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問題和需求的新婚家庭輔導——來自家庭系統理論的視角

基於問題和需求的新婚家庭輔導——來自家庭系統理論的視角

社會管理

基於問題和需求的新婚家庭輔導——來自家庭系統理論的視角

郝彩虹

(中華女子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北京100101)

[摘要] 新婚期既是家庭形成和鞏固的關鍵時期,也是家庭問題和矛盾頻發的階段,開展新婚家庭輔導具有重要意義。從系統視角理解家庭,發現新婚家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婚姻角色適應不良、親屬關係處理不當、家務和家庭決策分工不清、財務管理權利不明等,相應的家庭需求有正向積極的夫妻關係、和諧友好的親屬關係、明確清晰的家庭規範以及實現以上三點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和需求,系統視角下的新婚家庭輔導提出通過直接輔導和溝通技巧的傳授,協助新婚夫婦處理好夫妻關係、親屬關係,引導建立適切有彈性的家庭規範和家庭原則,通過平等民主的協商制定家庭計劃,並在此過程中幫助新婚家庭構築符合夫妻雙方期待的家庭模式。

[關鍵詞] 家庭系統理論;新婚家庭;角色適應;親屬關係;婚姻輔導;家庭問題

根據民政部《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當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363.7萬對,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 306.7萬對,離婚對數與結婚對數的比例為1∶3.59,同年北京市同一指標值為1∶3,*【注】根據《2014年北京市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市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70 027對,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有56 192對。上海超過1∶2.68。*【注】《2014年上海市社會服務統計》顯示,全市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41 939對,依法辦理離婚登記52 981對(不包括法院辦理的離婚手續)。數據說明,離婚在全國尤其是一線城市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眾所周知,家庭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無論對於社會和諧穩定還是對於個人安康幸福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離婚問題在解體家庭的同時必然對個人和社會造成消極影響。因此,通過有效的社會幹預機制預防婚姻問題的產生,及時化解婚姻矛盾,對於保衛婚姻、維護家庭具有重要意義,婚姻輔導便是其中之一。

從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講,新婚階段對於一個家庭的形成和鞏固具有重要意義。新婚階段家庭發展任務的完成情況,奠定了整個家庭未來走向的基礎。新婚階段家庭任務完成得好,家庭的發展過程就會比較順利;反之,家庭可能進入問題連綿的惡性循環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新婚階段來自兩個不同家庭的男女開始共同生活,會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產生各類問題,使剛剛締結的婚姻關係陷入困境。如果問題不能適時得到有效解決,輕則為以後的家庭生活埋下隱患,重則婚姻破裂。因此,以一定的價值理念和專業理論為指導,運用專業的方法和技巧解決新婚家庭的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婚姻作為一種複雜的互動關係,既涉及婚姻雙方當事人,也涉及雙方的原生家庭,即涉及家庭系統的不同層次[1]。因此,解決婚姻問題首先要以系統的視角理解婚姻、理解家庭,並以此為基礎,通過干預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家庭是一個由不同層次系統構成的整體,家庭結構、社會經濟地位、所處社會文化環境的差異會使不同的家庭發展出不同的角色分工、家庭規則、互動模式以及價值觀念。因此,每個家庭都是獨特的系統,並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其次級系統。而家庭功能的實現仰賴於次級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次級系統之間的界限清楚,家庭成員才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並以恰當的方式與其他成員互動。這就要求家庭發展出適合本家庭的規則,並且根據家庭階段的推進、生命事件的發生以及家庭成員的進出等作出適時調整[2]。對於新建立的小家庭來說,新婚期是家庭規則形成的關鍵時期,受到雙方當事人的過往經歷和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一過程很難一帆風順。運用家庭系統理論,從關係的角度理解婚姻和家庭,可以幫助專業人員認識夫妻關係現狀的發展脈絡,即婚姻問題是如何從家庭關係和溝通互動中產生的,從而更好地幫助新婚家庭成長。

一、新婚家庭的主要問題與需求

在現代社會,人們之所以選擇結束自由的單身生活走入婚姻,承擔起新的家庭角色和責任,根本上來說是出於對更幸福生活的期待[3]。在實際生活中,婚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似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似乎每個人天生就能夠適應婚姻生活。但實際上,我們看到,同是婚姻,有些是幸福的,有些則是不幸的;而且,正如托爾斯泰所言,不幸的婚姻還各有各的不幸。這說明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具備處理婚姻問題的能力。因此,人們才需要學習這種能力以完成家庭各發展階段的任務。而新婚階段作為婚姻的初始階段,對於新婚夫婦來說,既是初步遭遇各種問題挑戰的階段,也是習得經營婚姻家庭能力的關鍵階段。

