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老思想與我國古代的意境論(3)

頻道 > 論文頻道 > 哲學論文 > 國學論文 >

佛老思想與我國古代的意境論(3)來源:3COME文檔頻道 [收藏此頁] 複製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老子的「恍惚」、「窈冥」,其中有「象」、有「信」、有「精」之說,莊子的「唯道集虛」、「虛室生白」(《庄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路上收集整理餅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於商業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後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

語言的實質只是一種人類藉助符號媒介系統用以傳情表意、交流溝通的工具。哪怕再好的、再精確的語言,在傳情表意時都只能是拋磚引玉性的、粗略、局部的、點到為止的、以點帶面的提供某種意象、情景、意境。即使是較為精確的科學語言也不例外,只是較之生活語言和詩的語言精確性要高一些,需要通過提供語境才能夠表意的成分少一些而已。語言是人類在不能找到更好的傳情表意進行相互交流的工具時,目前人類所能夠找到的最好的交流工具。但卻遠遠不是理想的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一支蹩腳的拐杖。特別是在人類進行深奧的情感體驗和超意象的交流溝通時,語言就失去了作用。在人類的相互交流中只可意會、妙覺、玄覽、禪觀、靈悟,不可言傳的時候非常多,語言永遠也無法說明什麼是「道」、「美」等極深、極難、極複雜的內涵。禪宗深知「高峰妙」上是不可言,甚至是不可象喻的。只能在某種妙境中禪觀、直悟。

再高超的直抒胸臆、直白描寫和敘述描摹、再現都只能獲得有限的、粗造的傳情表意,正所謂「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不能交流傳達出精緻的、意味無窮、深妙幽遠的心境和神韻。也不能進行不增不減的全息相應、圓融洞通的交流。唯有通過某種高妙的造境、創建心靈全息場,並且具備了「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的能力,才能憑藉境界獲得意味無窮,無限深妙幽遠的內蘊和不增不減的全息相應、圓融為一的傳心、傳神的認識與審美、交流與溝通。老莊為什麼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第四十一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老子》第十四章),「至精無形」(《莊子·秋水》)佛陀為什麼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在老莊和佛家看來,無論人用多高的技藝、多麼卓傑的語言和使用多麼精巧的工具,只要一發出聲來、一使用語言和工具媒介、一造出形來,所表現的東西就必然是掛一漏萬、有偏不全的。一經言說的美,那怕是絕頂高超的詩人的言說之美,就不再是全美;一經發音的樂音,哪怕是最傑出的音樂家昭文所演奏出的樂音,就不再是全音的天籟之音,因為「至樂無樂」 (《莊子·至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莊子·知北游》)。就是這個道理。所謂「無樂之樂」乃是指已經處于欣賞領悟至為高妙的天籟之音的化境,而能與整個天地宇宙中的至全至美的音全息相應、圓融通會,再無需憑藉任何另外的演奏技能奏出的樂音。只有在至高的清靜無為、五蘊皆空、澄懷無住中才能生出妙有,才能「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到一切音、一切象,也就是在無思、無言、無任何工具媒介的「無待」中與天地宇宙中的一切象、一切音、一切美全息相應、圓融為一。由此可以近一步得知,老莊之所以要提出「絕聖棄智,……絕巧棄利,……絕學無憂。」(《老子》第十九章)之說,絕非提倡蒙昧主義、虛無主義、不可知論和愚民術,而是在深知即使是聖人之思也是人之思、聖人之智都是人為的人智,聖人的技巧也是人為的技巧,因而都是有偏不全、有漏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人類指明了一條能夠超越人的局限,充分挖掘人的無限潛能而獲取無漏的、全美、全智的與宇宙大道全息相應、圓融為一的大智慧、大方法。

