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唐人街現狀:華裔人口不斷縮水 因房租激增被迫搬離

幾名華裔婦女在曼哈頓中國城的一個公園中鍛煉

  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最具文化和歷史氣息的唐人街中國城,華裔正在逐漸失去這片賴以生存的陣地。

  據新聞網站Vocativ報道,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最近的社區調查報告顯示,從2009年到2014年,住在曼哈頓中國城的華裔數量從4.7萬下跌到了3.8萬,越來越多的華裔正在因為不斷上漲的房租被迫搬離他們的「舒適區」。

  美國各大城市中國城華裔居民比例不斷下降

  56歲的朱雪玉(音譯)住在這座中國城最中心的地方——麥迪森路113號。

body{ margin: 0; padding: 0; }

  「房東想把所有的中國人都踢出去,把房子租給白人,所以他們一直在騷擾(我們這些)房客。」朱雪玉說。

  自她從福建福州來到美國開始,她就一直住在這裡的一間擁有兩間卧室的狹小公寓里,一住就是近20年,和她住在一起的還有她的丈夫、女兒、小叔和小姑,租金為1700美元一個月(約合人民幣11116元人民幣)。

  「這裡曾經人頭攢動,現在幾乎沒有人了。」朱雪玉指著公寓附近的一些門庭冷落甚至是關門大吉的店鋪說道。

  從去年開始,朱雪玉的房東就開始暗示要求她和她的家人搬出去,這幢公寓里曾經1700美元一個月的租金也漲到了3900美元。

  報道稱,選擇住在中國城的居民收入往往相對較低。根據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門的數據統計,一個住在中國城的四口之家2013年的人均收入為37362美元,大大低於紐約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85900美元)。由於中國城的房租近年來正在不斷上漲,許多華裔家庭選擇離開這裡,舉家搬至布魯克林的日落公園以及皇后區的法拉盛等地。

  紐約的中國城並不是美國唯一一個正在「縮水」的中國社區,許多城市的中國城的華裔居民人數都在因為房產改造和增值而不斷減少,而其他社群人口比例則在隨之增加,原本滿是華裔的「唐人街」似乎正在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據統計,從2009年到2014年,舊金山中國城的華裔居民比例由81%下降到了72%,洛杉磯由29%下降到了27%,西雅圖由44%下降到了32%,費城則由74%下降到了48%。

  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購入中國城的地產,新建新的住宅或商店,並將它們租給那些負擔得起的租客。

  「整個美國的中國城都在受到威脅。」美國亞裔法律保護和教育基金總監瑪格麗特·馮(Margaret Fung)說。

  不會說英語,20年沒有離開中國城

  但無論如何,對許多移民到美國的華裔來說,中國城依然是他們來到美國之後第一個知道的地方,而離開這裡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這裡,人們生活、工作、社交和購物,這是一個網路,不僅僅只是一些人和一個地方,這是一個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城市和規劃領域教授彼得·鄺(Peter Kwong)說,「移民需要這樣一個地方,在這裡生活,在美國維持生計。」

  朱雪玉就是其中一個離不開中國城的居民。她表示,自己對紐約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並不熟悉,因為她所需要的一切中國城都有。她此前的幾個工作也都在中國城的服裝廠,但自從他們倒閉之後,她就成為了一名家庭婦女。

  「我從1999年就住在這裡,我的家人在這裡,我工作在這裡,我所有的朋友在這裡,我不會說英語,我也沒有多少錢,我能搬到哪裡去呢?」朱雪玉說。

  從上任以來,紐約市市長白思豪就一直把為民眾提供「經濟適用房」作為其任內的首要任務,並允諾將在「紐約住房計劃」中保留和創造出20萬套保障性住房。但這一計劃卻遭到了紐約市各個社區委員會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發現,如果真的按照白思豪所說的做,他們將不得不驅趕社區內的長期居民,整個社區形態也將被徹底改變。

  「白思豪提出了這個所謂的創舉,但是他卻無視了我們的需求,」保護唐人街聯盟組織成員馮潔(音譯)說,「他們真的在意我們這些人嗎,是我們建造了這個社區,中國城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樣貌都是因為我們。」

  根據白思豪的計劃,開發商必須從新建築中留出25%到30%的空間用作為「經濟適用房」,而衡量居民對住房的可負擔標準則為「不能超過該區域人均收入的60%」。但這一標準目前遠不足以滿足人均收入較低的,住在中國城的華裔人群。


推薦閱讀:

美籍華裔畫家Guan.ZeJu(關則駒)油畫芭蕾系列(1)
華裔美國人如何從「低人一等」變為「模範少數族裔」
美籍華裔畫家☆左夫繪畫作品(1)
「三個不是」的旅加華裔老人:主客間何處是歸屬
痛批長輩歧視黑人-美國華裔二代:我們欠他們太多

TAG:人口 | 華裔 | 現狀 | 唐人街 |