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楊巨源的一首詩,語言精練構思巧妙,內含千古名句!
楊巨源,字景山,唐德宗貞元五年進士,初為河中節度使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升為太常博士。他以律詩見長,《城東早春》是他在京城任職期間所作。
《城東早春》
唐代: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這首詩是寫詩人對城東早春景色的喜愛。「詩家」是詩人的統稱。「新春」就是早春。「清」不僅寫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還指這中景色剛剛顯露出來,還沒有引起遊人的注意,環境清幽,別有一番風情。第二句緊承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的景色很多,詩人卻不是泛泛的描寫,而是獨具慧眼,單單挑出柳葉加以描繪。因為早春時節,天氣仍然寒意襲人,百花尚未爭奇鬥豔,而柳條新葉彷彿聽到了春天的訊息,沖寒而出,內蘊著勃勃生機,報道著春天的到來。詩人選擇了早春最典型的景物鋪開描寫將一幅早春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寫來別具韻味。關於柳葉,以前的詩人也有較多描寫,作者卻另闢蹊徑,抓住了其「半未勻」的特徵,就是柳條發芽時顏色發黃,看上去有黃有綠,不太勻鏡。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下聯由寫景轉向抒情,詩人用晚春的繁花似錦,來反襯早春的清新可愛。詩人認為若一定要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錦的時候才要去欣賞的話,那時候一出門,就已是一路到處都擠著去賞花的人了。這種景色人人盡知,也就不稀罕了,反而給人一種厭煩之感。百花的奼紫嫣紅和世人的相逐為樂是一種配合,柳芽的「清」和詩人獨有的情趣是另一種配合,而後者正因為前者得以凸顯。
詩歌的前兩句是實寫,而後兩句則運實入虛。前後兩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像這樣運用對比的手法,與一般寫法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更加突出了詩人對早春之景的無限喜悅之情。「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這一聯理趣渾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創作理念:即詩人所以異於常人者在感覺敏銳,要善於捕捉新生事物,寫出新形象,新意境,不能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正因為虛實得體,富有哲理,所以這一聯就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推薦閱讀:
※《失敗之書》--詩人的散文 (轉載)
※詩人玉屑卷8
※★唐代著名詩人賈島為何被稱為詩囚
※唐代最牛的十位詩人,應該有一兩個不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