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十本最值得品讀的當代著作,你讀過幾本?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能夠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培養我們的氣質,提升我們的品位。好書尤其如此。今天上榜啦就為大家來盤點10本值得一生品味的當代著作,一起來感受那抹書香的韻味!

1、《家》 巴金

家,是一個很溫馨、很溫暖的名詞,它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不舍的牽掛。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會有一條隱形的線,從家裡一直到我們手裡,永遠都不會斷……而巴金的《家》卻截然相反。

本書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學大師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巨制。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年輕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巴金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2、《許三觀賣血記》 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入選韓國《中央日報》評選的「100部必讀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余華的每一部長篇小說,都震撼著一批又一批的讀者。他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是你不可錯過的經典必讀書目!

本書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他哭了。法國《讀書》雜誌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樸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作者余華說:「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 讓我們輕輕吟唱起這首民歌,走進這部頗具形式美感的文學作品,去體會中國近代貧苦老百姓們的苦難人生……

3、《京華煙雲》 林語堂

林語堂最好的作品,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的經典寫作,四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現代版《紅樓夢》,全景展現中國風雲變幻的人文、社會和文化的史詩巨著,同名電視劇在央視曾一度熱播!

《京華煙雲》全書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問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動、「三·一八」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書結構宏偉,線索交錯,全景式展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的急劇而深刻的變化,被譽為現代版的《紅樓夢》。林語堂先生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向不了解中國而鄙視中國的外國人展示真正的中國社會和文化,因此字裡行間都滲透著他對本土文化的鐘情以及列祖國深深的熱愛。

誠如作者所言,「本書曝呈中國的一切困惱紛擾,但由於此,也正表示我們對國家未嘗放棄我們的希望!無需加以粉飾,她將調整她自己,一如過去歷史上所昭示吾人者!誠盼此書將給予吾人以深刻的啟示,將我們深植於往昔的根蒂,開出燦麗的鮮花!」

4、《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

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

穆斯林,是指信奉伊斯蘭教的神安拉的人。《穆斯林的葬禮》,是中國著名作家霍達所著的一部經典長篇小說。作品描寫了我國回族一個穆斯林家族跨越六十年的歷史興衰和家族三代人的悲歡離合,描寫了幾段交錯複雜的愛情糾葛,具有民族史詩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學地位和審美價值。《穆斯林的葬禮》是我國第一部成功地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並於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霍達用穿插的筆法,寫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描繪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劇,喜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無盡無休……」的「演出」,體現了他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5、《紅高粱》 莫言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作品。由鄭曉龍執導,周迅、朱亞文、秦海璐、于榮光、黃軒等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經典原著。莫言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農民世界。他知曉手工藝、冶煉技術、建築、挖溝開渠、放牧和游擊隊的技巧並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筆尖描述了整個人生!

小說主人公餘占鰲是個熱血男兒,正義又野蠻。他殺死了一個與自己守寡多年的母親發生關係的和尚,而後母親也弔死了。他為了女人殺人放火,霸佔了後來成了他妻子的戴鳳蓮。他為了報仇雪恥,苦練槍法,將曾非禮過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夥一網打盡。他為了還一個村姑的清白,不惜將酒後施奸的親叔槍斃。為了小妾戀兒不惜和妻子鬧翻並分居。他為了民族大義,毅然抗日但最終全軍覆沒……他為了愛情而拼搏,為了報仇而殘忍,為了正義而果決,為了榮譽而戰……

正如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所描述的那樣:莫言是個詩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傳畫,使個人從茫茫無名大眾中突出出來。他用嘲笑和諷刺的筆觸,攻擊歷史和謬誤以及貧乏和政治虛偽。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類最陰暗的頁面,在不經意間給象徵賦予了形象。莫言有著無與倫比的想像力。他很好的描繪了自然;他基本知曉所有與飢餓相關的事情;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沒有真理、常識或者同情的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魯莽、無助且可笑。在莫言的小說世界裡,品德和殘酷交戰,對閱讀者來說這是一種文學探險。

6、《小團圓》 張愛玲

張愛玲最真實的私人生活!揭開《小團圓》背後的重重迷霧!打開張愛玲神秘的內心世界!全球3000萬張迷翹首企盼。 張愛玲最神秘的小說遺稿,濃縮畢生心血的巔峰傑作。《小團圓》與張愛玲以往作品的風格迥然不同,是在多個時空交錯中發生的故事。在她歷史中過往來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現實人物,於此處實現了歷史的團圓!

