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諸位翻開經本第五面,經文第二行:

【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寶華以為庄校。】

這是宮殿莊嚴裡面的第二段,「體相圓備」,圓是圓滿,備就是具足的意思,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前面這一段我們已經介紹過,如來世尊所處的宮、殿、樓閣,表法的意思都跟諸位介紹過。「廣博嚴麗」這四個字是形容它無比的壯觀殊勝。接著給我們說明這些宮殿樓閣的質料,都是眾色摩尼寶成就的,這一句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建築材料。我們世間建築的材料,高樓大廈都是用鋼筋水泥;我們看看佛的宮殿樓閣,材料是摩尼眾寶成就的。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這些話,最要緊的,我們要體會它表法的意思。體是心地,前面跟諸位說了,真心本性。眾寶摩尼就是稱性的智慧德能,換句話說,種種莊嚴是佛無量劫中累積功德的成就,這個講法是從事上講的;從理上講,自性裡面本具的功德莊嚴,是自性本具的。本具就是本有,佛有,我們也有;佛能夠顯現,我們也能夠顯現。所顯現的,底下經文上會說到,自在如意。

我們在《彌陀經》上讀到,《無量壽經》上讀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所居住的環境,樓台殿閣,為什麽要這個說法?為什麽不換一個其他的名詞?這裡頭的道理我們要懂得。佛說經是在三千年前,以西洋人的說法也是二千五百多年之前。佛出現在印度,在那個時代的背景,那個時代的文化,那個時代大眾的生活狀況,佛說經決定不能夠離開現實。是當時人認為居住環境最舒適的、最壯麗的、最美觀的,佛就用這個來形容。其實審美的觀念,對於生活舒適的感觸也不盡完全相同,有人喜歡住華麗的建築物,有人喜歡住茅草蓬,只要他住得很舒服,稱心、歡喜就行了,這才是真正的莊嚴。所以諸佛國土,那個地方所生活的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稱心滿願。所以經上講他們居住的房舍,我們用房舍比較上通俗一點,他喜歡大,他房子就變大;喜歡小,他房子就縮小;喜歡在空中,他房子就飄起來、浮起來;喜歡在地上,他在地上建築得也很牢固,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

這個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佛極其形容?給諸位說,佛的言語是真實語。《金剛經》上說得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是完全與事實真相相應,佛沒有添一點,也沒有減少一點,完全把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來;佛不妄語、不誑語,我們要相信。我們今天做不到,一切法不能夠隨心所欲,是因為我們有業障,我們稱性的德能不能現前。如果業障消除,性德顯露了,佛經上講的這個境界,我們每個同修都能做得到,這是實話。為什麽能相信佛的話?佛說話都有個道理在,有理一定有其事。我們如果把這個理參透了,縱然不能完全參透,能夠入個幾分,我們對於佛的話就能肯定,就不懷疑。

《華嚴》裡面所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建立的原理,這個理是真的。從這個道理,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就是唯識所變的註解。唯識所變這四個字怕大家聽不清楚,不能體會到,所以換句話來解釋它,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想什麽,這個境界就隨著你的心想在轉變,千變萬化,變化自在,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證得阿羅漢果就變化自在。阿羅漢的變化比不上菩薩,菩薩的變化比不上如來。什麽原因?障礙。阿羅漢見思煩惱斷掉了,就能隨心所欲起變化,可是他塵沙煩惱沒斷,所以不如菩薩;菩薩塵沙煩惱斷了,所以菩薩比羅漢就更自在。菩薩雖然見思、塵沙煩惱都斷了,無明未盡,比起佛又要差一等;到如來果地上才是圓滿的大自在。所以,這裡所說的全是性德之所流露。

『種種寶華以為庄校』,「庄」就是莊嚴,「校」是講裝飾。這裡面要以我們世間這個形容來說,這裡面珍奇之寶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顯示如來果地上的神通德用圓滿具足。怎麽變現出來的?是世尊在因地當中行菩薩道的時候悲智等運,他有大悲心普度一切眾生,他有真實智慧,不住一切相。正是《般若經》裡面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智慧,生心是生大慈悲心,生心是度生的德用,果地上才有體相圓備這種莊嚴。

