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自漢至宋,中國蒙童先讀《孝經》,次讀《論語》,佛教徒還將《孝經》刻於「聖跡」中,並將佛祖表現為一個奉孝至上的人物,佛教逐步趨同於中國社會孝道習尚,從而更深刻地滲入到中國文化中。

  在佛教徒中,尤其是禪僧中還出現了許多以「孝道」聞世的「孝僧」;如以織賣蒲鞋養母、人稱「陳蒲鞋」的道縱,自言「不敢忘孝」而被柳宗元推崇的元嵩。佛教徒們以「孝親」這一最基本的倫理作紐帶,引經說孝,不僅廓清了因教義上的「棄世出家」而帶來的「無父無君」等誤會,使中國社會各階層增進了對佛教的親近感,使「孝道」以更浩大的聲勢廣佈於僻遠鄉野與尋常巷陌。

  對老人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老年人為國家、子女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和家庭作出了一定貢獻,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以自己的行動為兒女們做出了榜樣。尊老敬老天經地義。  敬老至少有兩層含義,一要尊重,尊重老人的文化知識、社會經驗,尊重老人意願、習好。二是關愛,唯有盈盈愛心方能體察老人的苦衷隱情,做到無微不至、體貼關心。孝心與愛心兩者不可或缺。

  尊敬老人,最直接的就是尊敬父母。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無法抗拒。人也不例外。老是生命的最後階段,死是生命的最終歸宿。老對每個人來說都將不會陌生,老也永遠是一個不老的話題。全社會要加強尊老行孝的思想教育,樹立敬老、養老的正確觀念,在輿論上要讚揚孝子,譴責不孝的行為,懲治虐待老人的道德缺失者,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安度幸福晚年。願天下老人們眼裡不再有一絲絲的苦澀,嘴角不再有一縷縷哀愁;不再在庭院里孤獨躪跚;不再迎著夕陽發出無助的悲嘆。

  據說比爾蓋茨在飛機上接受義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記者問:「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比爾蓋茨答:「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為什麼?怕就怕「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南宋大詩人陸遊有詩云: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意思是說:樹木想要靜下來而風卻停不下來;子女想要盡孝,而父母卻已不在了。在我看來,平時一碗米粥熱湯,勝過墓前千杯供奉;平時一句曖心問候,勝過墓前淚灑千行。

  要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樂,小輩必須要做到小有所敬、小有所孝、小有所愛。沒有後者,前者從何談起?

  曾子說:先王用來治理天下的有五條:尊崇道德,尊重地位高的人,尊重老人,尊敬長者,慈愛年幼的人。實行這五條,是先王安定天下的原因。今天我們提倡「孝」,不僅要父母吃好,還要敬父母愛父母,常陪父母、親近父母。不論你是達官還是黎民,不論家庭富裕還是貧困,都應該尊老敬老,營造幸福的環境。

  古代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依我看來今天的不孝應是:不養、不親、不悌。「悌」不僅是兄弟友愛,而且還要與人友愛。尊重老人,尊敬長者,不純粹是個人的道德,而是社會公德。我們的道德教育沒有完全到位,父母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法應該改變。學校和父母有責任引導孩子孝敬長輩,只有在家做個好子女,才可能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而文明和禮儀皆滲透於孝道。願從遠古而來的「尊老敬老之風」吹遍大地,吹進每個家庭,吹進年輕人的心坎里。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推薦閱讀:

如何擺脫父母的控制欲?
女朋友父母嫌我窮?
獨生子女或無法全額繼承父母房產?99%都忽略
父母會影響你與上司的相處方式嗎?
小三與老爸

TAG:父母 | 事情 | 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