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答疑]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北大附小
06-17
[專家答疑]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漢源承教育整理推薦這個問題一直是家長心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漢源承教育認為孩子不愛寫作業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直接關係,推薦幾點建議供家長參考下。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5、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6、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於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7、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麼我都有學不好」,於是對於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8、學習習慣的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9、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1、父母要冷靜處理,正面教育。不要因為孩子常常不做作業就過分指責,責罰他不僅無濟於事,而且也容易導致不良後果。2、寓教於樂。孩子因為愛玩,節假日家長可以陪孩子去玩個夠,遊戲、爬山、打球、下棋等等。在玩的過程中,找機會跟他講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讀書的故事,要孩子向名人學習,學好知識本領才能做好自己喜歡的事。這時候還可以告訴孩子,父母節假日可以去玩,但上班時間不能玩;好孩子課餘時間可以玩,但上課時間不能玩。在玩得高興時,孩子比較容易聽進道理。這樣寓教於樂,使孩子明白學習和做作業的意義。父母再想辦法加強督促檢查,讓孩子課堂上專心聽講。有能力的家長課後可以陪同孩子複習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並指導他認真完成作業。3、想辦法激發孩子做作業的興趣。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沒有完成作業,你懲罰他,不如他完成作業時你獎勵他的效果好。當一份作業看起來過多的時候,就把它分成若干份,按份設獎。每當孩子成功完成一部分,你就給他一個獎勵。比如,與孩子約定如果他完成作業的三分之一,將可以有一樣他喜歡的小東西,或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如果完成了作業的一半,可以允許他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或得到一個冰淇淋,這樣一來激勵他不斷地努力學習。如果他可以按時完成全部作業交給老師的話,則可以有更多的獎勵。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列出一個他願意爭取的獎勵清單,但不是什麼昂貴的、特別大的獎勵,可以是一些食物獎勵,如可以吃些小零食,或者是給小玩具,又或是和父母一起玩棋等。這樣你就能保證經常提供獎勵。如果孩子能完成作業就鼓勵他,本身也是在清楚地告訴孩子你要求他怎麼做。然而象孩子有小小進步父母要給予獎勵一樣,他做不到時,小小的懲罰,也是必要的。父母要不斷地堅持對孩子的成績進行多表揚、少批評。當孩子能按時完成了比較難的作業時,父母要明確地表揚說:「你都做對了,真了不起。」當他不用你嘮叨,自覺完成了作業時,應加以表揚:「今天真認真呀!」這樣一表揚,第二天孩子將會更積極地做作業。4、培養信心。家長應正視孩子的能力,對學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當孩子成績下降時,不要一味責罰,應適當加強輔導,並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提高。這樣一來信心漸漸有了,做作業就變得主動了。5、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6、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7、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當然,孩子不願意做作業還有其他原因。有的孩子因為受了老師的批評,因此不滿而不做作業。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情況,那麼家長最好去找孩子的老師談談,應如實對老師說:「孩子對老師的批評非常在意。」希望老師諒解孩子,並尋找機會,給予鼓勵。只要老師多鼓勵少批評,孩子會逐漸對做作業感興趣的。 有的孩子智力差些,基礎差跟不上其他同學,完成作業也很困難。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聯繫孩子的老師,請老師較為明確地指點孩子的學習和作業,或者請老師布置難度略小一些的作業,或許對孩子有幫助。難度小的作業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較快地完成作業,並及時表揚他,可以激勵他努力學習,這樣信心漸漸有了,成績有提高,那麼他也不會再害怕做作業了。 有的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在書桌上學習的習慣,做作業不能精神集中,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樣家長就應在家庭里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為孩子找一個專門做作業的地方,在孩子做作業時,必須拿走玩具、食物,把客廳音樂、電視音量調小,讓孩子在安靜的地方做作業。另外要準備有文具盒,裝上橡皮擦、小刀、紙張等,以免孩子因為找這些工具而影響作業。 成績差和不愛做作業常常是連在一起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吃力,稍有難度的作業便不願做,當天所學知識沒有鞏固,導致成績差,學習跟不上其他同學,就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更懶做作業,如此產生惡性循環。於是家長應儘力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的上進心,從而主動完成作業。孩子不愛寫作業一般不是一次兩次的偶爾行為,待發現之時已經是老師和家長難已應對的教育現象了。不愛寫作業的孩子通常由兩種情況所致,一種是行為習慣的問題,第二種是學習能力不足而引起的。 對於磨磨蹭蹭,邊寫作業邊玩耍的孩子,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可與孩子約法三章,比如規定寫作業的時間、再如寫作業時離開座位的次數不得超過三次。家長對孩子有所改善的行為給予及時的鼓勵和獎勵,如獎勵孩子第二天晚上看動畫片,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寫完作業或寫作業時離開座位超過三次就取消看電視的資格。 這種行為改變方法叫「區別增強」。個體在某一定時間內,不良行為次數減少時,就能獲得自己所想得到的事物(強化物),直到不良行為不出現為止。強化物就是孩子非常想得到的東西、非常渴望的東西。總之讓孩子知道在某一定時間內,自己的行為有所改善,就能獲得自己所想得到的事物。 對於馬馬虎虎,字體潦草,敷衍了事的孩子,家長在教育中首先要和老師提前溝通好,如果孩子某一天有一個字寫好了,家長要及時鼓勵,老師要及時表揚,那麼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會油然而生。