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為什麼說系外行星普遍存在

  一、什麼是系外行星?如何探測它們的存在?

  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

  探測系外行星的方法有多種,最主要是:1、視向速度法 2、凌日法 3、微引力透鏡法等。其中,凌日法是著名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使用的方法。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Mission)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使用NASA發展的太空光度計,預計將花3.5年的時間,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10萬顆恆星的光度,檢測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現象。美國航天局2013年8月15日宣布「開普勒」結束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主要任務,但它仍可能被用於其他科研工作。

  二、系外行星存在的普遍性遠超科學家之前的預期

  人們正在以驚人的迅猛步伐不斷發現系外行星。今年5月,當新聞界關注這一話題時,天文學家宣布總共已經確認了700多顆系外行星,此外美國宇航局(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還發現了超過3500顆可靠的系外行星候選體。

  有幾項研究估量了銀河系中行星存在的普遍程度。利用微引力透鏡技術,系外行星搜索工作已經獲取了行星數量的第一個有價值的估計結果:在銀河系中,每顆太陽質量的單星平均擁有一至數顆行星,分布在平均距離為0.5至10 天文 單位(日地平均距離為1天文單位)的軌道上。 根據「開普勒」在數據獲取期的最初三年中的行星發現率,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至少70%的類日恆星擁有軌道周期短於85天的行星。因為我們仍在繼續分析「開普勒」在過去幾年中得到的數據,而這一工作可能幫助我們找到軌道周期更長的行星,所以類日恆星的行星擁有率還會進一步上升。

  三、美國宇航局一口氣宣布發現了833顆候選系外行星

  NASA開普勒團隊科學家於2013年11月6日宣布發現了833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有10顆的體積與地球相當,更重要的是它們軌道處於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這意味著如果這些行星上存在水,那麼很可能是液態的。此外,開普勒的數據還發現銀河系中大約在88億顆體積與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而且還處於可居住帶上,說明地球可能並不是 宇宙 中的一個特例,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還可能存在 生命 。

  科學家從開普勒的數據中發現銀河系內其實存在大量的可居住行星,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在2000億顆左右,類太陽恆星數量接近400億顆,最新估計的可居住行星數量為88億顆左右,科學家認為這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還將根據新的數據估算出更多系外行星。另一個科學家小組宣布的答案是100億顆行星,全球目前一共有70億左右的人口,如果銀河系就只有人類的話,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顆,但是這個概率非常小,10萬光年的跨度內就存在龐大的「生命基數」,放眼全宇宙內,如果出現智慧 生物 也不足為奇。

  結語、系外行星或許無處不在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猜想行星是恆星形成過程中與生俱來的副產品:可能除了質量最大的少數恆星,在各類恆星周圍都有原行星盤環繞,形成恆星所剩餘的盤中氣體和塵埃造就了行星。現在來看,這一想法現在已得到堅實的證據支持。

推薦閱讀:

[轉載]高人算命指點迷津講什麼?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轉載)
【轉載】論模式 / 陳基
[轉載]「羊刃沖逢」易有傷災
[轉載]從八字看婚姻應期

TAG:行星 | 系外行星 | 轉載 | 存在 | 外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