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狀況下各經氣血多少的中醫解答
06-17
摘要:《內經》中已有經脈氣血的多少的記載,且不止一種論述。經脈氣血多少對指導臨床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經脈生理系統的組成、氣化理論(標本中氣及其從化)、陰陽量衡及數理規律等方面的論述,認為各經氣血的多少天地交感、陰陽應象而成。本文即通過標本中氣理論與《河圖》數理規律從中醫理論本源上去揭示生理狀況下各經氣血多少。 關鍵詞:經絡生理,五運六氣,標本中氣 經絡學說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醫療實踐中積累經驗,並結合當時的解剖知識而逐漸發展形成的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直到今天,經絡學說仍然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臨床中發揮重要作用。經絡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運行全身氣血的通路,聯絡著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靈樞?本臟》記載:「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1.從本氣論各經氣血多少 中醫臨床認為,「治病必求於本」。這裡的「本」是指陰陽。同樣,在解釋各經氣血的多少的時候我們同樣要求之於「本」。中醫陰陽學說採用二分法劃分出事物: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上升為陽,下降為陰……而簡單的一分為二並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古人們又根據陰陽的衍化之理,把陰陽細分為三陰三陽,分別對應到手足和臟腑,形成了十二經脈學說。三陰三陽主要是用來表達陰陽之氣的多寡或者盛衰,根據內經理論對應到自然界化生萬物的本源則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即可以用六氣來解釋經絡氣血多少。氣為陽,血為陰;衛為陽,營為陰。黃元御《四聖心源》指出:「經有十二,司化者六經,從化者六經。從化者不司氣化,總以司化者為主,故十二經統於六氣。」[2]十二經脈氣血的多少也即為六氣化生的陰陽偏性。 2.從《河圖》數理論各經氣血多少 前面談到從六氣陰陽論述各經氣血的多少,再究其根本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易經》云:「一陰一陽謂之道,參天兩地而倚數」;《內經》也提出:「此人之常數也」。陰陽五行也是源於數。本文試以《河圖》為例,從數解釋各經氣血多少[3-4]。 《河圖》中既有天地之數、五行之數、萬物生成之數,也蘊含著大衍之數、天地交合之數、六甲納音之數與九宮數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5]其中,一三五七九五用白點表示,二四六八十用黑點表示。白點與黑點分別代表了陽與陰,天數與地數。即生數為一二三四五,成數為二四六八十;天數為一三五七九,地數為二四六八十。 2.1《河圖》之四方 北方是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陽為一,陰為六,六為陰數之極,陰多陽少,對應至氣血即為血多氣少,所以太陽寒水為多血少氣之經。 南方是兩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運行之數有五:金木水火土,而陰陽化生出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以六氣合五行,因此,火對應的是「少陰君火」與「少陽相火」兩者。地二為陰,天七為陽,陽盛而陰微,所以少陰、少陽皆為多氣少血。簡單來說,水為陰,火為陽,太陽經陰盛多血少氣,少陰與少陽少陽多氣少血。 東方是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陽為三,陰為八,所以厥陰經多血少氣[6-7]。 西方是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其中,四為生數為地數,九為成數為天數。在《易經》中,九為陽極之數,陽明經陽為九,當為多氣之經。地四生金,在五行衍化中,即為土為金之母,金由地陰濕土滋長而成,陰必不少。又在《河圖》所蘊含的小衍之數的數理中,一二三四五為生數,為衍母。其中一三五參天,二四兩地。六氣從其生數而出,陽明燥金的地四之數陰氣偏盛,陽明血也應偏多。因此,陽明當為多氣多血之經。 2.2《河圖》之中央 根據《河圖》我們可以看到,中央為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即所謂「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通過研究河圖,我們不難發現,萬物生存之數:一六同宗,二七為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它們的差值均為五,即為土生之本數。所以木火金水四行的生成中皆有土的存在,土是木火金水的母氣。揚雄《太玄經》云:「五五為土,五在地十之中,與《內經》土常以生相合」。換言之,「地十生成」中的「十」為土的生數五另加了土的生成之數五,為重複,所以土應該是:生數為五,成數為五,即「五五為土,為中央,為四維」。土的生數成數皆為五[8],其中即有天氣之陽,又有地質之陰,化生萬物。所以太陰經的氣血多少難以定論。根據陰陽體質,中醫將人分為三類:陰臟人、陽臟人和平臟人。平臟人陰陽平衡,氣血勻調;陰臟人則陰盛陽虛,為多血少氣;陽臟人則陽盛陰衰,為多氣少血[8]。 3.結語 在探討中醫基礎理論時,我們很容易發現中醫在發展的過程中,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響,很注重陰陽的制約平衡。人體臟腑經絡都是表裡相合,陰陽相應的。經脈之間雖然有氣血多少的差異,但是通過表裡相合的關係,也趨於平衡協調。太陽經多血少氣,少陰經則多氣少血;少陽經多氣少血,厥陰經則多血少氣。凡陽經有餘的則陰經不足,陽經不足的則陰經有餘。唯其中陽明經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多氣多血,太陰經尚未定論。 參考文獻: [1] 張介賓. 類經[M].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2] 黃元御. 四聖心源[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20-27. [3] 郝文軒. 論陽明多氣多血及其臨床意義[J]. 吉林中醫藥,1983(04):3-4. [4] 劉力紅. 思考中醫[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41-450. [5] 呂英. 氣一元論與中醫臨床[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 [6] 崔嵐. 淺談太陰經氣血之多少[J]. 國醫論壇,1990(02):23-24. [7] 陸儋辰,陸正齋. 運氣辯與臨證錄[M]. 上海中醫藥學院出版社,1987.30-31 [8] 顧植山. 六經探源[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1(03):2-5.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醫經絡養生(35篇)
※可能是史上最全的藥性總結(下)
※如何快速找穴位
※失眠的看過來,中醫三招助你整夜酣睡~
※第十講 中醫藥理學基本理論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