西元二零零九年,暮春。沉寂有時的讀書界熱潮再起。一部名叫《小團圓》的書開始行世,行銷海內外。而其中,核心的人物,是那位早已不可能在場的民國女子——張愛玲。一位早已謝世的人物,吸引如此多的耳目,實在是迄所罕見的。

這一回,張愛玲在小說里講的還是日本佔領下的舊上海,一男一女兩個主角是寫愛情小說的作家盛九莉與「汪政府的官」邵之雍。某個晚上,九莉外出回家,「歸途明月當頭,她不禁一陣空虛。二十二歲了,寫愛情故事,但是從來沒戀愛過」。邵之雍因她的文采而來,她也崇拜他,「他走後一煙灰盤的煙蒂,她都揀了起來,收在一隻舊信封里」。九莉幾日不見之雍,如隔三秋,正以為「其患遂絕」,他又來了。看到她袖中手腕是那樣瘦,他奇了。她自衛道:「其實我平常不是這麼瘦。」他略怔了怔,道:「是為了我嗎?」這層紙終於捅破了,「她紅了臉低下頭去」,「怎麼也抬不起頭來,有千斤重」。于是之雍說:「我們這是對半,無所謂追求。大概我走了六步,你走了四步。」「他迎上來吻她,她直溜下去跪在他跟前抱著他的腿,臉貼在他腿上。」

7、《故事新編》 魯迅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這八篇小說分別是:《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這些作品的語言秉承魯迅先生的一貫文風,幽默風趣,婉而多諷。故事的內容雖來源於歷史,但只是用了一點因由,經作者隨意點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一副絕妙奇趣的畫卷。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最後的創新之作,裡面8篇有5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處於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洒脫。儘管骨子裡依舊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遊戲筆墨」,這表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具有某種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發現或隱或現、或濃或淡的存在著「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8、《圍城》 錢鍾書

說到愛情、婚姻,怎能不提這部人盡皆知的經典小說《圍城》呢?《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圍城的精髓已經被總結提煉成了一段流傳甚廣的話:外面的想進去,裡面的想出來。從婚姻是「圍城」,到最後感慨人生是「圍城」。

錢鍾書的諷刺不是對社會的批判,而是一種文化批評。作品對食古不化和全盤西化的舊式人物和新式人物,都給予了某種嘲弄。這種嘲弄從文化上掂量出這兩種人物的狹隘和偏激。表面上似乎詩書禮儀、放眼世界,其實可笑得很。這種批判,是站在知識本位的立場上展開的。作為知識分子,他們首先在知識方面就有所欠缺。表面上個個掛著教授、學者的頭銜,但真正要從知識上追問他們的學問,卻一個個都露出了醜態。方鴻漸的博士文憑是買來的;與大學教授沾不上邊的李梅亭,偏偏是中文系教授。 正是基於人性立場對人性的不足、弱點和醜惡的揭露,以及對文化的批判,《圍城》的藝術價值更有其獨特性。它教會我們一個聰明的人應該怎樣看待人生。

9、《洗澡》 楊絳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新《儒林外史》!一部反映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的長篇小說。作品人物眾多,故事曲折,其中尤以姚宓和許彥成之間的純潔感情為人所稱道!

《洗澡》主要描寫的是解放後知識分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即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楊絳女士將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內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書情節生動,文筆簡練,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那個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真實的思想壯志。本書語言簡潔、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後知識份子的思想感情讀物。

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麼,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這部小說里,只有一兩人自覺自愿地試圖超拔自己。

10、《文學回憶錄》 木心

木心的文學回憶,陳丹青五年聽課筆錄!這本文學回憶錄雖不能算在名著之列,但讀過之後,必在世界文學門內,不在門外!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斬釘截鐵,不解釋、不道歉、不猶疑。他平視世界文學史上的巨擘大師,平視一切現在的與未來的讀者,於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學的回憶。這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亦自他恢複寫作、持續出書以來,紐約地面的大陸和台灣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世界文學史」,忽忽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最後一課,每位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家客廳,在座者有畫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陳丹青回憶,「我們當年這樣地胡鬧一場,回想起來,近於荒謬的境界:沒有註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后區、曼哈頓區、布魯克林區的不同寓所中,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菜單開出來,大家選。從古希臘神話、新舊約,到詩經、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到二十世紀文學世界,東方西方通講,知識靈感並作。其中聽的聽,講的講,「金句」紛披,兀自燃燒。「講完後,一部文學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木心說。古代,中世紀,近代,每個時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統,藝術親人。

女性一生必讀的100本書▕ 認識世界 成就自己!女性一生必讀的100本書。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它改變你的容顏,豐富你的思想,提升你的邏輯談吐。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會沉澱成將來更好的你。推薦給女性朋友閱讀的100本書,在書香文墨里,認識世界,成就自己。讀書的女人最美麗!

