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20位中國攝影師看外國攝影師

調查:20位中國攝影師看外國攝影師  1.你最喜愛哪個外國攝影師的作品?為什麼? 2.你看過外國攝影師拍的中國作品嗎?你覺得它們客觀嗎? 3.你與外國攝影師的聯繫多嗎?你覺得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如何? 4.你是否拍過模仿外國攝影師的作品或看過中國攝影師模仿外國攝影師的作品?你覺得這是一個必經階段嗎? 5.你覺得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水平相比如何? 6.你覺得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李振盛  我最早喜歡的外國攝影師首推亨利·卡蒂埃—布勒松。47年前的1960年8月,中國文化界把他當成「資產階級新現實主義攝影流派的總代表」嚴加批判,我從「逆向思維」中秘而不宣地把他視為我心中的導師與偶像,他的「決定性瞬間」成為指導我幾十年攝影實踐的理論基礎。假如真正能拋開狹隘民族主義情緒讓人說實話,我認為外國攝影師拍的中國作品大多都是客觀的,只是有的攝影師接觸中國不夠深入,不夠廣泛,不熟悉中國生活方式,所拍的照片難免有偏頗與片面之嫌。隨著信息的全球化,我認為外國攝影師對中國的印象總體是良好的,而且會越來越好。中國攝影可比中國足球強多了!很多中國攝影師早就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我覺得中國攝影師一點也不比外國攝影師差。  司蘇實  外國攝影界普遍對中國攝影關注,阿蘭·朱利安、馬志安、普雷基等已經開始按自己的觀點來組織中國的作品。美國休斯頓的鮑德溫夫婦近期十分下功夫逐一了解各地、各種不同體系中國攝影人的風格。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水平各有千秋。年輕一代相對西方同行而言要幼稚些,但中國人骨血中獨到的美學觀念(詩言志,含蓄、內在、深刻、繞樑三日)很快會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就現行作品而言,像吳家林那類自然流露鄉情的作品更容易體現民情、國風;觀念類藝術攝影的主流目前仍處於模仿階段,也是較生硬的階段。無論哪一類攝影,攝影人只有儘快恢復個性,還原自我,並在此基礎上提高文化素質、思想認識能力,以及藝術表達的品位才能早日脫去「黃口」,走向成熟。  顧錚  外國也有一般般的攝影家,中國也有非常好的攝影家。我與外國攝影師有接觸,但我不關心人家對中國的印象如何,也沒有興趣要求人家改變什麼,即使他有所謂的「負面印象」。要知道,社會有太多「負面」,要人家不負面也不行。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是什麼?這種大國「撅」起式的問題沒有太多意思。最要緊的是行業標準通用,敬業,遵守信用,當然還有才華。張海兒就是模範。  楊小彥  不少西方的攝影風格對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首先攝影術就是從西方傳進來的。在中國可能是我最早介紹馬克·呂布的。當時看他的《中國所見》,選擇了約50來幅作品,刊登在《攝影》叢刊上。現在我和攝影家劉博智來往很多,他在美國肯薩斯大學藝術學院任教。中國攝影師「走向世界」這個說法不好。首先,已經有不少中國攝影師參加了國際性的攝影展覽了,這算不算「走向世界」?其次,中國攝影不是要「走向世界」,而是「走向自己」。中國攝影要以本土為基礎,尤其是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本土才更重要。  鮑昆  外國攝影師拍的中國作品好壞參半吧。特別了解中國和完全不了解中國的都是少數。中國攝影師模仿外國攝影師的作品,不是一個必經的階段,是一個永遠躲不開的夢魘。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相比?比一般技術,稍稍差點;比嚴肅的工作態度,十萬八千里;比深入的文化觀,看在哪。和商業攝影師比創意根本比不上,技術有一比。和大師比沒意義,大師都是過去時。和記者比,首先沒有敬業精神,別的沒法比。中國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好好關注自己這片土地。  江融  在紐約生活,我有幸經常能到攝影藝廊和博物館看攝影展。我最喜歡Robert Mapplethorpe的作品,還有Andre Kertesz。我所了解的大部分外國攝影師都訓練有素,十分敬業和獨立,具有專業素養,職業道德。他們對中國更多是好奇。通常對中國都有好感。中國是攝影的金礦,許多國外攝影家均意識到這一點,中國攝影家更應當把握時機,尋找適合自己拍攝的題材。  