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概念是哪位學者提出的

哈佛教授約瑟夫?奈生 2007年,「軟實力」一詞首次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的形式出現在中共的十七大報告中。至此,中國的官方正式地將「軟實力」作為政府必須引以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來重視,軟實力也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中國的各種研討和論壇的主要話題中。其實,軟實力的概念早在1990年就被美國學者提出來,這位學者就是約瑟夫·奈,並被公認為「軟實力」概念的鼻祖。 約瑟夫·奈(JosephNye),生於1937年,1964年獲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柯林頓政府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助理國防部長。後來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現為該院教授。

約瑟夫·奈是國際關係理論中新自由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而聞名。他在1990年出版的《註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一書及同年在《對外政策》雜誌上發表的題為《軟實力》一文中,最早明確提出並闡述了「軟實力」概念。「軟實力」隨即成為冷戰後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專有名詞。在2004年出版的新著《軟實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書中,他又對「軟實力」概念進行了補充。

約瑟夫·奈所說的「軟實力」,其概念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價值觀吸引力及塑造國際規則和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其核心理論是:「軟實力」發揮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強迫別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近年來,他對中國「軟實力」增長較為關注,並於2005年底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中國軟實力的崛起》一文。

在2009年1月剛剛履新的奧巴馬政府中,約瑟夫·奈獲提名為美國駐日本大使。他的新概念「巧實力」(Smart Power)也成為奧巴馬政府外交戰略的主軸。

約瑟夫·奈在1973年與羅伯特·基歐漢合著《權力與相互依賴》,奠定了其新自由主義學派理論代表人的基礎。

2012年4月25日來北大做了關於軟實力的報告。

與硬實力相比,軟實力有三大特點:一是成本較低,不像軍事干預和金元外交那麼昂貴;二是效果更好,威權和收買只能起到暫時效果,而做到讓別人心服口服,則是長久之策;三是較難操作,因為軟實力並非單靠政府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社會和民間長期積累,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約瑟夫?奈認為根據民族主義的情緒所制定的政策對於國內的民眾很有吸引力,但會讓其他國家感覺到有所疑慮。所有的國家在制定策略的時候,都要思考運用硬實力過程當中會不會影響到軟實力。 在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約瑟夫?奈說,此前他曾猜測到安倍可能參拜靖國神社,如果參拜,將損害日本的軟實力。「遺憾的是,這兩個猜測現在都變成了事實」。
推薦閱讀:

北歐四國依靠電子戰增強國防實力的新策略——搜狐《軍情站》
中國8位實力反派演員 最後43歲入圈現已離世
為什麼「人造怪獸」實力那麼強?
中美兩國的軍事實力真實對比
成功到底實力重要還是運氣重要

TAG:學者 | 軟實力 | 概念 | 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