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學體系建設與反思」總結髮言

  "佛教修學體系建設與反思"總結髮言

  濟群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我受論壇組委會的委託,對"佛教修學體系的建設和反思"分論壇的精彩討論作一總結。本論壇共有二十七人發言,發言內容大體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討解脫道和菩薩道的關係,主要有三篇論文:

  大航法師的《解脫道與菩薩道的關係》,針對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對立現象,闡明解脫道與菩薩道的相同與相異,探究了菩薩道在弘揚中出現膚淺化、流俗化的原因,為振興菩薩道提供了有益參考。達照法師的《人天道、解脫道與菩薩道的關係》,講述了五乘正法中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的關係,指出五乘正法不僅是修行的道次第,同時也具有不同的教化作用,應該分工合作,最終導向無上菩提。濟群法師的《我的判教觀》,以皈依、發心、戒律為各宗共同的修學基礎,以解脫為三乘佛法的核心目標,以菩提心為大乘佛教的不共教法,以凈土法門為方便之道。基於這一定位,提出未來佛教發展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首先要著重共同的基礎建設,其次要強調解脫的核心地位,第三要突出大乘的不共思想,第四要規範凈宗的方便之道。

  第二部分,是討論佛教的修行體系,共有三種類型:

  一是從三大語系進行劃分。道堅法師的《漢傳佛教修學次第的構建》,從非佛教徒、亞佛教徒、佛教居士和出家僧人四個方面,對漢傳佛教現有的修學狀況進行了考察,提出應根據國人的不同階層,施以相應的教育方法。黎日光教授的《信念與皈依》,以金剛乘為出發點,對比原始乘和大乘,談到了佛法修學的共同基礎及次第,對於大眾修學具有指導意義。尕藏加的《藏傳佛教顯宗修學的建構與作用》,講述了藏傳佛教顯宗修學體系建立的歷史過程,理論建構的五部大論,以及藏傳佛教教學的一些特色,如背誦辯論、格西考試、經院教育和個體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等,於漢傳佛教的辦學體制是很好的借鑒。蕭集智居士的《內觀的鐘聲響了》,說明內觀在解脫修行中的意義,介紹了巴利語系佛教的內觀修學,強調葛印卡內觀教授對身受心法的觀察中特別注重"受念處"的原因,同時還介紹了內觀在中國大陸的弘揚及意義。

  二是依傳統宗派進行劃分。明哲長老的《淺談華嚴宗的修行體系》,指出《華嚴經》無論是教理教義還是修行體系,都是最圓滿的,反駁了有關華嚴宗"有教無觀"的錯誤觀點,詳細介紹了華嚴宗修持的內容及特色,強調華嚴的圓頓修行,需要行者具備一定的根性和對諸法實相的領悟。妙安法師的《略論禪宗修學體系的建設》,講述了佛教曹洞宗的修學思想,以五位說為綱要,以"無心合道"為宗本,以"絕三機漏"為機用,體現了曹洞宗細密嚴謹、次第分明、體用無礙的修道特色。來自瑞士的明契法師所寫的《怎樣擺脫憂慮,獲得生命的自由》,則講述了一些禪宗風格的修行。

  三是以道場為中心而提出的修學理念。心道法師的《當代佛教修學體系的實踐與展望》,指出佛教修學體系的"共法"是發心,而戒定慧三學、覺悟心性和愛心慈悲的開發是修學要領,並就靈鷲山於當代佛教修學體系的實踐,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宗教博物館、四期教育的宗旨內容等,讓我們領略了靈鷲山"內羅漢、外菩薩"的修學理念。如瑞法師的《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介紹了以五台山普壽寺為中心的"三加一"僧伽教育模式,強調"以戒為師""學修、慈善一體化"的理念,提出"有教無類""企業參與"對僧伽教育體系建設有著積極作用。印順法師的《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學體系建設芻議》,介紹了深圳弘法寺是如何根據此時、此地、此情的特點,在實踐中落實聞思修三慧體系的建設。常隨法師的《不二法門對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教育體系之影響》,介紹了法鼓山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理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為宗旨的三大教育,使我們對聖嚴法師提倡的"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的修學理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韓國海印寺僧伽大學校長朴清的《韓國佛教曹溪宗的僧伽教育制度》,主要介紹了韓國曹溪宗的僧伽教育修習系統的建構和評估體系。

