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維為何如此了解女性?他筆下的女性讓人如痴如醉

論王維詩中的女性描寫作者:林傑摘要王維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才華橫溢,能詩會畫,又懂音樂。他的詩共有三百多首,題材十分的豐富。除了山水詩、田園詩、送別詩、酬答詩,他還用獨特細膩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女性閨思、宮怨、愛情的畫面,以同情和欣賞的態度,既寄託了他對人生際遇的感慨,也表現出他對女性命運的關注。王維女性題材詩歌更加豐富了其詩歌風格的多樣性,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關鍵詞:王維,詩歌,女性

前言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人,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1]王維不僅是盛唐時期一位傑出的詩人,也是有世界影響力的詩人。王維及其詩歌的研究一直是較受關注的領域。新時期以來,學者們對王維的生平、事迹、思想、人格、與宗教的關係,詩歌的畫意與禪意,詩歌的藝術風貌與成就,作品的題材與體式,詩歌的特色,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影響,與其他詩人的比較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王維研究中有開闊視野和獨創精神的為數不多,導致了大量重複研究的產生,如關於王維單篇作品的賞析文章數量過多,討論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詩中有畫」、詩禪交融的文章也大量出現。較之則較少人探討與研究王維的女性詩,顯然後人對王維女性詩的關注力度不夠,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研究體系,研究狀況相當薄弱。然而要想王維研究更深化和出新意,我們需要在廣收博識中,尋找新的研究視角。唐代詩歌題材豐富多樣,其中女性題材詩歌佔有重要地位。王維在這方面也有所造詣,因此筆者以為有必要對王維的女性題材詩歌進行研究。

目前王維的女性詩尚無研究專著,僅有兩篇論文對其進行研究。張自華的《王維女性詩的孤獨情懷》一文認為,「王維筆下的女性形象孤獨寂寞,悠悠相思。從王維的這類詩篇當中,可以體會到詩人的孤獨不安的內在情懷,女性形象孤獨無助,正是王維此時內心的真實情感。在他華麗風光的外表下掩蓋著一顆孤獨寂寞不得安寧的心。而他所寫的女性詩中就隱含著這種情懷,這種情懷寄寓在一個個的女性形象之中。」[2]劉曙初在《論王維詩歌中的女性意象》中把王維詩歌中的女性意象分為象喻型和描述型,「從對王維詩歌中性意象的梳理中,可以看到他有對士人懷才不遇的不平之鳴,有對女性之美的真誠欣賞,有對女性命運的深深同情。這些眾多的女性意象在王維的詩歌中並非無足輕重或純然外在的,它們標誌著作者生活經歷的多彩和內心世界的豐富,也構成了他含蓄或綺麗的詩風。」[3]本篇論文希望通過對文本的細讀和詩人創作心理的研究,對王維的女性題材的詩進行相對全面而系統的論述,以解釋王維女性描寫的藝術特色和文化意義。

一、王維詩中的女性題材詩研究

女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描寫對象,從先秦《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清代曹雪芹《紅樓夢》中女性形象巔峰,各種女性形象豐富了文學史畫卷。「全唐詩將近5萬首詩中,描寫女性為主的詩大約有六七千首,佔到五分之一。」[1]可見女性題材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縱觀歷史,女性是以他者的形式存在的。「所謂他者,是與男性相對而言的,男人是人,男人是主體,女性是相對男性而言的客體。」女權主義者西蒙·德·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對女性作出闡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2]也即是說,女人的地位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男人和社會使她成為第二性。社會賦予男人第一性,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的,因此女人從屬於男人。在中國封建社會,女子處於從屬地位,如我們熟知的「三從」,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她們的稱謂是以人倫關係中所處的角色界定的。到近現代,「女性」一詞出現了,超越人倫關係,具有一定的反傳統和反封建的意義。

唐代有不少男詩人以女性為抒寫對象而創作出很多作品,有借女人口吻來訴說心事和委婉表達自己心意的,有替下層勞動婦女代言揭示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有以婚戀題材含蓄隱約地表達男女相思和夫婦之情的,也有透過女性聲色之美展示男性對異性的審美觀的。葉嘉瑩認為,男人寫女性詩是屬於「雙性人格」,本是用女子形象和女子語言來描寫女子感情的,但其作者是男性。當他們為求功名而不得的時候,其傷感失落之情和那些棄婦的失望惆悵有某種暗合之處,因此他們喜歡將自己比作那些失去愛情或對愛情求而不得的閨中怨婦。