人民日報男性一生必讀的100本書 | 最需要投資的是學問、氣度和思考讀書,或許不能讓人一夜暴富,但是請相信:你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會沉澱成將來更好的你。推薦給男性朋友閱讀的100本書,工作之餘讀本書,給自己充個電吧,男人需要投資的,最應是學問、氣度和思考。

幫你提高閱讀效率的16個技巧閱讀技巧能夠改變生活。 我沒有什麼特殊專業資格,但閱讀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 我學到了新技能,欣賞了很多很棒的故事,還了解了世界。 我還學習了歷史,在科幻小說中探索,發現了其他國家,學到了商業理念,還有很多很多。

閱讀技巧與其他技巧一樣,可以通過練習以及了解關鍵技術,使自己得到提高。 在本文中,我主要關注傳統書籍的閱讀。雖然有先進的數字技術,但傳統書籍仍然有深厚的價值。 即便如此,我要講到的這些技巧仍然可以適用在數字閱讀中。這些技巧能幫助你學習和記憶更多你從書中讀到的東西。

"閱讀是良好生活中的一個基本工具。』 約瑟夫 艾迪生

1) 確定你閱讀的目的: 休閑還是學習

一般來講,讀書的目的有兩大類: 休閑或學習。 如果你的目的是休閑,那麼發展高效的讀書技巧不是最重要的。 雖然如此,你依然可以通過提高閱讀技巧來更好地欣賞文學。 在本文中,我主要談談以學習為目的的閱讀技巧(順便舉幾個休閑和虛構類閱讀的例子)。

2)讀書筆記(是的,你可以在書上寫!)

你是否注意到大多數印刷書籍都有頁邊空白? 這些空白是留給你寫筆記用的。 有些商業或自我完善型書籍還有些空白書頁,供你做練習或其他用途。 一旦你開始在書上寫筆記,你就會放慢速度,從中獲益更多。

竅門: 讀者在書頁上寫筆記的習慣已經有好幾百年了。 如果想了解這方面的例子和思考,請參照《旁註:在書上寫筆記》,作者H.J.約翰遜。 其實有很多人都這麼做過: 阿瑟 柯南道爾爵士, 亞歷山大教皇,弗吉尼亞 伍爾夫,約翰 拉斯金,和威廉 布雷克,這只是那些在書上做筆記的偉大作家中的一部分。

重要備註:只在你擁有的書上寫筆記。 圖書館是書籍的極佳來源,而你的責任是把讀完的書盡量完好地還給圖書館,以便別人能夠繼續使用。 如果你讀的是圖書館的書, 你仍然可以通過本文的其他練習來改進自己的閱讀技巧。

3) 利用群體策略,進行深入閱讀

我是從策略家兼作家瑞安 霍利迪那裡學習到策略概念的。 根本上說,群體策略是指深入地進入一個題目,從不同的觀點進行學習。 霍利迪還建議人們儘可能在其他非閱讀性活動中也運用這個策略。 這裡有兩個例子: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學習:

這個內容的書籍有幾千種,那麼你可以有幾個選擇。 比如,假設你住在加拿大,英國或美國(也就是說在西方盟國)。 你對這次戰爭及其後果的理解更加傾向於收到你的國家的影響。 你可以通過閱讀戰爭如何影響了歐洲的公民來運用群體策略, 試試尋求對大屠殺的理解,閱讀戰爭年代領導人的自傳(推薦馬丁 吉爾伯特的丘吉爾傳,這是一本對丘吉爾一生強有力並且深入的介紹)。

學習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是你能學到的最重要的商業技巧之一。 幸運的是, 這方面有很多書可以參考。 你可以閱讀至少從三個角度講市場營銷的書。 例如, 關於具體市場營銷方法的(谷歌廣告終極指南,第四版,作者佩里 馬歇爾, 麥克 羅德和布萊恩 托德), 再讀一本經典市場營銷書(科學廣告,作者克勞德 霍普金斯),並讀一本關於公關文案的書(終極銷售,作者丹 肯尼迪)。

4) 了解作者

你讀的書是誰寫的?讀些關於作者的書,可以很大程度上加深你的閱讀體驗。 去年,我讀了一本威廉 莎士比亞的傳記。 才非常驚訝地了解到莎士比亞的工作習慣。 你可能無法找到你讀的每本書作者的傳記。但是有些問題能夠加深你的閱讀理解。

-這個作者還出版過什麼書? (這本書與作者其他的書有怎樣的關聯?這是該作者的一個新的領域還是對他之前寫作領域的深入開發? )

- 這本書與作者職業的關係(作者是一個全職作家,一個偶爾寫作的商業專家,還是其他的? )

5) 把你讀到的寫下來

讀書筆記可以考察你對閱讀的理解和欣賞。 你可以寫完整的讀後感(我就寫過好幾次,這是很有益處的)。 你也可以在書的旁白出寫下自己的筆記,作為對書籍的一個簡短指南。

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考慮以下幾點:

- 書中是否提供了一些練習或模板? 有的話就做一下。

- 書中是否提到其他有趣的參考書目? 有的話就記下來。

- 有沒有哪些優美的詞句深深震撼了你? 也要記下來。

6) 與其他人進行討論

在大多數情況下, 閱讀是件孤獨的事情。 但是如果計劃好, 你也可以把閱讀變成一個社交活動。 例如, 你可以參加一個虛擬讀書俱樂部,與別人交換讀書筆記,與其他讀者溝通。 你也可以使用像Meetup.com 這樣的服務,尋找你附近的閱讀俱樂部。 如果你想通過閱讀改進生活或提高工作能力, 那麼與對同樣材料有興趣的其他人討論是個很好的方法。

7) 問自己: 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為什麼同意,為什麼不同意?

