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為什麼給方孝孺平反?方孝孺墓葬的曲折坎坷(南京文保1)

  [開欄語]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六朝古都的南京,見證了太多的改朝換代、興盛衰亡,也留下了太多的遺迹。這些遺迹總讓人感覺到,我們距離歷史那麼近,近到觸手可及。揚子晚報開設專欄,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無法磨滅的記憶吧。

說起方孝孺,大家都知道他是明初首屈一指的大儒,因拒絕為奪取侄子皇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而被朱棣施以「誅十族」的極刑,自己也被凌遲處死後拆散骸骨棄之。其生前之遭遇,可謂悲壯。

死後他的兩名弟子冒死撿拾其骸骨下葬於南京城南聚寶山(今雨花台),不料幾天後也被殺害。183年後,方孝孺終於平反,當時的戲劇大家湯顯祖為其修墓紀念。而方孝孺的墓葬,也是歷經坎坷,數次被毀,如今埋葬在其中的,只剩下他的一襲衣冠。 

              

雨花台景區內保留先賢墓葬

方孝孺墓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台烈士陵園東北山麓,為東南——西北朝向,四周青松翠竹環繞,風景宜人。

墓園最北側為墓園牌坊,上刻對聯「十族殉忠天遺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橫批「天地正氣」,為國民政府時期江蘇省省長韓國鈞所書。

牌坊南側為墓園神道,兩側設12塊書畫碑,依次雕刻「明代大儒」、「文學博士」等生平經歷,直到「魂歸雨花」。

神道南側為墓冢,墓冢下部呈圓形,上部為半球形的頂,墓前立有「明方正學先生之墓」神道碑。墓冢東側為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重修方孝孺墓時所立的記事碑,以及同治五年重修墓園時,兩江總督李鴻章所題的「明方正學先生之墓」墓碑。

墓冢西側立著26方歷代褒獎方孝孺的題字碑,一直延伸到墓冢南側。方孝孺墓目前已經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拒絕草擬詔書,慘遭誅十族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寧海人。本來作為學者、文學家、思想家的他,朱姓內部的爭鬥與他毫無關係。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傳統文人耿直不阿的品性,以及朱棣殘暴的性格,又決定了這麼一場空前絕後悲劇的不可避免。

據《明實錄》以及《明史·方孝孺傳》記載,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因恐被削藩,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兵變。歷時3年的「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的討伐檄文,皆出自官至文學博士的方孝孺之手。

京師(今南京)城破之日,朱棣自然是對這位「吹鼓手」十分怨恨。但朱棣「能馬上得天下,豈能馬上治天下」,以非法手段取得天下,必須再以合法手段使其名正言順,時稱「天下讀書種子」的方孝孺自然被推上風口浪尖。

朱棣命其草擬即位詔書,方孝孺卻擲筆於地。朱棣以「誅九族」相威脅,方孝孺答曰:「十族何妨!」就這樣,方孝孺被處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誅十族」極刑,前後共有873人被殺,貶謫戍邊者不計其數。

方孝孺被殺之後,其門人德慶侯廖永忠之孫廖鏞,以及廖鏞的弟弟廖銘,冒死撿拾其骸骨,葬於南京城南的聚寶山。幾天之後,這二人也被朱棣殺害。

明洪武年間的刑部尚書魏澤事先得到方孝孺將被滿門抄斬的消息,藏匿方孝孺的兩名幼子及文稿,方孝孺一脈得以保留。

百年後終於平反,湯顯祖為其修墓

183年後,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明神宗朱翊鈞下詔褒錄建文帝時期的諸多忠臣,建表忠祠於南京。位列首位的是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史載朱棣入京師時,徐輝祖守在徐達祠堂之中不予迎接,最終被幽禁致死),其次便是方孝孺。至此,方孝孺終於沉冤得雪。

方孝孺平反後,當時在留都南京為官的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在聚寶山木末亭下方找到方孝孺的墓葬,重新為其修墓、建祠。方孝孺的墓葬終於得以保存,不至於被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墓雖修成,卻不意味著就此一帆風順。

據南京市雨花台區文聯副主席孫辰介紹,清咸豐年間,太平軍與清軍鏖戰雨花台,墓碑祠堂遭嚴重破壞。

同治五年(1866年),南京地方政府予以修繕,時任代理兩江總督的李鴻章為墓碑題字。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軍與清軍激戰雨花台,方孝孺墓再遭破壞。

民國甲子(1924年),南京地方政府再次予以修繕,時任江蘇省省長的韓國鈞撰寫對聯以示紀念。

民國丁丑(1937年),日軍從雨花台方向進攻南京,方孝孺墓第三次遭到嚴重破壞,只留下荒冢、殘碑和頹坊。

1998年,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重修方孝孺墓。只不過如今墓中殘存的,只剩下方孝孺的少許衣冠,屬於衣冠冢。

鏈接:

萬曆為什麼要給方孝孺平反?

