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語文第三單元重點字詞、課文詳解、名著導讀

一、字詞

系jì 竄cuàn 覓mì 跪guì 拗ǎo 攢cuán

確鑿záo 輕捷jié 雲霄xiāo 倘tǎng若 鑒jiàn賞

啄zhuó食 和藹ǎi 恭敬 質樸 博學

淵yuān博 倜tì儻tǎng 淋lín漓lí 盔kuī甲

紳shēn士 機關 無從 宿儒rú 同窗

人跡jì罕hǎn至 人聲鼎dǐng沸fèi

二、課文整理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重點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等。

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調集》;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憶起少年時代的事。)詩歌集《野草》等。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題思想:本文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2.文章以什麼為寫作順序?文章哪幾節文字寫百草園?哪幾節文字寫三味書屋?

空間順序。

課文第1—8段寫的是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生活;

第10—22段寫的是作者兒時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3.文章第九段有什麼作用?並揣摩三個「也許」表達的情感。

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三個「也許」,反覆揣測,是「我」對家人將「我」送到私塾去的原因的猜測,認為可能是做錯了事所受的懲罰。可見他對百草園是多麼的留戀。預示著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將是截然不同的一塊天地.其中又隱含著「我」不願離開的無奈。

4.讀第1段。思考: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話的意思。「似乎」與「確鑿」是否有矛盾?為什麼?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確定,確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確定是因為「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經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為追憶兒童時的生活,又都歷歷在目。

5.文章2-8段,作者寫了哪三個難以忘懷的內容?

百草園的美景(樂見 美好)、美女蛇的故事(樂聞 神奇)、雪地捕鳥(樂事 有趣)

6.「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強調的重點是什麼,前兩個「不必說」在表達上有作用?

重點是「單是」後面的內容。前兩個「不必說」不僅突出了「單是」下邊的內容,還突出了魯迅對於兒時趣味描述時的欣喜,表現齣兒童所特有的一種情趣。

7.文章第2段以什麼順序描寫園中景物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具體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

本段用了整體到局部的描寫順序,用了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方法,從形、聲、色、味(視覺、聽覺、味覺、觸覺)角度具體地描寫了百草園春、夏、秋景,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具體的賞析略)

8.速讀4——6段。思考:插敘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9.閱讀7-8段,思考下列問題:

① 作者先寫百草園冬天的「無味」,然後寫下雪帶來的樂趣,這是什麼寫法?起什麼作用?

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這句話總起全段,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用無味的冬天的百草圖襯托下雪後捕鳥有趣的百草圖。

② 找出表示捕鳥動作的詞,說說這些詞的作用。

動詞略,作用:運用一系列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寫出了兒童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

10.第二部分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的?

入學拜師、詢問「怪哉」、習字對課、後院尋趣、師生讀書、做戲畫畫

11.三味書屋的生活真的枯燥無味嗎?又有哪些趣事呢?

不,① 一有機會就跑出去玩;② 折臘梅花;③ 尋蟬蛻;④ 在座位上做各種遊戲,畫畫兒等.

12.輕捷的叫天子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中的「竄」有什麼含義?

既寫出了叫天子的機靈輕捷,又寫出了兒童內心的羨慕之情。

13.①「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運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作用?

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油蛉、蟋蟀們的聲音悅耳。

②「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換成「趴」,為什麼?

不能,「伏」體現了黃蜂肥胖的特點。

③「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覆盆子的形狀。

14.課文記敘「冬日雪地捕鳥」對表現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作者寫百草園冬天給愛玩的兒童帶來樂趣,再次暗點「樂園」,表現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15.文中關於美女蛇的故事屬於那種記敘方法?有什麼作用?

插敘 園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揭示了其是我童年樂園的原因。

16.「冬天的百草園比較乏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欲揚先抑 先寫冬天的百草園的無味,用來反襯後文雪地捕鳥的樂趣。

17.描寫雪地捕鳥這段用了哪些動詞?有什麼作用?