在你讀一本好書的時候, 會很自然地被其吸引。 有些書非常動人,你會看得廢寢忘食。 當然,熱情地,深入地閱讀是很令人著迷的,但是你還可以做得更多。

大多數非虛構類作品(以及很多虛構作品)都試圖證明某種觀點。 探索作者是如何開發這個觀點的, 作者是否提供了相關作品的注釋? 作者是以自己的經歷來創作的嗎? 這些問題能幫你更高效地評估自己的閱讀效果。

8) 探索你閱讀的內容(後記與註腳)

對於讀過的大多數書,我都會看後記,註腳和其他相關支持性材料。 為什麼? 這些部分對內容提供了額外的信息和新鮮的闡述。 書籍的前言和簡介也有類似的作用。 實際上,經典小說和虛構故事的簡介經常能夠告訴你作品是如何被翻譯的,以及為什麼作品成為經典。

後記: 有時候,作者會在後記中提供一個名單。 也有時候,你可以從後記中了解到作者的關鍵關係點。 你還能學到編輯對作品的貢獻,以及在編輯過程中誰提供了最好的建議等。

註腳: 註腳和參考書為將來的繼續閱讀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而這些細節可以打開你的眼界。 沒必要讀所有的註腳部分,只要看看作者是否在其中附加了有趣的內容就可以了。

9) 把理念記在摘錄本上

" 我們要尋找有助益的,有神性的,精神高尚的內容,能夠馬上在實踐中應用,而不是牽強,古舊的表達或奢侈的隱喻和修辭,然後學習它們,讓它們為我所用。』 塞內卡,羅馬哲學家

過去,書籍非常昂貴。 你只能短時間借閱一本書,然後就必須歸還了。 這是為什麼人們會開發出摘錄本。 你可以拿一本綁帶筆記本做摘錄,或將文件中的筆記用Evernote 或者其他你喜歡的軟體存在電腦里。

作家瑞安 霍樂迪推薦使用"摘錄本』。 他建議尋找那些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智慧詞句和想法。 舉個例子,你讀的書中的引文或短語就可能很有力量。 你把這些想法記錄在摘錄本上以後, 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回頭查閱。

10) 回憶你喜歡的休閑作品

讀完一本小說,劇本或其他休閑書籍之後,把書放下。 第二天,試著想想書中你最喜歡的是什麼。 是JR 托爾金作品中那些豐富的想像力令你興奮嗎? 你是否因為簡 奧斯汀在作品中對人際關係的表現而感到愉悅? 通過這些觀察,你就能找到將來你會喜歡的其他作品。

實際上,這種反思的技能可以幫助你從他人哪裡尋求推薦。 你可以解釋你喜歡書中的哪些部分,而不是簡單地說你喜歡那本書。

11) 讀你讀的那本書的書評

讀你讀的那本書的書評可以提供一個新鮮的視角。 可以從亞馬遜書評開始但是不要停在那裡。 在倫敦書評雜誌上和紐約書評雜誌上都可以找到非常出色的書評。 事實是, 閱讀有思想的書評可以幫你掌握更有效的閱讀技能。

12)通過閱讀虛構作品來開發"心靈感應』能力

知道嗎,閱讀虛構作品能夠幫你更好的了解別人。研究人員大衛 克納爾 基德和埃曼努埃爾 卡斯塔諾有證據顯示閱讀虛構作品能幫助人們開發心智,了解別人。 研究者建議人們通過閱讀虛構文學作品來得到這種能力。

與一般虛構書籍不同,虛構文學作品需要讀者有意識地運用創造性思維。 "現代文學小說的特性把它們與一般暢銷驚悚或浪漫小說區別開來。 通過體裁修辭的運用,文學虛構作品與讀者拉開了距離。基德和卡斯塔諾說, 』就像在實際生活中,文學虛構作品中充滿了不易了解的複雜的人物,而這些人物又吸引你去探索他們的內心。

想找文學虛構類書籍嗎? 這裡有兩個資源:

- 100部最佳當代小說

- 125位著名作家選出的史上最佳圖書

13)使用工具來協助自己閱讀

無論你是讀虛構還是非虛構書籍,你都可能會時常遇到不熟悉的理念,辭彙和其他的東西。 不要跳過去不讀,而是花幾分鐘時間查查字典(書架上的印刷品字典或者在線字典都可以)。 同樣的,如果書中提到不熟悉的地方,建議查閱谷歌地圖。

你的想像力是很強大的。 但是你需要給它合適的材料去盡情發揮。

14) 使用熒光筆 (準備做記錄)

使用熒光筆是很古典的處理文字的方法。 不幸的是,CBS報道說熒光筆是最沒有效率的閱讀工具。 但是,如果你留心,這個方法還是可以重獲新生的。 例如,使用多重系統。 你可以開始讀幾章,標記出幾個短句。 下一步, 用熒光筆寫些筆記,作為指南。

15) 創造學習筆記(在需要學術考試的時候)

假如你在為了通過PMP證書考試而閱讀諸如項目管理機構知識這類的技術性書籍。 僅僅坐在椅子上閱讀這種材料能得到某些收穫。但是想要真正掌握這些知識,你需要做些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的類型取決於你的學習方法。 這裡有一些概念可以幫助你在閱讀的時候做學習筆記:

- 公式 把重要公式寫下來,並給出術語的定義。

- 注意粗體字。 如果作者一次次使用粗體字,很可能是關於重點的暗示。

- 畫概念圖表。 我是從著名的斯科特 揚那裡學到的這個方法。他用這個方法在12個月內完成了MIT的計算機科學課程。

- 記下你覺得富有挑戰性的概念,以便將來複習。 在學習一個新科目的時候, 很自然地會遇到一些有挑戰性的概念。 你可能無法馬上理解這個概念。 把它記下來,過後再複習,還可以參考其他書或者去諮詢專家來加深你的理解。

16)每天讀書

很多人設定目標要讀更多的書。 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呢? 其實只需要形成閱讀的習慣就可以。 總帶一本書在身邊就很管用! 如果你不是天生的閱讀者,那麼就尋找能夠使得閱讀成為例行程序的辦法(比如出門之前或者睡覺前)。

15種能力:決定了你的未來能走多遠!大多人不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但是,困擾人們的問題是:在相關條件差別不大的情況下,為什麼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卻不?根據本人從業經歷的觀察與思考所得,無論在內企,還是在外企,凡是成功人士(以下簡稱他們)的身上都有獨特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這是旁人所缺乏的。他們的成功決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機遇好。依我來看,這些能力可概括為:

你讀什麼書,將決定你成為什麼人

經典閱讀的意義,本不是一個需要反覆論證的問題。但因為當今市場經濟橫行,有偏至的物質追求,不斷收窄人的精神空間,加以資訊的泛濫和網路的擠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樣為人認知。尤其近幾年,多種調查顯示,國人的閱讀率連續走低,從成人到孩子,許多人一年5本書都讀不到,更不要說讀經典了。有鑒於此,今天重提此話題就非常有必要。讀圖、讀網與「淺閱讀」危機如果問人為什麼不讀書,回答常常是沒時間、沒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類圖書之外,成人讀盜墓、穿越;孩子讀圖文、漫畫卻越來越多。去年圖書零售市場的報告,虛構類書籍銷售的前五名全為郭敬明與韓寒包攬,許多大學圖書館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圖代書,做在線閱讀,甚或以上臉書(Facebook)、刷微博代替閱讀的也不在少數。雅斯貝爾斯曾感嘆人們草草閱讀,只知追求簡短的、能快速獲知又迅速遺忘的訊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東西,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這種「淺閱讀」風氣的存在,凸顯了整個社會浮躁膚淺的荒敗景觀。我們無意否認知識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更不願被誤解為是一個拒絕接受科技變革的「勒德分子」(Luddite),而只是想提請注意,媒介的變化已然掩奪了閱讀的本意,但大多數人對這種變化太不以為意了。儘管生活中,他們不認為開車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賞覽風景,尤其僻遠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閱讀,認知就發生了偏差,對讀圖、讀網不能代替讀書的認識,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清楚。相反,忘記由文字構成的書籍,因符號抽象,常呈現為一開放的結構,在引發人書對話過程中,能喚起人往複思考,是最鍛煉人腦的活動。其中經典閱讀,尤能使人在人書互動中形成緊張的思維對待,助成理性對感知的超越,人性對歷史的體貼。而音畫構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觸及心靈。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形成按給定預設被動接受的知覺依賴,進而造成遲鈍自閉,溝通不良。嚴重的,連生存都會發生問題。至於網路,因常提供即刻性與碎片化的資訊,在使讀網帶上時尚化的「輕閱讀」特性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對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的《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有很詳盡的討論。它指出因網路對人「神經線路」與「記憶程序」的重新編布,使人的閱讀常流於字表滑行,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會覺得《戰爭與和平》太長,《追憶似水年華》又太晦澀,並將愛讀經典視為前人少環境刺激、無處可去養成的老嗜好,而將其毫無顧惜地拋棄。可事實是,儘管現實世界無限廣闊,虛擬空間更豐富多彩,但如果人們對它的貪戀是以犧牲自身與客體世界的區別為代價,就太不值了。因為眾所周知,人與包括機器在內的客體世界的分離能力與分離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質力量的表徵。它不但構成了文化的基本定義,也是一切經典創造的終極要旨。有鑒於此,我們實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讀圖和讀網有補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時容忍偷惰,因此毋寧說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看看周遭,已有人不再思考問題,只想著去哪裡找現成的答案,甚至哪裡有上網點,全不知批判式思維的形成,更依賴人的「原始硬碟」——人經由經典閱讀養成的智慧頭腦,以及由其分析整理過的知識記憶。至於因分析能力與實際享有信息數量不對稱,造成的一些年輕人的價值觀傾圮,就更觸目驚心。這讓人不禁想起兩個世紀前托克維爾著名的發問:為什麼當文明擴展時,傑出的個體反而減少了;為什麼當知識變得每個人都能獲得時,天才反而再難見到;為什麼當不存在較低等級時,較高等級也不復存在了。原因固然與物質、技術有關,但更在人避卻思考、耽溺安樂的自甘平庸與自我放失,在不能善自利用物質技術造成的心智的慵懶與偷惰。在這種慵懶偷惰中,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漸漸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而這些,恰恰經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經典最顯著的徽標。何謂經典:從藝術到人文 經典的定義也無須再做論證。套用庫切《何謂經典》中說的話,那些「歷經最糟糕的野蠻攻擊而得以劫後餘生的作品就是經典」。當然,撇開其講演的特殊語境,那些歷經後人最誠摯的頌揚而光景常新的作品,無疑也在其列。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一點。因其意甚明,不再展開。要強調的是第二點,就是越出慣常的理解,不能僅將經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上,從《論語》到《日知錄》,從《理想國》到《存在與時間》,許多人文社科類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學著作,因對人的處境有真切的關心,對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命運有深刻周徹的肯認,對人內心經驗有感同身受的體諒,並精鶩八極,鞭辟入裡,也都是經典,都應成為我們閱讀的重點。 簡言之,從西方語言邏輯層面的「立真理」,到東方中國精神人格層面上的「立人」,傳統人文社科類經典大多著力於揭示人與世界的終極奧旨,字裡行間,洋溢著個人與人類及宇宙深切的同體感。那種既重視個體世間安頓,又時時仰望精神天空,不懈追索兩者相攜相成的執著與熱忱,還有讓一己放心落下的同時,努力讓人類全體身心和諧的高上追求,是人自身全部尊嚴的最好注釋。其中,作為「知識之王」的哲學經典,尤其具有範式意義,尤應認真閱讀和了解。一方面,它強調主體的自由出場和自我證明,故在根本處與文學藝術相近。