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新教材培訓發言稿

——安陽市新教材培訓發言稿(2017.7.31)(整理稿) 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圍繞雙線 提升素養》。下面,分六個單元,圍繞單元雙線設置,我從教學策略方面和大家交流。時間大約一個小時。 統編(部編)教材閱讀部分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二是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三是八大助學系統。 1、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採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和蘇教版的變化是,淡化了人文主題,比如,單元主題詞沒有了,只是隱形的存在。增加了「語文素養」的要求,而且要求非常具體。如第一單元第二段,這樣表述「重視朗讀,想像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還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素養具體而微,更加接地氣,更加易於操作。雙線組元是單元設計的一大進步。 2、「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這也是與蘇教版有所區別的重要調整。蘇教版教材分「精讀課文」和「自讀課文」兩種。而新教材各單元課文分為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輔之以「名著閱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共同構成了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貫徹新課標提出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倡議,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的要求。 3、八大助學系統。為使教材的使用更加易於學生的自學,新教材設置有八大助學系統。包括:單元提示、預習(閱讀提示)、注釋、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補白(語法、文化常識)、旁批。值得一提的是,讀讀寫寫增加了書寫的內容,彌補了語文書寫的盲區,老師們要格外重視。前不久,清華大學舉辦了教職工粉筆字大賽。清華大學校長在寄給新生錄取通知書的快遞里,還寄去了一本書,叫做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我們更應該重視個人基本功的提升,多讀書,做好學生讀書的榜樣。 下面,我開始分單元闡述教學策略。 根據單元提示,可以歸納出七年級上冊六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及語文素養要素:單元雙線第一單元 人文主題:四季美景(人與自然) 語文要素:朗讀 ;品味語言;比喻擬人。第二單元人文主題:摯愛親情(人與社會) 語文要素:朗讀 ;整體感知;體會情感。第三單元 人文主題:人生之舟(人與自我) 語文要素:默讀 ;把握內容;了解大意。第四單元 人文主題:修身正己(人與自我) 語文要素:默讀 ;勾畫標註;理清思路。第五單元 人文主題:動物與人(人與自然) 語文要素:默讀 ;學做摘錄;概括中心。第六單元 人文主題:想像之翼(人與自我) 語文要素:速讀 ;聯想想像;理解課文。第一單元策略:以讀促析,讀析互促(以教讀課《春》為例)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筆觸清新,文辭優美,多年以來一直是語文教學的經典篇目,是學生學習現代散文的範本,本課又是初中語文第一課,我們一定要重視起始課的教學引領。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細化課文的教學目標為:1、 朗讀課文,把握重音和停連;2、 激發聯想和想像,體會課文優美的意境;3、 品味優美的語言,揣摩關鍵詞句,積累語言。 確定了教學目標,課堂上就要圍繞目標,組織教學,精準發力。我的教學策略是以讀促析,依析提讀。教學步驟是:詩詞導入,激「春」趣——初讀課文,識「春」圖——再讀課文,品「春」味——拓展延伸,說「春」意。 下面,我重點說說朗讀和品味語言的教學設計。朗讀指導圍繞重音和停連的訓練展開。根據助學系統——課下注釋,可知:重音就是「朗讀時,為適應傳情達意的需要,對語句中的某些詞或短語以重讀的形式加以強調。」(重音是音強的變化,不一定非要重讀。如,「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笑」)「停連:指朗讀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 示例: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重音標註為:「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語氣遞進,讀出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來」「近」重讀,一上來就傳達出歡快而熱烈的心情和氣氛。用「近」不用「到」,擬人,把物當做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情趣橫生。再如第三段:坐著,ˇ躺著,ˇ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ˇ錶停頓,?