下面經文有六句,這是講作用自在。

【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道場眾會咸集其所。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摩尼寶王而為其網。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一切眾生居處屋宅。皆於此中現其影像。】

這六句經文,第一句是說「眾行發光,流光如雲」。『莊嚴具』,我們曉得是德行的成就,這個話諸位要細細的去體會。你有大智、有大德,對眾生有大恩大惠,雖然行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可是受恩惠的這些眾生,報恩之心是油然而生,你不需要莊嚴,他要送種種莊嚴具來裝飾你。這個是就我們在形相上來講,也是一定的道理。世間在過去,福報最大的是帝王,帝王居住的所在,種種庄校,也不一定是他自己去設計,自己去設計是少數,多半是十方進貢來的,進貢就是送禮物。你的道德身教能夠利益十方,為世間的典型榜樣,不但自己國家的人感恩,其餘其他各國都受感化,所以自自然然送許許多多這些禮物莊嚴你的道場。我們佛法講道場,無論是什麽樣場地,辦公的場地、居住的場地、教化眾生的場地,我們道場兩個字籠統來稱就可以了。經文裡面用一個雲作比喻,『雲』是表事有、相有,體是空寂的。我們常講「得其受用,絕無執著」,這是雲代表的意思。在《華嚴經》它表的意思很多,這是裡頭主要的一個意思。

第二句「光幢獨出」。『萃』是聚集的意思,『幢』是高顯的意思。前天這個道場華嚴雙塔點燈,光幢獨出。這也是表法幢高豎的意思。古大德把這句經文的義趣為我們宣示,這就是「悲寂交際,承智起應」,應是感應道交。這個地方講經說法,講經說法要以清淨心,清淨心是寂的意思。我們要懂得、要認真的修學,要能把世出世間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捨掉,清淨心才能現前,與法才能夠相應。不僅僅是佛法要以清淨心修學,要以清淨心弘揚,要以清淨心去傳法,世法也不例外。世法如果也用清淨心去做,念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那個世法就是佛法,世法跟佛法沒有界限,是一法不是二法。我們一定要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麽?夢幻泡影,這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實的。人人都知道古德所講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這一生,實實在在講,你說你擁有的,無論是財富也好、地位也好,任何一法也好,你所擁有的,那是一個錯誤的妄想,你怎麽可能擁有?連自己的身都得不到。身體我們曉得,是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這個細胞剎那剎那在新陳代謝,你都止不住,換句話說你都得不到;連這個身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全是假的。在這個假的裡面去做活計,這叫造業。我們學佛學了這麽久,連這麽一點道理都不懂,這豈不是大錯了嗎?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不造業了,也學佛能夠悲寂交際,慈悲心跟清淨心能同時現前起作用,清淨、慈悲。

《華嚴》這個教義,「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們將佛在經上教導我們許許多多的法門,我們把它歸納成五句,好記、好學︰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句每一句裡面就具足其他的四句,這是古人所講的交際的意思,交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真誠心裡頭如果沒有清淨、沒有平等、沒有正覺、沒有慈悲,不是真誠心;慈悲心裡面沒有真誠、沒有清淨、沒有平等、沒有正覺,不是真慈悲。說一法就自自然然具足一切法,這才能夠相應,相應之後它就有力量,能降伏魔外,顯示它超出了。這是「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的意思。

降伏魔外,魔是煩惱,貪瞋痴慢這是魔,外是邪知邪見。魔跟外都是自己心裡頭的,不是心外之物。心外的妖魔鬼怪,說老實話不礙事,它的能力很有限,最怕的是我們心裡面的魔王外道,那個障礙就嚴重。所以要懂得降伏自己的煩惱,消除自己的邪知邪見。魔外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我執、法執,兩種執著。起心動念都有個我、我所有,佛經裡面講的我與我所,麻煩就大了。必須要降伏魔外,我們才能相應,降伏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邪知邪見,這才能成功。

