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什麼不是禪

現在的禪宗很可憐,一般人以為打坐是禪,參話頭是禪,默照也是禪,還有一種把沉思冥想也當作是禪,這就很嚴重了,宋朝大慧杲禪師稱這個是「默照邪禪」。

還有一般講禪學的人,講得就更容易了,比如說:見桃花而悟道啦;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這是大家最喜歡講的,搞禪學的書上常有。窮人上街,百貨店裡擺些什麼,經常沒有看見,見百貨不是百貨,那不是禪了嗎?

還有靈雲禪師見桃花而悟道,這個故事很有名。靈雲禪師參禪參了二三十年,參不通,這一段誰都不去注意,有一天,他在放鬆之間抬頭一看,看到桃花,噢!原來這個,悟了。他寫了一首偈子: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這也等於一個比丘尼悟道時所作:

竟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手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靈雲禪師參禪參了三十年,「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同迦葉尊者一樣,釋迦拈花,他就微笑了,他究竟悟了什麼?為什麼種桃花的人,一輩子也沒有悟道呢?這是問題——話頭。

如果講見桃花悟道,那麼達賴六世當然也悟了道,他的情詩便有: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你尚多情

如果在這些文字上湊,一輩子也搞不清楚,人都搞瘋了,變成一個瘋狂的人。靈雲禪師見桃花而悟道,與釋迦牟尼佛睹明星悟道,是同一個道理。同虛雲和尚打破茶杯,也是同一個道理。靈雲禪師用功三十年一直在找,找不到。至於三脈七輪、奇經八脈,在他則已經不在話下。有一天,忽然放鬆一下,站起來,要鬆弛鬆弛,一看花,花還是花,我還是我,眼睛看到花的時候,心念已經不在花上了,那個視力的功能迴轉來,視而不見,眼裡沒有桃花,心裡也沒有桃花,這時正在用功吃緊之際,心裡很緊張,抬頭一看這個東西,眼睛對著它,馬上一返照,心念頓時一空,如此而已,沒什麼稀奇。豈止看桃花而悟道!看什麼都一樣。

我有個方法可以試驗,你去跑上幾圈,跑完了以後,剛剛站住,氣還沒有迴轉來,只要有人拍你一下,對你說:好了,你已經到家了。那時你一定以為你悟了,心裡覺得很踏實,有悟了的感覺。這是心理狀態,騙人的。

像這樣的「禪」,後世太多了,不能亂搞,這不是真的禪。因此,雪竇禪師作了一首詩說:

潦倒雲門泛鐵船 江南江北竟頭看可憐多少垂鉤者 隨例茫茫失釣竿

這是指後世參禪的人,連我們在內,現在都在這個境界里,隨例茫茫失釣竿。江南江北到處的人,都想上這隻船,等於我們到處求師,到處鑽。但是別說學的人沒有學成,連那些教的人,想釣釣看有沒有大魚,結果是「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連自己的釣竿都弄掉了。

古代人學佛的路子和後世人有何不同?佛並沒有說明心見性就是禪。那些認為了生死就是禪,以及明心見性就是禪的想法,是中國宋元以後的禪宗講的。佛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千古以來很少有人參透,我經常教人蔘這個公案,佛為什麼拈花?迦葉尊者為什麼微笑?這裡頭有見、修、行,三要都在內,不是那麼簡單。再說佛傳禪宗心法時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咐囑摩訶迦葉。佛並不是說:我有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法門,咐囑摩訶迦葉。這是後世改的,雖然意義差不多,但是文字一改,觀念完全不一樣了。如果明心見性就是禪,那什麼是心呢?有問題,這是第一樁錯誤,很嚴重。

第二,自達摩祖師東來,一直到六祖以前,他們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怎麼指?決不是六祖以後這一套指法。以二祖那樣的學問,那樣的修持,最後還是心不能安,要求安心法門。難道他那麼沒出息?以他的學問、修養,應該早就安心,就像我們看空了人世間一切等等,怎麼他還沒安心呢?乃至他得法以後,再傳給三祖自己又到花街柳巷去玩了,還說是在調心,這是什麼道理?難道他連我們都懂的道理都不懂嗎?

第三點,三祖來見二祖時,三祖一身是病,古代講「風病」,就是現代講的血壓高、神經痛、骨節發炎、渾身是病,求二祖替他懺罪。二祖對他講:「將罪來與汝懺」,要他把罪業找出來,然後為他懺悔。二祖對三祖這樣說,過了好一會兒,「良久,曰:覓罪了不可得。祖曰:與汝懺罪竟。」三祖由此悟了,病後來也好了。這個可不是普通心理上有個空的念頭而已。病由業生,業由心造。二祖等於告訴他,你心若空了就沒病,後來三祖的一身風病就好了。這悟個什麼?這是心物一元的心,如果只從意識心上講:噢!我心好清凈,我解脫了。解脫個什麼?解脫不了的。他的病從此好了,這裡值得注意。

四祖來見三祖時,和二祖見達摩祖師的公案類似。四祖當時年紀很小,才十四歲,「來禮祖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三祖一聽,反過來問他:「誰縛汝?」到底誰捆住了你?四祖琢磨了一下說,沒有人捆住我呀!於是三祖就說:「何更求解脫乎?」那麼你又何必求什麼解脫呢?小小年紀的四祖,這樣就開悟了。

五祖見四祖的事更怪了。達摩祖師傳下來的,四祖交不下去。一天,長住山上的一個栽松道長,來找四祖求道,四祖說你年紀太大了,如果能轉個身來,我等你。這個老道人就投胎去了。如說他沒悟道,他要來就來了,轉個身就來了。雖有這個本事,卻還沒悟道。四祖還真的等他來,這個公案也要注意。

後世自從一講心即是佛,處處都拿心來講,固然中國南方流行這種很普通的方法,但流弊大得很,後世人拚命弄個話頭在心裡塞,那就更錯了。


推薦閱讀:

大山860的【南懷瑾】
南懷瑾准提法修持要領開示(二)
南懷瑾老師講曾國藩筆記《英雄誡子弟》(下)
南懷瑾老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此乃息諍之論)
南懷瑾《易經雜說》附 淺介《易經雜說》

TAG: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