表連接。為了表達的需要,要一口氣讀下來,有標點也不停頓。動詞連用,要從孩子的視角,讀出春草嬉戲的快樂和輕鬆。還有第三段: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鑽」重讀,「嫩嫩的,綠綠的」,要輕讀。這是一個倒裝句,可以讓學生嘗試比較: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添加、刪除、整合、分解,是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設計的基本策略。通俗地說,就是加、減、乘、除。有些課不耐看,是因為太單薄。「水分太多,乾貨太少,是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倒裝後凸顯了小草的質的和色澤,錯落美,富有錯落美,情趣頓生。課文的變化:鳥兒將窠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也成天在嘹亮地響(著)。(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還有第15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風)直到夜郎西」 經過讀析互促的課堂訓練,不僅能較好的落實課堂教學目標,還能夠激發學生樂於讀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閱讀氛圍。第二單元策略:一字立骨 化繁為簡(以教讀課《秋天的懷念》為例) 《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也是當代散文的經典篇目,蘇教版教材沒有選。為此,教學新課,一定要好好研讀文本。黃厚江老師說的好:「課上得不厚實,大多可以從文本研讀不透找出癥結」。 我介紹一種研讀文本的策略(或稱方法):一字立骨法,也稱一字經緯法,它是指以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個煉語作為構思焦點,並以之貫通全文的構思寫作方法。筆者在這裡把這個術語借用過來,用作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即以課文中的某個字為抓手,並把這個字作為課文內容和主旨的立足點,課堂結構的連接點點,統領課堂教學的主線。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撥冗刪繁,剔除雜亂,突出重點,一以貫之。 「一字立骨」中的「字」一般有三種類型:「高頻型」立骨字(《白楊禮讚》馬說「不平凡」)、「概括型立骨字」(《歸園田居》中的「《變色龍》中的「變」」「帶月荷鋤歸」中的「歸」)、「細節型」立骨字「(《馬說》)中的「不」」。《秋天的懷念》立骨字是什麼呢?——「活」(好好兒活) 圍繞「活」 (好好兒活),教學本課應該達到這樣的教學層次:走進母親——好好兒活;感受作者——好好兒活;思考我們——好好兒活。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步驟:一、 走進「秋天」,感受情感。釋題:懷念誰?為什麼選擇「秋天」?初讀: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懷念、愧悔、自責。(初步領悟「好好兒活」)二、 走入「秋天」,感受母愛。1、母親自身的「好好兒活」問題:第一段中母親那句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兒子是怎麼不好好活了,母親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母親的自身情況又是怎樣?2、母親讓兒子「好好活」。問題:哪些地方說明母親一切都是為了兒子?3、 懷念母親的「好好兒活」問題:我和妹妹為什麼都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三、 走出「秋天」,感悟人生。問題:史鐵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懷念母親,還會帶給我們怎樣的人生思考呢? ——從作者的遭遇和感懷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增進對於母愛的敏感和回饋,更加珍惜健康的生命,積極認真地「好好兒活」 「一字立骨」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應該建立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之上,準確找出貫穿全文始終的「立骨字」,使用的好,在教學中往往可以起到一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第三單元策略:依託旁批 自主學習 (以自讀課《再塑生命的人》為例) 海倫 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部勵志性很強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國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喜歡。《再塑生命的人》是這部作品最重要的一部分,講述的是安妮沙利文老師剛剛走進海倫凱勒的故事。這篇課文在本單元屬於自讀課文。蘇教版教材也沒有入選。自讀課文有一個很重要的助學形式——旁批(閱讀提示)。 旁批(閱讀提示)具有這樣的特點:1.旁批多是問句,用學生的口吻,學生易於接受。2.旁批有學法指導,積累訓練,指導性更強!3.