第三句,『無邊菩薩道場眾會咸集其所』,這個莊嚴。這是說無邊的菩薩,道場裡面的,道場外面的,道場外面的諸菩薩也在其中,這個很不可思議,正是顯示出來依中有正,依報裡面有正報。如來是果地,菩薩是在因地,果中有因,華嚴這一會確確實實就是這個樣子。《華嚴經》是世尊成道之後二七日中定中所說的。如來在定中,那是果地的境界。他在定中宣說大《華嚴經》,無量的菩薩參與佛定中這一會,豈不是果中有因嗎?這是古德所講的「眾聖冥會」。「冥」這個意思是凡夫不能夠覺察,凡夫肉眼見不到;不但凡夫見不到,華嚴海會,二乘人都絕分,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不知道。我們在本經裡面看到,他有許許多多的神眾,這些神眾都是法身大士,都是佛與大菩薩在九法界裡面教化眾生示現的這些形相。所謂是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參與華嚴海會,他也現這個身相。其實這裡面講的山神、樹神、晝神、夜神,是法身大士隨類現身,若不是法身大士,怎麽能參加這個法會?我們今天有緣能參與這一會,雖然不是世尊親自主持,也是不可思議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說聽都得諸佛如來的加持。如果沒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這一會就很難成就。

第四句經文比較長一點,『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摩尼寶王而為其網』,著重在光、音、網這三樁事情。音,說法;光、網表法。羅網,前面也給諸位介紹過。網是比喻、是形容,形容教網大張;網,它的作用是防止,高度的藝術品用羅網把它攔起來,防止小動物去破壞。所以「網」在佛法裡面就有防非止過的意思,對外,防止邪知邪見;對內,增長我們的智慧、慈悲。所以佛的教法不僅僅是以言說,六塵都表法,六塵都放光,六塵都說法,我們六根所接觸的無一不是「大方廣佛華嚴」,才顯示出如來教網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這個羅網是以寶成就的,所以能出如來智慧光明,圓音說法。

經裡面講「不思議」,不可思議。不思議,古德給我們講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是「音聲不可思議」。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確實我們無法想像。從前古人,我對於古人是非常佩服,古人看到這種經文,聽到這個說法,他能相信,真是善根深厚,聰明利根。我們現代人借著科學工具,體會到這個事情可能。你看現在國際會議上,講演的時候,聽眾來自許許多多國家地區的人,言語不相同,但是他能夠隨時聽,用機械自動的就把言語翻成其他的音。我又聽說,一些同修告訴我,將來電腦可以自動翻譯,可以能夠翻成各種不同的語言文字。電腦機械可以做得到,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我們是看到這些科學工具,聽說有這個可能,我們對經裡所講的生起信心。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領悟的能力不如古人,古人在這方面比我們高明。

第二個意思是「所說難量」。所說的理深,所說的事繁,事太多太多,理太深太深了,佛能夠以很少的言語文字說出甚深之理、無量之事,這個不可思議。第三個不可思議是「說即無說」,這個不可思議。無說而說,無聞而聞,說聽都不可思議,這是真說。這個境界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我們凡夫沒有法子體會,我們也只是在公桉因緣裡面聽說而已。禪宗裡面上根利智,他們採取這種教學的方式,能夠契入甚深的境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希望慢慢也能夠接觸到這個境界,對我們修學決定有幫助。第四個意思,就是經上講的「一具一切」,一法裡面含攝一切法。這個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多不二。

底下一句,『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這是正報的作用,為我們說明依正圓融。前面是依報裡面有正報,當然正報裡頭也有依報。依中有正,正中有依;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參而不雜,依正分明,因果分明,所以它能夠出生。出生是不是有心的?無心,無意。既無心又無意,為什麽能出生?佛給我們講,這裡頭有無量因緣,因緣聚會的時候它就起現行,就起現相,起現相叫做出生。如來果地上事實真相如是,我們今天在凡夫地,實在說亦如是。所不一樣的,佛果地上境界的出現是佛的願力,是佛的神通德能;我們凡夫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是無量境界出現,這種境界出現,實在講全是業力。我們過去生中所造的這些業,惡業多、善業少,所以出現的這些境界多半都是不如意的,世俗人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個有道理。因不善,果哪裡會如意?你看看佛在經上所說,他講六道眾生起心動念都是虛妄,這個我們知道。起的什麽心、動的什麽念?善心所只有十一個,噁心所二十六個,惡比善多得太多了,所以他起心動念都是惡的,他不是善的。惡的念頭有力量,這個力量強,善的力量薄弱,佛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所以起心動念,惡念多過善念,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

