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北京古玩行(1)
一、市場分布:
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琉璃廠文化街、北京古玩城、潘家園市場、天雅古玩城、亮馬市場、亞運村古玩市場、高碑店市場、大鐘寺收藏品市場、成田古玩城、分鐘寺市場、呂家營市場、報國寺錢幣市場、正庄書畫城、愛家紅木傢具市場、北方市場,其他新開張的兩家……
二、拍賣行和店家統計:
除此之外還包括幾十家古玩拍賣行。
在北京經營古玩和工藝品的商戶大約有3500多家,其中有一半來自全國各地的經營者,真正經營古玩的內行大約只有三四百家。這些商家懂行規會經營,識別真假的眼力非常好。
三、店家經營狀況:
還有相當數量不屬於古玩行的一些收藏愛好者。這一群體很多是從1995年前後開始收藏古玩,由於這些人在收藏之前並不了解古玩收藏文化的複雜和規制,幾年來投資了大量金錢,並且只會買進而不會賣地收藏了百件甚至上千件,為了回籠資金,為了把不喜歡的古玩處理掉,只能開個商店進行推銷。
實際這種收藏方式以及經營目的,不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使經濟上的損失和精力上的消耗更大,進入這種誤區的大約有1000多家。其他大約1000家是一些前店後廠加工珠寶玉器、木器傢具的各種新工藝品的商戶。在這麼多經營商家中,人員組成成分最複雜的還是三四百家的古玩商人,這些經營者有工人,農民、自由職業者、小手工業者、下崗人員、有煙酒餐館、服裝百貨改行的,也有公務員、離退休人員和藝術家等等。他們經營古玩的理念,各有不同。
四、關於贗品:
從市場上流通的古玩商品看,從1991年開始市場就已經出現了假瓷器、玉器、銅器和字畫,當時只是為國際上對國內古玩的需求而造假,造假水平不高,造假的人數也很少。但是當國內成立拍賣行以後,國內藏家的需求逐漸擴大,假竹木牙角、木器傢具、石雕造像等假古玩在短短的三五年里便泛濫成災。偽造的品種上到國家館藏中的精品國寶,下到老太太穿的小腳鞋,只要有市場都進行偽造。所以在收藏或買賣古玩的問題上首先要了解古玩市場,了解和學習古玩業界的規制。古玩舊貨市場北京十幾家古玩市場中,真正經營古玩的商家基本上都集中在北京古玩城,除此之外還有百年老街的琉璃廠,但是由於某些原因現今的琉璃廠在行家藏家的心目中已變為經營工藝品的旅遊商品一條街,只有幾家國營的文物商店經營古玩文物。在其他古玩市場中也有少數新老混合經營的狀況,這些市場里售賣古玩的商戶比例大約只有20%。
五、市場觀察:
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真正內行的古玩店和商家們自然就會與經營新工藝品的或一些外行經營的商鋪有序地分離開。凡是真正的古玩商都明白,如果與經營新工藝品的混合一起,會使經營古玩的店鋪可信度下降,會使內行的顧客認為,混雜在工藝品店中的古玩店不內行不專業,沒有真的好的古玩,因而失去搜尋興趣。如此誤解必然影響古玩的銷售。在這個問題上經營工藝品的感覺無所謂,但經營古玩的,從文化上、藝術上、經營方式上都會產生反感心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古玩經營界的特殊性。一些專門經營古玩的,有字畫、瓷器、玉器、銅器、佛像、木器傢具、竹木牙角等古玩雜項,這些專業商戶都有各自的經營網路,有長期建立的客戶.
在古玩商圈內,經營者之間,商家與藏家之間的關係和網路交織在一起,而且經常進行相互的交流溝通,相互了解,對方的眼力、鑒賞水平、收藏項目、經營和收藏的理念以及各自性格等,彼此都很熟悉。因此在長期交流交易中商家很了解藏家,藏家也知道商家,這樣一個專業買賣和收藏群體是有數的,他們之間都十分熟悉,同時也是外行們無法進入的。雖然熟悉買賣方面的信息,但各自識別古玩真假的知識和要領,都是心照不宣的,相互迴避和保密的,這是古玩業界行家們之間不成文的潛規則。
在古玩市場里還有一部分經營舊貨雜貨的,這些店鋪什麼商品都有,有老百姓用的鍋、盆、碗、灶,身上穿的服裝鞋帽,織布做鞋的工具家什;有劇裝、民族服裝、民間佛教器物以及一些裝飾擺設、洋百貨、舊書舊報等等,應有盡有。按照古玩老話,經營這些商品的叫脯,經常光顧這類店鋪的,有內行的古玩商憑藉眼力摟薄撿漏,也有外國人買中國的民俗器物用做室內裝飾或進行跨國倒賣;有內行的收藏愛好者,他們根據自己的收藏愛好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搜尋;有修復及製造仿古器物的手藝人,這些入尋找需要的廢舊材料用來修復殘破的古玩。還有不少剛入門或者還摸不著門路的人,到地攤市場上或各個市場中憑著有錢胡買亂買。實際上真正的行家在市場上,只需簡單地一轉,便明白哪個店是經營古玩的,其古玩的品位如何,經營者的眼力水平如何,哪個店是經營仿古器物的或經營民俗舊貨的,這是進入古玩買賣和收藏所具備的基本眼力和經驗。外行市場隨著愛好收藏古玩的人越來越多,開古玩店的人也多了起來,