王維今存詩376首,文70篇。其詩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將《詩經》的質樸深摯、楚辭的幽婉森秀、樂府民歌的真率自然以及陶淵明的淳厚淡泊、謝靈運的精緻刻畫、謝眺的清新明麗等熔為一爐,全面地展現了盛唐詩歌所取得的成就。」[1]他的詩歌中有歌詠從軍、邊塞和俠士的,有描繪山水田園風貌的,有抒發離別之情的,也有描寫女性的,表現女性的宮怨愁緒、閨思之情、追求愛情等,值得我們細細體味。筆者將王維女性題材詩進行歸類總結,發現詩人從不同的社會層面和不同視角來表現女性生活,本文主要從其描寫的宮女、思婦、女性歷史人物進行分析。

(一)深閨之思婦

我國最早的思婦形象出現在《詩經·伯兮》中,「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作品通過對一位徵人之妻因別離而無情無緒的情態描寫,表達了她對出征未歸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語直情濃,堪稱我國思婦詩的發端之作。之後相繼出現了很多閨婦傷遠的名篇,如《怨歌行》、《白頭吟》、《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燕歌行》、《征怨詩》等,這一類型的詩歌到了唐代發展得更為成熟。「考察唐代的思婦詩,在表達思婦對出門在外的丈夫或情人的思念主題時,全詩的文眼在於女主人公希望改變夫妻或情侶分離的狀態,然而在客觀上卻不得相會重聚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之間的難以調和的矛盾,反映了女性的命運悲劇。」[2]弗雷澤說過:「男人造出神,女人崇拜神。」[3]女性的悲劇命運在於女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女人在社會中的位置,總是男人給她們指定的。在封建社會中,「男尊女卑」的性別文化形態決定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卑弱和低下。唐代雖然是歷來朝代中比較繁榮和開明的社會,但是男子的中心位置不為動搖,廣大女子仍被視為男子的附庸,經濟上不能實現獨立,思想觀念上受儒家傳統婦女觀的影響。由於思想的束縛和經濟制度的制約,在女性與社會的衝突中,女性的意識和性格往往帶有一種宿命色彩的悲劇命運。所以,作為一種社會犧牲品的棄婦和怨婦形象常常在思婦詩中體現。

「思」、「怨」二字是王維的思婦詩中的核心內容,獨守空閨的痴情女子訴說著無盡的相思之情,怨丈夫的久久不歸,縱有滿腹心酸和一腔愁怨,更與何人說?因此在表達思婦的情感時,詩人往往將她們對丈夫或情人的思念與日常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景物、物什聯繫起來,寄託相思之情。如《早春行》[1]:

紫梅初發遍,黃鳥歌猶澀。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

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

玉閨青門裡,日落香車入。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憶君長如夢,歸晚更生疑。不及紅檐燕,雙棲綠草時。

?春天來了,萬物萌生,人心思動。花開,鳥叫,燕子雙飛雙棲,眼前的情景,勾起了少婦對丈夫的思念。她經常在夢中見到丈夫,歸來過晚,夢魂顛倒,不禁更疑心有與丈夫相見,然而醒來又是形單影隻,無可奈何。詩人擅長以有我之境來進行抒情,紫梅、黃鳥、微風、落日、雙燕成為其細膩情緒的載體,一起傳達著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詩人還通過香閨內外的意象,使閨怨之情的抒發顯得含蓄委婉,曲折隱秘。如《秋夜曲二首》[2]寫道: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這是一個秋天的夜晚,「桂魄」和「秋露」渲染出一種寧靜柔美的氣氛,同時也暗示著這秋夜裡的涼意與凄清。輕薄的羅衣穿在身上已顯出寒意,但女主人公卻無心更換。夜深人靜了,她還在殷勤撥弄著銀箏。在這寂靜的夜晚,銀箏的聲音越發清脆,聲聲切切,似在撥動著她自己的心弦。最後一句就像謎底一般,一下子點出了全詩的中心:原來她秋夜獨坐,她懶換新衣,她專註地彈奏銀箏直到深夜,實在是因為害怕一個人呆在閨房裡而不願回去。此詩中的女子孤苦伶仃,此情此景,不甚凄涼,令人心生憐意。

唐代是一個強盛的帝國,邊塞戰爭十分頻繁,大批青壯年因為長年累月的戰事要戰守邊塞,家中的紅顏少婦也不得不與他們分開。閨中的寂寞,生活的艱辛,無時無刻不激起征婦們心底的怨情愁思。王維也刻畫了征婦的相思埋怨、牽掛交織的複雜感,如《羽林騎閨人》[3]云:

秋月臨高城,城中管弦思。

離人堂上愁,稚子階前戲。

出門復映戶,望望青絲騎。

行人過欲盡,狂夫終不至。

左右寂無言,相看共垂淚。

丈夫為羽林騎,婦人獨守空房,與稚子為伴。每當在街上看見騎馬者走過,婦人望眼欲穿,始終看不見丈夫的身影,只能暗自垂淚。全詩寫得真摯感人,意味深長,把少婦思夫的心情和盤托出。她的思念沒有得到回應,哀傷而又無助,令人為之動容。