在古時候,中國人自己常說「禮義之邦」,中國人懂禮,中國人講義,明禮、行義要靠教學。古代對於教育非常重視,特別重視兒童的教育,少成若天性。現代大家把教育疏忽掉,現在這個教育表面上看是比古時候發達,學校多,有很好的教育制度,幾乎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教育的內容跟古時候就大大的不相同。古時候的教學,教育的目標是教你怎樣做人,所以教學的內容著重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離開大自然,然後再進一步,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中國儒家、道家雖然不像一般宗教對天地鬼神的心態,但是也都講到,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現代的教育把這些東西捨棄,向科技上發展、向工商業去發展,發展到最後在物質生活上富裕,人文墮落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沒有了,今天在社會上不能講這些,講這些東西是你落伍了,你這個頭腦太舊,不管用了。社會的現象是大亂的現象,雖然生活在物質文明當中,身心不安,生活在疑慮恐懼之中,人人都沒有一個安全感,你說這個多可怕,這個多麽恐怖。所以我們現的境界為什麽跟諸佛如來現的境界不一樣,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深思、要反省。他們的境界與「大方廣」相應,顯現出來的是「佛華嚴」;我們與性德完全相違背,顯示出來的是惡道,這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也正是佛所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末後這一句,『一切眾生居處屋宅,皆於此中現其影像』,這是妙用裡面最後的一句。「眾生」是凡夫,凡夫心地是污染的,這裡給我們說明「無染現染」。如來是清淨的,沒有污染,如來境界裡頭也現眾生,眾生是正報;也現眾生生活的環境,他們居住的是他生活環境,生活環境也是污染的。這給我們說明淨中有染,染中有淨。染淨雖然交融,但是染跟淨那個界限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境界清淨,因為自性清淨,他能夠順著性德,就現清淨的依報與正報;凡夫違背了自性,所現出來的是染污的境界,依正都染。我們今天身心不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也不清淨。不但我們居住這個地球不清淨,接近地球的這些外太空也不清淨,然後才能夠體會到那個影響力有多大。不讀《華嚴》,不是華嚴會上,我們很難講,通常我們也不願意講,為什麽?難懂。今天我們在這一會,應當要講。諸位千萬不要以為我們自己起心動念算不了什麽,你要這樣想就錯了。你動一個善念,極其微弱的一個善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都知道、都歡喜、都讚歎;你起一個惡念,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會受到影響。真的是這個樣子嗎?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麽?這個經給我們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是在華嚴會上才說出事實真相。這個不是方便說,這是真實說,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虛空法界,我們知道這個裡面,現在科學發達,用這些技術、儀器偵測出波動,實在說無明就是波動。現代的科學家他們也明瞭,知道所有物質現象不是真的。現象從哪裡來的?現象就是波動,比原子、粒子更進了一步。波動的現象,現在我們比較清楚一點,我們知道光波、音波,這個波動的現象非常複雜,我們叫它長波、短波、磁波、電磁。所有一切種種不同的這些波動,它的根源是什麽?根源是心波,起心動念才是根源。而心波動的速度絕對不是光波、音波、磁波能夠相比的,都比不上。電波的速度,現在科學家計算得很準確,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可是心波,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這個生滅非常短暫,它在剎那之間,實在講那個剎那真正是剎那的萬分之一、二,已經到達盡虛空遍法界,三十萬波動的速度怎麽能相比?於是我們恍然大悟,為什麽經上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果報現前害怕了,害怕來不及了,你必須要承受。菩薩不怕果報,菩薩怕造因;果來了,怕也沒用處。如果不願意接受不善之果,那我們決定不能夠造不善之因。不但不善的事不能造,不善的念不能起,這才叫從根本修。這個念,最好念念與大方廣相應,這個念是正念。大方廣就是自性的體、相、作用,也就是這部《華嚴經》上所說的,與這個相應。

《華嚴經》太大,我們一下抓不到,怎麽辦?佛菩薩畢竟是慈悲到極處,智慧到頂點,他將全經濃縮成十個綱領,普賢十願,念念與這十個綱領相應就是與大方廣相應。如果十條嫌多,經上也常說,你記住四弘誓願也行。四弘誓願我想每位同修都記得住,「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常有這個心,心行都與這四願相應,這四願就是「大方廣」;你功夫用得久,自自然然就契入「佛華嚴」。我們一定要真干,這一點非常重要!