朱棣的篡位和對建文朝忠臣的殘害,是留給他後代子孫最大的歷史包袱。他的兒子、孫子、曾孫即位,都不能也不敢懷疑自己祖先對這一重大歷史問題所作出的定性,否則的話就說明自己屁股下的龍椅來路不正,簡而言之,當年造反有理不容懷疑。

儘管包括皇帝在內心裡都明白,那些被成祖殘酷迫害的建文舊臣都是忠義之士。在最推崇道德禮法的大明朝,一群道義上最值得人尊重的士人,其冤屈卻沒人敢為其鳴冤。——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刑事案件平反,亦非一般的政治案件翻案,而是直接動搖皇權合法性來源的根本性事件,包括皇帝在內沒誰敢輕易作主。

但血跡總在時光中一點點被沖淡,對當時朱棣當皇帝的合法性質疑也一點點在沖淡,因此朝廷對建文君臣的看法悄悄地發生改變。

先是英宗復辟後,想到自己被弟弟景帝囚禁的滋味,將心比心,釋放了建文帝的兒子建庶人,由於長期與世隔絕,這位龍子鳳孫分不清豬牛。但這只是人道主義關懷,對「靖難」的政治定性,都得小心翼翼迴避,不能涉及。

可是,有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方孝孺的人仍這樣然蒙冤,似乎在向整天喊忠孝的文臣們昭示一個簡單的道理:向勝利者低頭,不要對失敗者愚忠,造反只要成功就有天然的合法性。——這個結對朱棣以後的每個皇帝來說,解不開就有後遺症。

比如武宗正德皇帝荒唐異常,不把祖宗江山當回事,野心勃勃的寧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理由和當年朱棣相同,真是有樣學樣。如果不是王陽明及時剿滅,寧王真的坐了江山,誰敢說他是篡位呢?

到了萬曆帝時,距朱棣篡位已經近兩百年了,皇帝這把龍椅,當年是騙來的,是搶來的還是合法繼承來的,已經不重要了,時間讓不合法變成了合法。這有點像一個人佔有某份本不屬於自己的財產,長期無人提出異議,最後相關民事法律認可他對該財產的所有權。

帝國已進入暮年,當政者最大的希望是利益格局穩定下去不被人打破。此時,就得大力提倡方孝孺對建文帝的赤膽忠心,也需要一再強調曾被自己祖先朱棣破壞的程序法。

也就是說,當年自己的老祖宗造反有理,現在造反有罪。如此,為方孝孺等建文朝忠臣平反並修紀念碑,既是一種政治需要,而且時機也成熟,對政局不會有負面影響。

萬曆帝本人對建文帝非常感興趣,他登基後多次問張居正建文帝最終下落,是不是真的去當和尚了。而且讓張居正將一首傳為建文所寫的七律抄錄進呈。

詩中說道:「淪落江湖數十秋,歸來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萬曆和建文性格有些相似,優柔寡斷而文才出眾,這大約也是為建文忠臣平反的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政治需要。

而恢復被朱棣削奪的建文年號,追謚建文為惠宗,也就是說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承認建文是合法的皇帝,徹底了解這一歷史公案,則推遲到崇禎年間,離明亡沒幾年了。

張怡評論朱棣對待建文忠臣的家屬 「慘動天地」,「以見烈皇帝(崇禎)殉社稷,死事寥寥,非無故也。」當年祖先那樣對待方孝孺們,現在自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卻希望臣子們都學方孝孺,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推薦閱讀:

南京人初婚年齡推遲至31.2歲
南京哪裡能嘗到地道的本地小吃?
老饕在南京真正的美食街
家庭年收入多少在南京能生活得比較舒服?
獨家 | 發現南京地下之美

TAG:南京 | 墓葬 | 方孝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