他還描寫征婦臨別的萬分囑託,如《失題》[1]:

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餘載。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寄書。

新婚不久,丈夫即被征戰沙場,生死未卜,迄今已有十餘年了。婦人獨守空房,清風明月下苦苦相思,去時千叮嚀萬囑咐,企盼著魚雁傳書,能在精神上得到一絲安慰。讀罷此詩,令人痛徹心脾,襟然淚下,頓生同情憐憫之心。

(二)幽宮之宮女

宮廷是封建社會的權力中心,歷代君主帝王無不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慾而大量佔有女性,形同囚徒的生活和畸形的婚姻制度使她們淪為皇權的犧牲品。《新唐書·宦者列傳》云:「開元、天寶中,宮嬪大率至四萬。」[2]可見後宮人數之多與複雜,除了有正式的皇后之外,還有若干嬪妃和成千上萬的侍妾,即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皇帝憑藉至高無上的皇權,廣收民間美女至宮中。然而,君恩無常,宮人們或能貪享君王一時的寵幸,或終身無人問津孤獨而終老。在高宮深牆裡,有幾多怨嘆和血淚。因此,黃宗羲怒斥道:「封建皇帝『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3]

王維對於宮人這個女性題材表現最多的是她們被困深宮的怨恨和痛苦。宮人沒有歡愉美好的愛情,在深宮中孤苦度日,帝王的愛情是近在眼前卻永遠虛無縹紲的渴望。她們目睹後宮的一場場殘酷爭鬥,幻想博得君王一顧,希望像某些同伴一樣在某一天突然被君王看中,從此飛上枝頭,脫離下等人的身份。而更多的情況下,她們卻是在宮中看著自己青春一天天逝去,孤苦無依。且看王維的《班婕妤三首》[1]:

其一

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

秋夜守羅幃,孤燈耿不滅。

其二

宮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那堪聞鳳吹,門外度金輿。

其三

怪來妝閣閉,朝下不相迎。

總向春園裡,花間語笑聲。

班婕妤,西漢班況女,班彪的姑母。《樂府詩集》卷四十三《相和歌辭》引《樂府解題》說,班婕妤美而能文,初為漢成帝寵愛,後來稱帝寵幸趙飛燕姐妹,婕妤失寵,退居東宮,「後人傷之而為《婕妤怨》」。她在失寵後常作賦自傷,其有名的詩作《自悼賦》、《怨歌行》真實地反映出她孤寂的心情和不幸的遭際。欣賞她的才華之餘,後人也為其不幸的命運感嘆和同情。王維筆下的班婕好,是一道孤獨的攝影。

第一首寫她深夜獨坐凝望,抱著期待君主臨幸的一線希望,然而玉窗螢影暗飛,金殿人聲闃寂,君王早已憩息,只剩自己長守空幃,坐對孤燈明滅。詩人寫班婕妤獨處,孤燈作伴,以「燈」為襯,把她的孤獨寫得淋漓盡致,毫無餘地。第二首中,詩人描寫了被人遺忘的宮殿秋草叢生,一片荒廢,象徵著她被君主冷落的凄慘。害怕聽見君主鸞車經過的聲音,那一定是他又有了寵幸的女人,失落悵惘之情油然而生。第三首中,探究妝閣緊閉、無人相見的原因,原來是所有人都在春天的御園裡,談笑語花間,卻無人搭理自己。一群人的狂歡,一個人的孤單,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別人的喧嘩熱鬧中,自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孤獨。

(三)歷史女性人物

在王維的以歷史女性為創作題材的詩作中,或以歷史女性意象來再創作,用作品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慨。或是詩人把由歷史所引出的情感思想寄寓於作品所刻畫的形象之中,實現敘述史事同抒情、判斷的有機結合。如《息夫人》[1]: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首詩以歷史上的息夫人為題,表達了糟糠之妻既得寵也不忘前夫(餅師)的忠貞與眷戀之情。息夫人是春秋時息侯的夫人。楚文王滅息以後,將她據為己有。但是,息夫人入楚後,裝聾作啞,一言不發,楚文王問她,她說:「我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又有什麼可說的呢?」(見《左傳》庄公四年)。此詩大約作於開元八年,那時的王維二十歲,名動長安上流社會,常於岐王李苑、寧王李憲、薛王李業等人府第中游宴。關於這首詩的本事,孟綮《本事詩·情感》中有這樣的記載:「寧王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坐客無敢繼者。王乃歸餅師,以終其志。」[2]從故事的創作背景來看,《息夫人》是一首歷史人物再現的詠史詩。