劉樹勇  當代外國攝影師看待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營造的景觀――比如像奧運會、現代都市這樣的景觀,與他們看待中國邊遠地區或者低層平民的生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們更喜歡了解後者,並把這種了解和探究看作是在接近一個真實的中國。從我關心的攝影介入社會批判和作為個人內在表達的角度來說,中國這部分攝影作品更有為直接有力、亦更富於悲憫情懷和誠實的姿態。「走向世界」是不存在的,你自己就是「世界」本身。  那日松  當代拍攝中國最優秀的幾個外國攝影師——閻雷、羅伯特·凡德·休斯特等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都比較深入和透徹。其他一些來中國旅行式拍照的攝影師(包括一些大腕兒)給我的感覺很可笑,看他們拍照,你有時候甚至會懷疑他們是不是那個你曾經敬仰的「大師」。個別中國攝影師已經達到與國外頂級攝影師相當的水準,總體上我們的攝影師還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的根基太差,目前我們連一個像樣的「中國攝影史」都沒有,沒有像樣的「攝影評論」,沒有「攝影博物館」,沒有「攝影藝術基金」……當代中國攝影有一個全世界獨有的現象,就是業餘的比專業的還「火」,業餘乾的活比專業幹得還「專業」。  王文瀾  我經常從世界各地買一些外國攝影師的紀實攝影畫冊,看他們如何拍攝自己的國家以及如何拍攝中國。最喜歡尤金·史密斯,以及布勒松和馬克·呂布關於中國的圖片。我經常接觸一些外國攝影師,他們都認為中國是最能找到攝影敏感的地方。中國攝影師只要拍好眼前的東西就會有國際水平。  盧廣  最愛尤金·史密斯的《水俁》,做一個攝影師就要做有責任的攝影師。我主要看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作品。德國攝影師邁克爾·沃爾夫的《中國――世界工廠》獲得過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亞歷山德羅·迪蓋塔諾的《上海民工》獲得過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三等獎。韓國攝影師對中國題材拍攝很感興趣,他們經常會獨自一人在中國的東北、西北進行拍攝。  主要是中國體制問題,使很多有水平的中國攝影師沒有發揮出來,束縛在圈子裡,沒有辦法參與世界性的題材去競爭。所以世界重大題材上看不到中國攝影師的照片。信息不靈通,攝影師英文水平差,英文翻譯有困難,這些都成為中國攝影師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吳家林  1996年以後,我到休斯頓、紐約、巴黎等地辦影展,每次都呆一兩個月。最愛寇德卡的作品。他是個天才的影像藝術家,畫面構成極嚴謹而不做作。卡蒂埃·布勒松和馬克·呂布拍的中國作品有深度的客觀,是那個年代中國社會人文狀態的縮影,非常珍貴。他們都很喜歡中國,特別對中國五千年文明史肅然起敬,對當今中國的發展變化十分欣喜。  中國攝影師重內容,輕形式;重拍什麼,輕怎麼拍。作品往往流於「照相」、「記錄」,缺乏藝術表現力。外國攝影師內容與形式並重,追求個性化視覺。中國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用個性化的視覺方式去拍自己熟悉而感動的東西。  曾璜  亞當斯、布勒松、薩爾加多、尤金·理查德、James Nathway、Joe McNally……他們的作品會以某種形式擊中你,讓你感到:哦,照片可以這樣拍呀。中國攝影師還沒有走向世界嗎?在我看來,中國已有很多世界級的攝影家了,在世界上到處飛了。  林路  我每年從網上購買的國外攝影師的作品專集多達五六十本,摺合人民幣一兩萬元。拍攝風光時喜歡亞當斯,拍攝人體時喜歡牛頓,轉向批評後喜歡攝影批評家薩考夫斯基。由於策展,這兩年一直和國外攝影師頻繁接觸,他們的作品參加了平遙國際攝影展以及他們親臨現場看到中國國際攝影展的盛況之後,常常激動不已。中國攝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沒有達到預想中的空間。美國攝影家斯泰肯的《月光池塘》,2006年成交價格為292.8萬美元,而這一年轟動全國的華辰影像拍賣,參加拍賣的中國攝影家132幅照片,最終成交84件,成交總額為245.597萬人民幣,還不及斯泰肯的一幅作品的1/8。