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走、拉、罩住

一連串的動詞,清楚、準確、細緻的描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同時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及對捕鳥的喜好

18.文章的壽鏡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對他是一種怎樣的情感?請結合文章中有關先生的描寫進行評價分析。

一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學生捧讀「四書」「五經」之類的書。 三是開明、不太束縛學生。分析略)

作者對他是恭敬、不滿(分析略)

19.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示例: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再塑生命的人》

一、字詞

撿jiǎn 感慨kǎi 搓cuō捻niǎn 綻zhàn開

爭執zhí 慚cán愧kuì 悔huǐ恨 激蕩

奧秘mì 拼pìn湊còu 企qǐ盼 截jié然不同

疲倦不堪kān 小心翼yì翼 不求甚shèn解

混hùn為一談 恍huǎng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團錦簇cù 美不勝shèng收

二、課文整理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和作品

本文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19個月就因病致啞,失聰失明。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她曾經就讀哈佛大學,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師》、《我的生活》等。

2.划出提示層次劃分的關鍵句子,理清文章結構,並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三件事情 第一(1—5):「我」與莎莉文老師的第一次見面。

第二(6—8):莎莉文老師教「我」拼寫單詞。

第三(9—13):寫莎莉文老師向「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我」有了求知的慾望。

全文概括:本文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讚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情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3.這幾件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活經歷(略);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4.賞析文章第4段,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圍繞「好奇、迷茫、脆弱「來回答

5.第5段最後一句在全文有什麼作用?承上啟下

6.如何理解第11段的含義?

本句話點明中心,照應題目,表面上是水讓海倫獲得生命的意識和感情,擁有了求知的無比美好的感受;其實是莎莉文老師的愛心、耐心和慧心給我帶來和光明和溫暖。

7.如何理解文題「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麼是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這表達了作者對莎利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竊讀記》

一、字詞

蹭cèng 抵dǐ達 尷gān尬gà

難堪kān 俯fǔ視 狼狽bèi

原諒liàng 枉wǎng然 貪婪lán

彈tán簧huáng 自卑bēi 暢chàng銷

詛zǔ咒zhòu 慘cǎn淡 慣技

威風凜lǐn凜 眾目睽kuí睽 煞shà有介事

廢寢qǐn忘食飢腸轆lù轆 汗涔cén涔

二、課文整理

1.了解作者及其《城南舊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於日本大阪,在北京長大,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經商,出生後不久回到台灣,但旋即又舉家遷往北平居住,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有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寫舊北京社會風貌的小說《城南舊事》,它曾被搬上電影銀幕而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描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舊事》包括五個短篇小說,即《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影片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寫了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

《竊讀記》選自《英子的心》。主要內容:本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全文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2.「竊讀記」中的「竊」是什麼意思?如果改為「偷讀記」好不好?為什麼?

「竊」是偷偷地意思。 不好,此文以「竊讀」為敘事線索,著重描寫作者「竊讀」的心理和情感經歷,「竊讀」二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澀的窘態,更表現了作者如饑似渴的求知慾望和鮮明的形象,而「偷」則缺少這些意蘊。

3.作者為什麼要「竊讀」?試分析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我無力購買卻渴望讀到書。我是一個渴望讀書但是又無錢購買書的窮學生。(分析略)

4.文章寫了幾次竊讀?「我」在竊讀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事?(在文中畫出,並讀一讀)

兩個竊讀。第一次被老闆粗暴制止,在「我」心靈上留下創傷;第二次我得到店員的暗中關懷,感受到人間的愛和溫暖。

5.理解下列含義深刻的句子:

(1)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我的理解: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惡狼進食。

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2)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的理解: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只是只讀不買。「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與沉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3)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我的理解: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4)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我的理解:這句通過一個動作描寫,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酸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穫了知識與智慧。

(5)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我的理解:「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6.梳理本文的寫作結構(寫作順序、 文體的特點、段落劃分等)

(1)本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同時還插入兩個場景描寫。

(2)段落劃分:

第1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寫法,描寫放學後作者急匆匆地趕往書店,突出了書對自己的巨大吸引力。

第2-9自然段:以時間為序,生動細膩地描寫了竊讀的真實情景,揭示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

第10自然段:作者晚上離開書店時的心情以及借用國文老師鼓勵的話進行自勉。

(3)自語式獨白是心理描寫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通過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表達自己當時的心境和情感。

(4)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主要內容 本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7.比較4-8段和22-25段兩次不同經歷的竊讀,回答下面問題。

(1)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比較老闆與店員的不同。

語言、動作描寫,老闆是一個粗魯、傲慢、霸道、冷漠無情的人;店員是一個有禮貌、善解人意、用心的人。(具體分析略)

(2)兩次竊讀經歷給「我」的心理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第一次被驅趕,傷「我」自尊、讓「我」產生對人類的仇恨心理,造成心靈上的創傷。

第二次遇關懷,給「我」信任、尊嚴、溫暖,讓「我」感受到了愛。

(3)試梳理出「我」兩次「竊讀」過程中的心情變化。(在文章中畫出來)(略)

8.課文中有很多寫「我」如饑似渴地讀書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示例:(1)一頁,兩頁,我如飢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

「飢餓的瘦狼」「貪婪」,貶義詞褒用,說明「我」對讀書的渴望程度。

(2)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擠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來了。

這段話通過「跨」「踮」「擠」和「總算」等詞描寫了「我」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樣子,表現了「我」特別想讀書的急切心情。

(3)我合上最後一頁——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用「咽了一口唾沫」這樣一個動作,寫出了「我」飽讀之後的滿足感、充實感。

9.怎樣理解「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這句話?