詠史詩最大的忌諱就是把詩寫成史事和史論,失去了詩最根本的感情。王維之後,有許多詩人也以息夫人為詠史題材而創作,但與王詩相比,高下自別。短短四句,簡筆傳神。詩人在全詩中沒有一句議論,卻寫出息夫人凄涼哀怨的內心。息夫人不能以死殉節,終至屈從楚王,在強暴勢力之下,她表現了一個柔弱女子的絕望與無奈,但她也有不忘舊愛的倔強與忠貞。面對滿目桃花,她沒有一絲歡樂可言,向楚王緊閉的雙唇,說明她交給這個強暴者的也不過是一個失心的軀殼。滿腹辛酸淚,盡在不言中。此詩並未下一斷語,卻有「含而不露」的感動。南宋張戒稱王維的詩:「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歲寒堂詩話》)面對這個評語,《息夫人》是當之無愧的。

詩人還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詠嘆,揭示出深刻的道理。如《西施詠》[1]:

眼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傳說是春秋時期越過的美女。越王勾踐在會稽被吳王夫差打敗。范蠡把西施獻給夫差,夫差為其姿色所迷惑,終至亡國。詩歌大意為西施原本微賤,進入吳宮後,地位就尊貴起來,呼婢使奴,不可一世。仗著君主對她的寵愛,萬事亨通,順風順水。當年曾一起浣紗的同伴們,沒有福分與她同車而歸,需要告誡鄰家女子,效顰那種故作姿態的作法是不可行的。詩人在此詩中揭示了世間一個極為現實而又深刻的道理,盡顯世態炎涼,即如魯迅所說的「一闊臉就變,無聊才讀書」。男子如此,女人概莫能外。

二、女性題材詩背後的王維人生觀(一)儒家思想對王維女性觀的影響

王維一生以習禪好佛為名,但他早期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積極入世、建功立業、兼濟天下的思想影響。他早年即矜負胸懷,功名心切,朝氣蓬勃。心懷「布仁施義,活國濟人」的儒家政治理想,為無門之士鳴不平,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他這一時期的思想有時候通過一部分以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來表現。試看《洛陽女兒行》[1]: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鱠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此詩以富家少女為題材,詩人用華麗的詞藻,塑造了一個嫁入豪門的女子,在富貴奢華的生活中感到十分空虛寂寞。面容姣好的洛陽女兒,在青春年華被出身豪門的夫婿迎娶,婚禮闊綽,夫婿也裘馬輕狂、富貴風流。在一時的寵愛中,嫻熟聲色的夫婿也會親自教習歌舞,但他那驕奢超過石崇的秉性,又怎麼能夠指望他真正憐惜佳人、深情不移?奢華的婚禮不過是過往雲煙,陪伴洛陽女兒的,更多是寂寞空房和一個又一個無眠的春夜。曾幾何時,當夫婿親自教習她歌舞的時候,她學會了一出又一出,連溫習的時間都沒有,然而這親密的時刻是如此短暫,夫婿早已對她失去了興趣,她只有盛妝之後,熏香獨坐,空守寂寞。全詩結尾處筆鋒一轉,把貧賤的美麗的越女形象和富家女子進行比較,為美艷如玉的西施浣紗江頭而無人憐憫鳴不平,以貧女喻寒士,寄託文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王維作這首詩的時候只有十八歲(一說十六歲),他用華麗的文字描述了貴族的生活,其實也反映出他對貴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詩的最後的意思是,在這個富貴場上,誰會真正憐惜一個美貌卻出生貧寒的越女,她只能在江邊浣紗度日。

清人黃周星說:「通篇寫盡嬌貴之態,讀至末兩句,則知意不在洛陽而在越溪。」[2]正是這後兩句,道出了洛陽女兒在豪門極度空虛的生活中,對這個繁華滿眼卻極為涼薄的世道的痛心認識。王維出生於中下層官僚地主之家,從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心懷進步的政治理想,但由於權貴當道和封建勢力的存在,在沒有強有力的後台支撐的狀況下,少年王維越發對這種社會現象有了深刻的認識。內心惴惴不安,自卑地以為這詩中的越女就如同他的一個縮影,越女因出身貧寒而無人欣賞她的美顏如玉,詩人縱是滿腹經綸,德才兼備,卻因為身份卑微而不能實現他的政治理想。此詩不僅表現了他對前途抱有巨大期待,同時也體現了王維對女性命運的關切和進步的女性觀。他指責洛陽女兒夫婿的驕縱與不懂珍惜,也深切同情洛陽女兒和越女的處境與命運。

