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玄風永振:正一天師道天資縱橫的歷代高道

正一天師道歷代高道

正一天師道的歷代高道,自漢唐至宋。可考人物不多,僅王長、趙昇數人。另有茅山派創始人魏華存曾任天師道祭酒,天師道傳人孫恩曾率眾起義的記載。宋以後,隨著道教龍虎宗在朝廷地位的上升,逐步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之中樞,高道輩出,人物眾多。限於篇幅,僅擇其典型突出者記之。

[宋]王道堅,貴溪人,龍虎山道士,從學於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政和年間(1111—1117)授「太素大夫」。宋徽宗命他禳災,對曰:「修德可以回天,襘禳之事不敢誤國」。紹興初(1131—1162)高宗復召,於使至前一日羽化。

留用光,貴溪人,從師學「天心五雷之法」,淳熙丁末(1187)祈雨於浙江衢州,有應,從此名噪一時。宗孝宗御前賜以冠服,且御書「行業清高,精誠感格」八字以贈,嘉泰甲子(1204)得請還山,《龍虎山志》有他的《陳退表》傳世。

[元]張留孫,字師漢,貴溪人。幼時有相者相之曰:「神仙宰相也」。至元十三年(1276)從天師張宗演入朝,世祖與語稱旨,遂留侍闕下,多次為皇帝、太子、皇后治病,皆愈,深受皇帝寵信。至元十五年(1278)授「玄教宗師」。大德中(1297—1307)加號「玄教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且追封三代皆「魏國公」,並特賜開府儀同三司,權傾朝野,地位在天師之上。

關於「玄教」,一般都認為是從龍虎宗中分化出的一派宗派,並有世襲「大宗師」的傳承,如張留孫傳吳全節,吳傳夏文件泳,夏傳張德隆,張傳於有興,真到元朝滅亡。但是從張留孫一直到於有興等人與龍虎山張天師家族的關係,以及張留孫拒絕「天師」封號等情節,可知所謂的「玄教」並非道教中獨立的一個門派,而是元朝統治者為制衡與削弱天師權力的一種政治手段,統治者一方面大力推崇天師,另一方面卻把宗教具體事務交給皇帝最為寵信的張留孫及其繼任者所掌控。

張留孫對道教的最大貢獻,是在至元十八年(1281)佛道二教關於《化胡經》的大辯論中,道教落敗,世祖下旨焚毀除《道德經》外的全部道經,張留孫通過太子的關係轉奏曰:「黃老之言,治國家有不可廢者,」從而保護了大量的道教經典。

方從義,元末明初人,字無隅,號方壺,道教傳奇人物金蓬頭的弟子,以詩畫寇及一時而著稱。方從義作畫寫山水極瀟洒,凡「興之所至,不問姓名,亦漫與之,否則,雖一筆不能輕與焉,故傳世者不多」(見新版《龍虎山志》)。現知存世的作品有六件:《山陰雲雪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雲山圖》藏上海博物館;《白雲深處圖》藏上海博物館;《武夷放棹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高高亭圖》、《神岳瓊林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劉淵然(1351—1432),明初著名道士,號體元子,江西贛縣人,師從多門派宗師皆得真傳,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之道術也得其傳授。永樂年間(1403—1424)升左正一,賜真人號,由於他性情耿直,得罪權貴,曾數度被貶。劉淵然以道術見長,特別是對道教在雲南的發展有較大貢獻,曾命其闡道雲南,奏立大理、雲南、金齒三府道紀司。羽化之後,明宣宗敕命在內廷立碑以資表彰。

邵元節(1459—1539)字仲康,號雪崖。江西安仁(今余江縣)人,達觀院道士,師事範文泰得《龍圖規範》之秘。後又師事李陌芳,黃太初不得其術。時有南昌寧王朱宸濠召之,辭不往,浪跡江湖,故未受株連。

嘉靖四年(1525)祈雨有驗,授「清徽闡教輔國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誠致一真人」,封號達24字,可謂榮極一時。明世宗曾多次命邵元節修醮求子,皇子生,上大喜,拜禮部尚書,賜一品服。卒,謚號「文康榮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