「吃飯長大」指身體需要食物來供養;「讀書長大」指頭腦需要知識來充實;「在愛里長大」指人的成長離不開愛的澆灌。文中「我」被店員默默地關心和幫助,這讓我認清了人世間的真善美,不再固執地仇恨人類。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濃濃的愛,不經意的細節往往給人巨大的力量,我們應該善於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與愛。

《論語》十二章

一、字詞(解釋加點詞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按時。習:複習。亦:也。說:同「悅」,愉快。)

2.有朋自遠方來(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從。 )

3.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慍:生氣,發怒。 )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吾:人稱代詞,我。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檢查。謀:謀劃。忠:儘力)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7.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裡指獨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矩,規範)

11.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14.可以為師矣(可以)(憑藉)(做,當作)

15.人不堪其憂(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

17.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趣)

18.飯疏食飲水(吃飯)(粗糧)(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

20.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的手段)

21.於我如浮雲(對於)

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泛指多個,幾個)

23.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點)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

25.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6.不舍晝夜(捨棄)

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8.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9.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

30.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通悅,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通又,意思是 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古今異義詞語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今義:數詞,三)

3.溫故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5.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藉;今義:可能,許可)

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成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

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

3.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

4.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

成語歸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擇善而從4.三人行,必有我師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 7.富貴浮雲8.簞食瓢飲

二、課文整理

1.句子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裡感到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講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歲時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能順從自己的意願卻不越過法度。」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卻也不可以奪去他的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說:「廣泛地學習並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找出文章中關於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品德修養的句子

(1)談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談學習態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談品德修養的:不改其樂;匹夫不可奪志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仁在其中。

3.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複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讚歎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

一、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二、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創作的以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是魯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記敘文,是回憶性散文,共收入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後記》,寫於1926年6月至11月間,《朝花夕拾》題目意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意思」。原題是《舊事重提》

三、故事梗概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卧冰求鯉」、「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三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可憐。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敘作者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撓,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江湖庸醫耽誤,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請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敘述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像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魯迅先生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

五、重要內容

①《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請簡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課內學過的除外)的主要內容:

示例:《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主要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卧冰求鯉」這三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憶散文,被選為課文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

③《五猖會》記敘作者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撓,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六、輕鬆闖關

(1)《朝花夕拾》是魯迅1927年所作的散文集,共10篇。作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是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事的懷念之情。其中,《 》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 》記錄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

(2)《朝花夕拾》不僅僅是對往事的記錄,而且通過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作者擅於描摹人物的神態心情,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請舉例說明。

如《 》中寫 (人名)

相關情節概述:

(3)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麼好感,但回國偶遇後,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這是一個身材高大,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現在藐視」這段文字描寫的是。

(4)作者回憶少年讀了《二十四孝圖》後,覺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股市」如「子路負米」、____、____之類;,而____、____的故事則有些可疑,還有____的故事如模仿則有性命之憂。

(5)《朝花夕拾中刻畫的身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____、____

(6)《朝花夕拾》中《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指的是____

(7)起初魯迅認為范愛農是怎樣一個人?後來呢?魯迅為什麼對范愛農是失足落水還是投水自殺表示懷疑?

參考答案:

(1)《阿長與<山海經>》 《五猖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藤野先生》

(2)例如:①《阿長與<山海經>》寫除夕夜長媽媽教少年魯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講「吉利話」和元旦清晨等待魯迅「恭喜」的情景,表現得活靈活現。

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老先生大聲朗讀文章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寥寥幾筆,把老先生那種痴迷入神的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3)范愛農

(4)黃香扇枕 陸績懷橘 哭竹生筍 卧冰求鯉

(5)阿長(長媽媽) 衍太太

(6)紹興城

(7)是個非常冷漠,十分膽小,對師長無情,與人背道而馳的人;愛憎分明,為人正直魯迅對范愛農之死的懷疑實際上是魯迅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控訴,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文章來源:網路。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一個嚴肅的問題:四大名著到底應是哪幾部書?
水滸傳的時遷為什麼才排倒數第二啊?
陳益峰:風水名著《雪心賦》全文白話注釋【下】
六十本名著中的六十句話
為什麼在美國名著《小婦人》中喬最後和老教授在一起而沒有和勞里在一起,是個好的選擇嗎?

TAG:語文 | 名著 | 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