(一)新婚家庭的主要問題

從家庭發展理論對於家庭發展階段和家庭任務的假設來看,一方面,新婚階段作為家庭發展的一個階段,有其必須完成的家庭任務,當新婚夫婦受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不能夠完成這一階段的家庭任務時,就會產生家庭問題;另一方面,新婚階段是一個新生家庭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夫婦雙方的角色和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新婚夫妻無法適應這種轉變時,也會產生家庭問題[4]。

相關研究也表明,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家庭所承受的壓力源不同。具體到新婚階段,家庭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1)如何獲得配偶的接納;(2)如何獲得配偶家人的接納;(3)如何安排與原生家庭的關係;(4)如何處理家務和財務事宜[5]。當新婚夫婦不能夠妥善處理這四方面問題時,就會產生夫妻矛盾。在這四個壓力源中,有三個是涉及角色調適和親屬關係處理的,由此可見,角色和人際關係問題在新婚階段的普遍性。

從家庭系統理論的角度講,新婚家庭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家庭規則,因此,家庭成員必然會因為在家庭角色、親屬關係、家務分工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缺少共識而產生矛盾。

1.婚姻角色適應不良

提到結婚,大多數人頭腦中浮現的可能是白紗教堂、夫妻宣誓、交換對戒、親友祝福、蜜月旅行等甜蜜溫馨的畫面,但實際上,所有這些環節作為儀式性的表演,都只是一種前台展示;對於新婚夫婦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後台的真實生活。

人們結束單身生活,步入二人世界,獲得了妻子和丈夫的身份。但是,身份的獲得並不意味著能夠扮演好相應的角色。新婚階段家庭遇到的普遍問題是婚姻角色適應不良。比如,出身富裕家庭的妻子不理解丈夫日常生活中的精打細算;在傳統保守家庭長大的丈夫接受不了妻子在公眾場合對自己的親昵行為;信奉性別平等的妻子無法接受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包攬家庭決策;重視家庭的丈夫對工作狂的妻子心懷不滿等。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反映出新婚夫婦在生活理念、人生態度、家庭期待等方面存在的分歧。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婚階段,存在分歧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正是因為有分歧,所以才需要磨合,所以新婚階段又被稱作磨合期。

2.親屬關係處理不當

如果以個人為中心畫一個圓作為男人和女人的親屬網路,那麼在結婚前,這是兩個獨立的圓圈,環繞著各自的中心。但是,結婚以後,中心發生了改變,不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的共同體,原來環繞兩個中心的圓圈開始發生關係,並形成了一個更大更複雜的圓圈。家庭系統理論認為,當家庭系統中的任何一個次級系統發生改變,整個家庭系統就會發生改變[6]。當兩個原有的家庭系統因婚姻關係整合成一個新的大系統之後,原有的系統平衡全部被打破。要實現新的平衡,需要新婚夫婦處理好新系統內部的各種關係。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新婚夫婦往往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各自原生家庭與新建小家庭的關係而引發矛盾。比如,獨生女妻子婚後依然依賴父母,並要求丈夫一起在父母家生活,引起丈夫和公婆的不滿;來自小城鎮的丈夫,出於感恩,總是在小家接待親友,還要求作為職業女性的妻子準備好茶飯;來自大城市的媳婦/丈夫批評農村婆婆/丈母娘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丈夫或者妻子總是在不徵求配偶意見的情況下給予原生家庭經濟支援等。此處列舉的只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實際上親屬關係處理不當的情況要複雜得多,可能涉及情感、理念、習慣、金錢、財產等,不一而足。

3.家務和家庭決策分工不清

在傳統社會,家庭分工是很明確的,即「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做好家務勞動是女人的職責所在。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工業化和現代化使大批婦女走出家門,與男性一樣從事社會性勞動,實現自我社會價值的同時,為家庭貢獻經濟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就家務勞動如何分工開始出現了爭議。恪守傳統性別觀念的人們通常認為做家務完全是妻子的事,無論她是否從事社會勞動、是否有經濟收入;受性別平等觀念影響的人們則更傾向於夫妻共同分擔家務。當一個恪守傳統性別觀念的丈夫遇到一個追求性別平等的妻子時,在家務勞動的分工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即使都認同性別平等的夫婦,家務的分工也會存在誰做得多、誰做得少,誰做得讓人滿意、誰做得讓人不滿意的問題。