經文末後這一段,這是第四個小段:

【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

清涼這個科題是「舉因顯廣」。我們看佛說法,先說果,然後再說因。我們羨慕如來依正之果,就要懂得怎樣去修因。如來的功德無量無邊,說之不盡。此地在總結裡面用個「佛力」,這個不是客氣話,是真實話,使我們深深的體悟到,佛都要靠諸佛神力加持,我們不仰賴佛力加持怎麽能成就?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無量壽經》,諸位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過,他起個念頭要講《無量壽經》,得到一切諸佛的加持,這就說明佛都要靠諸佛加持。因諸佛神力加持,一念之間悉包法界。極其微弱的一個念頭,剛才說了,它的影響盡虛空遍法界,這裡面包含事法界、理法界、清淨的一真法界、染污的十法界。十法界都染污,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染污得輕,六凡法界染污得重;六凡法界裡面三善道又比較輕,三惡道更重。一念就完全包盡!一念如是,又何況念念?

經文到這裡總結。前面講充遍十方,這是講「通局無礙」,通是通達,局是局限,有限制,我們現代的話講突破時空。「集菩薩眾」,集是集會。在我們凡夫感觸裡面,好像佛或者是放光,或者是現瑞,召集這麽多大眾,其實佛沒有召的意思。佛起一個念,要講什麽經,要建立什麽法門,菩薩心地清淨,好像電波發出去,他那個感應很靈敏,他收到了,他收到他就來了。我們現在這個心粗心大意,煩惱妄想很重,不靈。不是佛的音波、光波、心波達不到我們這裡,早就達到了,我們這個機器不靈光,雖然電波來了,收不到,沒有反應。菩薩有反應,所以他懂得到哪個地方去聞法,他知道。這是聲光集眾,顯示佛的德能,古人講神通,我們現在講德能大家比較容易體會。這是「攝入無礙」,有如很強的磁力、磁場一樣,十法界有緣的眾生統統都吸引到這個地方來。佛境界裡顯示出凡夫的境界,顯示出凡夫的生活狀況,這是「染淨無礙」。

末後講『悉包法界』,這是「廣狹無礙」。一念即能,這是「時空無礙」,這從時間上講的,無量劫可以把它變成一剎那、變成一念,一念又能夠把它展開變成無量劫。所以諸位要曉得,空間跟時間不是真的。真法是一,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要用現在的話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同時存在也不礙有過去、現在、未來,它圓融的,確實同時存在。此界他方同在此處,這妙不可言,就像我們看電視的頻道一樣,電視裡面空間很廣,此界他方我們頻道一轉換,都在這個螢幕上,此界他方同在此處,空間沒有了。時間、空間都不是真實法。末後,集菩薩顯示的是「因果無礙」,出佛神通顯示的「依正無礙」。

本經在末後,在五十四卷裡面,世尊給我們說出菩薩有十種宮殿。這一段講到宮殿的莊嚴。我們在這段經裡面所看到的,顯示出四無礙法界,無障礙的法界,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把種種無障礙合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我們一定要懂得佛言外之音,我們的修學才有下手處。五十四卷裡面講的十種宮殿,那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第一種,「菩提心是菩薩宮殿」。菩薩十種宮殿,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節錄出來。諸位要知道,宮殿是我們居住的所在。最要緊的不是我們身住哪裡,要緊的是心住在哪裡,這個才重要。你看須菩提尊者在金剛般若會上,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兩個問題,「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一部《金剛經》就講這兩樁事情。請教世尊,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哪裡?降伏其心,煩惱妄念我們要怎樣去降伏?所以說到宮殿,就是講心安住之處,心要住哪裡。佛第一句就是給我們講菩提心,菩提是覺,你的心要安住在覺道裡頭,不可以迷惑。安住在大菩提上,那就是妙寶宮殿。四弘誓願是菩提心;《觀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是菩提心;蕅益大師教給我們,一心嚮往,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是無上菩提心。不能把它忘掉,念念這個心真住在這個地方,這叫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薩妙寶宮殿,這是大乘法裡第一重要的一樁事情,不發菩提心就捨棄了大乘,二乘人沒有菩提心。