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在課後,起總結、梳理、點撥等作用。如《竊讀記》。教讀課的預習提示在課前,起提示作用; 下面,我以《再塑生命的人》為例,來分析一下旁批和閱讀提示:旁批:1.海港已經臨近,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到底這一天有什麼不尋常的事要發生? 問句:概括事件 2.啟示真理,給我以愛——莎莉文老師再塑我生命的兩個支點。陳述句:提示關鍵語句 3.敘事之中穿插我的感受與認識。畫出這樣的句子,感受我學習中的苦與樂。任務驅動:敘議結合 4.水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問句:求證思維 5.為什麼我此時會悔恨莫及?問句:聯繫背景,理解心理描寫閱讀提示:1、 閱讀文章,要關註標題,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標題。學法引導:關註標題。2、 為什麼生命要「再塑」呢?誰來「再塑」呢?如何做到呢?到這這些問題閱讀,你就會注意到……學法引導:與標題照應的語句;抒情議論。3、 如果有興趣,可以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導向整本書的閱讀 總結以上旁批和閱讀提示,可以知道:1、旁批的出現是一種學法的標誌;五個旁批體現閱讀時的靈動性、深刻性、及時性。自讀課文沒有課後練習,只有閱讀提示。但是閱讀提示和旁批結合起來,達到了解決單元和課文的教學目標,(學習默讀、感悟沙利文老師的形象、品味關鍵語句)的目的,符合學生的自學規律,清晰明了,簡潔易行。第四單元策略:關鍵詞句 理清思路(以教讀課《紀念白求恩》為例) 第四單元以「修身正己」為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有:默讀;勾畫關鍵詞句,學做標註,理清思路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水平,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默讀時做到:1、「四不」: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讀 2、回看。「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3、保證閱讀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閱讀速度 對於關鍵詞句,選擇時要引導學生做到:1、有利於對句子的理解;2、有利於文段的整體把握;3、有利於層次的分析和內容的概括;4、有利於對文章的賞析(一般位於段首) 下面,以《紀念白求恩》為例,圍繞勾畫批註策略的實施,試加闡述:見附1(略) 由此可知,整理思路:先畫出每一段的關鍵句,再概括段意。例如《紀念白求恩》 第一段概述白求恩的事迹,表現共產黨員的崇高境界和博大胸懷,這是毛澤東最為看重的,所以放在開頭。 第二段寫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品德中又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次之。 第三段號召學習白求恩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態度。這是毛澤東肯定的在專業技術方面的務實精神。 第四段敘述往事,闡述學習的重大意義。用讚頌收尾。 以上,這就是通過默讀,勾畫、批註關鍵詞句,理清文章思路的整個過程。關於《紀念白求恩》的一個教學體會:為什麼課文中稱白求恩是「同志」「醫生」「共產黨員」?(問題的提出要具有三個特點:牽一髮而動全身,例如《記承天寺夜遊》題目中「夜」;審美性,例如《春》「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冰山之上三分牽扯出冰下七分,例如:《孔乙己》「店內外發出一種快活的空氣」;)第五單元策略:藉助課型 「教」「學」結合(以《鳥》《動物笑談》為例) 這個單元的雙線是:人文主題:人與動物;語文要素:1、繼續學習默讀,學做摘錄2、概括中心思想 我以一篇教讀課《鳥》和一篇自讀課《動物漫談》舉例說明教學策略。 梁實秋的《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文章以典雅生動的語言描寫了鳥的美,同時,也記述了各種不同的鳥給作者帶來的感受,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對自然、人生的不同況味。 《動物笑談》則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從一個動物學家的角度,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記述自己觀察動物習性和進行科學實驗的過程,也刻畫了動物的調皮可愛,字裡行間蘊含著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我設計的教學思路:《鳥》 1、瀏覽,落實「把握大意」: 嘗試給文章換個題目,並說出理由。 2、 默讀,落實「概括中心」: 寫了哪幾種鳥?作者的態度分別是什麼?先寫觀鳥的「喜悅」,後寫「悲苦」是否協調?文章的中心是什麼? 3、細讀,落實「賞析語言」: 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從關鍵詞、修辭方法和句式特點等方面賞析,並讀出來。《動物笑談》 1、默讀,落實「把握大意」: 題目中「笑談」之「笑」表現在哪些方面? 2、再讀,落實「理清思路」: 寫了哪幾件「趣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作者是 怎樣做「小水鴨」的母親的?