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糾結千年的鋼鋁之爭,終於可以在這畫上休止符
汽車用鋁還是用鋼?近年來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就一直沒有間斷過。最近,一篇新解讀再次引起大家的關註:
鋁製車身更安全
很多人認為,鋼比鋁硬啊,所以肯定鋼比鋁安全!只能說,這種理論實在太外行了。決定一輛車是否安全的永遠是車輛的骨架結構,而不是車身覆蓋件
車身簡單來說分成兩個部分,車頭車尾是變形吸能區,而乘員艙是保護區。吸能區的任務就是吸取更多的能量,乘員艙當然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乘客。所以吸能區不能造的太硬,而保護區的骨架結構必須造的堅硬,以保證座艙的完整。
實際碰撞案例中,往往是車頭、車尾損傷變形大的車,乘客受傷程度反而小,而變形小的車,乘客反而傷得更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F1賽車中雖然車速極快,但是發生碰撞時大多數賽車手都會相對比較安全。
鋁製車身慣性更低、車身更靈活
自重越大的物體其慣性也就越大,這是顛之不破的真理,也就是說,車輛自重越大其所需要的制動力也就越大。汽車安全性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硬性安全參數就是百公里剎車距離,在制動力、輪胎完全相同的情況下,自重越大的車這個參數相對應的也就越大。
而且,當汽車在高速時遭遇緊急變線,車輛越笨重,那麼這個動作做起來也就越困難。兩車碰撞時,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碰撞兩車的相對質量越小,那麼碰撞時所產生的能量也就越小。
鋁製車身油耗更低、舒適性更佳、耐腐蝕性強
汽車輕量化已經成為節能減排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常情況下,車身的自重大約會消耗70%的燃油,如果汽車整車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車整備質量每減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就可降低0.3-0.6升。
車輛的操作性能和舒適性有非常大一部分取決於一個參數——簧下質量。簧下質量越小,車輪越可以緊密的貼合路面,懸掛系統越可以擁有更好的動態響應,車輪也可以更快速的緩和衝擊,所以鋁合金材質懸掛就是提升舒適性的有效方法。賓士一向以舒適性引以為豪,可是居然沒有使用純鋁合金的後懸掛。
除此之外,鋁合金的耐腐蝕性比鋼強得多,當車輛進入生命周期的末期時候,車身腐蝕會嚴重影響車輛的安全性和駕駛能力,這個時候,鋁合金的抗腐蝕性意義也就更加凸顯。
也不能都怪賓士,中國人本身也有責任
中國的大多數消費者都不太懂車,我們離「懂車」這倆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中國人對於很多國際大品牌的崇敬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即使它們做錯了,依舊有很多人去追捧,也正是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國際大企業敢於在中國使用雙重標準。
很多人認為用鋼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維修更便宜,中國人更喜歡,而且成本更低,車價也就更便宜。熟不知,中國的鋁製材料成本高,恰恰是因為中國人不懂、放任和姑息導致消費者對於鋁合金的認識還處在鋁鍋和鋁合金門窗的階段,也正是因此,中國的鋁合金生產加工產業遲遲無法與國際接軌。
各大車企一看,反正中國老百姓也不重視這些方面,那我何必去治療這些長在腰上的青春痘?還是把粉兒擦在臉上比較好。
實際上只要鋁材料大面積國產化後,鋁製車身、鋁製零件成本高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推薦閱讀:
※分開睡餵奶折騰,一起睡又不安全,要不要和寶寶同睡一張床,這是個糾結的問題。
※戀前糾結A4男,妹紙們再挑就沒戲了
※白鶴亮翅之「糾結」
※當你糾結時,請打開這31個錦囊
※不要再糾結於指甲上沒「月牙」了「月牙」其實是新長出來的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