[清]婁近垣(1689—1778),字三臣,號郎齋,松江婁縣(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婁近垣自幼在龍虎山學道,拜提點周大經為師。雍正五年(1727)隨55代天師張錫麟例覲入京,八年(1730)授四品龍虎山提點、欽安殿住持。十一年敕封妙正真人,賜大光明殿開山正住持。乾隆繼位,封通儀大夫,食三品俸,掌道籙司印務,住持北京東嶽廟。清代正一道士中,婁近垣著作最豐,其中有重修《龍虎山志》16卷。至今仍是研究龍虎山道教的珍貴史料。

汪月清(1888—1962)譜名汪彩和,貴溪上清人。出身道教世家,其先祖汪道一為30代天師張繼先的法官,以後代代相繼,形成「張不離汪,汪不離張」「汪無張不靈,張無汪不顯」的道醫結合關係。故汪月清從小跟父親既學《道德經》又學醫術,盡得家傳。長大後,精於道法道術,特別是符法,兼通中醫。被63代天師張恩溥聘為法官,經常隨天師外出建醮作法,時而亦自率弟子在外做法事,聞名於當時。新中國成立後,負責天師府文物保護工作。1956年11月,作為正一派代表應邀參加了在北京西苑飯店召開的中國道教協會籌備委員會會議。同年,當選為江西省政協委員。1957年4月中國道教協會成立,當選為副會長。並和會議代表一同與朱德委員長合影。嗣後主動承擔天師府的經書資料搜集整理工作,積極貫徹第一屆全國道協會議精神。1962年,妝選貴溪縣人民代表。同年8月病故,年74。全國政協、道協不信弔唁,喪葬費由中央撥付。

曾習勤(1897—1968)法名宏省,貴溪余家鄉人,天師府法官。民國8年(1919)22歲。隨父拜謁祖庭天師府,蒙62代天師親授法籙。後被63代天師,聘為法官,常隨天師外出建醮作法,祈福禳災,足跡遍及滬、浙、閩、鄂等地。民國38年2月天師去台灣前曾邀他一同前往,他因不願背井離鄉而未同行。1957年4月中國道協成立,當選理事。1961年11月在第二次全國道協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理事。同時任江西省政協委員,貴溪縣人大代表,為保護上清宮和天師府文物作出了一定貢獻。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80年改正。「文化大革命」中,1968年被迫害自盡,年71。

何燦然(1920—1996),法名鼎煥,貴溪人。幼習儒,兼悉儒、釋、道及百家之言。11歲過繼給叔父何貫臣(正一派道士,知名高功)為子。13歲從其學道,20歲入天師府授職(高功法師),熟諳道教齋醮科儀,在道教界享有聲譽。1949年後,在家務農。1982年參與搶救、整理正一科儀道樂,並組織12名民間老道長舉行正一科儀演奏活動,受到道教界好評。1989年5月,重返天師府,任授籙傳度師、高功、法師,培養了一批青年道徒,現天師府的道士大多是他的弟子。1994年,被選為龍虎山道教協會副會長。1996年5月8日因患腦溢血病仙逝,享年76歲。

張青劍(1922—2006)道號「柔弱」,河南洛陽人,大學文化。

1949年隨人民解放軍南下,貴溪解放後即任縣稅務局局長。20世紀90年代初受聘於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同年入道,從事道教文化研究,多有心得和建樹,先後協助天師府主持張金濤道長完成了《中國龍虎山天師道》、《道教文化管窺》、《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的編纂工作。1998年4月擔任天師府民主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任,2001年任第二屆管委員顧問,成為較早參與天師府重建工作的老道長。2006年農曆九月二十四日病逝於鷹潭,享年84歲。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青春就是你明明一無所有,卻仍然相信有一天世界會在你腳下 | 酷聽科技
【兩會】兩個會,為啥不在一天開幕?
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 台灣當局度過最為骨氣一天|黃岩島|南沙群島|台灣
綠豆和它一起煮,一天喝一碗,7天排出腸毒,讓你吃著輕鬆瘦!
一天一點被愛

TAG:正一 | 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