此外,新婚夫婦在家庭決策上的分工不清也會引發問題。中國傳統的家庭決策分工是,大事丈夫做主,小事妻子做主。這一分工的潛在假設是丈夫理性、社會經驗豐富,適合處理大事;而妻子感性且生活經驗豐富,所以適合處理小事。然而,隨著現代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參與社會勞動,理性和社會經驗豐富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謀求家庭「大事」的決策權,這對傳統男性固有的家庭決策分工認知是一個挑戰。例如,一個精明強悍的妻子可能在買房置地的大事和晚飯安排的小事上,都發揮主導權;如果丈夫恰巧是自尊心很強、愛面子的男性,那麼夫妻之間就有可能發生爭執。

4.財務管理權利不明

在傳統父權文化中,丈夫控制著家庭財務的支配權,甚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妻子本身也是丈夫的財產。因此,關於家庭財務管理由誰負責的爭議很少。而且,在傳統農業社會,家庭是主要的生產和消費單位,種植糧食、紡織布匹、飼養牲畜禽以自給自足,為數不多的交換也主要是為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要,社會的商品化程度較低,家庭財務管理相對簡單。在傳統社會規範明確且需求簡單的情況下,很難想像新婚夫婦會困擾於家庭財務管理問題。

然而,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以後,女性參與社會勞動和社會生活的程度越來越廣泛,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承認,並和男性一樣有薪酬收入,這種背景下,部分女性開始挑戰傳統的父權制度,要求提高家庭和社會地位。這一變化使得男性對家庭財務的支配權遭遇了危機。此外,現代社會作為高度商品化的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在家庭運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家庭財務管理權的重要性凸現出來。對於新婚夫妻來說,誰掌握家庭財政大權也成為引發夫妻矛盾的一個導火索。

以上介紹的是新婚夫婦中比較普遍的四種問題。隨著社會變遷,這些傳統的問題中不斷加入新的影響因素。比如,過去三十多年,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在城市和鄉村以不同的標準執行,使得城鄉之間無論在家庭結構還是家庭關係方面,都出現了較大差距,進一步增加了城—鄉結合夫婦在婚姻角色適應和親屬關係處理方面的困難。此外,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手機以及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普及,不斷地塑造和改變著人們的婚戀觀念和行為。基於電子社交平台的性和愛情的易得性,加劇了新婚家庭的脆弱性,這些都應該引起重視。

(二)新婚家庭的主要需求

通過對新婚階段家庭主要問題的歸納和總結,梳理出新婚家庭的普遍需求如下:

1.正向積極的夫妻關係

婚姻本質上是一種契約關係,夫婦雙方以此為基礎展開合作,共同經營家庭生活這門生意,並伴隨家庭的發展獲得個人成長。健康的婚姻關係和家庭生活對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是助力,而非阻力;個人的提升又會促進家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對於新婚夫婦來說,建立正向積極的夫妻關係非常必要。

2.和諧友好的親屬關係

現代家庭以核心家庭為主,人們習慣了簡單的家庭關係,因此,當新婚夫婦進入新的親屬網路,難免會不適應,甚至不知所措。過去只需面對親子、手足、祖孫關係的兩個人,結婚後需要處理婆媳、翁婿、姑嫂、妯娌、連襟、郎舅等一系列新的親屬關係,耗神費力。但換以優勢視角看待問題,如果處理得當,和諧友好的親屬關係不僅不會是新婚夫婦的負擔和困擾,反而是有效的社會支持網路。

3.明確清晰的家庭規範

按照常理,新婚階段本來是夫妻之間你儂我儂、感情甚篤的時期,之所以出現各種矛盾和問題,尚未形成明確清晰的家庭規範是主要原因。任何系統的運作都需要一定的邏輯和規則,不然就會失控,家庭系統的運作同樣如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規範不清晰,就會出現角色不清、責任不明的混亂狀態。因此,在新婚階段,夫婦雙方要有意識、有技巧地加強溝通,儘快確立新生家庭的家庭規範。