  第三部分,是有關佛教修學體系中各種要素的探討,包括皈依、發心、禪觀等內容。界靜法師的《佛教信仰的四大特點》,從激情與理性合一、信仰貫穿修學的始終、信仰是內證性的、信仰具有包容性和圓融性,闡明了佛教信仰的不共特色。演明法師的《皈依與信仰建設》,指出皈依既是信仰的最低標準,也是最高要求,強調佛教在現代的生存與發展,重點不是佛學的現代知識化,而是僧俗二眾的信仰和修持。海濤法師的《菩提心與大乘佛教的建設》向我們介紹了發菩提心這一珍貴教法,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轉變凡夫心,並以大悲心凈化世間的修學理念。惠空法師的《十二緣起禪觀體系》,從理論和宗派實踐上,闡明了十二緣起作為各種禪觀體系定位標準的道理。其中,對三世十二緣起與一念十二緣起差別的剖析,以十二緣起的前三支對應大乘三系的修學,以及頓漸之說與真妄關係,都很有創見。傳明法師的《論禪修之所緣境》,從凡夫心的四點特徵,所緣境的兩項原則、所緣境的種類、緣根塵識的難易程度,對大小乘的禪修對象作了扼要的說明,其中特別提到禪宗的"扯脫"和"奪所"等無所緣的修法,很有獨到之處。

  第四部分,是此分論壇主題以外的一些重要討論。

  首先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土登克珠的《再迎和諧世界》,指出和諧世界是人類的最大願望,更是佛教的根本要義。文章從皈依法、法的真髓、論得繩三個方面介紹了佛法要義,並提出現代佛教徒應依"古為今用"和"揚棄"的精神,修學六度和十善業等,特別指出"以德教子"是當今時代在家人所必須重視的。宏正法師的《理論和實踐是佛教延續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指出當今大乘佛教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得不夠,大乘佛教徒首先應了解佛法,依之實踐,獲得定慧,然後再入世行菩薩行,這是弘揚人間佛教、凈化社會人心的前提。靜波法師的《弘法,出家人永恆的使命》和李潔居士的《人間佛教與在家修行》,分別從出家人和在家人的角度,談到對當今佛教的一些看法。靜波法師認為,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出家人需要面對和擔當的都是弘法這一門;而李潔居士則談到自己學佛路上的心得體會,闡述了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念和主張。徐文明教授的《和諧世界,從口開始》,給我們提出了修口三法,依此修行可以去除內心三毒,創造和諧世界。通智法師的《心凈則佛土凈》,結合故事和公案,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心凈則國土凈"的道理。另外,來自美國郝樂為教授的《對郭店楚簡的解讀能否幫助溝通理解漢傳佛教各宗的差異》,雖沒有直接談到佛教,但作者認為,對於佛教傳入之前儒道兩家本土文化的研究,會間接幫助對漢傳佛教的理解。

  以上是對本次分論壇全部發言的簡要總結。最後重申一下,我們這個分論壇的主旨,是希望通過對傳統宗派的反思及各法門的準確定位,建立起契合當代大眾的修學體系,為僧制建設、僧伽教育及面向社會的弘法布教提供堅實的理論後盾。經過與會代表們一天的踴躍發言和討論,很多問題得到了廣泛共識,說明本次論壇的舉辦頗有成效。最後,祝賀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圓滿成功。

沒有相關內容------------------------------權益申明-----------------------------1.所有在佛教導航轉載的第三方來源稿件,均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政策、各級佛教主管部門規定以及和諧社會公序良俗,除了註明其來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導航會高度重視和尊重其原始來源的知識產權和著作權訴求。但是,佛教導航不對其關鍵事實的真實性負責,讀者如有疑問請自行核實。另外,佛教導航對其觀點的正確性持有審慎和保留態度,同時歡迎讀者對第三方來源稿件的觀點正確性提出批評;2.佛教導航歡迎廣大讀者踴躍投稿,佛教導航將優先發布高質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壞關鍵事實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導航將會對原始稿件做適當潤色和修飾,並主動聯繫作者確認修改稿後,才會正式發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聯繫方式和個人簡單背景資料,佛教導航會盡量滿足您的需求;3.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導航」的文章,為本站編輯組原創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導航所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來源「佛教導航」或作者「佛教導航」。
推薦閱讀:

每天睡眠四個小時夠嗎???
如果一切都是註定,為什麼還要行善?
《趙州錄》之「如何是佛向上人?只這牽耕牛的是」
為什麼《地藏經》中說國王親手布施最貧賤者的福德與布施百恆河沙的佛相當?
佛教對於宇宙萬物及人類的起源是如何解釋的?

TAG:佛教 | 反思 | 總結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