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 第 2 節 鑒賞語言 板塊(考題)精練
第 2 節 鑒賞語言
板 塊 精 練
板塊 1 鍊字(詞、句)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新 秋
杜 甫
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
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1)詩歌的首聯是如何照應題目中的「新」這個字進而描寫景物的?
(2)頷聯中的「幾處」「誰家」能否替換為「處處」「家家」?為什麼?
【解析】(1)詩歌題目為「新秋」,首聯描寫了秋的「新」,表現在:雲還具有夏天雲的特點,天氣還很熱,但是已經有葉子被吹落,這是秋的特點。這個時候既有夏的特徵又有秋的特點,說明是夏末秋初,體現了秋「新」的特點。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題目要求對比分析「幾處」「誰家」與「處處」「家家」在表達效果上的區別。回答問題時可以先分析這兩對詞語在表達上的區別,同時注意分析它們與題目「新秋」的關係。
【參考答案】(1)詩歌首聯上句描寫了夏日的火雲(紅色的雲彩),表明盛夏的威力還沒有過去,傍晚的雲峰還在變換著各種形態;下句寫有涼意的風、一片落葉,表明已經到了秋天。首聯緊緊圍繞「新」字選取景色,寫雲表明是剛剛過了夏天,寫風表明已經進入秋天。
【參考答案】(2)不能。詩歌描寫的是初秋的景象,「幾處」的意思是園林中有幾處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誰家」,有幾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幾家人已經開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處處」「家家」,就應該是深秋了。
2、閱讀下面的清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喜雨口號①
蒲松齡
一夜松風撼遠潮,滿庭疏雨響瀟瀟。
隴頭禾黍知何似?檻外新抽幾葉蕉。
【注】 ①口號:古人常用的詩題,意為隨口吟成的詩。久旱逢雨,詩人隨口吟成此詩。
(1)請說出詩題中「喜」的具體內涵。
(2)請簡要分析「隴頭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的妙處。
【解析】對詩歌標題中「喜」的具體內涵的理解,應聯繫詩歌的內容加以考慮。從詩中的「隴頭禾黍知何似」及「檻外新抽幾葉蕉」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喜的是禾黍因雨而抽葉,旱情因雨而得到緩解。第(2)題中,「知何似」和最後一句構成了設問句,目的是引導讀者思考。
【參考答案】(1)詩人為禾黍重獲生機而喜,為百姓疾苦得以緩解而喜。
【參考答案】(2)「知何似」採用疑問的形式,強調了詩人對「禾黍」的關注,並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空間,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3、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碧湘門①
陶 弼
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台樹影間。
天闊鳥行②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
【注】 ①碧湘門:即長沙(今屬湖南)城門。②行(háng):行列。
(1)這首詩最後一句哪一個字錘鍊得最好?請簡要分析。
(2)有人評價這首詩「句句寫遠,卻又始終未著『遠』字」。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結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簡要分析。
【解析】(1)本題屬於鍊字類題目。「地卑」即地勢低,「沉」使動用法,使……沉沒。「沉」的主語是「江勢」,賓語是「山」。這樣,錘鍊得最好的字就是「沉」字了。「沉」寫出了水勢之大,同時使景物具有動感。解答本題,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步入手:一、理解該字在句中的意思;二、看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三、看該字的運用起了什麼作用。
(2)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第一句要抓住「煙」字。只有遠處之景、朦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煙似霧的不真切感。第三句要抓住「疑沒草」三字。「疑」為「懷疑」,顯然不是事實本身;「沒草」即「沒入草叢」,只有在天地相連的天際,天空中鳥兒的行列才會給人這種「沒入草叢」的錯覺,所以第三句寫的也是遠景。
【參考答案】(1)「沉」字最好。城門地勢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彷彿要把遠處的山巒淹沒似的。採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沉」字寫出了水勢之大。
【參考答案】(2)本詩首句寫長沙城內遠樹如煙,有如碧綠的水波。第三句寫遼闊的天空中,成行的鳥兒愈飛愈遠,彷彿就要沒入天際的草叢。這兩句寫的都是登樓所見到的遠景,卻又始終未著「遠」字。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晚/次/鄂州
盧 綸①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注】 ①盧綸(748~約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此詩作於「安史之亂」的前期。②估客指商人。
(1)請簡要分析首聯中「遠見」、「猶是」所蘊涵的作者的情感變化。
【解析】第(1)題考查對詩歌蘊涵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解題時要注意題干中「變化」一詞,這提示我們「遠見」、「猶是」蘊涵的情感是不同的。
【參考答案】(1)「遠見」表達了作者遠遠望見漢陽時的喜悅之情,「猶是」,突顯出作者對仍有「一日程」的惆悵之情;一聯之內,作者情感由喜悅驟轉至惆悵,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請從情與景的角度分析頸聯「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解析】第(2)題考查鑒賞「表達技巧」的能力,並且明確指出從情與景的角度入手。解答時,首先要點明手法,其次要結合頸聯,明確「景」和「情」的內容,並且指出是怎樣借「景」抒「情」的。詩歌是最精練的語言,讀詩就是通過聯想和想像,將詩句表現的畫面還原,並體會蘊涵的情感。其次要整體感知,關註標題和小注等輔助信息。最後要注意廣泛聯繫,看到「明月」就要考慮思鄉,看到「安史之亂」就要考慮硝煙烽火、流徙不定、家仇國恨等。
