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團故事】佛法到底在哪裡

佛法可能是一個不是方法的方法,是一種精神氣質。體現在一個人的身上,讓你信任,讓你感到溫暖,讓你心甘情願地向他學習。慈悲、喜悅,讓你快樂,讓你醒悟乃至解脫。

每個學佛人心裡都有一個佛法的相狀。有一個人在心力比較低的時候,感慨地說,一直以來就想找到古剎、秋風、落葉、掃地僧的感覺,但一直沒有找到。他可能覺得那就是佛法,至少在某一個階段或時刻是那樣。

有一位師兄想過一種平靜的生活,一直在找。機緣巧合,找到寺院里來了,他可能覺得那就是佛法。

有人覺得經論就是佛法,有人認為自己心裡學習到的那個東西就是佛法,寺院、法器、僧侶、經咒及某個法類等,一切都有可能被認知為佛法。

可是,有的時候感覺搜遍寺院的每一個角落,都找不到佛法。大寮里有嗎?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已,哪裡有佛法。教室里有嗎?圖書室里有嗎?大殿里有嗎?古橋上有嗎?古樹下有嗎?香爐里有嗎?如果有的話,就不是凡夫僧了。佛法在心裡。這話誰都會說,到處都是這麼說的,可讓我們真正理解,是絕難做到的。佛法一定不是我們凡夫所感知到的那個東西。當我們認為某個東西就是佛法的時候,那個東西估計就已經不是了。

多次去丈室,明知道那裡面不會看到我們妄想的那個佛法,但還是忍不住去看,去那裡做點事情,體會體會善知識的心懷。但,都無果。想起來就傷懷,笨死算了。

倒是在善知識的行儀上找到一點自認為是佛法的東西。每一個細節都常常被憶持起來,體會、揣摩。比如,師父在車上坐著的時候,他也不著急,慢慢跟你說話、聊天,解答你的問題。當你說,師父,我按您指的路線開到哪?他會說,隨你便,只要你不開出北京城就行。

那時候,你感覺他根本就沒有什麼急事。但車到了地方,正要找車位,他忽然斬釘截鐵地說,停。

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僅僅是腳下的條件反射,先踩下剎車。思想還在遲疑乃至車還沒有停穩的時候,師父已經極迅速地推開車門,下了車,走了。你一抬頭,他都走出很遠了。

這估計是身心敏捷的緣故。靜的時候隨緣,動的時候絕不拖泥帶水。

這大概就是佛法吧。

就算是,那也是人家的風光,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也只能是欣賞欣賞。就好比站在銀行的大廳里,知道腳下就有金庫,櫃檯里就有成捆的錢,但那跟你沒什麼關係。況且,也不見得真就理解對了。

僧團里每半年調整一次寮房。抓鬮,大家各自定位。現在又該抓了,換寮房,換床鋪。這是讓我們體會無常,讓我們不要執著某個床屬於我,某個寮房屬於我,某種生活方式屬於我。

大家私下裡開玩笑說,搬家的時候看誰的東西少,就能看出誰更有佛法。所謂,上等僧輕飄飄,中等僧抱一包,下等僧擔一挑。

那麼,這個是佛法嗎?要說是也是,要說不是,也不是。東西多少,換房、換床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過日子。日子過好了也許是佛法,過不好也許就是煩惱。

有一位師兄最近比較煩,他說,他期待的佛法是經論義理,跏趺禪坐。可是,最近不讓他從事有關義理的文字工作,而讓他去了大寮。放不下啊,再加上別的事情,所以就煩。

看起來,經論義理,跏趺禪坐在師兄的心目中是佛法。後來,有上座法師開導他,說,他這麼多年的修學,感覺最受益的是在大寮的半年。後來感覺不夠,又爭取待了半年。

看來,對這位上座法師來說,大寮更有佛法。其實,這個結論是很讓人震驚的,要知道這位上座法師修學這麼多年— 講經說法、上殿過堂、持戒讀書,竟然覺得大寮的半年最受益。

真要命,這個法無定法,難死我們了。

唉,佛法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當你覺得是的時候,那個東西肯定就不是。當你覺得最不可能是的時候,它就有可能是。

與比較煩的師兄在明心閣角落裡談談心。談啊談啊,好像得出一個結論,寫字有快樂,別人不讓你寫了,那就是說這個快樂不是真快樂,能被別人奪走,那就有問題。倘使真的快樂,應該隨時放得下,別人奪不走。那就是說,倘使寫字和蒸饅頭、刷廁所、掃地、工地里刨土、搬石頭一樣有快樂的話,那快樂隨身,誰都拿不走了啊。

道理好像是講通了,兩個人講得滿嘴佛法。但心裡的煩惱也沒減輕多少。

那最可靠的佛法應該是在佛經里吧。肯定跑不了,經、律、論,三藏十二部經典里肯定有佛法。

眉際玉毫光燦爛 照開六道昏蒙 龍華三會願相逢 演說法真宗

有一位上座法師卻告誡到,不要輕易閱藏,有不少人閱藏就閱出毛病,偏了。文字有時候也很害人。但沒它,又肯定不行。陪另一位上座法師去看病,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心想,能聽到一些佛法方面的高見吧。沒想到,他老人家感慨地談起過去的老電影,《青松嶺》《洪湖赤衛隊》等,談起「馬尾巴的功能」 這句那個時代最經典的電影台詞時,他開心的笑容至今猶存。

後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在醫院的長椅上候診時,法師開講天主教、基督教的區別。從歷史發展到教理,從教義到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如數家珍。

這一堂課,對基督教和天主教倒是有了一點了解和認識。

還有一位法師認真地說,你知道,這一切,都是表法的。

天啊,佛法到底在哪裡啊?

當然,都知道佛法在心裡,都知道佛法不離世間覺,但,到底在哪裡啊?

既然是為了離苦得樂,為了自利利他,那就應該能從那個「樂」上有點覺察,否則老是稀里糊塗的也不合適。

佛法可能是一個不是方法的方法,是一種精神氣質。體現在一個人的身上,讓你信任,讓你感到溫暖,讓你心甘情願地向他學習。佛法慈悲、喜悅,讓你快樂,讓你醒悟乃至解脫。

不知道這樣想,對還是不對。

——摘自《和尚·博客》學誠大和尚博客文和尚集之二十


推薦閱讀:

佛陀為什麼制定戒律不能養小動物?
佛陀不回答的問題
對無相無分別的疑問?
《金剛經》生活 - 第二品

TAG:故事 | 佛法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