(二)王維對女性弱勢群體的欣賞與同情

眾所周知,六朝宮廷詩常常流露出一種猥褻傾向,梁陳的宮體詩人「多摹寫女性身體並指向男女結合甚或床底之間」[1],為後人深通惡絕。這種以輕佻色情的眼光和淫蕩病態的心理來關注對女性,對女性姿色容貌進行赤裸裸的描寫,王維是堅決抵制和反抗的。在王維綺邐的女性題材詩歌中,透著一種美的體現,他是以健康的心態真誠地去欣賞女性之美,如《扶南曲五首》中所描寫的宮女都能歌善舞,美麗動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王維筆下的息夫人對愛情的忠貞其實是令人敬佩的,她沒有貪圖優越的生活條件,即便楚王對她有再多的寵愛,她也不忘與前夫的恩情。然而面對強暴勢力,弱小的她不能進行強有力的反抗。詩人欣賞她對愛情的追求態度,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女性悲劇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息夫人》雖只有短短四句,卻展示了本事背景以外的深層內容。看似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一種表述,卻留給後人無盡的蘊味。張謙宜評論這首詩「體貼出怨婦本情,真得三百篇法。又曰:止二十字,卻有味外味,詩之最高者。」[2]體會其中韻味,不禁使人更想去挖掘王維寫此詩的所隱含之意。王維寫《息夫人》,並不只是單純寫男女私情,而是通過這樣一個愛情悲劇,他體會到了更加深層的含義,也即是來自權力的壓迫。以皇帝為頂點的封建帝國擁有最高權威,擁有支配一切的力量。「愛情」,多麼美麗的字眼,自古以來人們都將其視為神聖純潔的情感,然而權力者卻玩弄其於鼓掌之中,毫不留情地褻瀆。在他們看來,別人的生命也只不過是滄海中的一粟,不屑一顧。王維看到的是在至高無上的王權下,芸芸眾生不得不受其牽制和擺布,似一枚棋子,決定權永遠在別人手裡。

(三)王維對女性命運遭遇的感同身受

日本學者曾用這樣一段話把王維女性詩中的內在含義揭示出來:「在這個華麗的世界裡,他(王維)的心過早地被扭曲而變得複雜化,落上了沉重的陰影。他表面上在繁華鄉里巧妙地應酬,享受著人生,實際上作為一個離開雙親,除了自己的才能別無依靠的少年,應該有著無休止的不安。能左右他的只有君主和權力者瞬息萬變的意向,說不定什麼時候,善於討好這些人的競爭者一出現,他就有可能被一腳踢開。說不定什麼時候,這些人會厭煩自己,把自己轟出門。如果能像李白那樣,無論什麼境遇里都會懷抱浪漫理想享受人生,或者像杜甫那樣,恪守自己的信條而貫徹始終,所遇到的這些都不足為懼。然而對於青少年時期的王維來說,這兩方面都是難以達到的。王維不能公開地袒露這些心緒,只有時借宮人的悲嘆,來寓托自己的悲劇命運。」[1]

在中國古代,女子同士人的命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女子希望得到男人的寵愛,士人也渴望得到有力者的賞識。女子在家庭中處於被支配地位,士人在朝廷中也屬被動狀態,他們都只能靠外界因素來實現自我。因為這種命運和地位的相似性,士人尤其能對女子的命運感同身受。在《西施詠》中王維一反憐惜體貼女性的常態,在他看來,西施的得寵並非她的美貌,而是具有更多的巧合性。

清人沈德潛曾曰:「王摩詰《西施詠》,或別寓興意,或淡淡寫景,以避雷同剿說。此為別行一路之法。」黃培芳亦評云:「托意深遠。」又劉須評「賤日」二句說:「語有諷味。」黃周星評「君寵」二句云:「既有君憐無是非,便有君憎無是非矣,語有意外之痛。」[2]而後吳喬在《圍爐詩話》中進一步揭示了《西施詠》的諷刺意味,他說:「唐人詩意不必在題中,《西施詠》篇『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是李林甫、楊國忠、韋堅、王維作。」人生浮沉,全憑際遇。西施的「殊眾」,不在於他本身有無「艷色」,而在於她 「貴」或「賤」的身份地位,以及是否得到君王的「寵」、「憐」。由此可見王維寫此詩主要是想表達士人的際遇並不取決於德才兼備,而是其背後的勢力,諷刺了當時權貴者們的仗勢欺人和濫用權力。