【參考答案】(2)借景抒懷(或借景抒情)。//時值寒秋,無限的惆悵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往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
(1)俞陛雲《詩鏡淺說》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紆徐有致。」請說說「遠見……猶是……」這一句是怎樣細膩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
【參考答案】江天浩淼,遠見漢陽城郭,為看到行旅目標越來越近兒寬慰、慶幸;而江闊帆遲,還有整整一天的航程,為漂泊生涯而感到傷感、厭倦。(喜悅之情2分,旅途漂泊的厭倦2分)
(2)有人說鼓鼙聲使作品獨辟境界,主題更加深刻,鼓鼙聲在這裡指的是什麼?作品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參考答案】「鼓鼙聲」借指戰爭,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將羈旅的無聊、厭倦,理想的落空和戰爭聯繫起來,更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借指內容1分,交代原因1分,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2分)
【註解】1、估客:商人。2、舟人句:因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眾聲雜作。3、三湘:灕湘、瀟湘、蒸湘的總稱。在今湖南境內。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鬢逢秋色,是說愁鬢承受著秋色。這裡的鬢髮實已衰白,故也與秋意相應。4、更堪:更難堪,猶豈能再聽。5、鼓鼙:本指軍中所用大鼓與小鼓,後也指戰事。
【賞析】這是一首即景抒懷的詩。作者安史之亂時,曾作客鄱陽,南行軍中,路過三湘,次於鄂州,而寫了這首詩。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頷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頸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尾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這首詩只截取飄泊生活中的片斷,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詩中流露厭戰,傷老,思歸之情。全詩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熾熱,反覆詠育,舒暢自若,韻味無窮。「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是動中寫靜,靜中寫動的名句。 一首好詩,貴在有真情實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實感,不致淺浮空洞。大凡詩人流離顛沛,死別生離,或躬逢其事,身臨其境。倘寄之吟詠,最易動人。所以嚴羽認為:「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盧綸《晚次鄂州》,寫兵難中背井離鄉、顛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聯扣題寫「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雲開遠見漢陽城」。濃雲散開,江天晴明,舉目遠眺,漢陽城依稀可見,因為「遠」,還不可及,船行尚須一天,這樣,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詩人由江西溯長江而上,必須經過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直抵湖南。漢陽城在漢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點題,述說心情的喜悅,也說明行進方向。鄂州離漢陽甚遠,故下旬說「猶是孤帆一日程」。這樣遠的距離,當然不能直接看到。句中一個「猶」字,道出詩人的迫促心情,一個「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緒。次句突轉,透露沉鬱的心情,用筆騰挪跌宕,使平淡的語句體現微妙的思致。詩人在戰亂中風波漂泊,對行旅生涯早已厭倦,巴不得早些得個安憩之所。因此,一到雲開霧散,見到漢陽城時,怎能不喜。「猶是」兩字,突顯詩人感情的驟落。這二句,看似平常敘事,卻彷彿使人聽到詩人在撥動著哀婉纏綿的琴弦,傾訴著孤凄苦悶的心曲,透紙貫耳,情韻不匱。 次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詩人簡筆勾勒船艙中所見所聞:同船的商賈白天水窗倚枕,不覺酣然入夢,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揚帆,風平浪靜;夜深人靜,忽聞船夫相喚,雜著加纜扣舷之聲,不問而知夜半漲起江潮來了。詩人寫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筆墨中卻透露出他晝夜不寧的紛亂思緒。所以儘管這些看慣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給他平增枯澀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詩人情來筆至,借景抒懷:時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涼的季節,無限的惆悵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內,即詩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詩人的家鄉則在萬里之遙的蒲州(今山西永濟)。秋風起,落葉紛下,秋霜落,青楓凋,詩人無賞異地的秋色之心,卻有思久別的故鄉之念。一個「逢」字,將詩人的萬端愁情與秋色的萬般凄涼聯繫起來,移愁情於秋色,妙合無垠。「萬里歸心對月明」,其中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有迢迢萬里不見家鄉的悲悲戚戚,亦有音書久滯縈懷妻兒的凄凄苦苦,真可謂愁腸百結,煞是動人肺腑。
末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舊業」指家中原有用以維持生計的產業。它已隨著戰亂而化為烏有。「鼓鼙」鼓鼙:本指軍中所用大鼓與小鼓,後也指戰事,借指戰亂。戰爭已使人傾家蕩產,江海飄零,更哪堪江上再傳來戰鼓的聲音?句中「更堪」意謂「更哪堪」,因受詩句的限制,省作「更堪」。這一句言外之意是:雖然戰爭已令我一無所有,但戰火未熄,在逃難的途中,難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災。倘若真的碰上,那簡直無法忍受了。本詩極力渲染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最後二句,把憂心愁思更深入一層:田園家計,事業功名,都隨著不停息的戰亂喪失殆盡,而烽火硝煙未滅,江上不是仍然傳來干戈鳴響,戰鼓聲聲?詩人雖然遠離了淪為戰場的家鄉,可是他所到之處又無不是戰雲密布,這就難怪他愁上加愁了。詩的最後兩句,把思鄉之情與憂國愁緒結合起來,使本詩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由於作者是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表現的,所以有真情、有實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第二聯的描繪入微,第三聯的造語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嘆。