好的藝術經典以形象詮釋人生,好的哲學經典(有時包括宗教經典)則以抽象演繹人生。它們探討的雖是「宇宙秩序」,但歸結在「生活秩序」,並以此與文學藝術一起,面對同一個世界,回答同一個問題,所以可相資相益,相互參證。這也是許多時候,一個哲學家同時又是一個詩人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認識到,這個出場和證明有其更決絕的姿態和更犀利的表達。它不以敘述性的描寫渲染為滿足,而重在反思與究問,並且在本原性的究問方面有時還遠勝於科學,故更能體現主體思考的問道特性。對科學來說,主要是答案;對哲學來說,主要是問題。它提出和究原這些問題,並讓你在這種追究中做成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來裁量事理,度衡一切,有解構的衝動和批判的本能,是為「君子不器」。這與那種懂得一切,但不能發覆的「知道分子」是完全不同的。  做以上有重點的強調,是想讓各位明白,藝術經典與人文經典雖都指向世界的本質和人性的根底,但前者的達成端賴後者的積養。你或許覺得,文學有故事,重抒情,更能體貼個體生命,但真所謂人生到處無往而非問題,後現代的世界圖景更是如此,當卡夫卡將巴爾扎克「我摧毀了每一個障礙」,置換成「每一個障礙都摧毀了我」,你是否體會其間的變遷,是僅用文學解釋不清楚的。這個時候,以這樣的視野,你所習知的文學,其實已遠不僅僅是故事和抒情了,它背後有更深廣的哲學。並且,因為這種哲學,這個小說也不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代言,它關涉多多,指向悠遠。所以,如何養成在兩者交互中理解和體悟經典的意義,在今天顯得特別重要,閱讀收益的大小,也端賴這種交互的貫徹是否徹底和有效。  以此標準,我們來看上述「淺閱讀」,常常只有故事甚至奇譚,只重抒情甚至濫情,讓人看時如同中蠱,事後思量,什麼都記不起,似乎哪一部都差不多,吸收的儘是缺乏基本維生素和蛋白質的「空熱量」。空就空吧,它還產生干擾素,不斷向大腦輸送繼續攝入的錯誤信號,讓人久而久之,有上癮般的依賴,這就需要我們深自戒惕了。經典閱讀的意義與價值    經典閱讀有全然不同於「淺閱讀」的特點。它有對普遍性和本原特徵的熱切關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觀照自我,因此提供給人的是切切實實的精神養料。  所謂了解世界,是說藉由經典提供的經驗,人們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圖景,從而認清未來發展無窮。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也發過類似的感慨——這個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僅僅是因為沒時間、沒精力嗎?其實,主要是因為個體常受種種困擾的限制,未能獲得了解世界的能力與方法。而經典閱讀能讓自感處處受限的我們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視野,此所以,這個活動會被稱為「心靈的探險」與「靈魂的壯遊」。或以為,生活是最好的導師,這話自然不錯,但對於經典閱讀,我們想說的是,生活並不必然就比虛構具有更多的真實,世界也並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創造更能象徵存在的本質,而由媒體構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時更只是表象,它的膚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實的世界。如果沒有經典思想的燭照與指引,它們完全有可能被表現得毫無真實感,更遑論深邃。由此,透過現象,直抵本質,在不出離歷史細節和人性真實的同時,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任務也就無從完成。  所謂觀照自我,是說人生有限,決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對自己和家人,還有對國家和社會。而要做到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實際情形是,人恰恰最難自知,故「自知者明」與「認識你自己」,會成為橫亘在東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難題。而經典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為它致力於一切假真和偽善的剔析,對集天使魔鬼於一身的人性原態更有深刻的追索,這些都能讓人從中發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從而疏浚心源,檢點小我,喚出自覺意識,養成反省習慣,然後從心底生出廣大的社會關懷,乃至以天下為己任的高上的擔當。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為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普魯斯特所謂「閱讀過程是一交流的過程,是一次與不在場或已死去的當事人的心靈對話」,也是強調通過人書對話真正認識自己。  而「淺閱讀」顯然不能達成這個目的。即使「淺閱讀」中的「勵志閱讀」,意義看似很正面,但集矢於職場小說或名人傳記,眼下從成人到孩子,紛紛追捧這類書為經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質成功,譬如事業(主要表現為金錢的獲取)、婚姻(主要表現為金童玉女式的夢幻結合),而非內在的精神成長;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這樣的情感太廉價通俗了。它只讓人看浪漫的童話,而忽視在汗水中歡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說服力,更忽視意志品德與抗挫折力的養成對人性成長才最有意義,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說的那樣,給人「比一個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從生命的深處增加生命」,相反,與叔本華說的「濫讀」倒眉目相似。為防止「濫讀」而造致的傑出頭腦離開思想,叔本華要人不論何時何地,都不要貿然去讀那些正在爆紅的大眾書,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冊子,還是詩集和小說,用他峻刻的話說,「凡為傻瓜寫作的人,總會有一大群讀者。請不要浪費時間去讀這些東西」。他呼籲人把時間花在閱讀「具有偉大心靈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眾人,他們的聲音值得你去傾聽」。  