「黃冠大鸚鵡」的叫聲有什麼特點?「大鸚鵡可可」做了哪些壞事? 3、細讀,落實「賞析語言」: 找出你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並讀出來。第六單元策略:發揮想像 補白內容(從自讀課《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說起) 第六單元要求在默讀的基礎上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達到每分鐘不少於400字的目標,並指出快速閱讀的策略:盡量擴大一次性進入視野的文字數量,尋找關鍵詞帶動整體閱讀。 本單元還要訓練學生「發揮聯想和想像,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如何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可以運用哪些教學策略?我們結合寓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來說一說。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則寓言,教學之中,我們常常會引導學生圍繞寓意進行討論,最後得出,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自鳴得意,盲目自高自大的人。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情節,並進而改變情節發展,讓學生大膽想像,思考寓意和情節的關係,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重要方式。比如赫爾墨斯聽到後,默不作聲,悄然離去,會有怎樣的結局?我們又能得出怎樣的寓意?引導學生想像,一定會使得課堂學習生動起來。再比如《文字和獅子》中的蚊子假如沒有粘在蛛網上,又會有怎樣的命運?相信,通過情節的改變,引導學生大膽的想像,補白情節,一定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杞人憂天》,我們常常用來比喻哪些不必要的擔憂,但是,換個視角來看,杞人憂天實際上也有哲學上的終極關懷,乃至政治上的憂患意識。 談到想像,我想到了古詩文教學的一些例子。古詩文語言凝練,一篇短文中能寫出許多大事件,同時也省略了許多東西;更重要的是,由於語言凝練和描寫手法原始,古詩文中幾乎沒有心理描寫,更沒有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合用的現象。這一切,恰恰給後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教學時我們不妨抓住這個契機,在古詩文空白之處施展拳腳,引導學生補白人物的心理、動作或神態。教學《陳涉世家》,教第一段: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引導學生想像,「佣者」「笑」的神態和心理怎樣?「陳涉」「嘆息」的神態又會怎樣?問題一出,學生稍加想像,紛紛作答,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再舉個詩歌教學的例子:李東平老師教學陶淵明的《飲酒》,引導學生品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她這樣引導:(請兩位老師來讀)師:如果你是畫家,讓你把這兩句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畫到紙上,你會運用哪些色彩,畫出哪些景物?生:我會畫菊花。師:什麼顏色的菊花呢?要注意運用色彩。生:黃色的菊花,然後畫一座高高的山,還有籬笆,還有一個人在採菊花。生:我會畫一座綠色的山,山上有一顆高高的松樹,在樹下有一個小小的茅屋,然後周圍又一圈棕色的籬笆,籬笆下盛開著一叢黃色的菊花。然後有一個人穿著白色的衣服站在院子里。師:大家的描述可真美,綠意盎然的廬山,隨風搖曳的菊花,寬袍大袖的隱士。這樣一幅圖畫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眾生:(七嘴八舌)安靜、美麗、恬淡。 李老師說 「如果你是畫家,讓你把這兩句詩畫到紙上,你會運用哪些色彩,畫出哪些景物?」這個問題實質上讓學生想像畫面,但這種想像超越了這兩句詩的羈絆,學生想像的空間擴大了;「畫畫」的做法則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感的展示想像成果的媒介;「你會運用哪些色彩,畫出哪些景物?」的提問又巧妙地給學生以提示。如此,學生便可將詩人未寫進詩的景物想像出來,從而豐富詩歌的意境。這比平常我們的「請用優美的語言來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問題高明得多。(省優課《記承天寺夜遊》:設計:蘇張對話。要求:以課文為立足點,想像一下月下漫步,兩人可能有什麼樣的動作和語言交流呢?)分析品味「採菊東籬下」,我們往往止於對意象「菊」的分析,這種分析有點像做詩歌鑒賞試題,這樣的課堂詩意甚少,過於單薄。而李老師則用一個想像讓課堂豐厚起來。(請兩位老師來讀)師:……大家可以隨意想像一下,陶淵明採菊花做什麼?生:泡菊花茶。師:嗯,很清香。生:做菊花酒。師:有道理,東晉有釀菊花酒的風俗,陶淵明也愛喝酒。生:擺在屋子裡看。師:(笑)院子里種菊花,然後屋子裡也擺菊花?生:可以做成乾花冬天看,也可以夾在書里讀書時看。師:(讚揚地說)哦,想得很美。生:(在座位上小聲地說)菊花還能吃。(眾生笑。)師:大家不要笑啊,《離騷》里有這樣一句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見菊花能吃啊。