第二,佛說「十善業道福德智慧是菩薩宮殿」,菩薩的心要安住在這裡。諸位一定要記住,菩提心是根本;沒有菩提心,那什麽都談不上,這是根本。然後你心裡常常有十善業道、有福德智慧,有這個東西做什麽?教化欲界眾生,三界裡頭欲界。欲界眾生的心量很小,心量不大,教他修其他的大法他不敢接受,不敢當,所以要教他做好人,來生不捨人身,還比這一生過得更好,再好的能夠生到天上享受天福。所以要以十善業道、福德智慧去教化這一類眾生。

第三種叫「四梵住」,梵是梵天,色界天。色界天人,色界四禪十八層天都叫做梵天,他們的心安住在哪裡?四條,所以叫四梵住。四條就是慈悲喜捨,天人的心是慈悲喜捨心。我們如果連這個心都沒有,換句話說,不管你行什麽善、修什麽法門,色界天不能去。你有很深的禪定,沒有慈悲喜捨,也不能到四禪天。你到哪裡去?你還是在欲界,你不能超越欲界。你的定功很深,能超越欲界,可是沒有慈悲喜捨,頂多只能生到四禪的無想天,無想天是外道天。果報如是,這是我們不可以不曉得的。所以菩薩要發慈悲喜捨四梵住心,教化色界眾生。你要是沒有這個心,你就不能到色界天去應化,像《普門品》所講的,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樣的身。所以,慈悲喜捨是菩薩宮殿。

第四句,「生淨居天是菩薩宮殿,一切煩惱不能染故」。生淨居天,淨居天是四禪裡面的五不還天,也叫淨居天。所以四禪是凡聖同居土,四禪一共是九天,四種是凡夫天,五種是聖人,佛在經上講三果以上的聖人住在這個地方修行。菩薩為什麽要生淨居天?你不生淨居天,你就度不了淨居天裡面的三果聖者。這裡面如果根利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他在這個地方就迴小向大。如果是小乘根性的,菩薩在這個地方教化他們,他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證四果阿羅漢。阿羅漢是脫離六道輪迴了,需要菩薩去幫忙,所以菩薩要發心應化在淨居天中。

第六,「生雜染世界是菩薩宮殿」。雜染世界就是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佛菩薩也不捨離我們,「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果然不錯。雜染到極處是餓鬼、地獄、畜生。我們看到放焰口,你看焰口台對面,我們通常用紙紮一個鬼王,青面獠牙,扎一個鬼王在焰口台對面,這個鬼王叫焦面大士,是什麽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裡面要現鬼身,他才能夠度這些鬼眾;他要不現鬼身,他怎麽能度得了鬼眾?人要跟鬼去說佛法,鬼就嚇跑掉了。所以你們要記住不要怕鬼,諺語裡說得很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我們人要被鬼嚇到,那你可糟了!鬼本來是怕人的,結果你怕他,你說這不奇怪嗎?所以遇到鬼,那個氣要壯一點,鬼就嚇跑掉了,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菩薩在哪一道要現哪一道身,才能度那一道眾生,幫助這些眾生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前面六種宮殿都是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裡,特別是講六道,六道講得多、講得詳細。