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是人文精神的建立,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以及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任悅  瑪格南攝影師的作品整體上不錯,代表了攝影領域的最高水平,並且風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外國的報道攝影師對中國的關注已經從老少邊窮轉移開,轉向中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國發展變化太快了,你所記錄的一切都會迅速成為歷史——這是一個報道攝影師夢寐以求的工作。中國最好的報道攝影師和國外沒有差別。整體的攝影教育水平還是存在差距。在攝影前途上,我們要反問自己:為什麼要走向世界?  孫京濤  老一輩的外國攝影師,我喜歡約瑟夫·寇德卡、黛安·阿勃絲;新一輩的喜歡馬丁·帕爾。前者知行合一,後者有層出不窮的揶揄和對攝影本體語言的拓展。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中國都是攝影的樂土——這裡有無窮的題材,也是一個未經開發的巨大市場。中國攝影師很多地方不如外國同行,很多地方也超越了他們,很多地方沒有可比性。中國攝影師的當務之急是知道怎樣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攝影師」,而不是成為一名世界攝影師。有一個荷蘭的圖片編輯問我「怎樣才能拍好中國題材的照片?」我說在懂漢語的情況下在中國生活十年以上吧。  王慶松  最愛托馬斯·迪曼,一個住在倫敦的德國攝影師,他的作品對生活有一種荒誕的表達。個人的態度對攝影來說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外國攝影師對中國都很有興趣,因為中國式的變化對於他們來說在西方是很難見到的,所以他們總是在中國獵奇,但也有一些外國攝影師喜歡上中國並住在中國好些年了。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沒有可比性,因為所處的社會與生活環境都截然不同,表達方式都有區別。目前來說,中國的攝影師拍的東西更有意思一些,作品的視覺衝擊力也更大一些。中國攝影師不用走向世界,因為藝術是相通的。  姜緯  最喜愛的外國攝影師不止一個,各有各的好處。我認為大多數的外國攝影師不了解中國,對中國的印象實際上僅限於對於東方的想像。就最近一二十年以來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相比較,差別在於精神狀態。很多中國人大概覺得自己遊離在「世界」之外吧,所以非常急著要走向「世界」。其實一個真正的攝影師,他自己就是世界,他應該走向內心,問一問自己:我,為什麼拍照片?  唐師曾  最愛羅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都是美國人。布勒松的中國作品,客觀。我與西方職業攝影記者有聯繫,他們認為中國多變,沒有規律可循,必然有大事情發生。我的攝影模仿過卡帕、喬治·羅傑等瑪格南攝影師,還有他們的好友喬治·奧威爾、海明威。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的差距很大,不在技法,而是思想。  劉香成  我年輕的時候比較喜歡Henri Lartigue的作品,他把人的生活的趣味描述得特別到位。關於外國人拍的中國我基本上全部都看了,他們看到的是法國人的中國,瑞士人的中國,美國人的中國。在國外攝影師拍中國的作品中,我比較喜歡雷內·布里的作品,他拍的地方、背景和人結合得比較好。馬克·呂布也不錯,但是後期作品不太好。布勒松拍的中國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攝影是一回事,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對中國的認識是另一回事。如有的攝影集,請漢學家寫前言,圖片拍得很美,但圖片並不反映中國。我還沒見到太多有中國攝影師個人觀點的作品,達到這一點需要有人文素養、關心程度、理解程度。不是說中國的攝影師沒有觀點,而是觀點要有一系列的作品證明,要貫穿自己一直以來對社會的解讀。  宿志剛  我喜歡通過不斷變化著的新出現的攝影家的作品,來了解西方攝影家對當代社會的詮釋。有很多西方攝影家還帶著「救苦救難」的責任來拍攝亞洲的影像,挺沉重的。模仿西方是必要的,但最後要堅持自己的文化立場,才是最可貴的。中國攝影師與外國攝影師水平沒有可比性。如果中國攝影師要走向世界,那麼他要愛國,要有國家尊嚴。
推薦閱讀:

2008年汶川地震中最牛志願者涉嫌詐騙被調查
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調查報告
台灣調查稱33%民眾對大陸遊客印象不好
弗林承認在"通俄門"調查中作偽證?
雙十一如何脫單?中國單身男女調查

TAG:中國 | 攝影 | 攝影師 | 中國攝影師 | 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