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關荀子建國以來的三個研究階段

有關荀子建國以來的三個研究階段

第一時期:是用學術界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荀子思想的開創和初步發展階段。內容涉及到荀子的哲學(自然觀,認識論,辯證法)、教育、音樂、邏輯、經濟、倫理、性論、無神論、政治思想以及荀子思想的淵源、荀子對先秦諸子的批判等。在當時的情況下把哲學史看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史,把宣傳唯物主義和批判唯心主義作為任務,一方面荀子被肯定為最有代表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被稱為「先秦時期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把荀子與唯心主義的鬥爭誇大了,認為是和孔孟相對的,這樣不僅忽視了荀子思想的局限性,也否定了與孔孟相統一的一面。這時杜國庠先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荀子從宋尹黃老學派中接受了什麼》和《中國古代史由禮到法的思想變遷》等文章對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還有《荀子》李德永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這也是關於荀子的全面的著作,認為荀子一生講學議證的目的是要靠一個強大的國家來實現用王道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首先對荀子的時代作了深入的分析,以便對荀子思想的一些特質從時代根源上進行挖掘。荀子的人性論的分析全面深入細緻。李先生認為荀子提出『性偽之分,把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屬性嚴格地區分開來,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抽象地爭論人性的局限性,開始把人性問題引入到社會領域中加以具體考察。性(本始材朴)的內容是耳聰目明等生理機能和追求溫飽、聲色、安逸等的生理慾望。偽是社會道德規範「文理隆勝」「必待事而後然」,即必須經過人們的努力學習和主觀作為才能逐漸形成。性偽之分是人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差別的問題。還有荀子為什麼要講性惡:是認為性有生理學和心理學上的根據,他講的性惡主要用物性來說明人性。這裡與告子相似。用性偽之分來證明性惡,用生理本能和道德規範之間的矛盾來說明性惡的道理。從惡變善就是化性起偽,而化性起偽就是「起禮義,製法度」。禮義產生有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與孟子人性論比較在出發點和時代不同,但都強調禮義的作用,都強調環境和君子的作用。

第二時期:沒有正常的學術研究,荀子研究被綁上了批林批孔和評法批儒的戰車。從當時發表的數十篇文章看,沒有學術價值,反而造成了認識上的混亂。那種政治戕害學術和學術趨附極左政治的深刻教訓,則是應當永遠記取的。

第三時期;可分為幾個階段;從七七年到84年,對荀子的歪曲形象進行了餓撥亂反正。一些學者對荀子哲學的屬性和局限性進行了新的探討,提出其宇宙觀是行而上學宇宙觀,等等觀點。幾部重要的著作1、《論荀子的哲學思想》 夏甑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性質是對荀子思想作全面分析論述的著作。主要內容首先概述有荀子哲學思想的歷史背景、生平和他對百家之學的批判繼承。然後再對他的思想進行分類研究: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查乎性偽之分」的人性論,「明分使群」 的社會觀,隆禮重法的政治論,以解蔽為任務的認識論,以正名為目的的邏輯思想。然後對荀子思想體系中辯證法因素與形而上學並存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後是對其哲學思想的歷史地位與歷史命運的分析。評價:是撥亂反正後第一部對荀子思想進行全面深刻研究的著作,很多觀點在今天還是具有很大價值的。

2、辰德建《〈荀子零箋〉》1980 考證(1)《荀子,非十二子篇》的它囂即范 。(2)《儒效》篇的批評對象實際是孟子,(3)《解蔽》篇和《淮南子,要略》旨趣相通。並對《不苟》篇中蕙施、鄧析的遺說進行了解釋。

3、龐朴《〈荀子〉發微》 1981 指出曾在稷下機構中三為祭酒的趙人荀況,是當時最大的學者。傳世的三十二篇以其博大精深的內容,雍容典雅的風度,給這個結論提供堅實的證明。三十二篇絕大部分出自荀子之手,除卷末數篇或出於弟子撰述。涉及當時學術的所有領域,其方面之廣,論證之精,為先秦任何個人著作所不及,是一部值得注意的富文典冊。在封建年代,因其性惡之主張一直受到冷落。到了近代,開始有所提高。

4、王汝濤《荀子政治思想初探》一文剖析了荀子政治社會思想的主要層次、豐富內涵以及歷史地位。指出,荀子的禮論已經超出道德範疇,而為廣大之禮。有兩個作用,一是養,即根除性惡,維繫社會發展;另一個是別,即明分界限,使人各安其業。前者是禮的目的,後者是禮的手段。在荀子思想體系中體現著禮與法的遞嬗。