4.實現以上三點的能力

正向積極的夫妻關係、和諧良好的親屬關係以及明確清晰的家庭規範,對於每一對新婚夫婦來說,既是需求,也是任務,是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的基礎。但是,在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人們對於好妻子、好丈夫、好夫妻、好家庭的判斷標準並不一樣;即使標準一致,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具備處理好夫妻關係、親屬關係的能力和制定明確家庭規範的意識。因此,需要專業人員給予引導和協助,幫助新婚夫婦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激發和培養其經營婚姻和家庭的能力。

二 、系統視角下的新婚家庭輔導

家庭系統理論強調家庭成員關係的邊界和家庭規則的重要性,故而系統視角下的新婚家庭輔導至少有兩個重點:一是幫助新婚夫妻釐清與各自原生家庭成員之間的邊界,實現新家庭的獨立;二是協助新婚家庭形成能夠被夫妻雙方共同接受的家庭規則,並幫助雙方認識到規則的彈性。輔導的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協助新婚夫婦適應角色和處理家庭關係

婚姻和戀愛最大的區別就是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當新婚夫婦結束浪漫的婚禮和蜜月,正式開始家庭生活,多重的家庭角色和任務也隨之而來。首先是妻子和丈夫的角色,單身時「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婚後凡事需要考慮另一半的意見,這對於習慣了我行我素的新婚夫婦是一個挑戰。其次是媳婦和女婿的角色,「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庇護,獨自面對家庭模式完全不同的夫家或妻家,如果不能夠隨機應變,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難免會引發家庭矛盾。第三是姑嫂、妯娌、郎舅、連襟等角色,如果夫妻一方或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那麼如何處理與妻子或丈夫的兄弟姐妹的關係也需要費一番心思。

要處理好如此多的新角色,專業人員首先要協助新婚夫婦認識雙方角色及分工,從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出發,對夫妻定位和分工進行協商並達成默契,承擔起相應的家庭責任。其次,教授新婚夫婦處理親屬關係的知識和技巧,在嚴守「我的家庭」「你的家庭」「我們的家庭」之間界限的基礎上,做到尊重和理解,與三個家庭保持相同的心理距離,尊敬公婆、岳父母如同自己的父母,幫助配偶的兄弟姐妹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3]。最後,在協助新婚夫婦適應角色和處理家庭關係的過程中,引導新婚夫婦形成相對穩定積極的互動模式,在此基礎上逐步確立家庭規範,使家庭生活有章可循。

(二)協助新婚夫婦制定適切的家庭計劃

家庭計劃的內容包括家務如何分工、家庭財務如何管理、何時生育以及誰為家庭犧牲更多職業發展機會等。但家庭計劃制定中的關鍵問題不是計劃的內容,而是「如何制定」「誰來制定」以及「制定什麼樣」的家庭計劃。即在家庭計劃制定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由誰說了算以及計劃對夫妻雙方分別有什麼影響。家庭計劃與個人計劃的關鍵區別就是家庭計劃是以整個家庭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兼顧個人利益。新婚夫婦中具有資源優勢的一方在家庭計劃的制定中會有更大的權力,但也並不絕對。因為家庭成員的權力除了取決於掌握的資源多寡之外,還取決於夫妻雙方對資源的重視程度。

一般來說,家庭中的資源形態包括感情、地位、服務、貨品、信息以及金錢六種。只有掌握了對方需要或重視的資源,資源擁有者才可能掌握權力[3]。理論上來說,掌握權力的一方在家庭計劃制定中居於主導地位。

家庭輔導要幫助新婚夫婦認識到制定理想的家庭計劃應該是一個充分民主的過程,即夫婦雙方在家庭中擁有平等的權力,不因資源多寡而不同,二人共同協商、擬定家庭計劃[3]。

(三)教導新婚夫婦有效溝通和處理衝突的技巧

教導新婚夫婦促進有效溝通和化解衝突的技巧是新婚家庭輔導的重要工作之一。這些技巧包括尊重、將心比心、就事論事、傾聽、暫停等。工作者要引導新婚夫婦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有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對待和化解分歧,即強調積極溝通的重要性。而要使溝通達到預期目的,需要運用一些技巧,在這些技巧中,最大的技巧就是愛。愛是所有其他技巧發揮作用的前提。因為有愛,所以願意尊重對方,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重新理解問題,願意耐心傾聽,並把問題聚焦於當下的衝突,而不是翻舊賬。遇到兩個人都陷入非理性狀態的爭執時,不妨暫停以緩和氣氛,在恰當的時機再處理矛盾。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互動中,要注意多傳遞正向信息(比如讚賞對方在工作中的表現、尊重對方的興趣愛好、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等),少傳遞負向信息(比如苛求、抱怨、指責、諷刺甚至侮辱等)[7]。

