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轉帖連載16)酒與名人蘇軾

蘇軾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成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首非常著名的詞來源於古代北宋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號東坡居士,是我國古代北宋時期非常傑出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成員。蘇軾的詩詞十分豪放,並且喜歡一面飲酒一面吟詩。首段的那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而著作的。當時蘇軾正是密州知府,在皓月當空的中秋團圓夜中,因為想念與自己已經闊別七年之久的弟弟蘇轍而突發作出此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可以看出蘇軾有著嗜酒如命的作風和瀟洒豪邁的神態,從中我們可以尋找到李白的豪爽的影子。他的詩詞與散文都蘊藏著濃厚的酒之芬芳,如李白的作品一般,若抹去美酒的成分,則詩詞的「色香味」都會減少。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基本信息

  中文名:蘇軾

  外文名:Su shi

  別名:蘇子瞻、蘇東坡

  國籍:中國北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眉山

  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丁丑年)

  逝世日期:1101年(辛巳年)8月24日

  職業:文學家、畫家、書法家

  主要成就: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

  代表作品:《赤壁賦》、《石鐘山記》、《飲湖上初晴後雨》、《念奴嬌·赤壁懷古》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蘇軾(出生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死亡),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政治家、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與歐陽修合稱「歐蘇」,與辛棄疾合稱「蘇辛」。與黃庭堅的並稱「蘇黃」,與陸遊並稱「蘇陸」。後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聖」等。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與王安石發生不快,被罷免官職。《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描寫西湖的古詩中無人能超越的。世人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說:「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家世

  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祖父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是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蘇軾生性放達,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黃庭堅稱他「真神仙中人」。

仕途

  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熙寧五年(1072年)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三年後移知密州、徐州、湖州。熙寧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黃河決口,水困徐州,蘇軾參加救災。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台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因為寫文章稱讚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亦愛其才,終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在黃州「深自閉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當時佛印擔任廬山歸宗寺住持,二人時有往來。蘇軾有《戲答佛印偈》曰:「百千燈作一燈光,儘是恆沙妙法王,是故東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禪床。」元豐七年(1084年)離開黃州。

  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禮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元祐四年(1089年)拜龍圖閣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紹聖元年(1094年)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海南島)。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孫氏館,終年六十四歲。謚號「文忠」。

  他在政治上較偏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有任何不滿,「如食內有蠅,吐之乃已」。既反對新黨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文學作品

  散文

  《東坡志林》、《隨記集》、《刑賞忠厚之至論》、《留侯論》、《范增論》、《賈誼論》、《石鐘山記》、《晁錯論》、《記承天寺夜遊》、《重巽以申命論》、《進策》。

  《策別課百官》六篇

  《策別安萬民》六篇

  《策別厚貨財》二篇

  《策別訓兵旅》三篇

  《策斷》三篇

  《黠鼠賦》等。

  詩詞賦

  1《赤壁賦》

  2《後赤壁賦》

  3《東欄梨花》

  4《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澠池懷舊》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詩為作者蘇軾觀看惠崇所畫《春江晚景》而作)

  11《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蒼舒醉墨堂》

  16《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17《題金山寺》

  18《題西林壁》

  19《望海樓晚景》

  20《雪後北台書壁》

  21《飲湖上初晴後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8]

  24 《贈劉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8]

  26《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8]

  27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28《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29《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30《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31《蝶戀花·密州上元》

  32《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33《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34《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臘盡》

  37《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38《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

  39《浣溪沙·畫隼橫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41《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43《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46《減字木蘭花·春月》

  47《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50《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53《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54《滿江紅·江漢西來》

  55《滿江紅·清潁東流》

  56《滿庭芳·三十三年》

  57《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鄉子·寒雀滿疏籬》

  60《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61《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62《南鄉子·送述古》

  63《念奴嬌·赤壁懷古》

  64《沁園春·孤館燈青》

  65《沁園春·情若連環》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67《阮郎歸·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為米折腰》

  70《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7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對聯】

  縱使萬般尋路無;不墮野地隨人居。

  三登慶元三人第;四入熙寧四輔中。

  ——挽韓琦。韓琦鄉、省、殿試皆為第三名,為相後四次遷官

書法作品

  《中山松醪賦》

  《洞庭春色賦》

  《人來得書帖》

  《答謝民師論文帖》

  《赤壁賦》

  《江上帖》

  《黃州寒食詩帖》

  《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

  《祭黃幾道文卷》

  《梅花詩帖》

  《新歲展慶帖》

  《寶月帖》

  《令子帖》

  《東武帖》

  《北游帖》

  《致南圭使君帖》

  《次辯才韻詩》

  《一夜帖》

  《宸奎閣碑》

  《致若虛總管尺牘》

  《懷素自序》

  《近人帖》

  《與范子豐》等。

繪畫作品

  《瀟湘竹石圖》

  《小雞啄米圖》

  《枯木怪石圖》

  《偃松圖卷》

  《雨竹》

編輯本段個人成就文學成就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

  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蘇軾的詞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書畫成就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

  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

  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遊,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其中,《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詩作風格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台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黃州。詩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來,蘇軾歷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績卓著。其詩詞作品在整體風格上是大漠長天揮灑自如,內容上則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詩案之後,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士,但其作品中卻少有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來越轉向大自然、轉向人生體悟。至於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一承黃州時期作品的風格,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閑,以達豁然恬淡之境。

  以烏台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背後,看到了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其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台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溢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佔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無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推薦閱讀:

中國大陸女星圖文全錄
【走遍中國】南山大小洞天
時代特徵與中國的機遇
中國道教歷史簡述
誰是未來中國第一經濟大省?

TAG:中國 | 文化 | 名人 | 酒文化 | 蘇軾 | 國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