在此,我願再舉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為什麼要讀經典》中懇切的告誡:「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經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降格為背景噪音」。而斯特勞斯說得更加平實:「今人已無法與古人直接交談,因而不能通過聆聽循循善誘的言說,來接受其教誨和點撥;同時人們也不知道,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是否還能產生他所說的"最偉大的心靈』,即使能產生,又有幾人能幸運地與之在課堂或現實中相遇。好在"最偉大的心靈』的言說是向今人敞開的,人們可以也只能與那些心靈在其智慧的結晶——"偉大的書』中相遇」。經典就是這種「偉大的書」。閱讀觀念的樹立  當然,要真正走進經典,首先須在觀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精深與博大,經典可助人涵養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獲得包括職場上的成功。牛津大學社會學家經過20年的調查研究,確認閱讀對人職業水平的影響要遠超過電影、音樂或社交。但它同時指出,這種益處的獲得有一前提,就是你必須出於愛好而讀。他們的觀點,這種愛好能促使人體釋放更多產生滿足感的多巴胺,從而使人更自覺地投身其中。相比這種精細的科學化指證,中國經典的教誨顯得更簡切可感,那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但遺憾的是,這類教誨並未為人記取。因「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者常能聽從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訓教中,體認到道德的庄肅與自由的快樂,然後對照古羅馬奧勒留《沉思錄》的告誡,知道人應該過理性的生活,既服務社會,又涵養個性,然後在對宇宙與人生、自我與他人的觀照中,保持內心的安寧。「為人」者只會想著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求田問舍。當然,經典閱讀在今天已不能帶給人多少實際的利益,但看看眼下《文學名著精縮》這類快餐式讀本充斥書市,找中心找主題的全預製模式壟斷課堂,就可以明白,這種「功利閱讀」的痼疾仍在,上個世紀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強調的「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由此,成人的閱讀會每每忽視細節與氣氛的尋繹,並放棄對過程的體驗;孩子則多不知,有時無中心就是中心,正如古人的《無題》詩,無題就是它的主題,而有的作品思想頹廢,恰恰是對健康的另一種嚮往,譬如《麥田守望者》,還有那本被稱為「現代少年啟示錄」的《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我們的意思,不要說有些書讀了沒用,這個世界有許多書本來就與實用無關,而只為情趣存在。也不要說有些書離現實太遠,換個角度,其實它離你的理想很近。至於還有些書對你現在幫助不大,但可能對你的終身都會有影響。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與蒸汽機同時,今天蒸汽機早已被淘汰,但陀翁的小說仍在。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可以帶著目的讀書,但不能太有目的,正如可以帶著目的與人交往,又不能總帶著目的,否則會很可怕。  其次,須在過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經典閱讀是一個沉靜與沉思的過程,在這種沉靜沉思中,我們不僅使書中文字活起來,充實我們,還使它因我們的理解得到延展與增值。所以經典的價值可以理解為,它堅持要我們放棄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後去獲得原本不屬於我們的寶貴經驗,還有我們平凡人生所永遠不能遭遇的嶄新體驗。公元397年,聖奧古斯丁寫了《懺悔錄》,在書中他詳細描繪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劇變,戴維·烏林(DaividUlin)告訴我們,如果不靜下心來,細細咀嚼,你根本無法體會其中切膚的渴求。至於《罪與罰》這樣的經典,大段的心理描寫,與通俗小說有一明確主題和顯豁線索全然不同的「復調」寫法,更需人細細尋繹才有所悟。  所以,現在人們開始提倡「慢閱讀」(Slow Reading),主張不僅在時間上,更在心態上保持清靜與閑適,然後走進經典。其實,這原是早先讀書人的常態。中國古人自來就多閑來讀經,雖南面王不易的雅談;在西方,從波德萊爾、本雅明到阿倫特,也都有過惟閑者才是智者的高論。當阿倫特在《黑暗時代的人們》中說:「現實世界熙熙攘攘,紛繁複雜,一切在我們眼前飛逝而過,只有無所事事的閑逛的遊手好閒者接受到了它的信息」,她其實是在告訴人,只有悠閑自得同時越然功利之上的人,才能真正讀取這個世界最杳渺的真諦,並保持閱讀最高上的品質。故經典必須慢讀,也值得人這樣慢讀。有此慢讀,你才能體會米蘭·昆德拉所說的那種「久已失傳的樂趣」。  在此過程中,不要怕讀不完,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經典閱讀尤其如此。設定一個合理目標,如美國人費迪曼所開列的,從18歲到80歲的《一生的讀書計劃》,人是可以大致讀完經典的核心部分的。重要的是,經由經典閱讀,你學會了舉一反三,見邇知遠,實際上就獲得了費氏所說的「超越時空」的能力。還有,不要怕讀不懂,相較於人很容易毀於自己喜歡的淺近的東西,那種不能一目了然的東西反而能讓人經久不忘。只有困難,才夠挑戰,才能精進,然後才如理查德·羅蒂《文學經典的啟示意義》所說的,在不失去「浪漫主義的原素」和「啟示價值」的同時,既「產生知識」,更「產生希望」。  最後我想說,全球化時代,相同的原因,使得世界範圍內,閱讀的風氣在淪喪,但經典的魅力從未因此而消退。所以,各位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樣就能體會到「修身莫如養性,至樂莫過讀書」。這句話不是哪個學問家說的,是戚繼光說的。還有,現代社會,帶著阿諾德所說的「令人作嘔的匆忙」,又讓人產生如吉朋所說的「群居無伴」的孤獨,而讀書一如「串門兒」,不用打招呼,也不怕討擾,就可以與偉人交往,多好的事。這個淺切的比喻,各位能信任的,是楊絳老人說的。要之,悠長的光陰,你讀什麼書,能決定你將成為什麼人。最基礎的文化常識,你還記得多少?


推薦閱讀:

散文精選:愛讀書的女孩是美麗的
讀書的十種境界(精美圖文)
搜狐讀書 ----教育總館----家庭教育05
名人讀書名言
讀書筆記:富爸爸,窮爸爸

TAG:自然 | 改變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