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摘 - 金陵十二釵的讖語如何破解?

金陵十二釵的讖語如何破解?

提要:賈寶玉人性的太虛幻境與甄士隱玄幻的太虛不同,是客觀現實之於他的思維的反映,具有唯物的特性和規律,會隨人的年齡和閱歷增長而變化,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小說明顯寫到的就有三層梯級,第二層出現在第五回,其中的判詞與曲賦兩部分讖言不是先知先覺的產物,而是分別發自於賈寶玉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由多種歸納與邏輯法則推導而出。更奇妙的是他還按照人性的六個方面將十二釵分成了矛盾對立的六組。曹雪芹在讖語中惜墨如金,每一句話都有確定的指向。

一、人性太虛幻境的三層梯級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說到,從性質上分,太虛幻境可分真、假、人性三種,反映了不同的人性論與世界觀,代表人是甄士隱、賈雨村和賈寶玉。現在,我們比較這三種太虛幻境,還會進一步發現這樣的區別:真、假兩種太虛幻境是人與社會之外的唯心的存在,具有恆定不變性;而人性的太虛幻境存在於正常人的身心之中,是客觀現實之於人性思維的反映,所以它具有唯物的特徵和規律,會隨著人的成長、社會的前進而發展變化。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從矛盾到統一。

關於賈寶玉人性太虛幻境的梯級變化,小說比較明顯的就寫了三層。第一層是出現在大荒山上。此時的人雖有了最初的意識,但極為抽象,不切實際,一會兒想補天,一會兒又慕榮華。在這個太虛中人完成的是從粗蠢、無人形的胚胎向嬌嫩、瑩潔的胎兒的突變。前者以石頭作象徵,後者以玉作象徵。但就是這麼個簡單的事實卻被甄士隱神化成了凡人不能進去的太虛幻境。第二層是出現在第五回。這時候寶玉的思維有了很大的擴展和深入,但仍然很抽象很雙重,一會兒憐香惜玉、悲天憫人,一會兒又縱情聲色、墮入迷津。這一回寶玉完成了從少兒進入青春期的突變。第三層出現在第七十五回的「異兆發悲音」,「新詞得佳讖」。預言寧國府行將敗落,榮國府短期還有賈環、賈蘭金榜及第之喜。從這個層面上說整個前七十五回都是一場太虛幻境,這個大夢對應的就是開篇「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的夢幻。寶玉此時便完成了從積蓄力量、掩飾鋒芒的「情種」到大膽行動、張揚人性的鬥士的突變。成為了一個思想健全,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尤其是對襲人和晴雯,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愛憎分明。而「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更是直搗黃龍。可是,就算賈母能夠為寶玉撐出一片相對自由的天地,但整個社會能允許他激揚文字、拳打腳踢嗎?當然不可能。作者為了讓小說能在社會上順利面世、流傳,便只讓寶玉自由發揮了五回之後就刪去了。隱去了他八十回之後可敬可佩的成熟的一面,只保留了他前面少不更事的成長階段。曹雪芹清醒地意識到社會只給他留下了八十回的空間。

上述三層太虛幻境還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有承上啟下的讖語。第一層太虛對寶玉本人的未來作了預測,運用的是最簡單的物極必反的邏輯法則。如「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後來他也道出了「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感慨。第二層太虛對裙釵女子的未來作了預測,內容更詳細一些,推理法則也用得更多一些。第三層太虛則對賈府的未來作了預測,這一次預言的表現形式就不是傳說,不是夢幻,而是現實了,其中還以甄府的結局作了提示。

二、理性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比較

下面就來看看第五回的太虛幻境預讖了金陵十二釵怎樣的未來。需要說明的是,此前由於人們大都從文學、藝術的角度看待《紅樓夢》與十二釵的結局,所以說法雖然無數,但無一正確,全軍覆沒。《紅樓夢》不只是文學或藝術(事實上文學和藝術也不是千人千面,是庸人的篡改),而是一部結構和邏輯十分縝密的哲學論著。作者運用文學、藝術手段,目的是為了讓哲學實用化、生活化、普及化,真正走出空談的窠臼,成為改造人與社會的武器。有一些人也直覺到《紅樓夢》是哲學,但卻不能正確解析,也只能無功而返。如果我們能悟透曹雪芹全部的哲學理念,就會相信《紅樓夢》的結局是唯一的,不會再一廂情願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編撰了。曹雪芹的寬廣和深刻能讓所有自負的人平靜下來。閑話少說,下面就來推斷十二釵的唯一結局。

我們已經知道,太虛幻境並不是普通的夢,而是寶玉思維的反映。那麼他的思維是如何進行的呢?是從理性思維到形象形象思維漸進的過程。理性思維產生了圖畫與判詞,形象思維產生了曲賦與歌詠。這兩部分預言看上去大同小異,實際在形式、內容和邏輯法則上都存在顯著的差異。

一、表現形式不同。前一部分讖語是仿照佛、道、儒經書常用的簿冊的形式記錄的。其體裁與他睡前在「上房內間」所見的勸學的畫、對聯一致,精深、晦澀、枯燥,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不過,判詞都來自於現實的生活與現實的人,不同於勸學的儒士們空洞的說教。需要解釋的是,筆者說讖語來自於現實,並不就是指它們直接來自於十二釵。恰恰相反,此時的寶玉並不知道讖語對應的人具體都是誰,所以他才總是神思恍惚、不解其意。他當時只是作了從特殊到一般,從個體到普遍的歸納推理。他認為自己見過的家中「幾百女孩子」,大致不外乎是三種等級、十二種類型。所以才分出了正冊、副冊、又副冊;分出了十二釵。之後,寶玉又根據歷史與前人的經驗,試著對年輕女子的未來進行預測。這裡他用的是從已知到未知的邏輯推理。前面的歸納推理是在空間的維度進行的,從大到小;後面的邏輯推理則是在時間的維度進行的,由此及彼。正是這一原因,寶玉即便還未與妙玉謀面也預測到了她的命運,因為寶玉早已從其她女子身上看到了妙玉的性格類型。千萬不要以為寶玉能夠先知先覺,從讖言到妙玉,走的是先將眾多個體歸納成一種類型,再從這一類型演繹出新的個體的的路徑。就像甄士隱夢見「神瑛侍者」、「絳珠仙子」一樣,並不是說他早就預見到了林黛玉等人。他夢見的「木石前盟」是他的婚姻觀的抽象反映,來自於他前半生的經驗。試想,假如甄士隱真能先知先覺,為什麼卻進不了太虛幻境呢?而既然「神仙一流人品」的士隱都做不到先知,寶玉就更不可能了。須知《紅樓夢》中絕無半點客觀唯心的成分,即使有唯心的人,也不寫他們唯心思想的內容,曹雪芹認為客觀唯心並不存在,無從說起。

後一部分讖語則用的是寶玉在秦氏房中看到的唐伯虎、秦太虛式的曲賦、歌詠的文體,意在模仿宮廷與感官享樂主義者喜好的形式。屋裡的場景也與前面的深邃、幽暗不同,這裡是有聲有色,「光搖朱戶金鋪地」,還有靈酒、仙茗、妙曲、舞女作伴。這正是產生形象思維的最佳環境。

推薦閱讀:

六朝金粉帝王州 | 一游未盡,路過金陵 (2
貳零壹伍年許我的那個金陵(一)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可憐一覺金陵夢」——吳晗談片

TAG:國學 | 讖語 | 破解 | 金陵十二釵 | 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