這時家長趁熱打鐵,和孩子約定如果每天的作業都寫得很工整,就獎勵她喜歡的小貼紙,如果攢夠20個就帶她去遊樂園玩,孩子這時都會非常高興地答應,也會很努力、很認真地寫作業。當孩子的作業有改進時家長必須兌現許下的諾言。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和積累,這類孩子的作業必定舊貌換新顏。 這種行為改變方法叫「代幣制強化物」累計獎勵法,是把目標行為細化,從寫好一個字到寫好一行字再到寫好整篇作業,把一個大獎勵(去遊樂園)化成幾十個小獎勵(小貼紙)。那麼小獎勵就像貨幣一樣,積累到一定數量才能換一個大獎勵。比如用孩子們所喜歡的「藍貓、叮噹」等卡通小卡片來記錄每天老師交待的事情和布置的作業,並且卡片每天一換,很有新鮮感,回家後,孩子可邊欣賞卡片邊督促自己完成作業。 這種方法叫「刺激線索與刺激控制」。兒童的短時記憶比較發達,比如他能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很快記住詩歌或單詞,而長時記憶相對較弱,因為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很容易被新的刺激吸引。兒童丟三落四是極其平常的事情,但並非事事如此,令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著迷的事情能長久記憶。只是家長和老師認為這些不是重要的東西而已。如果利用兒童所喜歡的事物作為線索,把他們需要牢記的任務(作業)「附著」在這條線索上,就能有效地控制兒童的記憶內容。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後,情緒就會積極和興奮,對同時看到的學業方面的任務也就不會產生太大排斥和抗拒的心理,這就是所說的強勢帶動弱勢,揚長促短。 很多不良習慣歸根結底都是學習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因為能力不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缺乏自信,體驗不到快樂。那麼對於學習能力不足而不願寫作業的孩子,家長可根據情況作針對性的專業訓練。這類孩子一般都存在著視覺注意力不集中、視覺分辨能力較差、視動統合能力不足、視覺廣度不佳、手指精細動作發展不良等現象。所以通常這些孩子寫作業時速度慢、偏旁部首張冠李戴,左右顛倒。他們的被動注意過於敏感,細微的聲音刺激就能引起他們的反應,相反他們的主動注意卻面臨困難,注意的持續性表現較差,故而很難將注意力較穩定地、較長時間地集中在學習任務上,學習活動常常會被打斷,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訓練這類孩子要找到影響他們的主要障礙,有的放矢地訓練,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在教育和訓練孩子時不能急於求成,不要奢望孩子一夜之間變成新人。要在一定限度內接受孩子的不良行為,並在內心相信這是可以改變的,那麼,我們的孩子,會在我們的期望中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優秀。如何激發您孩子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具備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學好知識的源泉,學習的動力問題一直是教育心理學和教學理論及實踐關注的最重要領域之一,也是廣大家長和老師急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有什麼樣的關係? 一、導致孩子學習動力缺乏的四大原因。 不少中小學生的家長都會為督促孩子用功讀書而感到煩惱,總是認為他們學習不積極、欠主動。有時,更懷疑孩子是否天生不愛學習。事實上,孩子的學習動力是與生俱來的。相信家長們仍會記起孩子在兩、三歲時總愛每事問及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情境,但為何孩子年紀愈大,愈會缺少內在的學習動力?學校文化、評核制度,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家長的態度行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視。以下將透過幾個事例,分析家長們如何在不知不覺間令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斷流失。 1、孩子向你提問時。是否即時把所知的告訴他? 如果我們這樣做,就會令他們無法體驗自己尋找答案的樂趣,因而扼殺了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同時更會讓他們養成依賴及易放棄的習慣令他們失去自學能力。 2、當孩子要求你幫忙做某些科目的練習,如搜集或整理資料等,你會幫忙嗎?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幫忙,甚至會視為「家長作業」般盡心儘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透過練習學習溝通及資料處理等技能及發揮多元智能。 3.孩子告訴你他被同學欺負時。你會怎樣做? 大部分家長會教孩子告訴老師,亦有些家長會親自到學校教訓那個同學一頓。但是以上做法會否令孩子變得更依賴。孩子可能會相信只有依靠別人,甚至是權威才能解決問題。其實,我們從另一角度看,就會發現孩子被欺負的遭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保護自己及與人相處等能力。家長不妨按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與他們共同討論應如何面對這種處境。我們要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感受及想法,並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方案。假若,他們提了些不恰當的做法如報復或攻擊性行動,家長需多花心思以提問的方式,啟發他們思考,盡量引導孩子思考及想像各種方案帶來的後果,並鼓勵他們反思能否承擔後果問題。最後,要讓孩子實踐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案及進行事後檢討。 4、是否當孩子專心做某項活動時(如讀小說等)。催促他做功課? 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卻帶來不少負面影響。首先.孩子會因此而失去一次專心投入的機會.從而令他們無論在學習、遊戲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與專註力。同時,由於他們認為因功課而令他們無法繼續該項活動,他們會對功課產生一種厭惡感。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因此而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煩躁、抵觸情緒或壓抑不滿等。他們更會誤解父母,認為他們不疼愛或不了解自己。 若要避免發生這種兩難處境,家長可以經常鍛煉孩子的自律能力。透過不同的形式,讓孩子充分明白他們的權責及反思能否承擔種種後果。在進行該項活動前,鼓勵他們先完成功課、自行制定完成該項活動的時間,及因未能達到制定的目標而承擔的後果等。另一方面,我們更應重視「從遊戲中學習」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義。不要忘記讓孩子體驗關愛和成功。 從以上的事例,是否反映我們因為過分疼愛與保護子女,因而令他們失去了不少學習機會。更令他們患上「學習依賴症」,使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與潛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了身解命】知道自己的屬相和出生時間,就能判斷孩子和你的緣份
※5個秘訣讓孩子內心更強大
※【兒童】男寶爸媽必讀:關注寶寶包莖手術問題
※在婚姻里的痛苦,都由孩子買單(深度好文)
※父親的心理健康對孩子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