這首詩大概作於天寶十二年。王維早年受知於張九齡,他十分欽佩張九齡的清明正直和政治才幹,而對李林甫的政權以及口蜜腹劍的為人極為不滿。張九齡被貶後,王維不願與李林甫等人同流合污,故也得不到重用。面對日趨黑暗腐敗的現實社會,他內心的憤懣之情需要宣洩,因此寫了《西施詠》,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悲哀和苦悶。王維並沒有像古人那樣描述西施美艷絕倫,而是著重寫她「賤」與「貴」的變化,在沒有成為王妃時,她只不過是一個平凡普通的浣紗女,沒有人去在意她的姿色。但當她被選中進宮做了王妃,一經打扮之後,便變得與眾不同的大美人,為天下器重。王維在此對曾經在江邊浣紗的貧賤女子感同身受,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揚眉吐氣,擺脫這種憋屈的境遇。

陳鐵民先生曾經評論王維詩歌中景中有「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景中有「我」對景物的感受;其二,景中有「我」的思想感情;其三,景中有詩人的自我形象,但自我形象是就內在的精神、氣質方面說,而非指形貌的特徵而言;其四,景中有「我」的審美追求。」[1]封建時期險惡的政治環境,嚴酷的思想禁錮,使詩人們不能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個人的坎坷遭遇和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只能通過寄託的方式表達出來。屈原以美人香草自喻,曹植借思婦寄幽思,阮籍用詠史寫事實。王維也不例外,他筆下的女性形象中蘊含著詩人的個人情感,隱藏著詩人自己抑鬱惆悵的身影。比如在王維描寫宮女的生活狀況的詩中,以失寵或無寵的宮女的哀情愁緒,來深刻表達自己沉痛孤憤的心情。《班婕妤三首》則是最好的體現。他懷才不遇,屈志難伸。他的閨怨詩也創作於這一背景之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的坎坷命運和閨中少婦的命運何其相似:一個功名心切卻無處施展,一個痴情望夫卻不得歸;一個是文宗賢才卻沉淪下僚,一個是青春美貌卻無人賞識。同病相憐的處境,使得詩人更能深切感受閨中少婦的深情幽怨。詩人在其女性題材詩作中傾注了不少血淚,深刻地包蘊著他個人的性情內核,那一個個深情苦恨、孤鬱憤懣的女子其實就是他的化身。他那真實自然的本心被無意識地流露在這些描寫女性的詩歌中,通過這些優美纏綿的詩作來訴說他惴惴不安的心事和寄放孤獨不安的靈魂。

三、王維與王昌齡女性詩的比較

唐代是我國閨怨與宮怨詩發展的鼎盛期,閱讀唐代的閨怨和宮怨詩,我們會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男子作閨音」,即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是閨婦宮女,但其作者卻多是男性,那些本該由思婦宮娥抒發吟詠的愁情袁緒,卻讓鬚眉男子捉刀「代庖」了。王昌齡和王維都留下了諸如此類的詩篇,但是他們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是存在區別的。

(一)閨怨詩

閨中思婦是封建時期較為特殊的女性,她們在與親人分離的孤寂中,飽嘗離別相思之苦,嘆惋紅顏逝去,傷心花容月貌無人賞, 「不忍擲年華」(韋承慶《折楊柳》),「年華妾自惜」(崔湜《折楊柳》)。她們孤獨寂寞,觸情生情,感物傷懷,夜不能寐。唐代閨怨詩所涉及的閨婦,主要有徵婦、宦婦、商婦及遊子之妻,正如明人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所云:「唐人閨怨,大抵皆征婦之辭。」的確,唐代閨怨詩中描寫征婦的閨怨詩佔了絕大多數,這類閨怨詩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也最為沉重憂傷。

王昌齡這一方面的代表作:《閨怨》[1]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楱。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

這首詩寫一個初為人妻的少婦,一直以來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還沒體會過愁的滋味。夫君遠征去了,自己閑來無事,正好趁著這美好春光,驚喜梳妝打扮一番獨自上翠樓去飽覽宜人的春景。忽然在青青柳色的觸染之下,頓生離愁別緒,情愛的熔爐在少婦的心裡涌動,一發而不可收拾。往昔歡愉的回憶不禁湧上心頭,離別的場景歷歷在目,對讓「夫婿覓封侯」這件事追悔莫及。閨中少婦嚴妝登樓的輕快心情瞬間跌落到了谷底,怨情悔意立刻顯現出來。也即是這一時刻,閨中離婦所特有的酸澀愁緒油然而生,自己也頓然由一個閨中女兒轉變成了痴情怨婦。

分離中的女人是極其敏感的,季節的變換,景物的變化,都能觸動到她們心底的最柔軟處,都能讓她們頓生思念之情,想起牽腸掛肚的那個人。比如王維的:《晚春閨思》[1]:

新妝可憐色,落日卷羅幃。淑氣清珍簟,牆陰上玉墀。

春蟲飛網戶,暮雀隱花枝。向晚多愁思,閑窗桃李時。

這是一首含蓄婉轉的閨怨詩,描寫一個惹人憐愛的閨中女子,在黃昏之時輕輕卷上羅帳。春日的溫和之氣使珍貴的竹席更加清雅明凈,牆面的陰影爬上了鋪砌玉石的台階上,春蟲紛紛透過門上的網戶飛入屋中,小鳥在暮色中回到它們隱藏在花枝中的鳥窩。每每這時,閨中女子就開始愁緒萬千,思念心中的那個他,獨自倚窗想起桃李花開之時。憑「新妝」、「可憐」,一個美麗的女子形象耀然紙上。作者還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描寫——「卷羅幃」,便足以見其百無聊賴的心態。「清珍簟」和「玉墀」,都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身處貴族人家。「春蟲飛網戶」更存托出閨婦的孤寂,看著「暮雀」歸家,不免感物傷懷,也在期盼離人歸來,心底思親念遠的愁情在這一刻變得更加濃重。詩中沒有交代閨婦所思念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去了哪裡?桃李開花之時,也許是他離開的日子,也或許是他說好的歸期。抑或閨婦只是自比為那敵不過時間的桃花、梨花,感嘆自己青春美貌無人賞識的自傷。全詩都在寫思婦的孤寂與幽隱,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怨情躍然眼前。

以上兩首閨怨詩都寫的是春天,都表達了思婦的孤獨和思念之情,分析他們各自的創作特點 , 王昌齡的作品描寫的閨中少婦年少不知愁滋味,輕別離,然而春天的景緻一下子觸動了她暗藏心底深處的意識,悔意迸發而出,愁緒縈懷,擠迫難耐。「悔教夫婿覓封侯」一句不知包含了多少難以言明的苦衷和怨情,筆墨集中、凝練 。王維的作品則描寫得比較全面,細緻入微,對春天的美景、女子的動作、所處環境等都進行了具體描寫,刻畫心理惟妙惟肖,相思之情抒發得曲折隱秘,在思夫盼歸的愁緒中透露出一絲團圓和不能言歸的抱怨,她在忍受著如同棄婦的痛苦煎熬,承受著一次又一次由希望到失望的煎熬折磨。

(二)宮怨詩

唐代宮怨詩之「怨」,首源自於宮中女子樊籠生活,正如顧況在《宮詞》中描述的:「君門一入無由出,唯有宮鶯得見人。」封建時代宮女是悲劇的,她們一旦被選入宮,便永遠失去了人身自由。如果僥倖得到皇帝的寵幸,她們便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後宮佳麗雲集,必然促使她們因為爭寵和失寵而想法設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她們又必須謹小慎微,一旦稍有不慎忤逆君王,觸犯條律,甚至性命不保。後宮女子最大的悲哀在於她們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她們的得寵和失寵完全取決於君王的好惡,王昌齡對這一複雜的心境進行了描寫。如《長信秋詞五首》(其一)[1]: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裴回。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首詩是借漢代班婕妤在長信宮中的感受來寫唐代宮廷中的女子的,其巧借古樂府歌辭《怨歌行》中以秋扇之見棄喻君恩之斷絕的寓意加以點染,表達了她們宮廷生活的苦悶和內心的幽怨。詩歌寫到:天剛放亮金殿打開,宮女就拿起掃帚開始造掃地,勞作之餘,她們拿出袖中的團扇,暫且把玩並思忖起來:自己的命運和這手中的團扇何其相似啊,團扇的被棄就像自己失寵的命運一樣,想著想著內心便飄忽起來。如玉般潔白美麗的容顏竟不如渾身烏黑的烏鴉。他們從昭陽殿上飛過,身上還帶著昭陽日影,而自己身居長信宮,君王從未來此眷顧。詩人以人比鴉,以美比丑,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強烈的對比了宮女心中的不甘和對君王的怨恨。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價此詩說:「昭陽宮趙昭儀所居,宮在東方,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

王昌齡用飽蘸同情的筆墨,和著血淚,從多種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宮女們的悲苦生活和哀怨,其細緻入微的心理刻畫,能使讀者感受到來自她們心靈深處的凄楚和怒號。

同樣也寫班婕妤,王維在其作品中對宮女的命運表現出深深的真誠同情,如 《班婕妤》(選一):

宮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那堪聞鳳吹,門外度金輿。

封建皇帝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為了自己享樂,選召大批民間美女入宮,她們像班婕妤一樣,一旦失寵,難得再見君王一面,聽見樂器的吹奏聲和帝王的車乘路過,卻只能是失望和悵惘,一生終老於牖下,過著清苦凄冷的日子。