5、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解析】閱讀詩歌可先從標題入手,再關注整首詩。從標題中的「閑居」和詩歌最後一句的「閑看」可以看出「閑」字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感情。賞析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而應放在詩中,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常見答題步驟是:①指出該字;②展開聯想和想像,把該字放到詩中再現畫面;③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並指出其妙處。
【參考答案】「閑」。閑居鄉村的詩人,在初夏長長的午睡之後,內心無所牽絆,在綠蔭環抱的庭院,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的情景,心情格外舒暢。詩中用一個「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的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了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板塊 2 語言風格
1、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中送別
王 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送別詩的語言特色。
【解析】這首詩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看似平淡通俗,明白如話,實則味外有味,情深如注。無一句鋪陳離別之詞,以送罷開篇,以盼歸終篇,平淡樸實,意味深長。回答時除了說明語言風格外,還要注意詩人對友人的情感。
【參考答案】這是一首送別詩,語言樸素、自然。這種樸素、自然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了自己對朋友的那種樸素真摯的情感。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選一)
楊萬里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
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世稱楊萬里的詩歌風格除了新鮮奇特外,還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詼諧幽默。試以這首詩為例,簡析之。
【解析】這首詩以極平淡一件事寫出了常人所不能發現的活潑的奇趣。我們要注意詩人在寫這件日常小事時筆調幽默詼諧,多採用自然的口語,自然流暢、輕快風趣;另外要注意詩歌所表達的主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從語言和主題兩方面作答,則不難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詩題是寫行人登山,極平淡的一件事,不說人登山之難,而說山與人爭高,要寫山高,卻先說山低;要寫山上,先寫山下;要寫登山難,先寫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後是山與人賽,最後是登山,山勝人。腳高山更高,這實際是暗示登山者急於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讀後忍俊不禁,表現出一種幽默詼諧、輕巧俏皮的藝術風格。
語言特色: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等。
「分析語言特色型「答題方法:語言特色+具體分析+表現的思想感情
3、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解析】解題時首先要概括說明總體語言特點,接下來要結合詩句來解說,最後要點明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或詩人的情感態度。這首詩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採用層層倒敘手法,點明了兒女之情,結合「遼西」一詞來看,也蘊含了更深刻的時代內容。
【參考答案】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中 呂】
普天樂·秋江憶別
趙善慶
晚天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背斜陽。璧月詞,朱唇唱,猶記當年蘭舟上。灑西風,淚濕羅裳。釵分鳳凰,杯斟鸚鵡,人拆鴛鴦。
這首元曲給人的感覺是十分雅緻。請從曲中描寫的景物、抒發的情感兩方面解說此曲「雅」的特點。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題干要求從描寫的景物、抒發的情感兩個方面分析曲的「雅」,回答問題時可以分析描寫的景物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雅」;情感的雅,一方面體現在情感本身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情感的抒發方式上。
【參考答案】①描寫的景物:詩人對客觀景物進行精心的提煉和高度的概括,化俗為雅。比如描寫了蒼茫的秋水、邈遠的天空、銜山的落日、南飛的大雁等,描摹了一幅深秋山水圖。
②抒發的情感:詩人寫離別沒有從正面描寫,也沒有從現在寫起,而是在回憶中追敘。這樣顯出詩人的情感有曲折的韻致,讓讀者產生遐想。
第2節 鑒賞語言P62
考 題 精 練
1、(2009·四川)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 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豐富」暗示情感的采分點不止一個。「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暗示著要從「景物」和「人物活動」兩個角度切入答題。)
【解析】(1) 考查對詩歌語言的鑒賞能力。考生在分析「入」「摩」二字的表達效果時,應全面把握詩歌意境,從用字的準確和貼切的角度進行思考。
【參考答案】(1)「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解析】(2)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詩作者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考生可結合陸遊詩作一貫的「熱愛祖國山河,抒發亡國之恨」的寫作風格,「從融情於景」「寓情於事」的角度作答。