本人認為傳情表意、交流溝通有三個層次:一是直抒胸懷、直白的描摹和敘述的方式,精湛和高超的直抒胸懷、直白的敘述固然能夠達到較高的認識與審美的層次,但因為其憑藉的語言文字,包括圖像這一廣義的符號媒介系統,本生就有極大的局限性而受到局限。比之更高的一個層次是借象取境,興象、立象以造境、創建心靈全息場的方式。這一方式如果達到高妙的程度,則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的能力,從而既能夠包容直抒胸懷所能夠達到之傳情表意、交流溝通的最高層次,又能夠超越這一層次,進入不可言傳、不能象喻、只可「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的超以象外的、更為深廣奧妙的無垠世界。第三層次也是最高層次,是前述的無所憑藉的「無待」的傳情表意、交流溝通的層次。這正如佛經中所言的「兩佛相對無言」之境界。因為這時一切都是全息相應、圓融為一、洞通全曉的。當然許多人可能會否認有這種境地的存在。甚至認為語言之外無世界。不承認有不可言傳只可神會的世界存在。認為語言和思維之外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是虛幻的,甚至認為是思維的錯亂所致。語言之外真的沒有世界嗎?雖然,當代西方語言哲學家對此已有了共識性的肯定回答。如果把思維看作是語言的產物,那語言之外當然就無思維存在,而思維之外當然就沒有了可被語言邏輯、外在工具媒介操作的,能被邏輯、經驗實證和感知的世界了。事實上這種說法對我們的經驗邏輯和六根所感知認識的世界來說,也許是正確的,有價值的。但其價值只是一種人類為自身劃地為牢、自我界定,並在這種牢界內儘可能踏實、高效的有所作為的價值。當站在更高的價值和意義的角度上來看,這種看法其實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是負面的。這將導致劃地為牢、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偏狹有限的意識和思想的產生,導致人類對大是大非、大善大惡、大真大偽的無明,導致對人類這一宇宙生靈具有無限可開發潛能和生命價值意義的漠視,導致人類極大的阻蔽了能獲得「神遇」、「意致」、 「玄覽」、「禪觀」、「妙覺」這類靈性的顯現,導致了不承認語言之外存在著能夠被心靈以超語言、超思維的方式「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的美妙無垠的世界,導致了對諸多不可解釋的現象(比如人體特異能力現象和其他超自然現象)的視而不見和矢口否認,或企圖以淺層次的「心靈體驗」和「非經驗感知的實在」等等之說就想加以搪塞,這對人類尋求大自在、大解脫、大超越形成了極大的阻礙。

關於「立言」和「立象」表意傳情誰更具有優勢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在常人的人智層面,當然是立言更具有優勢,並且來得更為準確實在可靠,而「立象」則顯得模糊、朦朧,但當人進入了一定高度的「玄覽」、「禪觀」、「妙覺」、「靈悟」境地時,「立言」就顯得十分蹩腳,此時則可以追求、實現「見滴水而觀滄海」、「辯一葉以知秋」、「從粒沙而知大千世界」、「知一而知萬物」、「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一地具足一切地。」(《永嘉證道歌》)的境地……,儘可能少地憑藉語言符號來表意傳情,這時「立象」就顯得更為優越,「立象」的界定和限制性少,因而就留下更為廣闊的通過高妙的想像、隱喻、象徵、寄託、移情、領悟象外之象、境外之象、言外之意、弦外之響……的表意傳情的時空餘地。此時的「立象」可以通過高妙的「玄覽」、「禪觀」、「妙覺」、「靈悟」憑藉天地萬物的全息自相似、同構對應的深層次內在聯繫抓住事物的最本質的聯繫。比如《易經》中的卦象正是用這種方法來傳情表意、識物斷事的,而不是憑藉語言,特別是平常的敘述語言。此時的「立言」不是長篇大論的言論語言文字元號系統,而是言簡意賅的,點到為止、提示性的語言符號,因而這裡的立言實際上也就具有了立象的本質,等同於立象。

推薦閱讀:

古代有賣書的地方么,或者說古代書籍如何流通?
為何中國沒有類似於歐洲城堡或是日本天守之類的建築?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之歷代文史工具書(二)
中國古代月亮與蛤蟆到底有什麼關係?
古代女子什麼情況下允許或不許離婚

TAG:思想 | 古代 |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