家庭輔導工作者需要引導新婚夫婦共同努力,使當事人明白什麼是健康的婚姻,什麼會引致婚姻成功,什麼會導致婚姻失敗。健康的夫妻關係一般具備以下七個特徵:尊重、寵愛和友誼;緊密的情感聯結;高質量的溝通;共同、有效的衝突處理方式;接納、包容的心態;明確、長期的承諾;一致的價值觀和目標。價值觀相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相互促進成長、親屬們的理解與支持、經常交流、理性處理分歧、共同擔當等,都是使婚姻走向成功的有效方法[8]。反之,過度依戀、價值觀不同、結婚目的不純、性生活不和諧、家庭背景懸殊、姻親關係複雜、迴避溝通交流等,都可能導致婚姻悲劇[9]。

三、小結

從本質上來看,婚姻契約的締結不僅涉及丈夫和妻子,而且涉及各自的原生家庭,夫妻關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原生家庭關係的影響。因此,將系統視角引入婚姻輔導,從家庭系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婚姻及家庭問題,是工作者實現有效介入的前提。尤其對於新婚家庭來說,夫妻雙方處於新的家庭角色的適應階段,雙方的原生家庭以及各自與配偶及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對於夫妻關係以及新家庭的互動模式、家庭規範以及家庭原則等,都會有重要影響。因此,從家庭系統視角出發,新婚輔導應聚焦於通過直接輔導和溝通技巧的傳授,協助新婚夫婦處理好夫妻關係、親屬關係,引導建立適切而有彈性的家庭規範和家庭原則,協助當事人通過平等和民主的協商制定家庭計劃,並在此過程中幫助新婚家庭構築符合夫妻雙方期待的家庭模式。

[參考文獻]

[1]朱強著.家庭社會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66.

[2]謝秀芬.家庭與家庭服務[M].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2:80-82.

[3]鄭永生.國際婚姻家庭指導師教材(大陸版)[M].香港:中國教育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5-180.

[4]郝彩虹.家庭社會工作實務的理論視野[J].人口與社會,2016(2):107.

[5]彭懷真.婚姻與家庭[M].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156.

[6]朱東武,朱眉華.家庭社會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0.

[7]BIJAN GHAZNAVI.婚姻諮詢與治療(三)[J]. 胡佩誠,左月俠,王鳳華,譯.中國性科學,2004(10):39.

[8]BIJAN GHAZNAVI.婚姻諮詢與治療(一)[J]. 胡佩誠,左月俠,王鳳華,譯.中國性科學,2004(8):39-40.

[9]BIJAN GHAZNAVI.婚姻諮詢與治療(二)[J]. 胡佩誠,左月俠,王鳳華,譯.中國性科學,2004(9):35-36.

[責任編輯:劉佩丹]

Abstract:Newly married period is not only the key stage of form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a family, but also the stage which is full of familial problems and conflicts. To view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system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a new family are marriage role maladjustment, kinship mishandling, housework and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and indistinct household financial management. Correspondingly, the needs of the new family are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hips, clear and explicit family rules, and the ability to achieve these goal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new family counseling from family system perspective provides both direct counseling and communicative skill training, and focuses on assisting new couples to deal with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and other family relationships properly, and guides new couples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family rules and principles, and helps couples make family planning in equal and democratic ways, and guides the new family to form a family pattern which is expected by each other.

Key words:family system theory; newly married family; role adaptation; kinship; marriage counseling; family problem

[收稿日期] 2016-10-13;

[修訂日期]2016-10-26

[作者簡介] 郝彩虹(1984-),女,山西文水人,中華女子學院講師,社會學博士,研究方向:社會建設。

[中圖分類號] C91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963(2017)02-0023-07

DOI:10.14132/j.2095-7963.2017.02.003

推薦閱讀:

李白、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詩
超美的新婚洞房,你喜歡嗎?
迷戀舊愛新婚老公半年不動嬌妻
《詩經·樛木》:為新婚唱一首讚歌!
新婚祝賀語

TAG:家庭 | 需求 | 理論 | 新婚 | 系統 | 視角 | 輔導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