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魚鹽之利壽光成春秋戰國時期必爭之地

借魚鹽之利壽光成春秋戰國時期必爭之地

中國壽光網來源: 壽光日報

借魚鹽之利

壽光成春秋戰國時期必爭之地

不同於之前各時期文物展現出的生活類、祭祀類器物居多,我市博物館春秋戰國展櫃中向我們展示了我國一個文化融合、諸侯混戰時期的情形。整個戰國時代展櫃幾乎都以兵器為主,透過布滿銅銹的各類戈劍,似乎能聽到戰馬嘶鳴、金戈相擊的聲音。

春秋戰國時期的壽光屬齊國,距繁華的齊國都城臨淄僅35公里。壽光有彌河之饒、漁鹽之利,齊桓公時期,借著壽光及周邊環渤海地帶豐富的鹽業資源迅速積累起大量財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國從此強大起來,直至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時,齊國也是最後一個被滅亡的國家。

壽光的富庶和重要交通地理位置也使得此地成為群雄割據必爭之地,經濟的繁榮、文化的融合也成為此時期的重要特點,此時期文物種類繁多,從兵器到食器、車飾物乃至建築用品皆有,我市境內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遺址共有28處,加上含有此時期文化遺存的遺址39處,共67處。

齊國借漁鹽之利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標誌著我國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無力號令群雄,各諸侯國開始爭地割據。《春秋》記載,春秋初始我市仍處於紀國統治之下,直至公元前693年齊國第一次出兵伐紀取了三座城池;公元前690年,齊襄公再次出兵伐紀,紀侯見大勢已去便棄國而去,結束了紀國的歷史。齊襄公後桓公繼位,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聽從管仲建議「興漁鹽之利,通工商之便」,將全國的鹽業經營權都收為國有,壟斷了海鹽經營,迫其他諸侯國用鹽要向齊國購買,從而迅速積累起大量財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夙沙氏就在壽光一帶「煮海為鹽」,雙王城一帶更是發現了商王朝製鹽中心。據傳夙沙氏部落在商、周之際就將海水製鹽的技能進行了推廣和普及。到西周初期,姜尚「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說明那時政府可能參與了鹽業的生產和貿易活動;春秋時期,管仲相齊,首次實行了真正意義上的食鹽官營制度。齊國最終發展為國富民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據《山東省鹽業志》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年產食鹽約合1200多噸,其中絕大部分為當時青州北海郡(即現在我市境內)所產。

戈劍林立的兵器展櫃

直觀展示了群雄割據年代裡壽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兵器也許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能代表時代特徵的器物,戰國展櫃前幾乎全部是兵器。戰爭的根本是爭奪資源,齊國靠壟斷鹽業迅速富強必然招來其他國家眼紅,誰能奪得壽光境內富庶的海鹽資源,誰就將在爭霸中佔據有利地位。市博物館副館長王德明介紹,春秋戰國時期,壽光地理位置優越,又有獨特的海鹽資源,不僅是齊國東侵的必經之路,也是別國犯齊的主要戰場。

「從商代到春秋初期做戰以戰車為主

,戈也就成為最主要的兵器之一,這幅圖比較直觀地介紹了從商代至戰國時期銅戈的變化,越來越適合戰爭使用。」王德明介紹,戈由援、胡、柄、內、穿、闌等部分組成,商代銅戈直援直內,到商代晚期,直內戈發展為短胡,且形制簡單,便於鑄造;西周時期流行斜內、長援,援與內的交接處也由垂直逐漸變寬,下闌加長;春秋時期戈鋒呈圭形,援與內交接處加寬形成胡,鋒呈三角形;到戰國時期,戈的各部分都變長,長援、長內、長鬍,長下闌,更適宜長距離作戰。

作為兵器的代表,劍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展櫃內大小不一的劍多達20件。「劍最初只是一種裝飾品,後來才逐漸發展成防身武器。從春秋時代開始,步兵和騎兵開始興起,士兵的兵器裝備由適合戰車作戰的銅戈演變成步卒高手格鬥和騎兵越野擊刺的青銅劍。」王德明介紹,尤其到了混戰不斷的戰國時期,高明劍術家越來越多,高手肉搏戰時有發生,劍已經成為主要武器,此時的青銅劍長度一般在41至48厘米,前鋒及兩刃鋒利,劍身有血槽,便於穿刺和砍殺

注意到該時期的青銅器無論兵器還是生活用品都有些殘缺,這表明隨著青銅鑄造水平的提升,器物已經可以打造得很薄。就兵器而言,青銅戈和青銅劍都越來越長,鋒也越來越薄,更加適合作戰,長度和鋒利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士兵的安全度。

實用的生活用具和車馬飾品較為多見,瓦當開始出現

無論各國如何戰爭頻發,齊國等強大的諸侯國內人們的生活卻相對穩定。「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毗鄰的壽光城繁華程度也可想像,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有所提高。春秋時期展櫃中的陶器開始出現彩繪陶,即陶器成型後再繪以色彩,此時的彩繪在顏色上還較為單一,秦漢代以後越來越精美。此時的齊國人民車馬代步的情況很普遍,致使車馬裝扮也多了起來,文物中也多見車馬飾品。

展櫃中我們發現了一件精美的銅敦,這是1965年聖城街道的大倉遺址出土的,高18厘米,口徑19.5厘米。王德明介紹,敦源於春秋中期,盛於戰國時代,秦代以後逐漸消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特色器具。古代有「以敦盛食」的記載,敦為盛放黍稷之物,蓋子能翻轉過來使用,一器變為二器,最初為三足,後演變為短足直至無足。「戰國銅敦在裝飾上逐漸擺脫了宗教色彩,在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戰國中期鑲嵌三角雲紋敦,通體用銀絲和紅銅絲盤嵌成塊狀和三角形雲紋,十分精美華麗,是當時高超技術的代表。」

在戰國展櫃中還展出了不少瓦當。瓦的出現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重要成就,它不僅使屋頂建築更加堅固、美觀,還解決了木質房頂漏雨的問題。王德明介紹,最早出現的瓦是板瓦,西周時候又出現了筒瓦,而瓦當就是放置在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尖。瓦當出現於春秋時期,此時的瓦當為半瓦當,至秦漢時期才開始流行圓瓦當。

推薦閱讀:

春秋戰國時代印記在地圖上痕迹,有的雖已模糊,但有的還很清晰!
春秋戰國十大著名戰爭:柏舉之戰
春秋戰國典故彙集
為什麼春秋戰國可以廝殺幾百年,而楚漢爭霸卻只用了5年時間

TAG: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