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中國人心靈的家園
1
弘揚中醫文化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對中醫哲學、中醫文化的研究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中國文化學界,一般只關注對儒、道、佛的研究,而忽略中醫文化的研究;在中醫學界,一般只關注中醫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同樣忽略中醫文化的研究。
中醫文化復興不僅是振興中醫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途徑,其意義重大。北師大幾年前完成「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對全國大學生調查顯示,在前10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中,漢語(漢字)、孔子位居第一、第二位,中醫居第六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中醫藥逐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和認可,越來越多的各國民眾選擇中醫藥作為醫療保健手段。中醫藥的醫療保健方法與手段,已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優秀的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同根同源,本為一體,正如樹木生長一樣,一棵樹即使再茂盛,當它根基下的土壤營養不足時,也會慢慢衰敗凋敝。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對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逐漸陌生,對原有的書面語言文言文更缺乏必要的掌握。在大多數人看來,以文言文寫就的文化典籍、中醫藥書籍無異於「天書」,由文言文記錄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中醫思想,成為了擺在現代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傳承、發展和振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從中醫文化的普及入手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案。
2
「中和」年輕人的信仰
張其成教授:現在有些年輕人群體,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仰危機。習近平主席講過:「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而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和」就是中正、和諧,要中正、公正就必須平等,要和諧就必須自由。要立足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國學中儒釋道的精華在於陰陽中和,「中和」即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和」就是中正、和諧。要中正、公正就必須平等,要和諧就必須自由。「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深邃的天人和諧思想。只有堅守「天道」才能保證核心價值。而國學中講中正、和諧、平等、自由,這與社會主義價值觀完全不矛盾。所以我們要認真挖掘符合核心價值的優秀文化資源,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
時下國民的問題出在「心」的不統一上,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之中立心立德立信仰,構建信仰是尤為關鍵的。「一個人沒有了信仰,就是愚昧的、落後的、不開化的、像野獸一樣,這樣是不會幸福的。」
1傳統文化現狀
張其成教授:現下的國學應該處於一種冷熱交替的狀態。社會上的一些企業家及領導幹部已經開始格外重視,從這個層面上講是熱的;而從年輕人來看,大部分人對傳統文化認同感不高,甚至還有很多偏見。
當代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存在認識不足的境況,甚至對此還有不少的誤解,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感降低,信仰危機、道德缺失、迷惘浮躁、崇洋媚俗、「去中國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此現狀在於學校家庭及整個社會和有關領導部門的共同重視,更在於每一個國民,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應從自己來做起。
2基本國學內容張其成教授:舉個例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本書是台灣高中生必讀課本,很多台灣人的人文素養較高,這種表現出來的人文素養是從他們骨子裡發出來的,而我們大陸學子卻缺乏這方面的認知。所以說,要提高大陸人民的人文素養,必須要從教育入手。而教材是教學之本。
對於國學內容的教學,不僅僅是純粹的增加篇幅內容,還要做系統化的方案,即在不同的階段要相對應的涉及學習哪些內容。除此之外,我們在學國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學經典,而非泛泛而學。只有不斷地來學習國學文化,才能增強國民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3加強國學文化教育張其成教授:要重點加強「八德」教育。「八德」是中華文化的DNA。我們受教育,不單單是學知識,更要學會樹人。一定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而我們現在的學生更多的是在學習生存的技能,完全是一種功利性的學習,一切目的只是為了生存的資本。
那我們應當怎麼來學習呢?
第一是應當來學習到如何樹立健全的人格,要打開我們更為廣闊的思維,要開闊視野。提倡全民閱讀,讀經典。怎麼才能成功?先成人後成功。年輕人馬上要學會做人,這樣才能掙到資本,不要怕吃虧。「八德」中「廉」字另有「少」之意,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絕不要只顧眼前利益。這對年輕人尤為重要。
第二,要知行合一,學用結合。「知道」和「做到」相差十萬八千里,要懂得「聞思修」,即深諳「學習」二字的深意。「學」為系統的掌握文化知識,而「習」則為實踐之意。國學「八德」教育不能空洞說教,一定要與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知識化為行為。注重躬身實踐,要求把所學的內化為自己的信仰、外化為行為規範,注意學生生活經驗的逐步積累。
1「張其成國學金」的意義
張其成教授:我個人捐出「張其成國學基金」原始資金為壹佰萬元,這個公益基金得到不少企業家的捐贈。四年來,「張其成國學基金」捐助了100所中小學數字圖書館、5期青少年國學公益夏令營、20期光明日報國學博士論壇。
國學是我們中華兒女自古及今、自幼及老的精神食糧,是我們中華民族屹立千萬年而不倒的精神支柱。我們這些成年人在經歷了人生的磨難與奮起、失敗與成功以後,需要國學;我們的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更需要國學。我創辦的這個基金的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構建精神家園」,非常感謝社會上的眾多人士、企業投入到基金捐贈活動 。
2互聯網思維下的國學傳播
張其成教授:國學與互聯網思維之間完全可以融合。國學本就有寬厚包容、利益共享的思想,國學講究自然無為、謙虛謹慎,其融和著陰陽中和、一乾一坤的內涵,而互聯網思維就是無邊界整合,所以不存在所謂限制。
我在兩會中也提出了要創新中醫文化對外傳播方式,把中醫文化納入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創新中醫文化對外傳播方式,利用報刊、書籍、電視、網路等大眾傳播手段,尤其是要重視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作用,提高傳播效果。
張其成教授傳授的國學思想博大深遠,意在促使全體國民為之傾盡一份力量。回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道路尚且任重道遠,也許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的很少,但絕非毫無意義,傳播國學、樹立國人的精神信仰,瑰寶就在身邊,理應一切從你我做起。
人物簡介
張其成,安徽歙縣人,出生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醫學世家,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的國學專家、哲學家、養生專家、書法家、國學修心倡導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作為國學大師,張其成教授恪守己任,誠心誠意致力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揚之路。教授才高八斗,而又做事情親力親為,縱觀張其成教授的言行舉止,在中國實在是一位樂於「躬身耕種文化」的勞模師者。2009年被搜狐網評選為「當代四大國學大師」之一,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國學修心導師」、"國學養生第一人"。
張其成教授精研國學五家經典,其國學著作當屬當代國學文化之上乘之作,他倡導「國學五經,修心開智」,以弘揚中華文化、構建心靈家園為使命。從2004年開始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擔任國學課程特邀教授,並獨立開設國學五經弟子班,於國於民於文化皆頗具影響力。他是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先驅人物,也目前是全國唯一系統講授國學五家經典(《易經》《論語》《道德經》《壇經》《內經》)的國學導師。2011年發起設立「張其成國學基金」,資助青少年傳承國學。
編輯:阿慧 責編:冬日陽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