未來如果陸客環島行程,花蓮、蘇澳間將以火車接駁,如果旅客不堅持環島,暫時取消東部行程。」

其實,台灣有關方面如果早一點這麼靈活機動,這次的傷亡,可能就會小一些甚至避免。

大陸遊客來台灣,是帶著觀光開心和消費的好心情來旅遊的,誰也不希望遇到災難。如果他們早知道美麗的蘇花公路路邊山體,竟已如此糟糕,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

台灣媒體形容嘗到旅遊甜頭的台灣羅東人《陸客不來颱風來,店家哀哀叫》,可說真的,如果游台灣,連《路都不安全……》,大陸遊客怎敢來啊?如果游台灣,旅途安全與否全要靠個人的運氣,那還是自認運氣不好,不出門的好啦。

台灣媒體這些天大量刊登報道台灣有關專家的分析,對創意旅行社人車究竟到哪裡去了?有學者認為,「車輛可能掉入海洋,向北沉入海底」;也有學者稱「可能漂流至三貂角,甚至日本。」

更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報道說《搜救犬垂降深崖嚇到本領盡失》,無奈搜救人員只好「反而比較相信自己的鼻子,『往臭味處去找就對了』。」

還有報道《搜救默禱土石鬆了挖出屍塊》,說救援人員面對大岩石,合什默禱「我們是來救你的,希望死者幫忙」,然後本來數十人合力都搬不動的大石頭,輕輕就搬開了。

……

習慣了面對大災時,全民團結一條心、齊心協力救災民的宏大場面和壯觀感覺的大陸人,特別是來到台灣尋找罹難親人的那些家屬們,看到蘇花現場僅有的一、二百人的搜救場面,都忍不住聲淚俱下地請求「如果是你的親人在下面,你們會怎麼樣」,希望台灣救援人員「將心比心」。

其實冷靜想想,台灣方面的救援,不能說沒有儘力。真的,我也到了災難現場,也看到了台灣救援人員頂著隨時可能掉下的泥石,努力地在懸崖上、懸崖下找尋,可感覺上總有那麼一些不是滋味兒。

幾經回味細思量,還是一個現實存在、不容迴避的事實,台灣,它畢竟只是一個省,一個完全以經濟利益來決定和平衡各方關係的一個小島。在這裡,各方力量抗衡,行政命令幾乎起不到什麼大作用。再加上台灣人多年來形成的不同於大陸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奉獻觀,救援錢誰出?人力誰出?物資誰供應?現實的問題,決定它不可能象咱們大陸那樣,能讓你貼心貼肺地高呼「共產黨好」、「人民子弟兵萬歲」。

身處祖國寶島台灣的我,這次是強烈地感受到了祖國大陸在多方面的難能可貴。

面對大災大難時,大陸人民風雨同舟的那份齊心,人民子弟兵不講條件,不畏犧牲的那份壯烈精神,都是能撼天地的。


推薦閱讀:

新媒體學院新傳所舉辦第十六期學術工作坊:傳播學SSCI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
媒體:藥品廣告勿以「模糊用語」誤導患者,這種情況你怎麼看待?
自媒體能賺錢嗎,如何利用自媒體賺錢?
新華社?新華網?
2017錢景:自媒體 場景營銷?

TAG:台灣 | 媒體 | 記者 | 大陸 | 後台 | 報道 | 台灣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