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年城門影像(42)廣渠門為何又叫「沙窩門」?

【廣渠門為何又叫「沙窩門」?】(黃城根下)

廣渠門是北京最悲催的城門。明亡清衰都源自廣渠門。據說清代南方各省大員進出北京,都走廣安門。而謫貶失意的官員出京,則不敢走廣安門,怕遇見熟人。而常走廣渠門到張家灣上船,順運河南下。清代詩人龔自珍離開北京時,吟道:「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吟鞭東指」表明是向東邊的城門出城,而北京外城東邊只有廣渠門,詩文記載的就是龔老先生出廣渠門的凄涼感受。

(1921-1924年.喜仁龍攝 廣渠門全景 圖片外文標稱「sha wu men」「沙窩門」)

廣渠門雖然矮小,但基本規制還是皇家標準。據馮大寧先生介紹: 廣渠門的大門是硃紅色的,兩扇門上,各有橫九縱九,九九八十一個門釘。那城門通常是在早晨五六點鐘開,直至傍晚時分才逐漸關閉的。關城門時,要打三遍「點」,先關半扇,再虛掩,最後才完全關閉。「點」是一種可擊打的金屬響器,掛在城內門洞旁的木架上,頗像嬰兒常戴的脖鎖,只是要大得多。「點」聲近處聽來並不算響,卻傳得遠,二三里外也能聽到,往往驚得路人一陣疾步速行,惟恐誤了過城門。(關於「點」的介紹,可參見黃城根下博文《崇文門:九門八點一口鐘》。)

當時,在城門洞兩側總有警員站崗。舊時的警察俗稱「巡警」,穿一身黑制服,只在帽檐上圍有一圈白色。輪流當值站崗的警察有二三十人,分別駐紮在城門兩側的「廳兒」里,所謂「廳兒」不過是並列的七八間起脊的灰房,前有廊,後有院。兩側後院的灰牆分別圍住了南北登城「馬道」的入口。(文中「廳兒」即「值房」,可參見黃城根下博文《左安門的值房》)

  進城往西,就是廣渠門大街了。舊時的大街是土路,路面狹窄而且低洼,像條溝。臨街的鋪面都要高出街面兩三級台階。逢到雨天,街上便發了河,滿街筒子的水無處滲漏。待到雨過天晴後,情景仍不見好,路人在泥淖中愈難行走,多是蹦跳著擇路而行,甚至連洋車夫也放慢了腳步,惟有拉車的毛驢不管不顧地徑自向前,車身不住地抖搖,車輪時而濺起泥水,又在泥濘里留下了新的,兩行轍痕和一串蹄印。(摘自馮大寧《廣渠門大街昔日風情》)

(1900年拍攝 八國聯軍士兵在廣渠門外跑馬,可見周邊荒涼程度)

廣渠門與其它城門一樣,也是由城樓、箭樓和瓮城組成,由於不論是清軍、還是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時都選擇以廣渠門為突破口,所以這裡的城樓與箭樓殘破程度最厲害,箭樓在1930年代就被拆除了,僅存城樓和箭樓的城台及瓮城。1953年拆除了城樓,以後又拆除了瓮城及殘存的台基。

(1921-1924年.喜仁龍攝在廣渠門出殯的情景圖片外文標稱為「沙窩門」)

以前廣渠門內外寺廟很多,但這些寺廟大多香火不盛,漸漸演變成為客死京城的外省人的停靈之處,寺廟就更顯得冷清,寺廟周圍除了菜地,便是墳地。一些無力將死者運回原籍的人就都埋在這裡。形成為「亂葬崗子」,雜草叢生、墳墓無序,極其荒涼。從事喪葬行業的總要在「亂葬崗子」里預先挖一些「半大的坑」(不夠長,也不夠深),如同今日之「佔地兒」,待靈柩抬到再繼續深挖到合乎要求。這半大坑在行業內叫「等坑」,俗稱「沙窩子」。由於廣渠門外亂葬崗子里有眾多的沙窩子,廣渠門也就因此得了「沙窩子門」的別稱。

漸漸的廣渠門的別名:「沙窩門」也叫起來了。連瑞典攝影家喜仁龍先生在拍攝的一系列廣渠門照片上標註的外文都是「Sha Wu Men」 (沙窩門),可見這個名稱流傳之廣,內外皆知了。

(照片和部分文字源自網路 向作者、上傳者致謝) ----------------------------------------------------------------------------------

【多餘的話】

我的系列博文受到許多博友的轉載,這對宣傳老北京的文化起到廣泛傳播的作用,本人深表謝意!

但也有一些人,複製本人的整篇博文,以他自己的名義發表,不標明原作者的名字,有的仍發表在新浪博客上,有的發表在其他論壇上。這種沽名釣譽的做法是不應當的。

我想,這些規矩他們也懂得的,先給他們留點臉面,不點名了吧。

光明正大的轉載、署名原作者的部分引用,是博友們共同的守則!

您說,我這話多餘嗎?!

黃城根下 2013.06.07.

------------------------------------------------------------------------------------


推薦閱讀:

「寧可拆掉的是金字塔」影像和歷史中的九龍寨城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李振盛影像
請教專業人士CT輻射損害問題?
如何客觀評價電影《第三種愛情》?
【影像病理】顱內感染性疾病--結核性腦膜炎、結核瘤

TAG: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