後面四種宮殿完全落實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第七,「現處內宮妻子眷屬是菩薩宮殿」。這句話要是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示現在普通住家,你的家裡面有妻子兒女,有父母兄弟。古代的時候都是大家庭,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現在雖然是提倡小家庭制度,這句經文的意思還是講得很圓滿。菩薩示現在一個家庭裡面,起什麽樣的作用?度化這一家的眾生。這些眾生這一生當中變成你的家親眷屬,過去生中有因緣的。佛常講因緣很複雜、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是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變成一家人的,都是這四種緣很親、很密切,變成一家人。孝子賢孫是報恩來的;敗家子搞得家破人亡是報怨來的、報仇來的。有討債、有還債的,討債的討完他就走了;還債的,那要看他欠你多少,欠得多的,對你物質生活照顧還挺周到,欠得少的照顧就很微薄,一點恭敬心都沒有。為什麽?債務上的,哪有什麽恭敬?報恩的才有恭敬心。所以要曉得,四種緣聚集成一家人,過去跟這些人有這麽個因緣。現在雖然變成一家人,你覺悟了,覺悟就好了,把他當作法眷屬,我們把他變成一家人同修伴侶。世俗煩惱的眷屬轉成法眷屬,你要度他,要幫助他們覺悟,過去這些恩怨債務統統消除,變成法眷屬。所以度家人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在四攝法裡頭「同事」,同行同事,你才能度得了你的家人。這是菩薩普度一切眾生,實在講頭一個要度你家的人;家裡人都度不了,你還能度外人?

好像現在看到有不少法師、在家同修,度外頭人好像容易,度家裡人好像難。這什麽原因?外面的人跟你接觸得少,你一些毛病他都沒看出來;家人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你講什麽他都不相信,道理就在此地。你在家裡果然把你那些毛病習氣統統改掉,你的一家人佩服,真不一樣!你就度了。所以度外人易度家人難,原因在這個地方。你把這個原因找到,原因消除,家裡人哪有不好度的?比外面人更好度,更關心他、更愛護他,更應當先度他,緣深!沒有緣就不能得度,緣深。所以一定要認真依教奉行,把自己毛病習氣統統都改掉,你家人就相信了。家裡人尊敬,外面人更不必說了,那個影響力才大,影響力才深。

第八句,「現居輪王護世釋梵是菩薩宮殿」。這一句裡面,輪王是講轉輪聖王。實在說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今天的話叫度外太空的人;不但度我們地球上人,其他星球上人我們也要度。輪王是人道,不是天道。我們今天看到許許多多的報導,幽浮的事件,就是外太空不明飛行物體,聽說也有外太空人在地球上降落。他們確確實實是人道,不是天道。天道到地球上來不需要交通工具,他們能夠變化;他們還是要用交通工具到這邊來的話,這就不是天道,是人道。其他星球上也有人,他們的科技比我們發達,比我們更高。講到「護世」就是四天王,四天王天在佛門裡面是護法,所以叫護世天王。「釋」是忉利天王,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梵」是大梵天王,菩薩也示現這些身分。這些都是菩薩的宮殿,為什麽?你度這些眾生,一定要示現這些眾生的同類身。

第九句說,「一切菩薩行遊戲神通皆得自在是菩薩宮殿」。菩薩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善巧方便,善巧方便裡面就有遊戲、就有神通、就有禪定、就有解脫,無量的智慧德行他融合在一起。我們讀《地藏經》,《地藏經》裡面有講,供養菩薩要供養玩具。《地藏經》說供養玩具,我們現在供佛的供具裡頭玩具比較少,可以供養玩具。從前有人問過我,供養玩具是什麽意思?玩具是表遊戲神通,所以供佛可以供玩具,遊戲神通,這經上都有的。末後一句,「一切佛所受無上自在一切智王灌頂記是菩薩宮殿,住十力莊嚴作一切法自在故」。佛在這個經上給我們說了十種宮殿。

菩薩雖然沒成佛,在菩薩位往往也得諸佛給他授記。其實我們在座的每位同修,都得一切諸佛如來授記,你們不知道。《無量壽經》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你授記嗎?不但給你授記,連你將來作佛,名號都告訴你了。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成就了,到他方世界去作佛都叫妙音如來,不是給你授記了嗎?我們在凡夫位都常常得佛授記,何況是這些法身大士、這些菩薩?我們今天雖然沒有契入一真法界,菩薩這些行持值得我們學習,尤其要落實我們現前生活當中,我們就得受用。這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真正的把握,自己才能夠建立信心,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成就希有圓滿的功德。今天時間到了。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八集)  1998/5/3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08


推薦閱讀:

多元文化
如何看待加拿大多元文化主義這個國策?
思維模型【10】:常識與反常識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3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TAG:文化 | 新加坡 | 佛教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多元文化 | 儒釋道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