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雷泉:菩薩行者甘當如來使

王雷泉:菩薩行者甘當如來使

2011年08月11日 13:57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作者:王雷泉

王雷泉:復旦大學宗教學系主任(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編者按:2011年8月16日至17日,「慧思大師與南嶽佛教」學術研討會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嶽福嚴寺召開。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王雷泉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如來使」精神與慧思的新法華學》的論文。他通過對如來使精神與實踐的歷史考察,在結語中指出:只有越來越多的菩薩行者甘當如來使,像從地湧出菩薩一樣,在現實社會登場,才能真正實現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目標。 論文節選內容如下:

《法華經》特別指出菩薩行者要發願於佛滅後的惡世末法時代,不惜身命,忍受種種罵詈毀辱等磨難,修身、口、意、誓願四種安樂行。「如來使」,即如來的使者,沒有明確的身份級別限制,指在末法時代不畏邪惡艱難,負起弘揚佛法使命的菩薩行者。《法華經》關於「如來使」精神的特見,在慧思的思想體系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受慧思的影響,天台宗學說具有強烈的末法意識背景。南北朝後期,表面上已取得蓬勃發展的佛教,在佛教史觀上,卻迎來了悲涼的末法思潮,從而在理論與實踐上作出種種對應的施設。

印度巽迦王朝(BC.187-75)以後,由於西方異族的侵入,國內混亂,時常對佛教徒進行《法華經》所宣示的「如來使」,在世風日下的末法時代,代不乏人,成為具有悲壯色彩的弘道者的代名詞。

灌頂在《摩訶止觀序論》中,為強調中國「今師」的獨創性和宗教體驗,特別點出智顗出生時的神異跡象,以及「行法華經懺,發陀羅尼,代受法師講金字《般若》,陳隋二國,宗為帝師」等事迹。對智顗臨終「安禪而化,位居五品」的修證果位,給予了高度評價:

故《經》云:施四百萬億那由他國人,一一皆與七寶,又化令得六通,不如初隨喜人百千萬倍,況五品耶?文雲即如來使,如來所使,行如來事。

灌頂在這裡引證了《法華經》中〈分別功德品〉和〈法師品〉的二段經文,強調在人間弘揚法華精神的菩薩行者,雖然還未脫凡夫位,但已足為世人所依怙,成為頒行如來佛旨的使者,為如來所派遣,宣揚佛的因果。

律宗祖師道宣寂後,唐穆宗制贊,特別提出「代有覺人,為如來使」:

代有覺人,為如來使。

龍鬼歸降,天神奉事。

聲飛五天,辭驚萬里。

金烏西沉,佛日東舉。

稽首歸依,肇律宗主。

《太虛大師年譜》載宣統元年(1909-1910),太虛時年二十一歲。當時圓瑛住持寧波接待寺,並辦佛教講習所。太虛對其期望之甚深,賦詩持贈:

會入一乘皆佛法,才皈三寶即天人。

當為末劫如來使,剎剎塵塵遍現身。

三千世界真經典,剖出微塵也大奇!

珍重斲輪運斤手,總令機教得相宜!

在人間弘揚佛法的如來使,其氣質和風範,亦如孟子所描述的「大丈夫」:

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本文以慧思大師為例,通過對如來使精神與實踐的歷史考察,給我人的啟示是:只有越來越多的菩薩行者甘當如來使,像從地湧出菩薩一樣,在現實社會登場,才能真正實現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目標。


推薦閱讀:

邵偉華:大陸周易應用先行者
實拍全球宗教最和諧城市,穆斯林美女拜關公 – 旅行者
你們說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旅行者一號不垂直向上飛?
修行者

TAG:菩薩 | 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