還有一些文章,包遵信的論荀況宇宙觀的行而上學特徵,歷史研究,1977,第四期,宋祚胤的〈論荀況的宇宙觀〉,社會科學戰線,1980,第一期;龍宇純《〈荀子〉真偽問題》1983對近代以來懷疑〈荀子〉中多篇為偽作的觀點持反對意見。商聚德《〈荀子。仲尼〉篇作者問題辨析》1984,《仲尼》篇反映的全是荀子的思想,不是贗品。上山下今,賢安、何成軒〈荀子不是從禮到法的過度橋樑1981認為荀子與韓非在思想上不存在師承關係。他們分屬兩個不同的派別。

第二階段從1985到1989發表了近百篇關於荀子的文章,受文化討論熱潮影響,從文化角度審視荀子的思想,探討其心性論、人學思想、思維方式及與孔孟儒學的內在聯繫。總體上看研究視角有所轉換,方法有所突破,但沒有產生有分量的、有影響的觀點,恐怕是因為隨著文化論的興起,人們目光集中於孔孟正統儒家,荀子的地位不如以前了。

第三階段:重新掀起研究的高潮:1990年在山東臨沂召開了首屆全國荀子學術研討會。提交了近三十篇論文包括專著。與會者就荀子與齊文化的關係、荀子經濟思想、政治合格哲學思想展開了討論,集中交流了近年荀子研究的成果,對今後的研究工作起了推動作用。出版了一些專著;1、郭志坤 《荀學論稿》上海三聯書店 1991 ,也是一部綜合性的研究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他對荀子與荀學進行了辨證,荀學是荀子在綜合百家的基礎上創立的思想體系,也將韓非所說的孫氏之儒,它的特點是「名實相符」。對荀子與稷下學宮的研究也屬於新創,認為荀子學於稷下,成於稷下,稷下的傳統影響了他的學術風格和性質。認為宋子、淳于 、也是荀子的老師,對他思想的綜合性特徵影響巨大。對荀子批判綜合百家也進行了重點挖掘。在人性論方面提出的是以人為天下貴的人性論。這是集諸家之長的人性論,成為其學說的理論基礎。還有關於荀學的地位影響方面。

2、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高正的〈荀子版本源流考〉一書。作者搜集了歷代所傳版本,歸納為十八個系統,分析了每一系統的特徵,勾勒了源流及遞變過程,對一些重要的版本的優劣得失做了評述。這些成果為人們進一步研究須知你特別是注釋解讀荀子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3、1993年10月,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了方爾加的〈荀子新論〉。作者接受了譚嗣同的觀點,把荀子作為正統封建禮教的創立者和代表,因而對荀子思想抱一種批判的態度。他認為荀子的唯物主義是以政治為本位的實用主義的唯物主義,他的禮論是後世形成的扼殺人性的封建禮教的前身,荀子的道德思想其實是反道德的。他對儒學的一種改造是倒退。這些見解有獨到之處,但是有商榷餘地,特別是對兩千年為荀儒的觀點缺乏有力論證。,對荀子與後世儒學、與中國文化的關係缺乏具體分析,因而對其歷史作用和地位不夠全面。

4、台灣學者蔡仁厚的〈孔孟學哲學〉一書,專列的是與朱熹的比較,認為二人性論相反,心論則類同,都是知識層次的認識心,荀子的心能知道,但不是道,朱熹的心能理,但不是理,二人所說的心在性質層次上正相類同。荀子的禮義為聖人所制,客觀而不內在,朱熹的性理通於天道,超越而不內在。二者是行為活動和心氣活動所當遵循的標準,不能作為道德實踐的動源,為他律道德。

6、〈荀子的禮學研究〉陸建華 2004,安徽大學出版社 是一部系統研究荀子禮學的專著。從先秦時期廣闊的思想文化背景出發,從哲學的層面闡述了禮學的內容、體系、結構和功能。作者認為荀子禮學包括了禮之本質論、發生論、認識論、人本論、價值論等方面,以及禮樂同構論、隆禮重法論電腦感內容,禮學在其體系中佔據核心地位,是集大成者反映出比較強烈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薦閱讀:

中科院自動化所類腦智能研究計劃揭秘
周易研究
張長東:混合型政體與威權主義韌性研究
[轉載]玉函通秘測彩研究
談談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的視角問題

TAG:建國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