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詩歌縱橫談?/?李霞

口 語 詩 歌 縱 橫 談

李 霞

詩歌是藝術的藝術,因為詩歌是藝術的源頭,詩歌是藝術的母體,詩意是藝術的審美本質。古今中外的古代文學史基本上就是詩歌史。 藝術與藝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形式。形式特點是藝術的最大特點。 文學與音樂、舞蹈、美術、書法、雕塑、影視、攝影等的最大區別是形式不同。 文學中,詩歌與小說、散文、戲劇的最大區別也是表現形式的不同。 詩歌中,新詩與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的最大區別也是形式。 是形式決定了藝術。 藝術元素可以互相借用,它不可能互相替代。如詩也可敘事,但不能代替小說,小說也可抒情,但小說不可能代替詩歌。 藝術的經典時代性,具有不可超越性。如唐人也寫詞但超越不了宋人,宋人也寫詩但無法超越唐人,元人也寫詩詞但無法與唐人宋人比,唐人宋人也寫曲卻無法與元人比。現在許多人寫古體詩,夢想達到古人的境界,恐怕永遠只能是夢想。

現在漢詩的時代經典性形式表現在哪兒? 古漢語早已成為殭屍;現代書面語也被官話玷污了;還有翻譯體,可是,哪個民族會把假洋鬼子的話當成自己的話語;還有文言白話外文等雜交的混合體,由於偶然性和非規範性,它無法形成新語式;還有第五種語言形式么,誰見過?!現在漢詩表現形式的時代標記只能是口語。請注意,是「現在」,而不是現代。現代,會讓我們又跑到了一百年前。現在,應該在20年左右。 一切活在當代的語言都是口語的一部分,它活躍,敏感,並能自我增長。其他有許多都是死的,僵硬的,窒息的,只有口語與我們同生同死,並顯示常變常新的不可戰勝的持恆力。 無論在任何時代,當人類的書面語言陷入修辭學或所謂文採的糾纏時,這個時代的文字語言基本是沒有作為的;接著,必定又是現世的口語衝擊了它,引領它與活人一起說話,又把一個時代帶到一種鮮活的話語模式中。它萬古常新,與人類的一切新思維齊頭並進,並激活著每一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話語神經。 口語才是原來,口語才是生態,口語才是在場,口語才是鮮活,口語更親切,口語更直接,口語更確切,口語更日常。 口語才能讓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口語才能讓我們找到自己真正的故鄉。口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母語。口語詩歌是真正的現代漢語詩歌。口語成為詩歌語言的源泉,是民族靈魂的解放和再造。 語言源於口語,只有口語才能拯救語言,只有口語才能激活語言。 口語與書面語之間有相當多和相當大的重疊面和兼容性。口語詩是中國詩歌的里程碑,相當於聖經由拉丁語變成了各種民族母語。 口語以外的現代詩歌多半是新詩而不是現代詩。但口語只是材料,並不能自動成為詩歌,需要詩人用點金術把它轉化為詩。口語什麼都可以寫,不會在抒情或形而上之外。 古代四大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都不是用純粹古漢語寫的,才成了經典。 古詩語式與古漢語語式明顯不同,許多經典古詩也是用口語寫的,成就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顛峰。難怪白居易詩寫成後,要念給老太太聽,徵求修改意見。 口語詩是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延續和發展,是漢語現代化的過程與結果。 網路的及時性便捷性與互動性,為口語詩歌的繁榮提供了空前的無可替代的便利條件。沒有網路的普及就不可能有口語詩歌的湧現。可以說,口語詩歌就是網路時代的驕子。口語詩歌的時代性與科技創新相依為命,這是它不同於古典詩歌的一大亮點。