【參考答案】(2)這首詩前兩句用誇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並為進一步抒情作鋪墊;(景情關係類答題/何景何境及特點、何法、何情)//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洩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2、(2009·廣東)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月
杜 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 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②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1)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解析】第(1)題考查詩歌景和情的關係。「月」是本詩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月的特點,再結合詩人遭遇和國家的局勢作答。第(2)題考查對詩歌語言的鑒賞的能力。要結合詩歌情感,參考注釋①作答。
【參考答案】(1)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動蕩、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故園親人的思念。//作者通過描寫春夜清冷靜謐的月下景色,//抒發了自己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蕩不定的凄涼傷感之情。
【參考答案】(2)①「萬里」一詞,突出空間範圍之廣,表現了廣闊的天地籠罩於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個體的渺小和孤獨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詞,強調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長時間飛奔後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③「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註譯】①萬里:言月運行萬里而來,又暗喻漂泊萬里的詩人。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春來:今春以來。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這兩句意為:運行萬里而來的瞿塘峽的月亮,今春以來已經是第六次出現上弦月了。
首聯既交代了時間(六月初旬)和地點(瞿塘峽),又寄寓了萬里漂泊、羈留難歸之感。
②時時:常常。與「故故」變文同義。開:指照亮。滿:指月光灑滿。青天:藍天。這兩句意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灑滿無垠的藍天。
「時時」二字既寫出月的殷勤關切,又見出詩人飽經喪亂,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歸。
③爽:清爽,涼爽。合:環繞,充滿。風襟:衣襟。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當:對著。懸:懸掛天空。這兩句意為:月光靜靜灑下,涼爽透過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懸掛天空,空自對著我掛滿淚痕的臉,竟無動於衷。
頷、頸兩聯,3、5句相接,寫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寫出月的清冷疏遠。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時開暗室,則喜之而爽合風襟;故滿青天,則恨之而空當淚臉。一月而分作兩般,景隨情轉故也。」
④烏鵲:烏鴉。夜久:夜深。這兩句意為:有一隻南飛的烏鵲,在月下盤旋良久,無枝可依,只好落在江邊。
此聯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處漂泊,無處棲身。
【賞析】以「月」為題,讓我們聯繫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名句。月有一個特定的內涵:望月就易思鄉。
「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弦」:「萬里」,作者先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大的背景,然後現一輪孤月。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為個體的詩人孤獨寂寞之情。「六上弦」從時間的角度寫時間之久,與「夜久」相呼應,表明長期在外漂泊的厭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主體仍然是月,有情開室,但滿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輝。獨處陋室,浴漫天清輝,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凄清孤獨啊!疊詞的運用還構成了節奏的美。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爽」該是「清朗」之意,「合」當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細風,可以很美妙,可以很凄涼;「高」句語序該是「(月)高懸對淚臉」化被動為主動,既是題目的需求,也是詩歌新奇的需要。也有人說「風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認為有點太實,好像詞典也沒有這一詞語(或許太過孤陋)。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這一句寫南飛的鳥急於回歸,疲倦的落在江邊棲息。可以看做詩人的自況。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對於自己的家鄉、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使讀者不覺之間與之同悲共泣。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對於自己的家鄉、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使讀者不覺之間與之同悲共泣。
推薦閱讀:
※詠物言志詩鑒賞學案
※「詩詞鑒賞」納蘭詞中的春天
※古詩鑒賞:關於月亮的詩句古詩
※體物精微 窮無極相 ——鑒賞《始得西山宴遊記》
※詩歌鑒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