而且陶淵明真的吃菊,有一年重陽節他沒酒喝了,就大把地吃菊花,幸好刺史王弘來給他送酒,於是就有了「白衣送酒」的典故。師:吃著菊花瓣,品著菊花茶,飲著菊花酒,賞著菊花美,嗅著菊花香。詩人的這種採菊生活給你一種什麼感受?能不能在詩中找到準確的詞?眾生:悠然! 李老師在精彩地分析完菊花意象後,很自然地橫逸一筆:「大家可以隨意想像一下,陶淵明採菊花做什麼?」這個問題讓我感到意外,因為很少有教師會在此處停下來。我們習慣於背誦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不去深思其中的含義和想像當時的場景。孫紹振教授說:「……我當語文老師,一定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說不出來,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來。」這兩句詩,就是學生(包括很多老師)「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地方。教師在此處讓學生想像詩人「採菊花」後的生活,正拓展了詩意,深度理解了詩人的生活。日常教學中,我們習慣於快准狠地給詩歌、小說貼標籤(如直接告訴學生陶淵明這種生活很「悠然」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很悲涼)、下結論,沒有想像,沒有體驗,語文的美在課堂的荒漠里蒸發,而李老師這個環節正是我們日常教學誤區的一種反撥。還有李東平老師分析「飛鳥相與還」時,有這樣一個品析意象的環節。(請兩位老師來讀)師:鳥是自然界中鮮活的生命。大家猜猜鳥兒白天做什麼去了?眾生:(七嘴八舌)玩,找吃的。師:奔波一天後,夕陽西下時回到家。看到倦鳥歸家詩人會想到什麼?眾生:他也要回家。師:是啊,從污濁的官場到寧靜的田園。剛才這個同學說是一群鳥,從哪裡看出來的?眾生:相與還。師:「相與」是什麼意思?眾生:一起。師:那你猜猜這些鳥是什麼關係?眾生:(七嘴八舌)母子,愛人,朋友,一家人,鄰居。師:看到鳥兒們攜手同歸,詩人會有怎樣的想法?生:他也想和家人一起回家。生:他想和一些親人朋友一起辭官歸隱。師:(表示贊同)後來詩人就寫下了「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去來兮辭》就抒發了他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之樂。 從來沒有想過,教師還可以在「飛鳥相與還」這句詩上尺水興波。「大家猜猜鳥兒白天做什麼去了?」這個問題讓學生想到了鳥兒一天的奔波,教師巧妙引導到陶淵明奔波官場後的回歸田園。「剛才這個同學說是一群鳥,從哪裡看出來的?」這個問題無疑是隨機生成的一個問題,教師敏銳地抓住學生的回答設問,然後在課堂進程中巧妙追問:「那你猜猜這些鳥是什麼關係?」這個問題讓學生的思考繼續前進。在這裡,動物意象自然而然地就和陶淵明的回歸田園拉上了關係。簡單的一個寫景句,因為師生對意象的想像而變得韻味十足。 課堂上,得出結論往往是容易的,而其中的體驗過程是困難的,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到文本的美是困難的。用想像的方法尺水興波,深入文本,補白文中的言外之意,或許能讓學生體會到更多的美,能讓課堂擺脫無聊的單薄。 老師們,30多年前社會上批評語文教育「誤盡蒼生」,呂叔湘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這種的狀況至今未有根本的改變,溫儒敏教授認為當前,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是:「操練多,讀書少」,由此提出改變這種現狀的辦法,就是擴大閱量,培養學生讀書興趣。希望老師們都能做「讀書的種子」。 最後,我用一段朗誦來結束今天的發言:李白醉了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古往今來,可曾見如此可愛的詩人? 天子是誰?李白醉了,醉了的李白 生活在一個自由的世界,美的王國。 什麼天子,什麼王侯貴胄,都湮沒在李白的酒里, 幻化出 這一個任情恣性的詩仙,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千古一醉,快哉李白! 李白有幸,生長在盛唐時代; 李白不幸,不得在這個盛世 經邦濟國。 然而,他不能泯滅自己的個性 俯首為奴。 於是,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一次次破滅。 沒有哀嘆,沒有悲吟,在浩浩唐風裡, 李白,將他對理想的謳歌,對未來的嚮往,對人生的禮讚, 都融入到酒里,飄蕩在詩中……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常想,這些詩句不是寫出來的, 而是從李白的心裡流出來的。 孤獨的月亮閱盡了千古風流, 可是她,就那麼淡淡地超然地掛在天上, 這樣的月亮融進李白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李白凡心頓釋,俗念全消。 月在酒里,酒在詩中,一個飄飄然然的詩仙在千年的月下獨酌。 李白,以他獨特的 文化人格魅力 俯視人寰,傲視眾生。 只有月才知他的情思, 只有酒 才解他的豪氣, 只有詩,才能詮釋他的性靈。 李白,以山為筆,以水為墨, 把自己 浪漫成了 不老的藝術形象—— 一個 醉人的詩仙。 謝謝!
推薦閱讀:

寮國領導人漢語發言 中老鐵路有望年內動工
婚慶父母發言稿範例
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研討會發言摘登
男人不做飯,婚姻毀一半?他們最有發言權
最精彩的發言

TAG:教材 | 培訓 | 發言 | 安陽 | 發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