有的愛好者收藏了幾年,積壓了大量的所謂古玩,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古玩到底是怎樣流通的,也不了解古玩的基本常識。無奈之下開個店當上了古玩商。可是經營古玩要懂得行規行話,專業的交易知識和交易技巧,在不具備這些基本常識的情況下只能採取干著看,走著瞧,不行就關門的想法。他們知道北京古玩城有名,但是在不了解和適應古玩業界內特殊人文環境的情況下,在內行古玩圈裡根本站不住腳,而且經營所謂古玩又沒有市場,這些被行里稱為「賣瞎活」的,經營不久便先後轉賣給了經營古玩的專業商戶,到其他市場上維持經營。這類外行經營群體在北京就有1000多家,分布在各個市場里。
除此之外是一些地攤市場,自1985年到1995的十年里,地攤上的老貨舊貨佔大多數,而且是古玩商們進貨的主要渠道。自從1995年以後,一些擺地攤的賺了錢相繼開起了古玩店,由於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有限的古玩舊貨的數量相對越來越少,新生的愛好者大量地湧入地攤市場。這些人缺乏辨偽知識和古玩經驗,花大價錢買假古玩,這就刺激了一些地攤商戶,使造假賣假逐漸泛濫起來。例如用紫檀做的如意,仿照老古玩能賣到十萬八萬元而成本不過一兩千元;一塊白玉牌,成本只有幾百塊錢,當真的能賣到上萬元。隨著外行不斷增強的購買力,隨著外行們不知從什麼地方學來的識別知識,把識別古玩的真假弄反了,在地攤上大量收買假古玩,過去賣真古玩的也改賣假古玩了,從1997年以後地攤上的古玩越來越少,古玩商抓貨的也一天天少,到現在商家行家幾乎無人再到地攤市場中買古玩了。
拍賣市場目前在古玩行內比較有名的拍賣行有十幾家,其中講信用以及真正有眼力、有水平、公平公正的拍賣行屈指可數。由於競爭大、專業內行的徵集人員少、好拍品徵集的難度加大,有些拍賣行初期運作較正規,但是越往下做越不守規矩,為了單純獲取利潤,一期不如一期,上拍的贗品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為了創造利潤便採取設局、下套、雇托等手段進行假拍誘拍。這種在古玩行業內,一些小商販,造假賣假的奸商,鬼市野市裡以古玩混吃混喝為生的,被古玩商家行家看不起的小奸攤伎倆都用在了拍賣行的運作上,長期下去遲早會垮台,因為這些經營手段不是古玩行業的經營正路。
實際上一些拍賣行並不懂古玩界特殊的人文文化和古玩行業的規矩以及經營運作模式。這種經營模式與古玩商界內的經營模式是一樣的,例如:內行古玩商在收購古玩時對跑貨的以及農民商販送貨的,絕不能採取看不起的態度或者認為對方是來要飯錢的,求助來的,真正內行的古玩商不論對方什麼身份一律熱情款待,其原因是送貨的人實際上是送財來了。有時可能貨不對路或收購價格稍高了一點,但是長期合作的過程中也許一兩件古玩就讓古玩商賺了大錢。
幾十年來在古玩商圈內用這種經營方式發大財的何止十個八個。這不但是老古玩前輩們積累的經驗,同時也是古玩行內都懂得的經營常識,十幾年來在眾多拍賣行懂行規、懂古玩特殊經營模式的只有秦公先生。另一方面凡是古玩商代銷的古玩,經過雙方商定,商品一旦出售,必須按規矩如時如數地返款。否則一次不守信,今後絕不再合作。有的拍賣行不懂古玩業界的經營方法,徵集拍品除了來源於收藏家或大宅門中的傳世品之外,從古玩商中徵集也是一個重要的徵集渠道,而且這種渠道比前者長久。在古玩行業里,有很多精品不曝光也不露臉。
有些商家不願送拍的原因,一是拍品底價壓得過低,二是買賣交易不守規矩,三是被誤認為是求助拍賣。其實好、少、精、奇、絕的古玩出手絕不局限於拍賣。
假冒古玩目前假冒古玩主要有三類:
第一是仿造民間民俗日常生活用品的各種器物,這些民間器物的銷售主要針對一些藝術工作者或愛好者作為裝飾用而不是專門收藏。
第二是仿造歷史上民間古玩藝術品,例如石雕、木雕、佛像、瓷器、玉器、銅器、木器等等,這類仿古器物的仿造水平一般,其銷售獲得的利潤並不大,銷售對象主要是一些初級愛好者進行收藏以及一些公司的企業主,這類人大都是只要美觀漂亮感覺好便買下。
第三是高仿的贗品,主要有瓷器、玉器、銅器、書畫、金銀器、石雕塑等等,這類贗品的偽造技術和模擬的效果非常好,不是老道的高手很難鑒別,其銷售對象主要是針對內行的藏家。
假冒古玩主要的經營方式,是到處尋找有錢並不懂古玩的藏家特別是以有錢的企業家為目標。這一群體的銷售方式有以下幾種:
1.利用鑒定證書進行騙銷,只要鑒定是真的,永遠別想退貨,更沒有人敢於否定。
2.採取主動尋找目標,他們很明白其贗品能過什麼人的眼,過不了什麼人的眼。根據贗品的逼真效果,求某位鑒定,鑒定以後再賣。
3.講經歷說故事,騙取對方的信任進行騙銷。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騙銷的方法。無論賣假貨的還是收藏古玩的,很多人並不懂除了在金錢上吃虧。
版權聲明:本文古玩元素網網路整理整理,其餘平台轉載請說明!
推薦閱讀:
※清宮舊藏古玩珍品雅賞
※古玩文房
※談談古玩圈子裡的規矩
※誰能給我說說古玩圈裡不成文的規矩和一些基本的行內術語?
※淘盡古玩【文房雅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