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賞洛陽唐三彩,遙想唐東都盛景
彩繪樂舞俑 |
彩繪馴馬套佣及抬腿馬一組 |
三彩璞帽騎馬胡人俑 |
文/羊城晚報記者張演欽
圖/羊城晚報記者鄭迅
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聯合洛陽博物館和偃師商城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大唐三彩》展覽即日起至2013年2月27日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舉行。
《大唐三彩》展覽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盛世華章———主要展示大唐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充滿自信和奮發向上的巨大活力。第二部分:胡風瀰漫———展示盛唐時,胡人和隨他們而來的奇風異俗、奇裝異服、奇食異味、奇樂異舞。第三部分:唐人風情———展示唐人豐富濃烈的社會風情。共展示唐三彩120餘件(套),其中有10餘件為武則天長子李弘墓———恭陵的出土文物,這批彩繪陶俑規格非常高,難得一見。
當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展覽開幕當天,來自洛陽博物館的專家王軍花說,經過近60年的考古發掘,當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東都洛陽,終於浮出水面。
隋唐洛陽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肇始於1954年,其中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主要在宮城、皇城諸小城,洛陽市文物工作隊主要在郭城和近郊,洛陽市文物第二工作隊主要在遠郊和西苑遺址區從事考古發掘工作。近60年過去了,「考古發掘工作還沒有結束,仍在繼續。」王軍花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幾十年來,隋唐東都城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宮城皇城和諸小城內,相繼發掘出20餘座隋唐時期的宮殿建築遺址;在洛河南北兩岸,發掘10餘個裡坊遺址;在近郊和遠郊發掘出數百座規模較大、隨葬遺物極其精美的墓葬。
王軍花介紹,隋唐洛陽城位於今洛陽市區洛河兩岸,隋、唐兩朝皆稱東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整座城址平面大致呈南寬北窄的梯形,佔地47平方公里。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南垣正門,盛唐至宋都稱定鼎門。殘存遺迹有墩台、門道、隔牆、東西飛廊、左右馬道和東西闕台等。定鼎門與皇城正門端門之間為定鼎門大街,這是隋唐洛陽城中最為重要的街道,考古發現其寬度為116米,比現今北京的長安街還寬!
隋唐洛陽城宮城南垣正門,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據中國皇城坐北朝南的原則,宮城南門應天門就成為隋唐洛陽城的正門。遺址由一組門樓、垛樓、東西闕樓組成,其間相連「門」字形宏偉建築群。門址平面呈長方形,為三門道結構,規模宏大。闕高120尺,按照唐代一尺29.4厘米來計算,這座恢宏的城樓差不多有今天的十二三層樓高!
明堂遺址驚世駭俗
宮城內武則天時的明堂遺址,是迄今洛陽隋唐東都城考古最重要的發現。
明堂是武周政權受朝賀、獻俘、頒布政令的場所,是宮城中最高大壯麗的皇宮建築。據記載,明堂高約73.5米(相當於現今20多層樓房),周長約75米。共三層,底層為四方形,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個時辰。頂層為圓形,在圓形屋頂上,飾以黃金的鳳凰雕塑;中層的圓蓋四周環繞九龍雕塑。中間有周長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王軍花告訴大家,考古發現表明,殘存遺迹主要是明堂台體和巨型柱坑。「其建築技術和施工技術驚世駭俗。」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北側,主要用來安放一尊大佛。其規模僅次於明堂,大佛像小指就可容數十人。史料記載,天堂共五層,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構成了洛陽城輝煌壯麗的景觀,象徵著無與倫比的財富和至高無上的權力,代表了唐朝建築技術的傑出成就。經考古發掘,天堂中心柱礎保存完好。現存大型石劵柱坑。
目前洛陽市正在做隋唐城遺址保護規劃,實施了隋唐城定鼎門遺址和里坊區、隋唐城宮城核心區的和諧拆遷整治。將22平方公里的隋唐城洛南里坊區作為城市綠地,建成了開放式的集休閑、娛樂、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結合城市公園建設,建成了全國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
推薦閱讀:
※「魏晉洛陽的驚鴻一瞥」之二:魏晉洛陽名井及井文化(四)
※洛陽北宋富弼夫婦墓誌研究
※1973年,周恩來總理與洛陽!
※牡丹文化節來洛陽住宿,要看看這個通知
※洛陽:恰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TAG: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