王維用通俗易懂,含蓄委婉的語句寫出了失寵後班婕妤的痛苦與寂寞,末兩句只說受不了天子的車輿從門外經過時傳來的奏樂聲,而宮中同列的承恩與宮人失寵後的寂寞、痛苦,已可自言外得之。王維通過對比、烘托等手法描寫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期待與失落, 孤寂與冷清,表現出對這位女性可悲命運的深刻同情, 曲折婉轉而又真摯動人。陸時雍云:「善言情者,吞吐深淺,欲吐還藏,便覺此中無限。善道景者,絕去形容,略加點綴,即真相顯然,生韻亦流動矣。」[1]王維創作的宮怨詩正是具有這樣的審美效果。

王維的宮怨詩和閨怨詩因受傳統儒家詩教和佛教的影響,遵循著「溫柔敦厚」、「怒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創作原則,意不淺露,語不窮盡,用意深沉,含蓄委婉,曲折地表達出了宮中怨女、閨中思婦的怨緒愁情。其閨怨詩中的思婦多情而不輕佻,倔強之中又有溫柔;宮怨詩中的宮女嬪妃雖幽怨而不失身份,雖痛苦並不過分。這種情感以含蓄委婉的手法呈現出來,便形成了婉曲深邃的創作風格,正如清代著名詩論家葉燮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於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原詩·內篇》)。[2]王維的這些詩歌不僅在於寫得深婉有致,還在於其語言極其平易、通俗,因而具有語淺情深之長。

結論

王維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在詩文、繪畫、音樂、書法等領域都有很高深的造詣,林庚先生曾說王維是「一個全面的典型」。當他詩歌創作時,能夠同時以詩人的靈心、畫家的銳眼和音樂家的聰耳去接受和捕捉大自然的動人姿態、鮮明色彩和神奇音響,從而創造出諸多佳作,他在中國古代詩史乃至中國藝術史上是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王維詩歌題材十分廣泛,詩風含蓄委婉,刻畫細緻,變化多端,其驚人的詩歌才華實非一般詩人所能企及。

本論文對其女性題材詩進行淺要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王維女性題材詩中的女性意象豐富多樣,他著重描寫女性的閨思、閨怨、愛情,從這些詩歌可以看到,詩人對士人懷才不遇的不平之鳴,有對封建時代婦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態度,同時也表達出詩人對女性之美的真誠欣賞。

論文寫到此處,自覺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王維流傳於後世的詩共有三百多首,內容十分的豐富。王維的女性詩為我們研究和了解王維又多提供了一個側面,可以讓我們更深層次地去探究王維,因此,對於王維女性詩的深入研究還是值得深入發展下去的。

參考文獻

[1] (宋)歐陽修等.新唐書[M].上海:中華書局,1975.

[2] 陳鐵民.王維集校注[Z].上海:中華書局,1997.

[3] (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 袁曉微.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

[5] 梁瑜霞,師長泰.王維研究第五輯[M].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 ,2011.

[6]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詩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7] 俞世芬.唐詩與女性的研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8]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鄭克魯譯.第二性[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

[9] 劉潔.唐詩題材類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0] 劉寧.王維孟浩然詩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 畢士奎.王昌齡詩歌與詩學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2] 【美】貝蒂·弗里丹著;巫漪雲等譯.女性的奧秘[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

[1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5] 聞一多.唐詩雜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6] 陳鐵民.王維新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17] 林庚.中國文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8] 林庚.唐詩綜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19] 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0] 黃海.人間自是有情痴[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3.

[21] 胡太雷.宮體詩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2] (日)入谷仙介著;盧燕平譯.王維研究[M].上海:中華書局,2005.

[23] (清)彭定求等.全唐詩[Z].北京:中華書局,1982.

[24] (清)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25] 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M].北京:中華書局 ,1983.

[26] 郭榮光.歷代散文名篇大觀[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1.

[27] 張自華. 王維女性詩的孤獨情懷[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07-112.

[28] 劉曙初. 論王維詩歌中的女性意象[J].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68-72.

[29] 呂靖. 唐代女性詩歌之女性意識研究[D].安徽大學,2014.

[30] 俞世芬. 唐代女性詩歌研究[D].浙江大學,2005.

[31] 郭海文. 唐五代女性詩歌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04.

[32] 張紅. 唐代宮室女性詩歌創作研究[D].陝西理工學院,2013.

?作者授權原創作品,任何人不得轉載和用於其他用途,違者必究。? 今生,遇見該遇的人,償還前世的債 ! 一個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陸小曼:別在該奮鬥的年紀,在男人懷裡貪圖安逸,陸小曼與徐志摩 ?
推薦閱讀:

王維——吟詩的禪者
張 珺:王維山水詩的美學特質
王維詩中的華嚴世界(下)
張宏《華子岡圖卷》-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詩意圖卷賞析
[轉載]朱家墳的王維珍墓

TAG:女性 | 詩人 | 了解 | 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