有詩人說:古漢語是遠離言說的書寫語言,有如電報語言或符號語言,手上寫的與嘴上說的不一致,過於言簡意賅造成了沒有現場言說的真實信與可信性,乾巴巴不水靈,沒有體溫和性感,有如木乃伊殭屍。聰明的偽詩人都不寫口語詩的,因為他們至少知道:不好隱藏其偽,不好蒙也不好騙!吃魚要吃活魚,別吃抹了福爾馬林的冷凍魚。口語詩即活性的現代漢語詩。 還有詩人說:再沒有什麼比我們的舌頭更為最新鮮。在漢語呈現中,口語一直是最活躍的與還沒有被規範住的那部分。它永遠處在話語表述的第一現場,引領著我們的敘述手段不斷翻新與擴展表達領域。它來自我們生命的骨血,成全著言辭最原始又最新鮮法則的運轉,它是活的,與我們相依為命,並作為語言的源頭滋養出新的話語。它甚至比我們現有的修辭學更多,有著比任何造句法及辭彙不能比擬的的語義關聯域,促進著人類的表達手段滾滾向前與日趨多元化。 謝冕先生的話仍然具有代表性,他在《時代呼喚詩歌的擔當》中說:後朦朧詩時代對口語化的片面提倡,加速了詩歌的語言平面化與粗鄙傾向,詩歌創作中充斥著「今天我去找你,你媽說你不在」之類的所謂詩句。詩歌在一些人那裡已變成「最容易的」文學手段。這些所謂的口語詩把新詩僅存的一點詩意剝奪殆盡,人們有理由懷念並呼籲本來屬於詩的那些優美的語言、高雅的意境、悠長的韻味,以及鮮明的節奏,這些詩的基本屬性的回歸。他還說:的確,詩歌寫作從來都是一種個人的行為。尊重這種寫作的獨特性,是維護詩的神聖感的最起碼的準則。但尊重個人對於世界的獨特感悟,並且尊重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對於寫作的處理方式,絕不意味著詩人可以忘卻並且拒絕對於社會的關懷。所謂的寫作的冰點或零度狀態,或者所謂的「詩到語言為止」,都是一種觀念的歧誤。詩以個人的方式感知世界並承擔對於世界的思考和啟悟,詩絕對不是語言的遊戲或所謂的「手藝」。詩到底是情感的,更是精神的。(見2010年12月中國藝術批評網)

說口語降低了詩歌寫作難度,口語使詩歌低俗化,試問,哪一種語言方式不能表現簡單低俗,哪一國語言不會表現簡單低俗?就像碗可以稱飯,同樣碗也可以稱狗屎。碗可以稱狗屎,你就拒絕用碗吃飯么? 隱喻與口語,因語言方式的明顯不同,也形成了近20年來中國詩歌的兩大陣營或兩極,有人稱民間寫作與知識分子寫作,不少場合,兩種寫作針鋒相對,甚至搞得你死我活。一方攻擊對方故弄玄虛,裝神弄鬼,逃避現場,沒有體溫,是假洋鬼子,是西化奴隸;另一方攻擊對方把詩弄成了口水,排泄,無難度,無意義,是垃圾。這樣,二者的不足或病症都充分暴露了。 就像詩歌有比喻,但比喻不一定是詩歌一樣;有口語詩歌,但口語絕對不可能等同於詩歌。從口語到口語詩歌,口語也有轉化和升華的過程。 現今的口語詩人人數眾多,山頭林立,熱鬧非凡,網路和民刊是他們的主陣地。他們寫出過有影響的作品,有的已可以進入經典,只是還沒有得到公認。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詞就是非常優秀的口語詩,且影響力非一般詩歌所能比。但同時他們也寫出了大量的口語垃圾,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用目光或經歷或體驗寫詩,把口語詩寫成了日記或遊記,不僅丟失了想像、張力,也遠離了升華與思想,被譽為口水詩。 口語如何進入詩性書寫,化平面為立體,化單一為複雜,化線性對接為多元融合,消除平庸化與散文化,是無法忽視的檻兒。 口語要轉化或升華為詩歌,必須注重自己的內視力,注重超現實感受,注重前沿性獨特性,注重寫作觀念或方向,注重寫作策略,注重表現形式,注重語感意識,注重想像力,注重具體鮮活,注重直覺感受,可稱為「10個注重」。關鍵是要把外視力向內視力轉化,培養內驅力,喚醒靈感,激活靈感,增強藝術感與思想性。 口語詩歌是從反傳統反價值反崇高反神話起家的,但消解的過程也是建構的過程,狂歡快感之後,內省內斂已經開始。 上帝死了,但上帝仍在;人死了,但人仍在;思想死了,但思想仍在;語言死了,但語言仍在。因為詩仍在。 詩要不死,只有口語。 口語詩歌,將成為繼唐詩宋詞之後,漢語詩歌的第三座高峰。

推薦閱讀:

各位是否記得少年時做的詩詞。曬一曬?
李白和杜甫誰更牛逼?

TAG:詩歌 | 口語 | 口語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